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权为陆逊特别设立一个官职,陆逊死后,只有两人曾任此职!

孙权为陆逊特别设立一个官职,陆逊死后,只有两人曾任此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秀才吃瓜 访问量:1085 更新时间:2023/12/10 5:34:47

大将军,古代领兵之最高统帅。始于战国,是将军的最高封号,汉代沿置,职掌统兵征战。事实上多由贵戚担任,掌握朝政,职位甚高。《汉官仪》载:“汉兴,置大将军,位丞相上。”《文献通考》卷五十九云:“大将军内秉国政,外则仗钺专征,其权远出丞相之右。”在汉末三国时期,大将军无疑是魏蜀吴三国的朝廷重臣了。比如曹魏历史上,夏侯惇、曹仁、曹真、曹休曾担任大将军,再比如蜀汉历史上,蒋琬、费祎、姜维曾担任大将军。

与此相对应的是,就孙权建立的东吴,除了大将军这一官职,还特别设立了上大将军。“上大将军”之职并非汉制,而是孙权为陆逊特别创立的,“吴于大将军之上复置上大将军”,也即上大将军的地位,还要在大将军之上,这显然是东吴位极人臣的官职了。

上大将军:陆逊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登基称帝,正式建立东吴后,因为赞赏陆逊的功绩,所以在大将军之上又设置上大将军,地位高于三公。陆逊被拜为上大将军、右都护。因此,在公元229年时,陆逊不仅是东吴武将的第一人,也可以说是位列东吴文武百官之首了。而这,自然也是和陆逊的功绩相适应的。在公元229年之前,陆逊不仅协助吕蒙夺取荆州,促使东吴的疆域明显增加,更是在夷陵之战中击败了久经沙场的刘备,巩固了东吴对于荆州的占领。在夷陵之战后,陆逊还防御曹魏的进攻,成为东吴武将中的栋梁。特别是在周瑜、鲁肃、吕蒙之后,陆逊在东吴的地位,自然是不可撼动的。

赤乌七年(244年),陆逊被孙权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当时,太子孙和同鲁王孙霸为了争夺太子之位两宫并立,朝廷内外的官员,大多派遣子弟侍奉孙和或孙霸。对于陆逊来说,孙和、孙霸二宫之争时卷入孙权父子相争中,次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谥“昭”。总的来说,陆逊跟随孙权四十余年,统领吴国朝政二十余年。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陆逊为人深谋远虑,忠诚耿直。在三国的文臣武将中,陆逊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完全可以和蜀汉丞相诸葛亮相提并论。

上大将军:吕岱

吕岱(161年-256年),字定公,广陵海陵(今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将领。东汉末年,吕岱因避乱而南渡,这和诸葛瑾等人的情况比较类似,并且同样受到了孙权的赏识。建安十六年(211年),吕岱以督军校尉之职,与蒋钦等领兵平定叛乱。建安二十年(215年),吕岱随孙权进取长沙三郡。延康元年(220年),吕岱代步骘出任交州刺史,升任安南将军、假节,封爵都乡侯。黄武五年(226年),吕岱平定士徽叛乱,控制岭南,从而被孙权晋封为番禺侯。

赤乌二年(239年),吕岱接替潘濬处理荆州文书公务,与陆逊同在武昌。赤乌八年(245年),东吴丞相陆逊去世,诸葛恪接替陆逊职位,孙权于是分武昌为两部,吕岱督领右部,自武昌而上至蒲圻,吕岱被升任为上大将军,儿子吕凯也被授予副军校尉,在蒲圻监军。由此,对于吕岱来说,成为东吴第二任上大将军。太平元年(256年),吕岱去世,年九十六。对此,在笔者看来,就活到96岁的吕岱,不仅是东吴,也是整个三国时期寿命最长的武将之一了。并且,相对于第一任上大将军陆逊,吕岱最终的结局,显然是相对较好的,也即获得了善终的结局。

上大将军:施绩

施绩(?—270年),字公绪,丹杨故鄣(今浙江省安吉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原名朱绩。左大司马、当阳侯朱然之子,吴少帝孙亮登基后恢复本姓“施”。对此,在笔者看来,施绩的情况,显然和陆逊之子陆抗比较类似,也即两人的父亲,都是东吴的顶级武将,并且两人最后的官职和地位,完全可以和自己的父亲相提并论。施绩的父亲朱然去世,他承袭父亲的事业,担任平魏将军、乐乡(今湖北省江陵县西南)督。公元252年,孙权去世,孙亮继位,施绩被任命为镇东将军。公元257年,施绩被任命为骠骑将军。

按照东汉时期的武将官制,骠骑将军仅次于大将军和大司马,比如蜀汉建立后,刘备就册封马超为骠骑将军。而这,意味着施绩距离上大将军一职,已经是越来越接近了。公元258年十月,孙休的登基称帝,同年腊月孙休与张布、丁奉等密谋,除掉执掌大权的孙綝,施绩便被任命为上大将军、都护督,也即施绩成为东吴第三任上大将军,也是最后一位上大将军,自施绩之后,东吴就没有人担任这一官职了。《三国志》的欧哲陈寿评施绩有将领之才,可以说继承父业。公元270年四月,施绩卒,之后吴国荆州的兵马大权便交到了陆逊之子陆抗手上。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标签: 孙权陆逊东吴蜀汉曹魏

更多文章

  • 刘备夷陵之战败逃,陆逊追击刘备,为何见到赵云掉头就跑?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刘备,陆逊,赵子龙,关羽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役,在这场战役中,蜀汉的上升势头被遏制,荆州彻底被东吴占领,汉昭烈帝刘备最终病死在白帝城。在这场战役中,一代枭雄刘备本来打算率领大军,一方面,替“义弟”关羽报仇,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机会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壮大自己逐鹿天下的资本。在战争刚开始的时候,蜀汉军队的确势如破竹,

  • 三国改名,诸葛亮本姓葛,张辽不姓张,简雍不姓简,陆逊本名陆议

    历史解密编辑:魁哥说历史标签:张辽,陆逊,简雍,三国,诸葛亮,诸葛瑾,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一个人刚出生时,原本没有名字,人们为了区分,便为其起了一个名字,这个人从此便有了名字。名字是一个人的符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然也就能够改名,有的人甚至改姓。我们看看三国时期改名改姓大全,究竟有哪些人改名改姓呢?诸葛亮本姓葛诸葛家族虽然人丁不多,但能人却非常多,魏蜀吴三国朝堂之上都有诸葛家族的人,其

  • 东吴经济发达,实力雄厚,为何不北伐?这几点限制了陆逊发挥

    历史解密编辑:复意回觅标签:陆逊,东吴,吴国,孙权,刘备,魏国

    在三国时期,吴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和后来崛起的蜀国一块儿合作,双方共同抵抗魏国。然而,蜀国和吴国撕破脸之后,东吴一就老老实实守着江东,一直没有北伐,这到底是何原因呢?首先是权力分配问题。蜀汉这边自从建国后就一直对外出征,兵力上占据优势的吴国却原地不动,就在江东守着,其实这个和统帅的权力有很大关系,

  • 夷陵之战,刘备为什么被陆逊击败?原因有4个!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刘备,陆逊,蜀汉,曹魏,关羽,夷陵之战,曹操手下

    公元221年,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讨伐东吴,而张飞又被部下所害。孙派遣使者前来请和,刘备大怒不许,吴将陆逊等屯兵秭归,被蜀将吴班击破。刘备军占据秭归,派遣马良联合武陵五溪蛮夷。章武二年(222年)春季,刘备派遣黄权督江北水军,自率陆军进军。同年秋七月,刘备被吴将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将军冯习

  • 三国演义里,陆逊谋国有术且忠义无双,格局决定人生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洪都烟客标签:陆逊,孙权,刘备,关羽,孙策,吕蒙,司马懿,历史片,古装片,曹操手下,三国演义(电视剧)

    《三国演义》中吴国的陆逊没有诸葛亮,司马懿的巨大光环,存在感很低。其实在正史《三国志》中他是除了诸葛亮之外,唯一有单独传记的将领,可见其历史地位的重要性。他是一位全能军事将领,夷陵破蜀,石亭御魏,奠定了他吴国社稷之臣的位置。从一位家破人亡的大族子弟到江东的中流砥柱,他经历过陆氏灭族,寄人篱下,一鸣惊

  • 东吴名将陆逊为何与孙权反目?孙权为何要逼死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金黄的枯草PLUS标签:陆逊,孙权,东吴,刘备,关羽

    孙权不仅形貌奇伟,而且颇有雄才大略,既善用人,又善用兵,更有精深的治国方略。执政期间,他广纳贤士,招聘各方俊杰,手下名臣将相多有效忠于他,阚泽、吕蒙,陆逊等,都在他手下效命,全都忠贞不二。令人惊异的是,陆逊最终与自己当初信奉的主君孙权反目,最后也被孙权逼死。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原因呢?陆逊,子伯言,三国

  • 三次转折,使陆逊进入名将行列

    历史解密编辑:重耳标签:陆逊,吕蒙,孙权,关羽,鲁肃,东吴,三国

    魏晋时期涌现出大量儒将,陆逊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陆逊崛起经历三个转折点,终成一代赫赫有名的儒将,这与他超强的个人能力密不可分。孙家能在江东站稳脚跟,主要依赖江东大门阀,比如鲁肃、张昭这帮人。依靠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封高官,保护利益,而孙老大和门阀们互保互利。吴郡陆氏家族也是一大门阀,陆逊就属于吴郡陆氏,

  • 陆逊战无不胜,为何东吴处境却越来越窘迫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陆逊,吴国,孙权,东吴,刘备,魏国

    导语:陆逊是三国时期吴国的一个十分优秀的将领,人们对于陆逊最早认识是在三国鼎立的中后期。因为关羽之死令刘备十分生气,于是他便不顾诸葛亮以及各位大臣的劝阻,执意发兵进攻东吴,但是却遭到了吴国的顽强抵抗。眼看进攻无果,刘备便将自己的部队全部驻扎在一处地方,希望再找进攻的良机。这就给了陆逊火烧连营的机会,

  • 率土之滨:陆逊为什么只适合嘟嘟队?这几点是硬伤!

    历史解密编辑:萌小凌儿标签:陆逊,吕蒙,大乔,张昭,嘟嘟队,率土之滨,三国志战略版

    率土趣事千千万,听我凌儿慢慢盘!嘟嘟队,一直都是游戏中的高人气队伍,虽然如今随着版本的更迭,越来越多的强势队伍出现,嘟嘟队的优先级被一次次下放,但大家对于它的喜爱却没有半点缩减。如今的嘟嘟早已不复当年的荣光,“嘟嘟之滨”的称号被尘封起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线质检员”。那么本期攻略,我想和各位分享下嘟嘟

  • 杀关羽,杀刘备,破曹休,为政四十余年,陆逊为何会被孙权逼死?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关羽,刘备,曹休,陆逊,孙权

    三国历史里,传奇人物众多。在今天看来,自然少不了赤胆忠心的关公、仁义谨慎的刘备、勇武过人的曹休等等人中豪杰,他们在当时叱咤风云、所向披靡。然而当时也有这么一个人物,他一举将这几位英豪击得“元气大伤”,甚至为此丧命。他杀关羽、杀刘备、破曹休,乃至为政四十余年之久。这般的能耐过人,这位人物最终却被孙权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