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改名,诸葛亮本姓葛,张辽不姓张,简雍不姓简,陆逊本名陆议

三国改名,诸葛亮本姓葛,张辽不姓张,简雍不姓简,陆逊本名陆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魁哥说历史 访问量:4394 更新时间:2023/12/31 9:51:59

一个人刚出生时,原本没有名字,人们为了区分,便为其起了一个名字,这个人从此便有了名字。名字是一个人的符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然也就能够改名,有的人甚至改姓。我们看看三国时期改名改姓大全,究竟有哪些人改名改姓呢?

诸葛亮本姓葛

诸葛家族虽然人丁不多,但能人却非常多,魏蜀吴三国朝堂之上都有诸葛家族的人,其中魏国的是诸葛诞,蜀国的是诸葛亮,吴国的是诸葛瑾。他们原本都是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人,其中诸葛亮和诸葛瑾是亲兄弟。

然而,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三人的祖先并非复姓诸葛,而是单姓“葛”。他们的祖先原本姓葛,居住在琅琊郡诸县,后来这一支迁到阳都县。然而阳都县原本就有姓“葛”的,当时的人们为了区别外来户“葛姓”和本地的“葛姓”,于是称呼诸葛亮的先祖为“诸葛”,意思是从诸县迁来的葛姓人。裴松之引用《吴书》中记载:

其先葛氏,本琅邪诸县人,后徙阳都。阳都先有姓葛者,时人谓之诸葛,因以为氏。

因此,诸葛亮原本应该叫“葛亮”,他的兄长诸葛瑾原本应该叫“葛瑾”,诸葛诞原本应该叫“葛诞”。

张辽不姓张

张辽,是曹操最为倚重的外姓将领,在五子良将之中排在第一。据记载,张辽的祖先原本姓聂,也就是马邑之谋的发起者聂壹的后人。马邑之谋,是西汉策划的一场针对匈奴的一场诱敌歼灭战,地址在马邑。

马邑爱国商人聂壹假意和匈奴交好,引诱匈奴单于带领十万铁骑入侵,深入西汉腹地。汉武帝派出韩安国李广公孙贺王恢李息等将军带领三十多万大军埋伏在马邑附近,只能匈奴骑兵进入包围圈后,将其全歼。然而,匈奴军臣单于在距马邑只有一百里时,发现沿途一个牲畜也没有,心生疑虑,后得知马邑附近埋伏有重兵,于是全军撤退。马邑之谋功败垂成。

然而,聂壹得罪了匈奴,无法在边境生存,迫不得已,改姓最普通,最常见的张姓。

简雍不姓简

简雍,和刘备是好朋友,也是刘备最重要的谋士之一,很早便跟随刘备,为其出谋划策,奔波于各军阀之间。然而,他原本不姓简,而是姓耿。这是为什么呢?他为何要改姓呢?

当时幽州人由于方言的原因,将耿说成简,简雍是一个非常豁达的人,他听了后,索性便改为姓简。简雍改姓,太随意了,令人难以置信。

陆逊本名陆议

陆逊,是东吴四大都督之中第四位,也是最长寿,成就最高的一位。陆逊这个名字是后来改的,他原本叫“陆议”。

在古代,一个人改名改姓,无非有这么三个原因。第一个是躲避仇人,如张辽的祖先,第二个是和称呼有关,如张辽的祖先,第三个是为了避讳。

民间传言,陆逊改名,是因为他爱慕孙尚香,在孙尚香跳河自尽后,他于是将他的名字由“陆议”改为“陆逊”,意思是他心爱的孙尚香永远离他而去。

实际上,这纯粹是无稽之谈,陆逊改名,和孙尚香毫无关系。陆逊在世时,很长一段时间内他的名字应该是“陆议”,以“陆议”这个名字行走于世。《魏书》和《蜀书》中,都提到了陆议这个名字,然而在《吴书》中,却统一称其为陆逊。

说实话,陆逊改名非常成功,表达了对孙吴的忠心。不信你看看,“逊”这个字,乃是一个走之旁,里面一个孙,意思很明确,就是一心一意跟孙吴走。陆逊改名,很可能是为了化解和孙氏的仇恨,为了表达对孙权的忠心。

结语

三国时期,有许多改名改姓的人物,如诸葛亮本姓葛,张辽不姓张,而是姓聂,简雍不姓简,而是姓耿,陆逊本名陆议。你们知道还有哪些人改名改姓呢?

更多文章

  • 东吴经济发达,实力雄厚,为何不北伐?这几点限制了陆逊发挥

    历史解密编辑:复意回觅标签:陆逊,东吴,吴国,孙权,刘备,魏国

    在三国时期,吴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和后来崛起的蜀国一块儿合作,双方共同抵抗魏国。然而,蜀国和吴国撕破脸之后,东吴一就老老实实守着江东,一直没有北伐,这到底是何原因呢?首先是权力分配问题。蜀汉这边自从建国后就一直对外出征,兵力上占据优势的吴国却原地不动,就在江东守着,其实这个和统帅的权力有很大关系,

  • 夷陵之战,刘备为什么被陆逊击败?原因有4个!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刘备,陆逊,蜀汉,曹魏,关羽,夷陵之战,曹操手下

    公元221年,刘备以为关羽报仇的名义,发兵讨伐东吴,而张飞又被部下所害。孙派遣使者前来请和,刘备大怒不许,吴将陆逊等屯兵秭归,被蜀将吴班击破。刘备军占据秭归,派遣马良联合武陵五溪蛮夷。章武二年(222年)春季,刘备派遣黄权督江北水军,自率陆军进军。同年秋七月,刘备被吴将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将军冯习

  • 三国演义里,陆逊谋国有术且忠义无双,格局决定人生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洪都烟客标签:陆逊,孙权,刘备,关羽,孙策,吕蒙,司马懿,历史片,古装片,曹操手下,三国演义(电视剧)

    《三国演义》中吴国的陆逊没有诸葛亮,司马懿的巨大光环,存在感很低。其实在正史《三国志》中他是除了诸葛亮之外,唯一有单独传记的将领,可见其历史地位的重要性。他是一位全能军事将领,夷陵破蜀,石亭御魏,奠定了他吴国社稷之臣的位置。从一位家破人亡的大族子弟到江东的中流砥柱,他经历过陆氏灭族,寄人篱下,一鸣惊

  • 东吴名将陆逊为何与孙权反目?孙权为何要逼死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金黄的枯草PLUS标签:陆逊,孙权,东吴,刘备,关羽

    孙权不仅形貌奇伟,而且颇有雄才大略,既善用人,又善用兵,更有精深的治国方略。执政期间,他广纳贤士,招聘各方俊杰,手下名臣将相多有效忠于他,阚泽、吕蒙,陆逊等,都在他手下效命,全都忠贞不二。令人惊异的是,陆逊最终与自己当初信奉的主君孙权反目,最后也被孙权逼死。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原因呢?陆逊,子伯言,三国

  • 三次转折,使陆逊进入名将行列

    历史解密编辑:重耳标签:陆逊,吕蒙,孙权,关羽,鲁肃,东吴,三国

    魏晋时期涌现出大量儒将,陆逊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陆逊崛起经历三个转折点,终成一代赫赫有名的儒将,这与他超强的个人能力密不可分。孙家能在江东站稳脚跟,主要依赖江东大门阀,比如鲁肃、张昭这帮人。依靠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封高官,保护利益,而孙老大和门阀们互保互利。吴郡陆氏家族也是一大门阀,陆逊就属于吴郡陆氏,

  • 陆逊战无不胜,为何东吴处境却越来越窘迫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陆逊,吴国,孙权,东吴,刘备,魏国

    导语:陆逊是三国时期吴国的一个十分优秀的将领,人们对于陆逊最早认识是在三国鼎立的中后期。因为关羽之死令刘备十分生气,于是他便不顾诸葛亮以及各位大臣的劝阻,执意发兵进攻东吴,但是却遭到了吴国的顽强抵抗。眼看进攻无果,刘备便将自己的部队全部驻扎在一处地方,希望再找进攻的良机。这就给了陆逊火烧连营的机会,

  • 率土之滨:陆逊为什么只适合嘟嘟队?这几点是硬伤!

    历史解密编辑:萌小凌儿标签:陆逊,吕蒙,大乔,张昭,嘟嘟队,率土之滨,三国志战略版

    率土趣事千千万,听我凌儿慢慢盘!嘟嘟队,一直都是游戏中的高人气队伍,虽然如今随着版本的更迭,越来越多的强势队伍出现,嘟嘟队的优先级被一次次下放,但大家对于它的喜爱却没有半点缩减。如今的嘟嘟早已不复当年的荣光,“嘟嘟之滨”的称号被尘封起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线质检员”。那么本期攻略,我想和各位分享下嘟嘟

  • 杀关羽,杀刘备,破曹休,为政四十余年,陆逊为何会被孙权逼死?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关羽,刘备,曹休,陆逊,孙权

    三国历史里,传奇人物众多。在今天看来,自然少不了赤胆忠心的关公、仁义谨慎的刘备、勇武过人的曹休等等人中豪杰,他们在当时叱咤风云、所向披靡。然而当时也有这么一个人物,他一举将这几位英豪击得“元气大伤”,甚至为此丧命。他杀关羽、杀刘备、破曹休,乃至为政四十余年之久。这般的能耐过人,这位人物最终却被孙权逼

  • 陆逊战功显赫,为何孙权还要逼死他?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更历史标签:陆逊,孙权,孙吴,丞相,张昭,蜀汉,三国,汉朝,东吴,曹操手下

    夷陵之战,陆逊击败“汉昭烈帝”刘备。石亭之战,大破曹魏十万大军,为孙吴建立三分天下的霸王之业立下赫赫战功。陆逊也由此获得了孙权的高度信任。但可惜,晚年陆逊与孙权发生龃龉,最终愤恚忧郁而死。如今流传两种陆逊与孙权交恶的说法,一种是孙权认为陆逊对其统治已构成威胁;另外一种是淮泗集团与江东世家的倾轧,让陆

  • 《三国》陆逊:真正厉害的人,都戒掉了急脾气

    历史解密编辑:富书标签:陆逊,孙权,吕蒙,关羽,刘备,东吴,诸葛瑾,古装片,历史片,三国(电视剧)

    文|夏浅(富书专栏作者)初读《三国演义》,谋士们的心智较量,将帅们的壮志比拼,总让人内心波澜起伏。越往后读越发现,无论高深莫测的计谋,还是惊心动魄的对决,背后都是心态的博弈。书中有个人物,虽没有盖世武功,却成为东吴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的又一三军大帅,稳坐20多年的辅国将军之位。吕蒙夸他“才堪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