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迎来了极具魅力的三国时代。陆逊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名臣,深谋远虑,文武双全,一生之中战功赫赫,深得孙权的信任和喜爱,被称为“社稷之臣”。
陆逊参与过多场战役,关羽之所以失荆州也是因为陆逊的功劳,利用关羽的弱点让他放松警惕,给了吕蒙击败关羽的时机。而影响颇深就是三国历史里最有名的战役夷陵之战,在此次战役中陆逊火烧连营重创刘备,自此一战成名。后在魏、吴的石亭之战中大放异彩,斩俘魏军1万余人,并获得了最终的胜利。由此可见陆逊的军事才能是值得肯定的。正是因为如此,孙权将陆逊视为近臣,一直很信任重用他,在孙权称帝后,任命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陆逊在东吴的威望和影响也是如日中天。这样的能臣为什么会参与太子之位之争并下场凄凉呢?
孙权晚年涉及到立储一事,但是因为孙权的立场不够坚定,犹豫不决,因此儿子们之间经常明争暗斗,为了储君之位相互设计,引发了二宫之争。
历史上的皇权之争都是血腥惨烈的,总会有人因此成为陪葬品,陆逊作为朝中忠臣更是难以幸免。孙权的长子孙登去世后,太子之位悬空,因喜爱三子,于是次年,孙权就将三子孙和立为太子。后来不过数月,孙权因四子孙霸深得自己欢心,于是又封四子孙霸为鲁王,一时间太子和鲁王在朝中的待遇别无二致。而据史书记载,孙权对孙霸“宠爱崇特,与和无殊”于是孙霸动了心思,想取代太子之位,开始想办法设计孙和。
当时孙权的爱女孙鲁班和太子孙和的母亲王夫人不合,若是孙和哪日真的做了皇帝岂不是会让自己不快,于是孙鲁班多次在孙权面前中伤王夫人和孙和,说孙权生病了,但是孙和不去庙里为父亲祈福,反而和张休厮混。而且孙和还和王夫人讨论些什么,又称王夫人见孙权患病有喜悦之色,以此离间他们的关系。孙权对此深信不疑,大怒,王夫人因为惧怕孙权忧虑而死。孙和也因此渐渐的失宠,反而鲁王孙霸越来越得孙权的喜爱。
孙霸见孙和失宠,更有野心夺取太子之位,于是开始拉拢朝臣,以全琮为代表的大臣都支持孙霸夺取太子之位。而以顾谭为代表的顾家全力支持太孙和。太子孙和鼓动大臣去劝谏孙权“明嫡庶之端,异尊卑之礼”,希望孙权可以绝了孙霸的太子梦,但是孙权得知后对孙和更加不满。而陆逊本来一直保持着中立的态度,但是因为陆家和顾家有亲,陆逊不得不被卷入这场太子之位的斗争。
而陆逊一方面忠于孙氏,一方面又要保护陆氏一族,他希望孙权可以保留孙和的太子之位,稳重江山设计,因此彻底惹恼孙权,多次责骂陆逊。孙权认为陆逊是太子党,并以其在东吴的权势威胁自己,这触及了孙权的底线,使孙权对他忍无可忍,信任皆无。
二宫之争的结局就是太子孙和被废流放到故鄣,鲁王孙霸被杀,而参与此时太子之位之争的人也都没有好下场,被杀的被杀,被流放的被流放。而陆逊的好友太子太傅吾粲被杀,顾家和陆家亲人大多被流放,而孙权对于陆逊的责骂似乎更狠绝,多次派使者去责骂陆逊,晚年的陆逊备受打击,最终撒手人寰。
想不到一生驽马,战功赫赫的陆逊最终竟然以此悲惨的结局收场。
参考文献:《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