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孙权为何对大功臣陆逊那么无情?皆因世族大家妨碍皇权至上

孙权为何对大功臣陆逊那么无情?皆因世族大家妨碍皇权至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旋风故事 访问量:235 更新时间:2023/12/13 10:51:42

孙权对陆逊残忍吗?什么叫残忍?古代只要不在肉体上折磨那就不叫残忍。精神上残忍算什么?夫妻冷战、领导没事儿找下属麻烦、被同事(小区、村民)孤立,这些都是精神残忍,陆逊所受的待遇不过如此。

后人评价对陆逊残忍、对寇准残忍、对戚继光残忍等等,都犯了一个致命的问题。在封建社会,臣子的功劳在皇帝、同僚眼中是在谁的领导下实现的?因此,作为臣子一切成就都是皇帝的。在皇帝眼中只有权位,而没有功臣、罪臣、能臣的不同。

陆逊之所以被孙权挤压,不在于怀疑陆逊不忠,而在于借助打击陆逊对江东世家大族进行重大打击。

陆逊是东吴“四大都督”“四英将”——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其家族又被称为“吴四家”——张昭(温)、朱桓、陆逊、顾雍,分别以文武忠厚(为人厚道、勤于政务)。

有人说孙权家族与陆逊家族有恩怨,这倒是真的,但这种恩怨无法成为挤压陆逊的原因。

孙策、周瑜等人在江东立足后,对江东世族采取了较为强硬的措施,由此导致孙策险些被暗杀。双方的矛盾,最终导致张昭在猜测孙策会把权力交给谁问题上发生重大错误。张昭以为会让孙翊掌权,结果孙权得到印绶。

孙策告知孙权为何选他——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可以说,孙策认为自己的继任者首要任务是保江东,保江东仅靠武力是不行的,与世家大族合作才是关键。顾雍、陆逊先后掌握江东文武大权,由此,江东世族大家势力膨胀到极致。同时,江东世家大族与淮泗集团的政治斗争也使得问题尖锐化。

淮泗集团是孙家的建立基业基础,江东集团始终不被信任

黄武三年(224年),张温、暨艳等与淮泗集团(主要是跟随孙策打天下的张昭张休父子、周瑜、鲁肃诸葛瑾诸葛恪父子等人)发生权力斗争,最终,暨艳被杀、张温被赶出历史舞台。张温的妹妹嫁给了顾雍之子顾承,因此,顾雍势力也受到影响。

其后,吕壹与陆逊、顾雍、吕据、潘浚等人都发生激烈冲突,最终,孙权把吕壹扔了出去当了替罪羊。

在两次与江东世族对抗过程中,孙权一胜一负,最终导致其对江东世族大家进行绞杀。陆逊还真算客气的呢

“二宫之争”是太子孙河、鲁王孙霸之间的夺位之争。孙权、淮泗集团支持孙霸,江东世族支持孙和。

最终,陆逊被气死,顾雍的儿子顾潭和顾承被流放后客死他乡、朱据被赐死、太子太傅吾粲被杀、张纯被弃市,无难督陈正和五营督陈象竟被族诛!江东大族所有重要人物被屠戮殆尽。

淮泗集团内部重要人物基本没有受到大处罚,只有孙奇、吴安、全寄、惕竺被杀。

“二宫之争”是孙权作为皇帝希望皇权至高无上、一言九鼎,与江东世族按照儒家思维治国之间的斗争,更有两大世族大家集团的权力斗争。最终,太子孙和被废黜、鲁王孙霸被赐死。孙权的第七子孙亮渔翁得利。

这一事件发生于242年,结束于250年。这八年造成东吴文武层面不稳定,一些重臣参与到权力斗争中,当然也有一些人“故作旁观”,朝堂混乱不堪。孙亮年幼又造成权臣专政,孙权“皇权至上”思维最终失败了。

陆逊家族之所以被称为“忠”,陆逊的儿子陆抗(孙策的外孙)、孙子陆晏、陆景都是为东吴天下战死。陆逊的侄子陆凯也是一位重臣。可以说,陆家作为世家大族代表了当时东吴政权下,这一强势统治阶层的态度。

孙权对他们下狠手,其实也是自断手臂。

曹丕真想杀曹植?从曹氏家族年龄看,二人关系并非太差

郭嘉、周瑜、庞统之死,对魏吴蜀的各自影响有多大

元朝人施耐庵的《水浒传》,艺人与文人三百年合作的终点

更多文章

  • 陆逊为什么会参与太子之位之争并下场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陆逊,孙权,孙和,关羽,孙鲁班,东吴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迎来了极具魅力的三国时代。陆逊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名臣,深谋远虑,文武双全,一生之中战功赫赫,深得孙权的信任和喜爱,被称为“社稷之臣”。陆逊参与过多场战役,关羽之所以失荆州也是因为陆逊的功劳,利用关羽的弱点让他放松警惕,给了吕蒙击败关羽的时机。而影响颇深就是三国历史里最有名的战

  • 陆逊论才干完全不输周瑜,为何晚年被孙权冷落?

    历史解密编辑:水中月眼前人标签:陆逊,周瑜,孙权,吴国,东吴

    纵观整个三国圈,喜欢东吴将领的三国迷似乎并不是很多,就拿经常出场的陆逊而言,很少有人关心他年老时境况如何。陆逊算是自东吴大都督周瑜离世后吴国最有能耐的将领之一,和孙权是同时代的人,他只比孙权小一岁。早年在陆逊还是小生的时候十分招孙权待见,后者欣赏陆逊的本事把自己老哥孙策的女儿孙茹嫁给他。对于陆逊,世

  • 夷陵之战根本不是以少胜多,其实陆逊的兵力不比刘备少!

    历史解密编辑:美好的甜瓜标签:刘备,陆逊,夷陵之战,蜀汉,孙权,曹操,官渡之战,汉朝,军事制度,三国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在夷陵之战前,三国三大战役中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在官渡之战中,袁绍一方的兵力在11万

  • 夷陵之战,刘备败在连营七百里?其实只怪陆逊太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曲殇别离标签:刘备,陆逊,夷陵之战,曹操,孙权,关羽

    夷陵之战可以说是三国时期蜀汉的转折点,在此之前蜀汉的国力尽管偏弱,但实质上还是可以和东吴,甚至和曹魏一较高下。但经过夷陵之战的惨败之后蜀汉因此元气大伤,刘备不久后郁郁而终,临终前只能把蜀汉还有未成年的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希望他好生辅佐刘禅。最近网上有不少网友热议,认为刘备在夷陵之战中犯下了七百里连营这

  • 三个军师,究竟谁最厉害呢?诸葛亮还是陆逊?

    历史解密编辑:清晨的粥又可温标签:诸葛亮,陆逊,司马懿,刘备,军师,孙权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卧龙凤雏正是出自三国,今天就来看看在当时三国鼎立时期,三国的军师待遇和结局究竟如何。蜀汉诸葛亮、东吴陆逊、北魏司马懿,三人中无疑是司马懿活的最久,也是最终一统三国的人物,那么诸葛亮和陆逊谁更胜一筹呢?先来看看司马懿,司马懿在北魏的地位相当尴尬,虽然历经了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但是

  • 曹操逼死了荀彧,孙权逼死了陆逊,那么刘备逼死谁了?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曹操,孙权,陆逊,刘备,荀彧

    一、曹操逼死了荀彧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永汉元年(189年),被举孝廉,任守宫令(掌管皇帝的笔、墨、纸张等物品)。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十一月,董卓自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对此,荀彧弃官归乡。虽然荀彧一度投靠了袁绍,但是,在发现袁绍不能成大事后,荀彧就果断离开了。初

  • 陆逊四次北伐无一败绩,东吴怎么不趁机消灭曹魏呢?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陆逊,曹魏,东吴,蜀汉,孙权,诸葛亮,诸葛瑾,北伐,三国,军事制度

    在赤壁之战中,孙权和刘备联手击败了强大的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等到汉中之战和襄樊之战后,三国鼎立的格局已经形成,也即其他诸侯基本上都告别了汉末三国历史的大舞台。在三国之中,虽然蜀汉的国力相对较弱,但是,面对强大的曹魏,蜀汉先后有诸葛亮北伐和姜维北伐,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战绩。对此,可能很多人要问了

  • 陆逊家族在东吴灭亡后是什么下场?灭族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陆逊,东吴,蜀汉,贾南风,司马炎,陆机

    晋武帝咸宁六年(公元280年),晋朝灭掉了东吴,自汉末天下三分后,中国再次一统。因为东吴是战败后无条件投降,所以,原本依附于东吴这架大车上的江东豪族们,全部从天上跌倒到地上,原有的政治地位和爵位、特权等,都没有了。这样的转变,显然让曾经的江东大族们难以承受。但他们又无可奈何,谁让他们辅助的东吴灭亡了

  • 陆逊究竟干了什么?孙权后期为什么对待陆逊那么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陆逊,孙权,东吴,孙策,刘备

    提起三国时期的东吴重臣,大家首先就会想到周瑜,继而鲁肃吕蒙,除此之外,似乎陆逊也还是不错。不过事实上,当时的东吴,最厉害的臣子其实并非周瑜鲁肃吕蒙等人,而是陆逊!可以说,陆逊就是东吴版本的“诸葛亮”,在东吴的地位非常高!可就是这么一个厉害的人物,为何会被孙权残忍的对待呢?他究竟干了什么?孙权与陆逊陆

  • 陆逊是吴国的重臣,孙权为何却容不下他?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陆逊,孙权,吴国,刘备,关羽,曹操

    古人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但三国时代的名将却如云一般多,其中以蜀五虎将与魏五子良将非常著名。吴国也不甘寂寞,拥有甘宁、太史慈、丁奉等虎将。其实,以上这些猛将多是能征惯战型的武将,而像诸葛亮、周瑜、陆逊这样谋略型的奇才却并不多见。就拿陆逊来说,他在大多数人眼里只不过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