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徐庶在曹营一言不发,曹操为何还要供养着他?徐庶最终结局如何?

徐庶在曹营一言不发,曹操为何还要供养着他?徐庶最终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秀才吃瓜 访问量:2726 更新时间:2023/12/12 3:51:02

徐庶,作为刘备阵营名副其实的第一任军师。可是在曹操南下荆州时,先锋部队接连在徐庶手底下吃了亏之后,曹操手底下的谋士程昱因为知道徐庶是个孝子,就给曹操出了条毒计就抓了徐庶的母亲,逼徐庶离开刘备前往曹营。

这也就成就了一个三国时期的历史典故: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那么,为什么徐庶在曹操的阵营里一言不发,曹操还要供养着他,这不是白费粮食不讨好吗?不仅不讨好,徐庶在心底肯定还暗自恨着曹操呢。

曹操自然不是个“好人”,他为何甘愿这样好好养着徐庶呢?那么徐庶最后的结果又到底是怎么样的?

一、名声

曹操为什么要好好供养着徐庶?第一个原因自然就是为了自己的名声。

作为一代枭雄,肯定是无利不起早,他肯定不会干亏本的买卖。而在乱世之中,什么最重要呢?自然是人才。那要怎么样才能得到人才呢?这就需要一个极好的名声,才能吸引人才来投奔自己。

所以说曹操不是不想杀徐庶,而是他不能杀。杀了徐庶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残害名士的名头就扣在曹操脑门子上了。如此一来,还有什么人敢冒着被杀头的风险投奔曹操?

再者,古时候的人本就十分重视名声,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出师则必有名等等。曹操也希望自己能够成功地感化徐庶,如果他能够成功地感化曹操,这无疑更加坐实了他看重人才的名头。如此一来,天下投奔他的人才将会越来越多。

两相对比,杀徐庶百害而无一利,留徐庶百利而无一害。至于被徐庶记恨?那又不会让曹操真的掉一根毛少一块肉,有什么大不了的。

二、爱才

曹操这个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十分的爱才。不论是三次发布求贤令,还是著名的千古名篇《短歌行》,都十分显著的突出了他的这个特点:“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而徐庶就是当时天下十分出色的谋士,哪怕是曹操手底下最顶级的四大谋士之一:程昱,也是自愧不如,甚至以米粒和萤火来对比自己和徐庶之间的差距。如此人才,素来爱才的曹操如何能忍心说杀就杀呢?

要知道就连许攸司马懿两人曹操都没舍得杀。许攸,曹操一向都知道这家伙素来人品就不好,不仅贪婪,而且好大喜功自以为是,还不大忠心。

司马懿,这个就更加严重了,曹操心底明明知道司马懿素有大志,不敢为人臣,迟早会造反,临死之前还提醒了曹操不得重用司马懿。其实曹操要是把司马懿直接杀了不就一了百了了,可是他就是爱惜其才,硬是没舍得杀司马懿,最后被司马家葬送了曹家天下。

三、愧疚

曹操这个人呢,你要说他好人吧,他也屠过城,杀过无辜的人。你要说他是坏人吧,他好像又坏得没那么彻底,起码还算是比较爱民,对手底下的军士和臣子都十分不错。

那我们再来看看曹操是如何把徐庶弄到自己这边来的。前文中也有提到,那是抓了徐庶的母亲,逼徐庶来到曹营。

可以说这是一种上不了台面的阴谋诡计,以此来逼迫大孝子徐庶就犯。但是问题来了,徐庶的母亲也是个十分有节气的人,不同于普通的老妇人,有家国大义。可能也就是因为这样,她才会有徐庶这样杰出的孩子。

许母对天下大势,一直是站在汉家天下这一边的,也就是不喜欢曹操。听闻徐庶因为自己的原因离开了大汉皇叔刘备,来到了曹操这边,她极为羞愧,不仅大骂了徐庶一顿,还为了不连累儿子而自杀了。

如此一来,可谓是曹操杀死了徐庶的母亲,“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所以是曹操自己亏欠了徐庶,在这种情况下,杀母大仇,徐庶不为他出谋划策也是理所应当、情有可原了。

加上曹操自己对不起徐庶,他也不能强制性地要求徐庶做什么,所以只有留着徐庶好好对待。

徐庶在曹营是什么结局?

徐庶在曹营,因为来历的原因,加上也没有立下什么功劳,自然不会得到极高的重要。但是因为其本身的才能,也算是混得不错:黄初四年(223年),徐庶在魏国被任命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但是相较于徐庶的才能,这个职位其实还是有点低了。比如太和二年(228年),诸葛亮在北伐的时候,听闻徐庶在曹魏是如此官职,还曾感叹是不是曹魏的谋士太多了,如徐庶这样的人才竟然没有得到重用。

在之后,徐庶病死,不知道具体时间和地方,只是有碑存于彭城。所以推测徐庶应该是死于徐州彭城,并埋骨于此。至于为什么死得这么早,可能也是因为早年被逼离开刘备这个知己伯乐,以及母亲惨死的原因,内心抑郁,所以才会因病不治身亡。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和徐庶都是军师,为何关张对他们态度截然不同,他如何破局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历史标签:徐庶,刘备,关羽,张飞,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的第一个军师不是诸葛亮,而是徐庶。在刘备去寻访贤才的路上,听到有人高声唱歌。刘备听出歌词中的豪情壮志,十分欣赏,于是结识了化名单福的徐庶。徐庶也因此成为了刘备的第一个军师,并且为刘备出谋划策,建立了战功。徐庶在帮助刘备打退了曹仁的进攻,尤其是破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后,被曹操查出了

  • 历史上徐庶真的是因为母亲才选择离开刘备吗?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徐庶,刘备,曹操,诸葛亮,关羽,孙权,三国

    徐庶本名徐福,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众所周知,徐庶之所以离开刘备,主要是因为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控制。除此而外,还有另外三个原因,可能是你我都不曾想到的,是什么呢?(我们从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里寻找答案):一、三国博弈,各自帐下奇才

  • 徐庶没有为曹操献过一计一谋,为什么曹操还留着他

    历史解密编辑:小辣椒影视标签:徐庶,曹操,计一谋,刘备,诸葛亮

    徐庶没有为曹操献过一计一谋,为什么曹操还留着他徐庶(?—约230年),字元直,豫州颍川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徐庶本身家庭很普通,地位比较低,但是徐庶少时很喜欢舞刀弄棒,不怎么喜欢读书。直到后来出事被抓了,被人救下,才免于牢狱之灾。后

  • 徐庶帮刘备拿下的樊城去了哪里?为什么后面就不管了?

    历史解密编辑:史迹闲谈标签:徐庶,刘备,曹操,庞统,诸葛亮,马腾

    刘备手下得力干将徐庶足智多谋,是蜀国不可多得的人才。徐庶才学与诸葛亮差不多,刚开始时水镜先生就劝他跟皇叔刘备干。而徐庶早有雄心壮志,要干出一番大事业。他历经千辛万苦,才找到刘备这位“英主”,认为遇到了施展自己抱负的好时机。果然,徐庶跟了刘备,出手不凡,指挥几千人,第一仗就诛杀曹操两员大将,第二仗灭掉

  • 徐庶离开刘备的原因并非母亲被曹操抓获,而是他看透了刘备的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星星走丢了标签:徐庶,刘备,曹操,诸葛亮

    刘备来到荆州的第一年,徐庶就投奔了刘备,成为了刘备手下的谋士。直到公元207年,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公元208年,曹操南下攻打荆州。长坂坡战役后,刘备战败。刘备的两个女儿被曹操俘虏,徐庶的母亲也被曹操抓获了。于是徐庶离开了刘备,投靠了曹操。按照常规的说法,徐庶是一个非常孝敬的孩子,当曹操以徐庶母

  • 徐庶离开刘备投靠曹操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夏夜意风标签:徐庶,刘备,曹仁,诗人,东汉,诸葛亮,曹操手下

    徐庶,字元直,东汉末年人士,本来是刘备帐下之人,后来被迫归附了曹操,为曹魏政权效力。徐庶曾经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并且帮助刘备破了八门金锁阵,是历史上的一个英雄人物。徐庶家境贫寒,早年时期为人报仇,被官吏抓住,后被其同党救走,徐庶非常感激,于是求学于儒家学舍。公元192年,董卓作乱,徐庶为了避乱,去到荆

  • 一封假信,使徐庶离开明主,其实徐庶开始就知道,信是假的

    历史解密编辑:说话请投币标签:徐庶,曹操,刘备,程昱,曹仁,李典

    话说《三国演义》,刘备自到荆州,和刘表以兄弟相处。刘表让刘备屯兵新野县城。刘备求才若渴,徐庶投靠了刘备。刘备拜徐庶为军师。徐庶,颖川人,字元直,才华横溢,足智多谋,有雄心壮志,是诸葛亮、庞统、司马徽的朋友。曾经为人报仇而杀人,逃难江湖,更名单福。徐庶为人至孝,幼丧其父,只有老母在堂。本来兄弟两个,不

  • 徐庶并非被曹操要挟,而是主动投奔曹操,也没有“一言不发”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徐庶,曹操,刘备,诸葛亮,程昱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个典故流传很广,一方面展现了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另一方面也充分表现了刘备的人格魅力。然而实际上,曹操并没有为了得到徐庶专门用计,徐庶是母亲被俘后,主动投奔了曹操。《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详细描述了徐庶是如何离开刘备来到曹操麾下的:先是

  • 徐庶的能力有多强,为何不愿再归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彩虹之南标签:徐庶,刘备,曹操,诸葛亮,程昱,水镜先生

    徐庶在“水镜先生”的引荐下,自导自演策划了一场个人演唱会,以此吸引“刘老板”的目光,二人因歌而“邂逅”,正是千里马遇伯乐乎:玄德回马入城,忽见市上一人,葛巾布袍,皂绦乌履,长歌而来。歌曰:“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徐庶借歌表明心意,刘备不

  • 徐庶被骗入曹营后终身不为曹操献一计,那他为何不重返刘备阵营?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徐庶,曹操,刘备,曹营后,诸葛亮

    中国有一句古老的歇后语叫:“徐庶入曹营——一言不发”。这条歇后语背后的故事与三国人物有关,说是刘备在北方无法立足后,南下依附荆州牧刘表,暂时被刘表安置在荆州最北边的新野,刘表用意是让刘备替自己抵御曹操南侵。 刘备暂居新野时,痛感麾下缺乏智能之士,于是四处寻访、招贤纳士辅佐自己。徐庶,字元直,颍川长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