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徐庶走马荐诸葛,间接帮助刘备成就帝业,他离开刘备是否另有隐情

徐庶走马荐诸葛,间接帮助刘备成就帝业,他离开刘备是否另有隐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豫史档案 访问量:1827 更新时间:2024/1/24 14:07:02

在《三国演义》中,徐庶是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我们对于徐庶的印象似乎只有“走马荐诸葛”和“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两个标志性事件。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真实的历史中,对徐庶的记载都很少,但从为数不多的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我们还是可以勾勒出一个有智慧、有才识,又有民间气息的徐庶。

徐庶离开刘备投靠曹操,应该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正史中的徐庶为什么离开刘备?为什么我们认为,徐庶平淡的一生,活得很通透呢?

  1. 徐庶的早年生活和他与诸葛亮的友谊

作为诸葛亮在隆中时最好的朋友,徐庶在《三国演义》中也算得上是一个顶级谋士了。《三国演义》中写徐庶因为看到刘备是一个礼贤下士的明君,决定帮助刘备建立帝王功业。

不料自己刚刚在新野破了八门金锁阵,帮助刘备战胜了曹操,他的母亲就被曹操抓到。徐庶是个孝子,当然不能眼睁睁看着母亲在曹操那里受苦。

听到母亲落在曹操手中的徐庶方寸大乱,仓促离开了刘备。刘备正在为徐庶的离开而伤感,不想徐庶又折回来,向刘备推荐了当时还在隆中隐居的诸葛亮。

《三国演义》中的这一细节描写是不符合历史真实的,如果徐庶真的直到自己走时,才想到向刘备推荐诸葛亮,那么他之前不推荐诸葛亮,就有嫉贤妒能的嫌疑。

徐庶早在长坂坡之战以前,就向刘备推荐过诸葛亮,当时的刘备还没太把诸葛亮这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士子放在眼里,是徐庶对刘备强调了诸葛亮的能力,刘备又经过一段失败的迷茫岁月,才终于下决心亲自去隆中请诸葛亮出山。

应该说,徐庶最初是想和诸葛亮相互配合,为刘备效力,共同开创一番宏伟事业的。但是经过长坂坡一战,徐庶的母亲被曹操的军队掳走,徐庶迫于无奈,离开了刘备。

根据事实来看,曹操抓到徐庶的母亲,是一个偶然事件,并不是曹操为了削弱刘备的实力,故意让人抓了徐庶的母亲,又设计骗徐庶来投靠。

曹操手下谋士众多,他虽然爱才,却也未必值得为笼络徐庶使用不光彩的手段。但是,徐庶的能力,却不是在遇到刘备之后才表现出来的。

徐庶原本名叫徐福,后来化名单福,他出身寒门,练得一手好剑法,专爱打抱不平,颇有侠客之风。在一次替人寻仇之后,徐庶用白粉涂面,披头散发想要逃脱官府的捉拿,但是不幸被官府捉住。

官府反复审问,徐庶坚决不肯吐露自己的真实姓名。后来负责审讯的官员将徐庶绑在柱子上,做出要将徐庶肢解的态度,并且下令周围的人们出来辨认他的真实身份。由于徐庶平日除暴安良,对乡邻们多有帮助,所以人们都不肯说出他的真实姓名。

后来,徐庶侥幸被自己的同伴营救出狱,免于一死。

经历了这次劫难,年轻的徐庶对人生的选择、和改变这个乱世的方法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也许他对自己从前的鲁莽行为很后悔,也许他意识到:就算一个人的剑术再高超,也没法从根本上改变这个黑暗的世道。

于是,做了多年侠客,一向快意恩仇的徐庶决定丢掉自己手中的剑,做一个依靠见识和谋略,辅佐明主的王佐之才。

徐庶原本是今天的河南长葛人,大约在公元191年,为了避开董卓之乱,和同郡的青年才俊石韬(石广元)一起来到荆州。

在荆州,潜心向学的徐庶一开始不被世家大族的青年才俊们接受,大家都很介意徐庶的过去。内心孤独的徐庶仍然十分自律,积极寻找与自己有共同志向的人。

不久,对母亲十分孝顺,又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荆襄众多学子中脱颖而出的徐庶,与诸葛亮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徐庶的出生年月虽然无从知晓,但根据他在公元189年被官府捉住的信息,他应该比诸葛亮大十岁以上。181年出生的诸葛亮,在189年才八岁。

大约在公元201年,徐庶受到刘备的器重,决定为刘备效力,这个时候的诸葛亮才20岁。诸葛亮自己需要更多时间的沉淀,而徐庶也不可能为这时已经四十岁的刘备,推荐年方弱冠的诸葛亮。

徐庶离开刘备的多种考量

在诸葛亮出山的前六年间,刘备在荆州,被刘表奉为座上宾,度过了他人生中相对安稳的六年,却依然英雄无用武之地。徐庶虽然受到刘备的器重,但是这时的刘备能拿出手的东西太少,由于缺乏合适的机遇,徐庶也没能施展自己的才华。

也许,就是在这平静的六年中,徐庶觉得刘备既有成就帝王之业的优点,也有明显的足以毁掉帝王之业的缺点。以徐庶的心智来看,他决定离开刘备,不太可能是临时的决定,更不可能只是因为母亲在曹操手中。

如果只是因为母亲在曹操手中,徐庶就投靠了曹操,那么在母亲死后,徐庶完全可以再回到刘备阵营。徐庶没有回到刘备阵营,一定有其他的考虑。

徐庶最终选择为曹操效力,最主要的原因,应该还是落叶归根的思想。因为诸葛亮还在隆中时曾经与他的几个朋友讨论过将来为官从政的打算。那个时候,徐庶和石广元就有回到故乡的打算。

诸葛亮却表示:士大夫应该找到一个更能让自己施展平生抱负的平台。徐庶虽然也有理想,但是经过数年的流浪,他应该更向往回到家乡过上平静的生活。

在长坂坡之战的时候,曹操已经统一了北方,在曹操的统治下,百姓们的生活还是不错的。

天下最终必将由占据中原腹地的曹魏政权实现统一,这一点几乎已经成为定局。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去做一件看不到希望和结果的事,一般人不愿去浪费这个精力,也没有这种坚持的执念。

徐庶终究还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弃武从文之后,他身上那种快意恩仇的锐气渐渐消失,为了理想而献身的激昂与热烈,最终让位与平和宁静的现实生活。

徐庶虽然与诸葛亮是很好的朋友,两人或许有过共同的理想,但是在徐庶离开之后,这种友情注定只能被埋在心底,依依东望。

人与人之间的友情,虽然不一定是脆弱的,但还是会因为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价值观和时间的流逝而渐行渐远。

在《三国演义》中,徐庶进曹营后,决定隐藏自己的才华,一言不发。实际上在公元220年,徐庶的名字出现在魏国重臣拥护曹丕取代汉献帝的劝进表中。

虽然这时的徐庶还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但是他的政治立场已经改变了。

有人说,徐庶在曹操在世时,没能从众多谋士中脱颖而出,说明徐庶并没有什么大才,这种推测虽然有可能,但绝不是全部原因。

徐庶毕竟曾经与刘备、诸葛亮交情匪浅,曹操在得到徐庶以后,对他存有疑虑是很正常的。徐庶虽然在曹操的阵营中,但也未必真心想为曹操做事。

在真实的历史中,徐庶投靠曹操之后,他的母亲并没有自杀,但是曹操残暴多疑的一面,想必也是徐庶不能接受的。

徐庶进曹营,虽然不至于一言不发,但是表现得并不积极。曹操帐下谋士如雨,徐庶很快就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而曹操大概也压根儿没有认真重用徐庶的意思,对于曹操来说,徐庶只要不帮刘备,即使在自己的阵营中只担任一个闲差,也是他可以接受的。

徐庶的的选择与归宿

有人认为徐庶一生命运坎坷,虽然遇到了刘备这样的明主和诸葛亮这样的至交好友,却还是不能有所作为,建立一番功业。

诸葛亮后来兴兵伐魏时,听说徐庶和石广元两人在魏国并不受重用,还不由得感到惋惜。其实,徐庶的不被重用,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更多的应该还是徐庶自己的一种选择。

史书中记载:徐庶在曹魏还是担任了右中郎将,御史中丞的,御史中丞这样的官职也是俸禄一千石的高官,只是以徐庶的才能来说,在这个位置上似乎显得有些边缘化了。

也许,在徐庶自己看来,这样相对边缘化的生活状态,正是他想要的。

不用被太多俗事所累的徐庶,后来过上了半隐半仕的生活。民间传说,徐庶后来隐居胶南仙岛。在今天山东青岛胶南市的鱼池村,还有一座帽子峰,早年间,山上还有徐庶庙,庙宇中香火旺盛,游人如织。

因为徐庶在胶南隐居时,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现在山上庙宇虽然已经坍塌,但当地百姓对于帽子峰还是有着特殊的感情。每年三月三、九月九,乡民们都自发带上贡品,到山上祈祷。

既祈祷风调雨顺、岁岁平安,也表示了对徐庶深切的怀念。

相比于诸葛亮,徐庶的人生不免太过平淡,缺乏色彩,但这种轻松且从容、没有羁绊的生活,其实是最幸福的,而且这种生活状态应该也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日夜操劳的诸葛亮内心十分向往、却再也没有机会享受到的!

标签: 徐庶刘备诸葛亮曹操诸葛

更多文章

  • 刘备的第一位谋士——徐庶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刘备,徐庶,曹操,诸葛亮,关羽,刘表

    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有着这一句谚语叫做“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话多数人都知道是在说关羽当年被曹操所擒并予以厚待,但是关羽依然没有投降的故事,但其实这句谚语还包含了另外一个人的故事,他就是刘备第一位谋士——徐庶。徐庶字‘元直’,本名徐福,后来因为犯法所以改名字避祸。他出生寒门,早年有习武,喜欢行侠仗义,

  •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徐庶,到了曹营后,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夏夜意风标签:徐庶,曹营,曹操,刘备,荀彧,郭嘉

    导语:刘备仁德,因此招揽了不少能人异士,其中徐庶便是最早跟随他的谋士。徐庶的才能也是曹操所喜欢的,曹操这个人就比较阴险了,他想要徐庶,于是就抓了徐庶的母亲要挟他。刘备知道情况之后,十分理解徐庶,自古忠孝两难全的事情太多了,刘备为了不让徐庶为难,就让他走了。徐庶来到曹营之后,便有了“身在曹营,心在汉”

  • 徐庶为何没有回到刘备身边?不是为了孝顺母亲,而是看透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刘备,徐庶,曹操,诸葛亮,曹仁,刘邦

    《三国演义》之中三分天下的雄主刘备,一生之中得到了很多人才的归顺,但同时也错过和失去了许多人才。作为与刘备遭遇最早,感情最深的徐庶。他从刘备阵营之中的离去可以说是一幕挥之不去的悲剧。书籍和影视之中对这一幕的描写让人看了之后无不潸然泪下。他们两个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自古忠孝两难全”的道理。可实际上的徐

  • 谁说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明明出了个馊主意,最后还成全了赵云

    历史解密编辑:乐观探历史标签:徐庶,曹营,曹操,成全,刘备,赵云,三国,赵子龙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个歇后语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他被迫归入曹操阵营,虽然有堪比诸葛亮的才华和谋略,却不愿与曾经效力的刘备为敌,不愿为曹操进言献策。而曹操也很无奈,但是又欣赏他,不放他走,因此,徐庶在曹营数十年,却没有在军事上有所作为,在后面极少出场。因此有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个歇后语。其实事

  • 徐庶在曹营一言不发,曹操为何还要供养着他?徐庶最终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徐庶,曹操,曹营,司马懿,刘备,艺术家,汉朝,三国,曹操麾下

    徐庶,作为刘备阵营名副其实的第一任军师。可是在曹操南下荆州时,先锋部队接连在徐庶手底下吃了亏之后,曹操手底下的谋士程昱因为知道徐庶是个孝子,就给曹操出了条毒计就抓了徐庶的母亲,逼徐庶离开刘备前往曹营。这也就成就了一个三国时期的历史典故: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那么,为什么徐庶在曹操的阵营里一言不发,曹

  • 诸葛亮和徐庶都是军师,为何关张对他们态度截然不同,他如何破局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历史标签:徐庶,刘备,关羽,张飞,三国,诸葛亮,天文学家,曹操手下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的第一个军师不是诸葛亮,而是徐庶。在刘备去寻访贤才的路上,听到有人高声唱歌。刘备听出歌词中的豪情壮志,十分欣赏,于是结识了化名单福的徐庶。徐庶也因此成为了刘备的第一个军师,并且为刘备出谋划策,建立了战功。徐庶在帮助刘备打退了曹仁的进攻,尤其是破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后,被曹操查出了

  • 历史上徐庶真的是因为母亲才选择离开刘备吗?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徐庶,刘备,曹操,诸葛亮,关羽,孙权,三国

    徐庶本名徐福,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众所周知,徐庶之所以离开刘备,主要是因为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控制。除此而外,还有另外三个原因,可能是你我都不曾想到的,是什么呢?(我们从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里寻找答案):一、三国博弈,各自帐下奇才

  • 徐庶没有为曹操献过一计一谋,为什么曹操还留着他

    历史解密编辑:小辣椒影视标签:徐庶,曹操,计一谋,刘备,诸葛亮

    徐庶没有为曹操献过一计一谋,为什么曹操还留着他徐庶(?—约230年),字元直,豫州颍川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徐庶本身家庭很普通,地位比较低,但是徐庶少时很喜欢舞刀弄棒,不怎么喜欢读书。直到后来出事被抓了,被人救下,才免于牢狱之灾。后

  • 徐庶帮刘备拿下的樊城去了哪里?为什么后面就不管了?

    历史解密编辑:史迹闲谈标签:徐庶,刘备,曹操,庞统,诸葛亮,马腾

    刘备手下得力干将徐庶足智多谋,是蜀国不可多得的人才。徐庶才学与诸葛亮差不多,刚开始时水镜先生就劝他跟皇叔刘备干。而徐庶早有雄心壮志,要干出一番大事业。他历经千辛万苦,才找到刘备这位“英主”,认为遇到了施展自己抱负的好时机。果然,徐庶跟了刘备,出手不凡,指挥几千人,第一仗就诛杀曹操两员大将,第二仗灭掉

  • 徐庶离开刘备的原因并非母亲被曹操抓获,而是他看透了刘备的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星星走丢了标签:徐庶,刘备,曹操,诸葛亮

    刘备来到荆州的第一年,徐庶就投奔了刘备,成为了刘备手下的谋士。直到公元207年,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公元208年,曹操南下攻打荆州。长坂坡战役后,刘备战败。刘备的两个女儿被曹操俘虏,徐庶的母亲也被曹操抓获了。于是徐庶离开了刘备,投靠了曹操。按照常规的说法,徐庶是一个非常孝敬的孩子,当曹操以徐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