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徐庶入曹营真是一言不发吗?真实历史并没有那么感人

徐庶入曹营真是一言不发吗?真实历史并没有那么感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听说跟你说谈 访问量:4650 更新时间:2024/1/7 23:32:49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对徐庶徐元直这个角色总是有一层非常美好的滤镜的。在小说中,他谋略过人,谈笑之间便破掉了大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又略施小计便攻下了樊城。

可以说,在诸葛亮出场前,他几乎独领风骚。就连曹操身边备受倚重的程昱也这样评价他:“元直之才,胜我十倍。”

更难得的是,徐庶不但才华出众,还至忠至孝。为了救母亲,他敢于只身来到曹营;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他许诺终生不为曹操设一谋,定一计。

也正是因为这些情节,“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流传至今,徐庶也在大家心中成为了近乎完美的谋士、君子形象。

那么历史上的徐庶加入曹操阵营之后,真的“一言不发”吗?曹操对此也能容忍吗?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在史书中可以找到答案。根据《三国志》记载,徐庶的确是因为母亲被曹操抓获,才辞别刘备,赶赴许昌。但《三国志》中并未记载,徐庶有过“终生不为曹操设一谋”的承诺。

根据《魏略》记载,徐庶来到曹营之后,最终做到的官位是御史中丞。御史中丞是一个比较特别的职位,这个官职本身权力不大,但却对其他官吏有监察之责,甚至连三公九卿这样的达官显贵有了过错,御史中丞也可以弹劾不误。

这个官职看似十分重要,但在三国乱世,实权到底有多大,恐怕不容乐观。后来诸葛亮北伐时,听闻徐庶在曹魏担任御史中丞,便感叹道:“难道曹魏人才真那么多吗?连徐庶也只能做这种官职。”可见,在诸葛亮眼里,徐庶在曹魏是没有得到真正的重用的。

而且,诸葛丞相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感叹,只怕还有对蜀汉的自嘲情绪在里面,夷陵之战的一把火,烧掉了蜀汉的元气,大量川蜀之地的青年才俊在这一战化作飞灰。

因此,在后来的北伐中,诸葛丞相常常缺乏得力的助手,总是需要独立支持。他这句对徐庶的惋惜之言,也许同样深藏着对蜀汉国力衰弱的叹息。

总而言之,曹操并没有像《三国演义》中写的那样,对徐庶青眼有加。也没有任何史料记载,曹操为了获得徐庶,特意抓了他的母亲来要挟。

罗贯中之所以在小说中对徐庶的情节做了加工和夸张,可能是为了更好的引出诸葛亮这个真正完美的角色。

大家都知道,在历史上,曹魏的阵营之中也是名士如云,能人辈出。以徐庶的才华,或许无法在这里压过众人,毕竟“乱世出英雄”,在那样一个时代,从来不缺少天才谋士。而徐庶最终留给世人的,只有小说中一个忠诚、动人的形象,和史书中的寥寥数笔而已。

标签: 徐庶曹营曹操蜀汉曹魏刘备三国诸葛亮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隐士徐庶在曹营真的“不献一谋”?你看诸葛亮怎么说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徐庶,曹营,刘备,曹操,魏国,诸葛亮,古装剧,天文学家,三国(电视剧)

    看过三国演义,大家都对其中的一个超级隐士非常感兴趣,这个隐士就是徐庶。他原本是刘备手下谋士,结果后来被曹操设计骗到了曹营,而他在曹营中,是真的做到了他所承诺的那样,不为曹操献出一谋一策吗?不献一谋“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句歇后语大家都知道,除了指代关羽忠义,还有就是指代徐庶对刘备的忠心了。在演义中,徐庶

  • 三国时期徐庶母亲的墓在许昌, 徐庶进曹营为何一言不发?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徐庶,曹营,曹操,刘备,关羽,张飞

    有一个“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歇后语,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说的三国时期的颍川人士徐庶,他虽是曹操的谋士,却不在曹营出一个计谋。而徐庶之母高风亮节、深明大义的做法一直为后人称颂。徐母去世后,被曹操厚葬在今天的建安区蒋李集镇刘庄村,如今成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那么,曹操是如何让人模拟徐母的字迹写信把徐庶

  • 诸葛亮北伐曹魏时,还在打探徐庶的消息,听闻后为何叹息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诸葛亮,徐庶,曹魏,曹操,刘备,魏国,三国,天文学家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典故出自文学作品《三国演义》。徐庶通过自荐的方式成为刘备的军师,但被曹操的谋士程昱设计骗到曹营。刘备想要留下徐庶,但徐庶怕天下人耻笑,又以刘备有诸葛亮辅佐为由拒绝,并告诉刘备,自己虽然身在曹操营,但发誓不为曹操献一谋。在此基础上,“徐庶进曹营”后与“关羽降曹”事件演化为成语

  • 徐庶离开刘备是有原因的,并非他的母亲,原来他发现一个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扎姐时尚穿搭标签:徐庶,刘备,关羽,庞统,汉朝,三国,蜀汉,诸葛亮,曹操手下

    徐庶离开刘备是因为他母亲吗?事实并非如此,原来他发现了个秘密引言: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晏子春秋相信很多熟读三国的人,都清楚这样一句话“身在曹营心在汉”,原意是指处于对立一方,但是心却想着原来所在的地方,或许有人认定这话是出自关羽,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而是出自蜀汉一名谋士徐庶身上,那么问题

  • 徐庶:比庞统还让人惋惜的奇才,若能一直追随刘备,关羽就不会死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徐庶,庞统,刘备,关羽,三国,汉朝

    一、从豪侠到囚徒公元189年,以董卓专权为起始点,广义上的三国时期来临了。当袁绍、曹操等十八路诸侯起兵之时,豫州一座小县城内,也发生了一件事。一位囚徒被捆绑着,周围是一大波老百姓围观。原来是县吏正在让人当场指认:是不是这位囚徒杀了人?结果就算他喊破喉咙,也没人出来。县城不大,都知道这位囚徒是狠角色,

  • 他才是三国最牛谋士,诸葛亮、庞统、徐庶捆绑一起都不如他

    历史解密编辑:蔷薇凋零标签:诸葛亮,庞统,徐庶,刘备,曹操

    说到三国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有所了解,因为三国的历史在我国的历史长河里有着重要的地位。三国是一个纷争的年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东汉末年,王室颓废,宦官当道。各方诸侯纷纷割据称雄,各方势力暗流涌动,都希望在这个乱世之下能有一番作为。然而三国的历史故事在罗贯中的笔下的《三国演义》写着精彩绝伦。三国已经成

  • 诸葛亮比徐庶更聪明,为什么关羽喜欢徐庶,却没那么喜欢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诸葛亮,徐庶,关羽,汉朝,天文学家

    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刘备的军师是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在刘备夺天下的时候,给刘备出了不少主意。诸葛亮的人品、谋略,无不令人佩服。但其实在诸葛亮之前,刘备还有一个军师,而且关羽、张飞也都非常喜欢这个军师,就连诸葛亮也是他推荐给刘备的,此人就是徐庶。徐庶是何许人也?他仅是一名寒门出身的小家子

  • 刘备错过的四位谋士:除了徐庶,另外三人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刘备,徐庶,曹操,吕布,诸葛亮,陈群

    谋士,指设谋献计的人。古时的谋士:相当一部分“学而优”却不能“仕”的读书人,常以“门客”、“军师”、“幕僚”等身份,为自己的 “主公”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有时甚至以死相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谋士这一群体就已经开始兴起了。比如张仪、苏秦、公孙衍等纵横家,也可以称之为谋士。到了汉末三国时期,谋士更是成为

  • 徐庶为何离开刘备?其实不是因为他的母亲,而是发现了刘备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弋说历史标签:徐庶,刘备,曹操,刘禅,赵子龙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到了中期,就已经有了明显的结果,主要变成了曹操、刘备和孙权三方的拉锯。虽然我们在看三国时期这段历史的时候,很多时候,曹操都是处于上方的,而刘备和孙权势弱,所以要进行联盟。但无论是几方拉锯,人马的游走已成常态。今天,这个营的人转瞬之间就成为了别人的人马,而别人的也能转瞬之间成为自己

  • 卧龙凤雏齐名,为何徐庶和司马徽只推荐诸葛亮,却对庞统只字不提

    历史解密编辑:魁哥说历史标签:徐庶,诸葛亮,庞统,司马徽,刘备

    三国演义中,卧龙先生诸葛亮和凤雏先生庞统是齐名的两大顶级谋士,据民间传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由此可知两人都有治国安邦定天下的才能。刘备求贤若渴,然而徐庶和水镜先生司马徽却只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却对庞统只字不提,这是为什么呢?依据相关史料,分析如下。其一,诸葛亮近在襄阳,而庞统远在江东。诸葛亮,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