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比徐庶更聪明,为什么关羽喜欢徐庶,却没那么喜欢诸葛亮?

诸葛亮比徐庶更聪明,为什么关羽喜欢徐庶,却没那么喜欢诸葛亮?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奇案故事本 访问量:580 更新时间:2024/2/9 22:27:52

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刘备的军师是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在刘备夺天下的时候,给刘备出了不少主意。诸葛亮的人品、谋略,无不令人佩服。但其实在诸葛亮之前,刘备还有一个军师,而且关羽张飞也都非常喜欢这个军师,就连诸葛亮也是他推荐给刘备的,此人就是徐庶

徐庶是何许人也?他仅是一名寒门出身的小家子弟,在儒舍中求学。后来,在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对前程一筹莫展之时,徐庶来到了他们身边,刘备也非常器重他。

建安十三年,徐庶跟着刘备逃亡,可惜不巧,他的母亲被曹操给掳获了,他没办法,母亲被抓之后他一直心神不宁、方寸大乱,为了母亲,需要不得不向刘备提出要前往曹营,投奔曹操,刘备本是舍不得自己这一员爱将,可也是不得已,随他去了。

徐庶毕竟是逼不得已才进的曹营,也不是真的想要投奔曹操,更何况曹操还俘虏了他的母亲,所以在进了曹营之后,没有像先前对待刘备那样给他出谋划策,反而是一句话不说,后人有流传一句话:“人在曹营心在汉”,说的也就是“徐庶进曹营”之后,不出谋划策一事。

在徐庶推荐了诸葛亮之后,刘备、关羽和张飞听说诸葛亮归隐深山,并不好将他请出,而且在他还没出山的时候,就以管仲乐毅自比,口气不小,对比于自告奋勇来向刘备三人自荐的徐庶,诸葛亮这样就显得比较有架子。

关羽先年也是出身寒门,年轻时行侠仗义,杀了坏人就跑,一路逃亡着过日子,直到遇到刘备,所以徐庶和他的经历是十分相似的,同道中人自有惺惺相惜之情。而且徐庶来了之后,也很敬重刘备,知道自己该说什么该做什么,也知道关羽和张飞是刘备的好兄弟,平日也会非常关照他们,尊重他们,那本身比较有傲气的关羽也慢慢地越来越喜欢徐庶。

诸葛亮就不一样了,光是让刘备“三顾茅庐”一事,就让关羽和张飞对他的印象非常不好,他们还很怀疑诸葛亮到底有没有真才实学,从年龄上来讲,诸葛亮也比关羽和张飞小,这样一来,关羽喜欢徐庶,而不喜欢诸葛亮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蜀记》

标签: 诸葛亮徐庶关羽汉朝天文学家

更多文章

  • 刘备错过的四位谋士:除了徐庶,另外三人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刘备,徐庶,曹操,吕布,诸葛亮,陈群

    谋士,指设谋献计的人。古时的谋士:相当一部分“学而优”却不能“仕”的读书人,常以“门客”、“军师”、“幕僚”等身份,为自己的 “主公”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有时甚至以死相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谋士这一群体就已经开始兴起了。比如张仪、苏秦、公孙衍等纵横家,也可以称之为谋士。到了汉末三国时期,谋士更是成为

  • 徐庶为何离开刘备?其实不是因为他的母亲,而是发现了刘备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弋说历史标签:徐庶,刘备,曹操,刘禅,赵子龙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到了中期,就已经有了明显的结果,主要变成了曹操、刘备和孙权三方的拉锯。虽然我们在看三国时期这段历史的时候,很多时候,曹操都是处于上方的,而刘备和孙权势弱,所以要进行联盟。但无论是几方拉锯,人马的游走已成常态。今天,这个营的人转瞬之间就成为了别人的人马,而别人的也能转瞬之间成为自己

  • 卧龙凤雏齐名,为何徐庶和司马徽只推荐诸葛亮,却对庞统只字不提

    历史解密编辑:魁哥说历史标签:徐庶,诸葛亮,庞统,司马徽,刘备

    三国演义中,卧龙先生诸葛亮和凤雏先生庞统是齐名的两大顶级谋士,据民间传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由此可知两人都有治国安邦定天下的才能。刘备求贤若渴,然而徐庶和水镜先生司马徽却只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却对庞统只字不提,这是为什么呢?依据相关史料,分析如下。其一,诸葛亮近在襄阳,而庞统远在江东。诸葛亮,虽

  • 曹操设计降徐庶,徐庶离别荐孔明,刘备三顾草庐,伏龙出山平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还文楼主标签:徐庶,刘备,伏龙,孔明,汉朝,诸葛亮,曹操手下

    曹仁与李典兵败新野回许都,向曹操请罪,讲刘备有位军师辅佐,其名单福。程昱知道单福的来历,单福原名徐庶,才学高的名士,为人至孝。程昱献计,接徐母至许都,让徐母写信叫徐庶来许都。徐母刚直骂曹操,曹操大怒欲杀之。程昱谏阻曹操,称有计策骗徐庶来许都。徐庶仿徐母笔迹,写信骗徐庶来许都,徐庶中计,与刘备依依惜别

  • 除了关羽徐庶,刘备集团还有七个叛将,他们叛变后待遇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关羽,徐庶,刘备,曹操,孙权,程昱,汉朝,三国,五虎上将

    在后世眼中,曹操阴险狡诈、刘备忠厚仁义、孙权反复无常,这种印象也不是毫无依据,因为即使是先后归附曹魏和司马的蜀人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话里话外也露出了这个意思,对孙权的评价,更是毫不留情:“性多嫌忌,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贻厥孙谋以燕翼子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

  • 徐庶有机会为何不回归刘备阵营?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徐庶,刘备,曹操,诸葛亮,赵子龙,孙权

    话说诸葛亮出山两把火,把曹军烧得一个焦头烂额,损失惨重。曹操煞是吃惊,总想弄明白这位诸葛村夫到底是何方神圣,他怎么就跑到刘备那儿去大显身手了呢?于是,指派徐庶去樊城打探虚实,并且让他想尽一切办法把诸葛亮给我挖过来。身旁的谋士担忧曹丞相放虎归山,徐庶会不会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曹操信心满满地说,你放心,

  • 徐庶立誓不为曹操出一谋献一计,是真的吗?别被骗了,真相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徐庶,曹操,刘备,曹魏,诸葛亮,吕布

    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就会发现,演义中很多被后人歌颂,被誉为义士的人,其实都是被罗贯中美化过的结果,真实历史上的他们,完全是另一番面目。例如原属曹操,后归属吕布的陈宫,演义中称,他见曹操错杀吕伯奢一家后,又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才选择了离开。然而真实历史上,他是在为曹操留守后方的时候

  • 诸葛亮比徐庶厉害,为何关羽听徐庶的,却不听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诸葛亮,徐庶,关羽

    人际关系,一直都是一件挺复杂的事情,有的时候,并不是有能力的人就能够让所有人信服。恰恰相反,如果一个人只有出色的能力,却性格桀骜的话,反倒可能会影响团结。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团体每个人都很厉害,到一起反而不怎么样,化学反应是件挺神秘的事情。三国时期的关羽和诸葛亮就产生了比较糟糕的化学反应,两人之间谁也不

  • 为什么曹操不杀徐庶而杀了杨修?他们都没给曹操献过一计吗?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曹操,徐庶,杨修,刘备

    徐庶和杨修,在正史和《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差异较大。按民间形象,俩人都不大讨喜,心不在曹操身上。他们的结局却完全不一样,一个白长一张嘴,理直气壮地吃“霸王餐”,另一个则吃饭的家伙事被没收,让人搞不懂曹孟德为啥厚此薄彼。其实回到正史,就很容易有答案。徐庶的两个形象徐庶的民间形象,用三个字可以概括——才、

  • 曹操千方百计拉拢过来的徐庶,为何没有贡献过一计一策?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长河标签:徐庶,刘备,曹魏,三国,东汉,计一策,诸葛亮,曹操手下

    徐庶在曹营中没有贡献过一计一策,为何曹操还会把他留在身边。徐庶,原名徐福,又名元直,是颍川郡长社县人。说到徐庶,我们都会想到一句话,叫做“身在曹营,心在汉”,谁都知道,徐庶虽然名义上是曹操的人,但实际上,他的心思还是在刘备那里,所以,他从来没有为曹操出谋划策。徐庶原本是刘备在东汉末期的谋士,不过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