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错过的四位谋士:除了徐庶,另外三人分别是谁?

刘备错过的四位谋士:除了徐庶,另外三人分别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历史信箱 访问量:4539 更新时间:2024/1/14 5:12:37

谋士,指设谋献计的人。古时的谋士:相当一部分“学而优”却不能“仕”的读书人,常以“门客”、“军师”、“幕僚”等身份,为自己的 “主公”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有时甚至以死相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谋士这一群体就已经开始兴起了。比如张仪苏秦、公孙衍等纵横家,也可以称之为谋士。到了汉末三国时期,谋士更是成为各个诸侯逐鹿中原的重要帮手。

其中,就曹操来说,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得以消灭了袁绍、袁术、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众多对手。对于曹操来说,麾下就拥有郭嘉、荀彧、荀攸、司马懿、程昱、贾诩等一流谋士。与此相对应的是,就刘备来说,虽然也获得了法正、诸葛亮、庞统等谋士的辅佐,但是,在三顾茅庐之前,刘备却错过了四位谋士。换而言之,正是因为错失了这四位谋士,导致刘备长期颠沛流离,没有立足之地。那么,问题来了,这四位谋士分别是谁呢?

一、陈群

首先,在刘备错过的四位谋士中,陈群的能力可以说是最强的一位,甚至不输蜀汉丞相诸葛亮。因为在曹魏阵营中,陈群的官职就相当于丞相了。陈群(?-237年2月7日),字长文。颍川郡许昌县(今河南许昌东)人。陈群出身名门,早年被刘备辟为豫州别驾。虽然曾经是刘备的手下,但是,曹操入主徐州时,陈群被辟为司空西曹掾属。在跟随曹操后,陈群获得重用。曹操封魏公时,任魏国的御史中丞。后拜吏部尚书,封昌武亭侯。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曹丕登基称帝后,陈群历任尚书令、镇军大将军、中护军、录尚书事。在曹魏的官职中,大臣一旦录尚书事,意味着可以参与朝政的处理。曹丕驾崩后,陈群和司马懿、曹真、曹休成为四位托孤大臣。曹叡即位,陈群任司空、录尚书事,累封颍阴侯。青龙四年十二月(237年2月),陈群病逝,谥号“靖”。正始四年(243年),配享曹操庙庭。陈群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位君主,因为突出的治国才能,得以在曹魏平步青云,成为和司马懿相提并论的重臣。

二、陈登

陈登(163—201),字元龙,下邳淮浦(今江苏涟水西)人。东汉末年将领、官吏。沛相陈珪之子。陈登为人爽朗,性格沉静,智谋过人,少年时有扶世济民之志,并且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兴平元年(194年),陶谦病死,陈登主持由刘备继任徐州牧,倾心拥戴。建安元年(196年),吕布赶走刘备,袭夺徐州,自称徐州牧。陈登在名义上改属吕布,但对吕布为人深恶痛绝。

在此基础上,陈登向曹操献灭吕布之策,被授广陵太守。以灭吕布有功,加伏波将军。又迁东城太守。年三十九卒。其子陈肃,魏文帝时追陈登之功,为郎中。由此,对于刘备来说,失去徐州不仅意味着地盘的丢失,也导致其错失了陈登这位谋士。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陈登不仅仅是文臣,他在用兵方面也很强悍,广陵郡(治所今江苏省扬州市)地接长江,向来为江东孙策所觎觊。所以,如此文武双全的人才,没能一直辅佐刘备,自然是蜀汉的损失了。

三、徐庶

徐庶(生卒年不详),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在东汉末年,徐庶本名徐福,为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道友来往密切。与此同时,刘备在逐鹿中原失利之后,被迫投奔荆州牧刘表,后者派遣刘备驻军新野。在此背景下,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

值得注意的是,徐庶辞别,投奔曹操的这一情况,后来艺术加工为“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歇后语,被广为流传。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加以称赞。魏文帝曹丕,徐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正史中,徐庶来到曹魏后,并没有一言不发,反而成为需要经常劝谏主公、提出意见的御史中丞。

四、袁涣

最后,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今河南太康西北)人。东汉末年官吏,出身“陈郡袁氏”,为司徒袁滂之子。刘备任豫州牧时,推荐袁涣为秀才。后来,袁涣避难于江淮之间,被袁术所任用。因此,虽然刘备有恩于袁涣,但是,两人并没有一起南征北战。在袁术和吕布交战的时候,袁涣被吕布俘获。建安三年(198年),曹操率兵消灭了吕布,袁涣又转投曹操,拜沛南部都尉,后又任谏议大夫、郎中令等职,在任上尽心尽责,以敢谏直言称名。对于袁涣这位谋士,恕思而后行,外表温柔而内心能断,处危难则勇气极大。

汉末三国时期,唯有程昱、曹仁、袁涣三人被评价为勇冠贲育。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袁涣和刘备分道扬镳,但是,他一直没有忘记刘备当年向朝廷推举自己的恩情。比如在吕布麾下后,袁涣就拒绝帮助吕布写信辱骂刘备。再比如跟随曹操后,刘备因为被曹操击败,一度下落不明,因此当时有传言刘备已死,群臣都拍手庆贺,袁涣因为自己曾经被刘备举荐为吏,从而不愿意表达庆贺的态度。总的来说,在东汉末年的群雄逐鹿过程中,刘备错失了陈群、徐庶、陈登、袁涣这四位谋士,而就四位谋士来说,最终都被曹操所用。换而言之,曹操正是因为聚集了众多人才,得以成为汉末三国时期最强大的诸侯。

标签: 刘备徐庶曹操吕布诸葛亮陈群

更多文章

  • 徐庶为何离开刘备?其实不是因为他的母亲,而是发现了刘备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弋说历史标签:徐庶,刘备,曹操,刘禅,赵子龙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到了中期,就已经有了明显的结果,主要变成了曹操、刘备和孙权三方的拉锯。虽然我们在看三国时期这段历史的时候,很多时候,曹操都是处于上方的,而刘备和孙权势弱,所以要进行联盟。但无论是几方拉锯,人马的游走已成常态。今天,这个营的人转瞬之间就成为了别人的人马,而别人的也能转瞬之间成为自己

  • 卧龙凤雏齐名,为何徐庶和司马徽只推荐诸葛亮,却对庞统只字不提

    历史解密编辑:魁哥说历史标签:徐庶,诸葛亮,庞统,司马徽,刘备

    三国演义中,卧龙先生诸葛亮和凤雏先生庞统是齐名的两大顶级谋士,据民间传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由此可知两人都有治国安邦定天下的才能。刘备求贤若渴,然而徐庶和水镜先生司马徽却只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却对庞统只字不提,这是为什么呢?依据相关史料,分析如下。其一,诸葛亮近在襄阳,而庞统远在江东。诸葛亮,虽

  • 曹操设计降徐庶,徐庶离别荐孔明,刘备三顾草庐,伏龙出山平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还文楼主标签:徐庶,刘备,伏龙,孔明,汉朝,诸葛亮,曹操手下

    曹仁与李典兵败新野回许都,向曹操请罪,讲刘备有位军师辅佐,其名单福。程昱知道单福的来历,单福原名徐庶,才学高的名士,为人至孝。程昱献计,接徐母至许都,让徐母写信叫徐庶来许都。徐母刚直骂曹操,曹操大怒欲杀之。程昱谏阻曹操,称有计策骗徐庶来许都。徐庶仿徐母笔迹,写信骗徐庶来许都,徐庶中计,与刘备依依惜别

  • 除了关羽徐庶,刘备集团还有七个叛将,他们叛变后待遇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关羽,徐庶,刘备,曹操,孙权,程昱,汉朝,三国,五虎上将

    在后世眼中,曹操阴险狡诈、刘备忠厚仁义、孙权反复无常,这种印象也不是毫无依据,因为即使是先后归附曹魏和司马的蜀人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话里话外也露出了这个意思,对孙权的评价,更是毫不留情:“性多嫌忌,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贻厥孙谋以燕翼子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

  • 徐庶有机会为何不回归刘备阵营?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徐庶,刘备,曹操,诸葛亮,赵子龙,孙权

    话说诸葛亮出山两把火,把曹军烧得一个焦头烂额,损失惨重。曹操煞是吃惊,总想弄明白这位诸葛村夫到底是何方神圣,他怎么就跑到刘备那儿去大显身手了呢?于是,指派徐庶去樊城打探虚实,并且让他想尽一切办法把诸葛亮给我挖过来。身旁的谋士担忧曹丞相放虎归山,徐庶会不会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曹操信心满满地说,你放心,

  • 徐庶立誓不为曹操出一谋献一计,是真的吗?别被骗了,真相不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徐庶,曹操,刘备,曹魏,诸葛亮,吕布

    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就会发现,演义中很多被后人歌颂,被誉为义士的人,其实都是被罗贯中美化过的结果,真实历史上的他们,完全是另一番面目。例如原属曹操,后归属吕布的陈宫,演义中称,他见曹操错杀吕伯奢一家后,又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才选择了离开。然而真实历史上,他是在为曹操留守后方的时候

  • 诸葛亮比徐庶厉害,为何关羽听徐庶的,却不听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诸葛亮,徐庶,关羽

    人际关系,一直都是一件挺复杂的事情,有的时候,并不是有能力的人就能够让所有人信服。恰恰相反,如果一个人只有出色的能力,却性格桀骜的话,反倒可能会影响团结。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团体每个人都很厉害,到一起反而不怎么样,化学反应是件挺神秘的事情。三国时期的关羽和诸葛亮就产生了比较糟糕的化学反应,两人之间谁也不

  • 为什么曹操不杀徐庶而杀了杨修?他们都没给曹操献过一计吗?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曹操,徐庶,杨修,刘备

    徐庶和杨修,在正史和《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差异较大。按民间形象,俩人都不大讨喜,心不在曹操身上。他们的结局却完全不一样,一个白长一张嘴,理直气壮地吃“霸王餐”,另一个则吃饭的家伙事被没收,让人搞不懂曹孟德为啥厚此薄彼。其实回到正史,就很容易有答案。徐庶的两个形象徐庶的民间形象,用三个字可以概括——才、

  • 曹操千方百计拉拢过来的徐庶,为何没有贡献过一计一策?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长河标签:徐庶,刘备,曹魏,三国,东汉,计一策,诸葛亮,曹操手下

    徐庶在曹营中没有贡献过一计一策,为何曹操还会把他留在身边。徐庶,原名徐福,又名元直,是颍川郡长社县人。说到徐庶,我们都会想到一句话,叫做“身在曹营,心在汉”,谁都知道,徐庶虽然名义上是曹操的人,但实际上,他的心思还是在刘备那里,所以,他从来没有为曹操出谋划策。徐庶原本是刘备在东汉末期的谋士,不过后来

  • 徐庶进曹营后,真是一言不发?专家:我们都被《三国演义》欺骗了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徐庶,曹营,三国演义,曹操,刘备,诸葛亮

    大家都知道,在三国这段历史中有很多典故,“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就是其中之一。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就是受到徐庶的指点,而徐庶也是诸葛亮的一个好朋友。因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绝大多数人认为徐庶离开刘备,是为了诸葛亮出山做铺垫,这是最大的误解。事实上,徐庶离开刘备,可是刘备一生中最危难的时刻之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