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基本上都听说过一句话:“卧龙凤雏,得其一可得天下。”其中卧龙指的是诸葛亮,而凤雏则指的是庞统,此二人皆有过人才能。
刘备正是因为这句话,为了自己的野心,才愿意放下身段三顾茅庐,只为了请出诸葛亮,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大业。在后来的日子里,诸葛亮果然名不虚传,虽然不能保证每一场战役都获得胜利,但是却也给了刘备巨大的帮助,最终帮助他建立了蜀国。因此,对于诸葛亮,刘备是信任的,也是感激的。
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庞统也来到了刘备的帐下,成为了他手中的一个谋士。在这个过程之中,庞统自然也是想要表现自己的,因此便给刘备出了一些计策。两个能力突出之人,都在刘备的帐下任职,那么是否就说明了刘备未来必定成为完成统一大业之人呢?非也,倘若两个能人辅佐同一个人,那么很有可能产生政见的矛盾,最终反而无益。
赤壁之战后,曹操的实力大损,无力再次南下,因此刘备和孙权之间的矛盾便成为了主要矛盾,原本的孙刘联盟顿时土崩瓦解,尤其是在对待荆州的问题方面。在这个问题上,诸葛亮认为荆州是个战略重地,不可轻易放弃,而庞统则认为“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应当放弃。
刘备认为两个人的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因为诸葛亮已经陪伴刘备多年,同时刘备也不想轻易放弃每一寸土地,最终他还是选择了诸葛亮的方案,派遣自己的得力干将关羽防守荆州。然而,谁也不曾想到,正是这样的一个决定,最终不仅失了荆州,更是让关羽惨死,刘备悔不当初。
但是之前庞统早就荆州的问题上告诫过刘备:“荆州荒残,人物殆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庞统此话短短24字什么意思呢?简单说就是告诉刘备,荆州各种条件都不利,又有吴、魏惦记着,恐怕难以守住。不如坚守益州而进取中原,荆州就不要死守了。
可这时候刘备却不听庞统的谏言,而一昧相信诸葛亮当年隆中之计。但时机、局势一直在变化,刘备这一个不听不从,直接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先说镇守的关羽被人暗算,最后致使死于吕蒙之手。再后来引发了刘备的起兵报复,而这恰是最致命的。因为这一仗中,不仅让刘备驾鹤西去了,而且蜀国损失惨重,甚至到了伤筋动骨的地步。基本上,这一仗让蜀国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败打下来坚实的基础。
这一切的根本,就是刘备没有听从庞统的建议,一意孤行,急于占地盘扩大势力,但殊不知却因此埋下祸根。若是能听庞统一言,恐怕蜀国就不会是这个局面了吧,说不定三国又是一番模样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