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苦心培养姜维,后期却平平无奇,难道真的是孔明眼光不行?

诸葛亮苦心培养姜维,后期却平平无奇,难道真的是孔明眼光不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年华名人汇 访问量:756 更新时间:2024/2/13 8:28:29

诸葛亮是三国历史之中集智慧与谋略的化身,就连后世的鲁迅先生也称赞诸葛亮是三国一个近乎妖怪的人。

这样高的评价让诸葛亮成为了中国人心中最完美的形象,但美中不足的是诸葛亮自己的事业却是后继无人。虽然说选择了姜维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但也因为培养的时间过短和很多种原因,导致姜维后期发力严重不足,诸葛亮死后的蜀国更是迅速的走向了衰落,这个时候很多人也都在疑惑被大家给予厚望的姜维为何没有力挽狂澜呢?

首先来说诸葛亮本人的智慧是无法否定的,他在三国之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可以说是一手促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本来蜀国的形势是一片大好的,但之后的关羽败仗失去了荆州,刘备再次失败葬送了蜀汉好几万精锐,这两次接二连三的失败差点让兴盛起来的蜀汉步入到了灭亡的地步,关羽和刘备死后的蜀汉基本上是诸葛亮一个人在独当一面。

正是因为国家大事集中于诸葛亮一人之手,凡事都是诸葛亮亲力亲为,所以到了后期诸葛亮的身体早已经不堪重负,到了随时都会崩塌的地步。蜀汉后主刘禅又是一个平庸无奇的君主,再加上蜀汉在三国之中国力最弱,所以诸葛亮本人到了后面根本就是疲于应付,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的诸葛亮一直都在苦苦寻找接班人。

希望在自己去世之后有人可以挑起蜀汉的大梁,重新接过复兴汉室、北伐中原的重任。姜维就是在那个时候被诸葛亮发现的,姜维此人是甘肃天水人氏,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发现了他,这一次的魏国和蜀国交战,诸葛亮的许多计谋都被姜维识破,诸葛亮看到姜维智慧超群,文物双全,心中早就有了收纳姜维作为自己继承人培养的意思。

后面设下计策将姜维的母亲找到,让姜维母亲游说儿子归心蜀汉,另外一方面诸葛亮又派遣人假扮姜维去往魏国营帐叫骂。姜维发现自己回魏国的路已经被诸葛亮斩断了,魏国方面都以为姜维已经投降蜀汉了,所以反而是将姜维当成了敌人对待,最后走无可走的姜维就这样投降了诸葛亮。

诸葛亮在得到姜维之后喜出望外,觉得自己平生所学有了传承,所以就把自己的学识和经验都传授给了姜维,诸葛亮的诚心和这种无私直接感动了之前还在摇摆的姜维。姜维从这之后开始对蜀汉政权死心塌地。

诸葛亮去世之后的蜀汉内外几乎同时陷入到了危机之中,国家综合实力都被魏国和吴国超越,这个时候的蜀汉对外政策也是茫然无措,幸好有姜维主动承担责任,为蜀汉指明了一条道路。姜维在诸葛亮死后继承了北伐的任务,自己亲自带兵前往汉中前线抵抗魏国,把国家大后方交给了刘禅和一群文官。

姜维掌控蜀汉军事的时候一共进行了八次北伐,但除去前两次北伐的战绩还不错,其他的战绩都不怎么样,诸葛亮没有完成的事情,到了姜维手中更不可能完成了,从诸葛亮开始到姜维的这十多次北伐,把蜀汉的国家实力消耗的一干二净,北伐虽然是为了政治上的正确,但对于蜀汉经济建设上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大抽血。

后期三国历史之中的姜维再也不能像之前那样有着惊人出色的战绩了,魏国方面经过多年战争也是看透了蜀汉的虚实,所以每次姜维进攻的时候,魏国方面都秉持司马懿的方针坚持防守不出的策略,蜀汉腹地距离汉中前线路线本身就难以行走,运输粮草成本很大,所以坚守一段时间,蜀汉军队没有成绩的话就会退走。可以说魏国的坚壁清野策略是姜维后期“无大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就是蜀汉内部的矛盾问题,蜀汉后主刘禅和一群投降派的问题相当大,蜀汉的亡国之战在历史之中相当明显,并不是说当时的姜维防守不力,也不说姜维在汉中前线打了败仗,而是刘禅自己一手造成的,江油城数万人没有挡住邓艾的几千兵马,就连成都十几万人也没有和邓艾正面交锋一次就投降了,刘禅的贪生怕死直接的葬送了蜀汉的大好基业。

要知道的是当时姜维率领的几万人马在汉中前线可是足足阻拦了魏国主帅钟会十几万南征大军,姜维以少击多守住了前线,刘禅十几万人对付邓艾几千人却是“不战而降”。这样的皇帝和这样的队友都让姜维为之寒心,从这里也可以看到姜维后期的处境到底有多难了,不是姜维不努力,而是蜀汉这群队友真的太差劲。

标签: 诸葛亮姜维蜀汉魏国刘禅

更多文章

  • 姜维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北伐,为何最后仍然以失败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讲史事标签:姜维,蜀汉,郭淮,司马昭,邓艾,陈泰,北伐,三国

    《三国演义》中一共记述了姜维九次北伐,并称之为“九伐中原”,其实历史上姜维北伐的次数远远不止九次。虽然他频繁发动北伐战争,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不仅徒耗民力造成国内矛盾重重,还让自己陷入了危局当中。不过对曹魏来说,姜维发动的战争也并非一直不痛不痒,他曾大破魏军,蜀汉也差一点就可以占据陇西乃至整个凉州之

  • 只有不到一万兵力的姜维,是如何用北伐给曹魏制造麻烦的?

    历史解密编辑:仰天微笑只为泪回眼眶PLUS标签:姜维,曹魏,郭淮,费祎,廖化,北伐,三国,夏侯霸,诸葛亮

    汉忠臣戮力回天——麒麟儿姜维(7)诸葛亮死后,姜维接过了他北伐的旗帜,只不过由于双方国力差距的拉大,姜维将诸葛亮的运动战改为了更为彻底的游击战,史称“偏师西入”,其中规模比较大的一次是在蜀延熙九年、十年(公元246、247年)的狄道之战;一次是延熙十二年(公元249年)的牛头山之战。蜀延熙九年时,魏

  • 三国志11:说起姜维,你会想起哪个城市呢?

    历史解密编辑:单机时代标签:姜维,董卓,马腾,邓艾,蜀汉,诸葛亮,三国志11

    上一回我们介绍完了西边的第一座城武威,今天来介绍第二座城。说到这座城是哪里,只需提一位名将,大家就会非常熟悉了,他就是诸葛亮死后蜀汉的栋梁--姜维。相信大家立马就猜到今天介绍的城池是天水城。姜维出身自这座城,并且演义里初次出场作为天水郡里面的军事小官,就以识破诸葛亮计策并反伏击赵云而大放异彩。后来诸

  • 姜维为什么要在沓中屯田?-细品《资治通鉴》之三国争霸

    历史解密编辑:读史学文标签:姜维,蜀汉,刘禅,费祎,曹魏,董允,诸葛亮,资治通鉴,三国争霸,曹操手下

    公元262年,蜀汉姜维再次出兵北伐,攻占洮阳,但在侯和与邓艾的军队相遇,此战从史料上记载姜维战败,于是退回到了沓中屯田,没有回成都。姜维这次为什么要继续北伐?这次北伐为什么会失败?失败后姜维为什么没有选择回成都而是到沓中屯田呢?我们今天来读一读《资治通鉴》中记载的这段历史。01《资治通鉴》原文02译

  • 一计害三贤——蜀汉名将“幼麟”姜维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姜维,蜀汉,诸葛亮,魏国,刘禅,费祎

    谈起三国末期,三大阵营老将接连陨落,蜀汉更是五虎上将无一在世,唯一能拿得出手的魏延还因为反叛被马岱斩杀,在蜀汉这个风雨飘摇的时期‘幼麟’姜维开始展露出了他的锋芒。姜维字‘伯约’,是诸葛亮北伐时招降的一位魏将,被诸葛亮评价为“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

  • 天水麒麟儿——姜维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姜维,钟会,蜀汉,邓艾,诸葛亮,刘禅

    各位朋友大家好啊,今天我们来给大家聊一聊:天水麒麟儿姜维。一、人物简介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甘谷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姜维年少丧父,母亲将他抚养长大,崇拜儒家大师郑玄。诸葛亮北伐中原时,姜维受到猜忌,不得已投降蜀汉,得到蜀相诸葛亮重用。在诸葛亮

  • 蜀汉的五维战士,号称“铁壁”的最强太守,却在姜维北伐中陨落

    历史解密编辑:历说观标签:姜维,太守,马忠,诸葛亮,蜀汉,刘禅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初平西川战事。时年18岁的张嶷被任命为从事(左将军府僚属)。20岁的时候,这位原籍四川南充(巴郡南充国人)的年轻人,回到了老家当县里的功曹(负责人事的官员)。任内盗贼四起,县长弃家出逃,张嶷则舍命保护县长夫人,从此声名大振。张嶷当时巴西郡的名士龚禄、姚伷都与张嶷交好。

  • 三国志6:姜维强行北伐,能够逆天改命吗?

    历史解密编辑:单机时代标签:姜维,蜀汉,魏国,邓艾,钟会,夏侯霸,司马懿,三国志

    本回是三国志6短剧本挑战的最后一回,这次是蜀汉最后的顶梁柱姜维,为了回报诸葛亮的知遇之恩,在面对蜀汉内部阻力和曹魏强大实力双重压力下,依然强行北伐的故事。从三国演义我们知道最终的结局是姜维用尽计谋仍然北伐失败、蜀汉灭亡,最后时刻姜维设计害死魏军大将邓艾、钟会,而姜维也壮烈战死。难道蜀汉就只能这么悲惨

  • 胆战心惊,姜维早逃出口袋阵(3)

    历史解密编辑:金昔说故事标签:姜维早,陈红,王瑞,加代,走吧,代哥

    接到王瑞的电话以后,鬼螃蟹等人开车去了陈红的夜总会。酒局散了以后,一行人来到楼下,加代对庄大哥说,“哥,刚才宝璟给我来个短信,我有两句话跟你聊聊,你坐我车。”转身又对姜维早说,“老哥,你跟我车走吧。”姜维早一看,说:“不,天上人间我能找到。”加代说:“你跟我走,我有一条近路。那边安排好了。”“啊,那

  • 蜀汉先亡, 姜维应背多大的锅!

    历史解密编辑:橙成绝剧标签:姜维,蜀汉,邓艾,钟会,刘禅,费祎,魏将,三国,诸葛亮,曹操手下

    在魏、蜀、吴三国中,蜀国于公元263年率先灭亡,仅历二世二帝,国祚也只有区区43年,无疑是一个超级短命的王朝。蜀汉政权为何先亡?原因可谓多多,如国小民寡,实力不济,刘禅昏庸,黄皓弄权,对手太强等等。在这众多原因中,姜维在蜀汉政权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应对失当,无疑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问题是,姜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