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的小说中,无论题材是否属于神话题材,其中都或多或少带有一些神话色彩。拿四大名著为例,除了本就是神话的“西游”以外,“水浒”从一开始就点出了梁山一百零八将的前身,是魔头也是星宿;“红楼”中更是把男,女主人公,定义成了灵石仙草。
即使是写实程度最高的“三国”也是如此,其中有很多极富神话色彩的桥段。比如,三国中每当名人猛将身亡,势必天降异象,这就是一种彻头彻尾的人为想象了。
关羽和周瑜死亡的时候,都有“将星陨落”的传闻。这些忠臣良将的死亡,引起的异象基本都属于可理解的征兆。可唯有东吴大将甘宁死的时候,是被一群多达数百的乌鸦守护尸体。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英雄不问出处
甘宁字兴霸,家在今重庆境内,他为人直爽豪迈喜好交友,又兼嫉恶如仇。所以,他从小就是一个游侠儿,除暴安良的事情做多了,民间百姓对他评价很高,但富商官府却把他当成心腹大患。
不过,甘宁除了习得一身武艺外,还纠集了一伙当地少年,有人称他们为“锦帆贼”。这个名字来自于他们招摇的行为,据说这些人驾船的时候,喜欢用价值不菲的锦缎作缆绳。一旦离岸就隔断锦缎弃之不用,以示财大气粗。
年纪轻轻,又不是什么高门大户的后代,这些人哪来的这么多财富?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抢。他聚集的人马,多是家世贫寒又小有身手的少年,他们聚在一起身带弓箭利器,穿得光鲜亮丽、华贵夺目。
他们还经常带着铃铛招摇过市,以至于很多人听到铃铛声,就知道甘宁一伙人来了。因为他们的高调行事,聚拢了更多人加入,一时间,就连当地的官员也要对他们以礼相待。如果触怒了甘宁,那么轻则财物被抢,重则可能有性命之忧。
有了人和财之后,年纪渐长的甘宁似乎有了新的追求,他开始研读经史,准备往仕途的方向发展了。不得不说他很有远见,在三国的乱世之中,一旦有了自己的势力和地盘,混成个一方诸侯也不是不可能。
靠着恶补文化课,甘宁先从一个小郡丞做起。后来加入刘表手下,不久后,他发现刘表为人软弱又不听自己的劝告,就想投靠东吴孙氏。没成想带人被黄祖截胡,只好暂时留在了江夏。
真性情的甘宁
亡命徒出身的甘宁,自然和官宦出身的黄祖格格不入,他的屡次建议也没有被采纳。但他这种直爽义气的性格和过人的才干,还是结交到了不少朋友。黄祖手下有一名将军叫苏飞,他和甘宁交好,一次喝酒的时候甘宁向他倾诉了不受重用的苦恼。
苏飞提议劝说黄祖派甘宁出外驻守,再让甘宁自己决定去留。甘宁借着这个机会投靠了东吴,并得到孙权的重视。虽然已经是不同阵营,但他心中对于苏飞的感激没有改变。
后来,甘宁领军击败江夏军,活捉黄祖、苏飞的时候,孙权曾让他杀掉这两人,带首级献上。甘宁直言不讳道:苏飞对我有恩,我不能杀他。孙权又问:如不杀他,万一他不肯归降,逃走了怎么办?
甘宁以自己的性命作保,如果苏飞逃走,情愿用自己的人头相替。这样的做法不但说服了孙权,也感动了苏飞,他终于选择加入东吴,成全了甘宁的大义。除了对朋友情深意重以外,甘宁在作战中,也以勇猛不畏死著称。
很多时候他都冲锋在前,这样的做法也极大的鼓舞了手下兵卒的士气。建安十八年的时候,曹操由北向南讨伐东吴,当时的孙权派甘宁为先锋,而且给了他一个有些冒险的任务——夜袭。
面对曹操几十万大军的军营,靠着数百人袭扰敌人,搞不好就是一个有去无回的结果。可是甘宁完全没所谓,他拿着酒回到军营,点齐兵马后给每人倒满酒,并开始部署偷袭的细节。
这时候手下都领不敢喝,甘宁大声呵斥道:“我即使坐到今天这个位置上,也没有怕死了失去名利。你才做这样一个小官,就这么怕死吗”?这话彻底打消了手下人的顾虑。甘宁带着这一小队人马,偷偷潜入曹营杀了几百人,然后放了一把火。
等到曹军反应过来,派大军来围堵的时候,甘宁一行人早就回到本营了。孙权听完甘宁的汇报后,笑着说:“我本来只是想试试你的胆量,没想到你的胆子还真的不小”。从此以后,他就更加器重甘宁了。
甘宁之死
两年后,西蜀的关羽又带兵前来,他们进军神速,用重物堵住上游,准备借着水流变缓的机会渡河威胁益阳。此时东吴的守军将领正是甘宁,他不惧对方的五千精兵和名满天下的关羽。
他带着一千人左右挡在了蜀军面前,并放出狠话:即使关羽见到我咳嗽一声,也不敢轻举妄动。没想到关羽果然不再进兵,东吴也迎来了喘息的机会。
在小说当中,甘宁死于敌将的一箭,他被射中头部没有当场毙命,而是带着箭逃走,最后坐在树下身亡。神奇的是在他死后,尸体周围盘旋着大量乌鸦,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孙权喜爱乌鸦,而甘宁之死有乌鸦护身,恰恰代表了孙权对他的器重;也有人说乌鸦是他手下爱将死后的化身,这些人对甘宁感情至深,死后也要追随于他。
甚至还有的人说,这是封神的象征,在宋代的时候,民间把甘宁封为“吴王”,在他的庙中就有乌鸦的形象存在。
结语
甘宁是三国中不多见的性格鲜明,快意恩仇的人物之一,恐怕这也是他受到很多人欢迎的主要原因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