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演义里,贾诩降曹后献四大计谋,奈何未被全采纳

三国演义里,贾诩降曹后献四大计谋,奈何未被全采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洪都烟客 访问量:2312 更新时间:2024/1/18 20:44:54

袁绍于199年派出特使,向张绣投降。张绣正要答应,贾诩在张绣面前拒绝了袁绍派来的使臣。贾诩还提出了三条向曹操投诚的原因:第一,曹操以皇帝为尊,以天下为借口;二是因为曹操的军力比较薄弱,所以更倾向于招揽其他的势力;三是曹操的野心很大,他相信自己可以既往不咎。

张绣遵照贾诩的劝告,率领大军向曹操投降。曹操听了这个消息,很高兴,他亲自去接贾诩,说:“是你把我的名声传出去了!”从那以后,贾诩就一直在为曹魏出谋划策。然而,贾诩的计划,尽管阴险,但并未得到完全的执行。一、官渡之策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发生官渡之争。这一次,袁绍集结十万人,粮食也是足够了。相反,曹操的兵力仅有三万,粮食更是捉襟见肘。就在曹操忧心忡忡的时候,贾诩说:“你在谋略、胆识、用人、决断上都比袁绍强,你能坚持大半年,是因为你要把握好时机,才能迅速获胜。”

曹操赞同贾诩的意见,他认为这是一个稍纵即逝的时机。没过多久,许攸就来到了这里,向曹操透露了袁绍军队的粮食储备情况。曹操乘机袭击了袁绍,并将其击败。曹操在河北安定后,领冀州,任命贾诩为尚书。二、休战养活百姓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在荆州南巡,刘表死后,其子刘琮归降,曹操很容易就得到了这个地方。曹操夺取荆州之后,打算再次进攻,一举歼灭刘备与孙权。贾诩持反对的观点,认为曹操应该用荆州的资源,去嘉奖吏士,安抚百姓,让百姓安居乐业,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让江东归顺。曹操自然不会听劝告,直接对孙刘的军队发动了最后的战争。曹操在赤壁之役中输掉了,也失去了统一世界的契机。

三、离间马韩建安十六年(211年),关中大将韩遂马超等统帅,集结十万大军,与曹操作对。于是曹操就率领大军与关中的诸王作战。马超失败后,向曹操提议以割地为界限。马超屡次挑衅,曹操死活不肯出来,马超心急如焚,却无能为力。那年9月,马超由于缺乏粮食,于是再次请求割地,将他的孩子作为要挟。贾诩本以为曹操会佯装答应,让敌人放松警惕,但实际上却在暗中做着全军覆没的准备。曹操再向贾诩请教,贾诩说:「挑拨离间。」曹操依言而行,书信挑拨马超与韩遂,挑起两国的内战。马超与韩遂相互怀疑,曹操觉得机会已到,便率先向关中联盟发动了攻击,潼关战役因此获得了成功。

四、征伐吴黄初元年(220),曹操驾崩,曹丕登基,贾诩为三公中的一员,封爵魏寿乡侯,加封三百亩地,共计八百余家。并分食邑二百,赐他最小的儿子贾访为诸侯,并赐他的大儿子贾穆为郡守。曹丕于黄初四年(223)3月首次对东吴发动进攻,但未能如愿。曹丕又问于贾诩:「吾欲一统,东吴与蜀汉,谁能先行?」贾诩建议,应该暂停战争,把世界稳定下来,等待魏国变得更强。但曹丕并没有遵从他的命令,他再次出兵攻打吴国,但最终都是徒劳无功。贾诩于同年八月十一日逝世,享年七十七,封肃侯,儿子贾穆。多年以后,贾诩和王朗,曹真,辛毗配在魏文帝的祠堂里。

总之,贾诩所说的四条策略,在他看来,都是十分有效的。只可惜,曹操和曹丕并没有完全接受。这也说明了贾诩是个聪明人,他并没有固执己见,也没有因为自己的失败而洋洋得意,最终在曹魏得到了一个好的归宿,甚至还得到了魏文帝的赏赐。

更多文章

  • 王允施美人计,吕布诛董卓,董卓四将乱京师,名士贾诩初露锋芒

    历史解密编辑:还文楼主标签:董卓,贾诩,吕布,曹操,李傕,三国,王允施

    十八镇诸侯共诛权臣董卓,表面和睦,实则勾心斗角,心怀鬼胎,以自身利益为主。董卓兵败虎牢关,迁都长安。各镇诸侯先后散去,为争地盘,相互攻伐。董卓迁都长安后,自号"尚父"出入僭天子之仪仗,大封亲族为高官列侯,建宫殿,积钱粮,选美女来享乐。董卓残杀降卒取乐,威压满朝文武。司徒王允见外镇诸侯伐董失败后,巧施

  • 曹操临死前,贾诩3年不出家门,女儿只嫁寒门,3年后发现真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雪清爽雪千寻标签:曹操,贾诩,曹丕,袁绍,董卓,马超

    贾诩,凉州第一智者,同时也是三国最长寿的顶级谋士。他与郭嘉、荀彧不同,并非曹操的心腹知己。而且细说起来,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典韦的死,贾诩也有一份责任。但就是这样险恶的关系,聪明过人的贾诩,还是在生性多疑的曹操手下安稳度过了晚年。这种匪夷所思的结果,和贾诩自私自利、善于自保的性格脱不开关系。氐

  • 皇帝的妃子守寡有多难?若不是贾诩出面,被权臣看上的她还真难说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贾诩,皇帝,董卓,刘辩,汉献帝,刘协

    初平元年,面对山东各地刺史、州牧声势浩大的联盟讨伐,长安城内跟脚未稳的董卓狠了狠心,决定杀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年前才被自己废掉的小皇帝——刘辩,也就是如今的弘农王。 虽然这个废帝在长安貌似已兴不起任何波浪,然而外面的那些“叛军”却将这个小皇帝当成了正统,成为了一个针对自己的活招牌,顶着压力养着这么

  • 赤壁之战前贾诩劝曹操不要打,裴松之认为应该打,你认为呢?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曹操,裴松之,贾诩,刘备,孙权,袁绍

    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亲率20万大军南征荆州。八月,刘表病死,其子刘琮接任荆州牧。九月,曹操大军进至新野,刘琮以为无法抵挡,举荆州之众投降曹操。屯驻在樊城的刘备得知消息后想进占江陵,被曹操率骑兵在当阳击溃,刘备逃至夏口。曹操在江陵休整军队,大赏荆州投降的文臣武将,任命刘琮为青州刺史,封为列

  • 贾诩的一句话,让曹操下定决心,最终传位给曹丕!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贾诩,曹操,曹丕,袁绍,曹植

    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汉末三国时期,夺嫡之争同样是比较常见的事情了。比如孙权有7个儿子,在长子孙登去世后,余下的几个儿子就围绕着东吴太子的宝座,从而展开了激烈的较量。而就曹操来说,也是因为长子曹昂的去世,从而导致其在继承人的选择上犹豫不决。值得注意的是,在曹丕和曹植争夺魏国太子的时候,贾诩的一句话,让曹

  • 三国史上最聪明的谋士不是诸葛亮,而是贾诩,史学家:确实如此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诸葛亮,贾诩,曹操,袁绍,张绣,官渡之战,三国,三国(电视剧),古装剧,曹操麾下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各方诸侯连年混战,你方唱罢我登场,在大大小小无数场战争中,军阀门下聚集的门客和谋士,在背后为他们出谋划策,对战争的胜负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为一部精彩绝伦的《三国演义》,我们熟知了智慧与潇洒并存的诸葛亮,认为他是三国史上最聪明的谋士。但史学家却认为,三国史上最聪

  • 郭嘉、贾诩的军事才能永远比不过诸葛亮,张良也曾在此方面吃亏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上的一些事儿标签:郭嘉,贾诩,诸葛亮,张良

    最近,由于某些学者的拔高,从前不是那么受重视的郭嘉、贾诩,大有超越诸葛亮之势。在很多人看来,诸葛亮擅长治国,但并不擅长打仗;更擅长治军,但不擅长谋略。更有激进者认为,诸葛亮是欺世盗名的骗子,没有多大本事。相反,在大众眼里,郭嘉、贾诩成了智谋百出,算无遗策之辈。很多人认为,他们的军事地位甚至能超越长期

  • 曹操误以为自己可以吞并东吴的时候,贾诩说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龙耀影视标签:曹操,贾诩,东吴,刘备,孙权,董卓,艺术家,三国,汉朝,曹操麾下

    官渡之战中,曹操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袁绍,成为当时实力最强的诸侯,所以他自信满满,误以为自己可以吞并东吴,这时候的谋士贾诩说了什么?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几十万大军杀向东吴,将士们也都信心满满。虽然东吴实力也不错,但与曹操相比则逊色很多,孙权吓得不知所措,立马召集文武百官商量对策,多数大臣都劝孙权赶快投

  • 曹操临死前做了个梦,贾诩说:是吉兆,哪料却埋下曹魏灭亡的祸根

    历史解密编辑:独立寒秋舞芳香标签:曹操,贾诩,司马懿,关羽,曹魏,曹丕

    一、贾诩给曹操卜梦曹操和贾诩,堪称是一对冤家。无论正史还是《三国演义》,都写了在宛城,贾诩献计张绣,杀掉曹操的长子曹昂和爱将典韦这事,连曹操都差点被干掉。后来曹操不计前嫌,原谅了贾诩,给予重用。但说实话,曹操那是咎由自取。人家张绣和贾诩主动投降,你却没事勾搭张绣的婶子干啥?结果,就这一件事,成了曹操

  • 乱汉之际贾诩本不想插手,他不受封赏不争名夺利,深得曹魏的信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贾诩,曹操,封赏,董卓,张绣,王允

    董卓进京是法定合理的,大将军何进死后,在职没有车骑将军和骠骑将军,因此董卓作为朝廷的前将军进京平乱维护秩序是没问题的。贾诩作为一个汉臣,是想起到积极作用的。但是,西凉军高层基本是由武夫组成,进京之后事态失控。所以控制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是求生,占据长安后,贾诩作为朝廷任命的中书令,协调内外是职责,况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