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和珅担任的是什么官职?他为何没有被乾隆所杀?

历史上和珅担任的是什么官职?他为何没有被乾隆所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825 更新时间:2024/1/31 1:16:28

和珅是清朝时期的一位位高权重的大臣。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乾隆晚年对和珅是非常的依赖,这种依赖主要是两种因素造成的,这两个原因,同时也成了和珅的催命符,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嘉庆皇帝是必须要杀和珅了。

第一个是乾隆的个人因素,可以说乾隆对和珅的宠爱,完全就是超过了一般臣子的待遇,完全够得上中国历史上昏君宠信小人的标准了。

和珅的主要职务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正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拜文华殿大学士,封一等忠襄公。

这样的待遇没有哪个臣子能比得上,这些部门都是帝国的核心部门,可以说乾隆对和珅的信任,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要不是清朝的皇权已经登峰造极,以和珅这种兼职程度,你说他造反都有人信,只不过是在清朝那种环境下,造反这种事,和珅是完全不可能干的。

那你说这潜龙在怎么就那么和珅呢,主要是因为和珅这个人能搞钱,乾隆这个人好大喜功,号称是十全武功,而打仗最需要的就是钱,而和珅就是那个理财高手。

和珅掌管内务府,这属于皇帝的私人金库,甚至很多次乾隆都是自己掏钱补贴国库,你说和珅这么能赚钱,乾隆能不喜欢他吗。

和珅能赚钱,主要是手段多,思想灵活不僵化,和珅学问很好,很聪明,但他不是单纯地读四书五经走科举进入仕途,他是靠着家里的荫蔽,刚开始做的宫里的侍卫,一步步走入的仕途。

这样的出身,让和珅办起事来,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那些读了几十年书,考科举出来的读书人,脑子里面条条框框太多,对于金钱更是不知道怎么去搞钱,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不知道怎么增加钱的收入,因为从读书那一天起,圣人的教诲就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不管你信不信这一套,讲得多了你就信了,而且从小你就这么学,会在心里自然地排斥金钱,心底排斥金钱的人,绝大部分都不会成为理财高手,而且还不喜欢别人搞钱。

嘴上都是满口仁义道德说得好听,等到办事的时候,事情办不成需要钱,儒生们束手无策,还得靠着和珅出马,所以乾隆对和珅那是喜欢的不得了。

至于说和珅贪污这种事,对于皇帝来说,根本不是个事儿,皇帝只要自己的钱够花就行,至于和珅贪了多少,他也不在乎。

乾隆喜欢和珅,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乾隆推行的满洲至上主义,也就说是,乾隆期间,他发现这个满族的地位有所下降,他为了恢复祖先的荣耀,提了这么个满洲至上主义。

说得具体一点,就是说乾隆在任用官员的时候,严重偏向满族人,甚至把国家的一切成就,都归结成满人的功劳。和珅之所以能爬这么高,全是因为这个政策。

你可能觉得,这很正常啊,清朝不就是满族人的政权吗?

的确,清朝一直都很注重保护满族人的优势地位。当时有个根本国策,就叫“首崇满洲”。这个根本国策,和清朝人一定要留辫子一样,是不可动摇的。

不过,在乾隆之前的皇帝们,为了团结汉人,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很注意分寸的。顺治皇帝就宣称自己在对待官员上“不分满汉”。康熙也曾经扩充江南地区的考试名额,给汉族人增加一些当官的机会。

当然,前提都是汉人不能威胁到满人的地位。一旦满人在官员群体里不再具备优势,那么面对数量庞大、文化优越的汉人,满人的自我认同就可能会降低,最终整体汉化。这是清朝统治者绝对不想看到的局面。

一直以来,清朝的统治者们都很强调保持满族人在语言、骑马射箭、和民族服饰上的独特性,各地满族军队的驻防也要单独建城,跟汉人分开。

即便如此,到了乾隆当皇帝的时候,他还是发现,越来越多的满人在汉化。

当年的科举考试里,专门有一个翻译科,只要满人会在满语汉语之间翻译,就可以考上。可是,到乾隆二十二年的时候,还是因为招不到足够多会满语的人,不得不取消了这个科。

面对这样的局势,乾隆只好更加强化“满洲至上主义”政策,来进一步保证满族的优势地位。

他最直接的举措,就是在官员选拔上,进一步加大对满人的政策倾斜。

如果你是乾隆时代的满清贵族,就可以跳过一切程序,直接凭爵位得到一个官职。乾隆初期的大学士、军机大臣讷亲,就是凭借一等公爵的爵位,直接当了个从二品的官,只比正二品低一级。

如果家世没那么显赫,也不用担心,可以先当侍卫或者翻译,有了机会再变成正式官员。这其实是当时满族年轻人晋升最常见的途径,和珅一开始也是个侍卫。

这么一来,很多满族人就能很早进入官场,提前占据位高权重的职位。

在中央层面,乾隆重点提拔了四个人:阿桂、福长安、福康安,还有和珅。

他们都做过军机大臣跟内阁大学士,阿桂后来还当了首席军机大臣。但不管是升迁速度,还是最后的地位,和珅都是最突出的那个。

光1776年一年,和珅就升了五次职,从户部右侍郎做到了内务府总管。26岁的时候,和珅就进入了最高的决策机构军机处。当时有人把这一年,叫作“和珅年”。

当时乾隆已经60多岁了。他扶植比他年轻40岁的和珅,本质上是希望保证在未来几十年里,满族精英能够在朝廷中稳稳占住优势。

乾隆传位给嘉庆,是在1795年,之后他又当了三年太上皇。这一年,嘉庆35岁,和珅45岁,都还年轻。而乾隆呢,已经85了。

而嘉庆必杀和珅,是因为嘉庆忍得太久了,做了三年的傀儡皇帝,而且从根子上讲,满洲至上主义,如果这么一直推行下去,大清可能会加速完蛋,因为大量的满清贵族会占据高位,但他们又没经过什么历练,并且是容易导致矛盾。

清朝最终的灭亡,也是因为当权者不识时务,搞了个皇族内阁,彻底失掉了民心,导致了清朝的最终覆灭。

所以,和珅贪不贪都是小问题,他的崛起背后有着深刻的背景,和珅对乾隆也非常有用,但是对嘉庆来说,和珅必须死,以为他贪的态度,更重要的是,和珅太年轻,嘉庆皇帝更是不允许这样的人,分走自己的权力。

标签: 和珅清朝

更多文章

  • 关于北伐中原,蒋琬提出过什么样的计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蒋琬,三国

    蒋琬字公琰,三国时期蜀汉宰相。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蜀汉建立时,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在白帝城托孤之后,诸葛亮前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

  • 三国时期诸葛亮诸葛瑾分别担任什么官职?权力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诸葛亮,三国

    诸葛家族在三国时期影响非常大,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东汉末年,诸葛瑾、诸葛亮兄弟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琅琊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但是,对

  • 历史上李渊退位之后都经历了什么?他的2生活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渊,唐朝

    唐高祖李渊字叔德,出生于长安,是中国唐朝的开国皇帝。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历史评说总是为胜利者做准备的,而在史官的笔下对于唐太宗李世民总是格外的宽恕。因为唐太宗李世民政绩卓越,开创了贞观之治,所以在史官的笔下,竟然刻意地淡化了他曾经亲手杀害了手足兄

  • 太平公主的食邑却多得惊人,为何还要与和尚们争水碾?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太平公主,唐朝

    太平公主,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极受父母兄长的宠爱。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如果大唐有福布斯富豪榜的话,那么太平公主一定是女首富。古代王公大臣的收入主要有两部分,一是给朝廷打工的薪金,称为俸;二是,有爵位就会有相应的封地,叫做食

  • 历史上司马懿在寒冷天气出征时,为何不将棉袄发放给将士?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司马懿,三国

    司马懿 作为诸葛亮的死对头,司马懿的智谋同样也是当世顶尖。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数不胜数的传奇人物,例如我们从小时候就十分熟悉的诸葛亮,司马懿等人。无论是在小学的课本上,还是父母老师的口中,我们就听说过刘备当年三顾茅庐,是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从此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重要性。诸葛亮在当时的时

  • 历史上洪秀全在定都南京之后都做了哪些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洪秀全,清朝

    要说起太平天国运动,我们大概知道这是在清朝建立的。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农民起义,面对内外交困的环境,在洪秀全的带领下,发动了金田起义。他们以宗教为口号,迅速的发展壮大,两三年时间便从福建打到了南京,势如破竹,并且是同时开始了西征和北伐,清

  • 史上最惨宋朝皇帝,死后被人挖尸毁墓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宋理宗赵昀,南宋

    宋代有一位可怜的皇帝,头盖骨被人拿去做了酒杯。作为一国的皇帝,宋理宗为何会落到这个下场呢?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南宋皇帝宋理宗赵昀是如何继承皇位的宋理宗赵昀,原名赵与莒,出生于绍兴府山阴县。其实赵与莒此人并不是真正有继承权的皇家子弟,只能说和皇帝家有点血亲。他是赵匡胤的儿子赵

  • 历史上的冯太后真为了情人杀死亲儿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冯太后,北魏

    历史上的北魏冯太后,据说她杀掉了自己的亲儿子,竟然是为了自己的情人,这是真的吗?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在王位继承过程中,母以子贵固然多有,但也存在过立子杀母的陋规,这主要流行于北魏建国初期,滥觞于西汉之武帝。汉武帝刘彻十六岁继位,因上有威望颇重之太皇太后窦

  • 北魏为什么要推出子立母死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北魏,古代

    北魏有一项独特的就是“子立母死”制度。如果后宫女子所生的儿子被选为了下一任统治者,为了避免后宫女子凭借自己的地位把持朝政,那么继承人的母亲必须被赐死。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虽然从表面上看,这种制度确实是将太后干预朝政的隐患给扼杀了,但是却也给北魏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引

  • 三国演义中赵云与典韦二人的实力怎么样?谁更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云,三国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三国武将排名第一当属吕布,第二是赵云,他们两个的排名是没有争议的,二人都有万夫不当之勇。吕布虽然一生都在吃败仗,不过按照他的战绩来看,每次都是以少打多,而且对手也非等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