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下辨之战最后的结果怎么样?马超张飞输在哪里

下辨之战最后的结果怎么样?马超张飞输在哪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027 更新时间:2024/2/6 12:54:38

下辨之战是刘备发动的汉中战役的一部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下辨之战,马超和张飞输给了曹洪曹休,很多人都对此十分费解:打曹洪曹休,一个马超就够了,怎么张飞与马超两大高手齐出还没打赢?

张飞马超输给曹洪曹休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诸葛亮很清楚却不能对刘备明说:这次战役表明,“隆中对”的构想太过乐观了,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跟诸葛亮的预测有极大的差距。

在演义小说里,宽宏仁义的帝室之胄刘备,在诸葛亮辅佐下,指挥五虎上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打得曹魏和东吴抱头鼠窜,但实际情况却是刘备集团的精英人才最少、占据地盘最小,刘备的“谋主”徐庶徐元直,拒绝刘备邀请的石韬石广元、孟建孟公威,都跑到曹操手下当了中层干部——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纯属虚构,他能在曹魏当御史中丞,就是因为话说得多、说得好。

刘备的高光时刻,是跨有荆益进取汉中,并在消耗战中拖垮了曹操:“曹公自长安举众南征,先主敛众拒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亡者日多。夏,曹公果引军还,先主遂有汉中。”

汉中之战以刘备获胜告终,但是在整场汉中战役中,也出现了一些令刘备比较不满意的情况——马超和张飞联手进攻下辨,旷日持久靡费钱粮,结果还打输了:吴兰任夔被杀,张飞马超撤回汉中。

这场下辨之战,在《先主传》和《武帝纪》中的记载基本一致:“先主率诸将进兵汉中。分遣将军吴兰、雷铜等入武都,皆为曹公军所没。”“刘备遣张飞、马超、吴兰等屯下辩,遣曹洪拒之。曹洪破吴兰,斩其将任夔等。三月,张飞、马超走汉中,阴平氐强端斩吴兰,传其首。”

无论是在正史还是演义小说里,马超和张飞随便拉出一个就能吊打曹洪,但是两大顶尖高手对付一个曹洪,最后还是损兵折将铩羽而归,这其中原因,诸葛亮应该是知道的,但即使他心知肚明,也不能对刘备说——如果把事情挑明,不但刘备会颜面扫地,自己的“隆中对”,也就成了夸夸其谈。

有人说曹洪击败张飞马超联军,是曹休曹文烈的功劳:“刘备遣将吴兰屯下辩,太祖遣曹洪征之,以休为骑都尉,参洪军事。”

在出征前,曹操对曹休说:“你名义上是参谋军事,但实际上有最终决定权,你叔叔曹洪也得听你的!”

曹洪一听曹操这样安排,才知道自己这个统帅实际就是个牌位,也就乐得当甩手掌柜:“洪闻此令,亦委事于休。”

事实证明,曹操的知人之明不在刘备之下,或许还在诸葛亮之上,曹休识破张飞的围点打援计谋,建议曹洪逮住吴兰猛揍。

吴兰当然打不过曹洪曹休,他一败涂地,张飞看取胜的把握不大,也就赶紧撤退了,在撤退途中,张飞马超联军不断被地方武装袭扰,连大将吴兰也被截住杀掉了。

能在正史中留下姓名的,都是重量级武将,张飞马超吴兰任夔四人出征,只跑回去马超张飞二人,刘备这回做了一把赔本买卖。

实事求是地说,张飞马超不但悍勇,而且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和能力,也远在曹洪曹休之上,但是这两位“有信布之勇”的“万人敌”还是打输了,这其中原因,还真不是兵马不足和指挥不力,输给了天时地利人和。

关于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孟子曾经做过精辟阐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演义小说中的刘备当然是一位志诚君子,但是当时的门阀士族乃至寻常百姓显然不这么看。曹操是“奉诏平叛”,刘备是“奉衣带诏讨贼”,但“衣带诏”的最终解释权在大汉天子刘协手里,而刘协又掌握在曹操手里,他完全可以让刘协布告天下:衣带诏纯属伪造,刘备就是叛逆,天下共讨之、人人得而诛之,附逆者诛灭九族!

即使有衣带诏原件,刘备也拿不出来,而当时的百姓只认天子,于是在当时的舆论场上,曹操占据了绝对优势,所以“诸葛四友”中有三人长途跋涉投奔了曹操(等于入朝为官),而且曹操给那些人的官帽,远比刘备能拿出来的大好几倍——汉中之战相持阶段,张飞只是刘备封的征虏将军、新亭侯、巴西太守,马超只是刘备封的平西将军、都亭侯,他原先的“偏将军、都亭侯”官爵,早就在跟曹操打架的时候就被免掉了,而他自封的“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连刘备都不承认。

割据势力自封的两个杂号将军张飞马超,对战的是顶着钦命头衔的谏议大夫、都护将军曹洪和虎豹骑都尉曹休,您说战区世家大族和老百姓会支持谁?

这就是张飞马超面临的窘境:得不到战区民众支持,又不能纵兵抢掠坏了自己的名声,军需物资都需要从汉中乃至成都转运,还要防范沿途大小民团武装的截击,向出奇兵速战速决,计策又被曹休识破,张飞和马超就是再能征惯战足智多谋,也只能含恨接受失败的现实:跟曹军相比,我们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吴兰才会死于非命!

张飞马超面临的困难,刘备集团一直都有,而且直到最后也没有克服,这一点诸葛亮应该是十分清楚的,而这也跟他的“隆中对”描绘的美好前景截然相反。

诸葛亮抬举刘备:“将军既是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诸君当然知道,在东汉末年,“帝室之胄”多如牛毛,根本就不算不上金字招牌——曹魏重要谋士刘晔,家谱比刘备还详实,他不也得给曹操打工?至于思贤如渴,曹操做得好像比刘备还彻底:“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刘备用人的原则是“芳兰生门,不得不锄。”而曹操用人,不管你人品如何,只要你有能耐,我就给你高官厚禄。

曹操用人是半夜偷茄子不管老嫩,剜到筐里就是菜,这种千金买马骨的做法,结果是人才如过江之鲫,而刘备杀了张裕和彭羕之后,就再也没有什么杰出人才来投奔了——刘备寄予厚望的孟达、黄权都投入了曹营,说明曹操曹丕比刘备孙权都有吸引力。

诸葛亮在“隆中对”里设想:“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老百姓有没有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刘备没有看到那一天,但是张飞和马超却是感慨良多:“哪有什么箪食壶浆,我们得到的只是冷箭和砖头瓦块!”

张飞马超在下辨之战中显然是没有得到地方武装和战区百姓的支持,军事实力和指挥才能干不过民心向背,张飞马超之败,就败在没有得到广泛支持,如果像项羽处在张飞马超的位置上,也只能无奈叹息:“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也,非战之罪。”

张飞马超输给了曹洪曹休,输得也冤也不冤,读者诸君可以在这里设想一下:如果您处在张飞马超的指挥位置上,能用什么办法打赢下辨之战?

标签: 下辨之战三国

更多文章

  • 刘隐:南汉政权实际奠基者,他是如何在岭南立足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南汉,刘隐

    刘隐(874年―911年4月4日),上蔡(今河南上蔡)人,唐朝末年和五代初年岭南割据军阀,南汉政权的实际奠基者。封州(今广东封开县)刺史刘谦长子,南汉高祖刘䶮之兄。生母是南汉追尊武皇后韦氏。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谦死后代任封州刺史。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刘

  • 曹丕赐死甄宓的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郭女王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丕,甄宓

    还不知道:曹丕和甄宓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丕为什么要赐死甄宓?真的只是因为郭女王的枕边风吗?三国时期的甄宓其实是一个相当可怜的女子,身为美女,生在三国时代,就注定了命运比别的女子要坎坷一些。她先嫁给袁绍的儿子袁熙,后来被曹丕强娶,倒也备受宠爱,生了曹睿和

  • 卢琼仙:南汉后主刘鋹才人,常与奸臣相互勾结,专握朝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南汉,卢琼仙

    卢琼仙,生卒年不详,咸宁(南汉国时期析南海县为咸宁、常康两县,大宋灭南汉后又恢复南海县,实际上是今广东佛山南海区)人,南汉中宗刘晟时宫人,乾和八年(公元950年)升为女侍中,冠服出决政事,后主刘鋹嗣位后又进拜才人,常与奸臣相互勾结,专握朝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 赵云当初要是投靠曹操 曹操最后会重用赵云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赵云,曹操

    还不知道:赵云和曹操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果赵云投靠曹操,他会得到曹操的重任吗?公元208年,曹操在基本统一了北方之后,决定率军南征荆州,并就此统一天下。就在曹操出征时,荆州牧刘表病重,不过刘表并没有选择此前自己颇为看重的长子刘琦作为自己的接班人,而是选

  • 马希萼:南楚第五任国君,是一位毫无治国能力的君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南楚,马希萼

    马希萼(900年-953年),南楚第五位国君,楚武穆王马殷之庶三十子,楚王马希声、马希范之弟,楚废王马希广之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物生平天福十二年(947年),马希范去世,将领排除马希范诸弟中最年长的马希萼,而拥护马希广继位,马希萼的胞弟马希崇心怀鬼胎,趁机

  • 马希崇:南楚末代君主,他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南楚,马希崇

    马希崇是南楚末代国君,楚王马殷之子,马希声、马希范、马希萼、马希广之弟。马希广在位时于天策上将府任天策左司马之职。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物生平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947年),马希范去世,将领排除马希范诸弟中年龄最长的马希萼,而拥护马希广继位,因而马希崇就以马希广

  • 历史上袁绍麾下都有哪些猛将?他们都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袁绍,汉朝

    袁绍出身“四世三公”的袁家,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所以很多人愿意追随他。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袁绍是汉末群雄之一,四世三公,门多故吏,虎踞冀州,兵精粮足。他手下谋士众多,田丰、许攸、逢纪、审配、沮授、荀谌、郭图、辛毗等。袁绍不仅谋士多,武将也很多,最辉

  • 杨彪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杨彪,三国

    杨彪出身 于著名的 弘农杨氏,和 汝南袁氏同为当时的名门大族。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汉末三国时代,由于战乱、饥荒、瘟疫等原因,人们的寿命普遍较短。今天咱们来说一说一个活了84岁的老人,自董卓时代到曹丕篡汉,一直担任三公要职,可谓见证了汉末三国的历史变迁,他就是杨修的父亲——杨

  • 徐州之战后张飞为何没来找刘备?他在做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徐州之战,三国

    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徐州可以说是兵家必争之地。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建安五年,董卓女婿牛辅旧部、后来成为国舅的董承闹出了偷鸡不成蚀把米的“衣带诏事件”,也不知“义状”上刘备的签名是真是假,但是从那一刻起,曹操就不再把刘备当成惺惺相惜的知己,而是将

  • 范蠡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范蠡,春秋

    纵观范蠡一生,进可封侯拜相,退能富可敌国。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华夏族,楚国宛地三户(今南阳淅川县滔河乡)人。范蠡所处的时代是战乱不断、天下纷扰的春秋时期,范蠡是越国的大夫。公元前493年,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练兵,准备进攻越过,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