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春平侯的太子之位是如何被抢走的?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上春平侯的太子之位是如何被抢走的?最后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281 更新时间:2024/4/13 22:55:46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历史上春平侯的太子之位是如何被抢走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在热播剧《大秦赋》中,赵国公子赵偃钻窟窿打洞、耍尽诡计,将时为太子的赵佾赶到秦国为质子,自己得以上位,进而登上了赵国的王位。以赵偃的资质能力,显然远不如哥哥赵佾,他的上位,导致了赵国败亡速度加快,也为秦国统一天下节省了时间。

一、赵孝成王之子春平侯“赵佾”

赵佾、赵偃,皆是赵孝成王的儿子。从《大秦赋》中赵偃称呼赵佾为二哥可以得知,赵佾、赵偃皆非赵孝成王的长子。这一点是有历史依据的。《史记·赵世家》说,赵孝成王十年(公元前256):“太子死”。

也就是说,早在赵孝成王十年之前,赵国就已经册立了太子。这位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字的太子在邯郸保卫战刚刚结束后不久,死了。这位太子很可能是赵孝成王的嫡长子。其后,才轮到赵佾继立为新一任太子储君。

其实,历史上赵孝成王册立的第二位太子应该是春平侯,也就是后来的春平君。但是,这位在赵国晚期历史上发挥过一定作用、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春平侯,也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具体的名字。剧中人物赵佾的原型,便是春平侯。至于春平侯的名字是不是赵佾,就难说了,《大秦赋》中叫他“赵佾”,只是编剧臆想硬造罢了。

战国时期,列国的封君爵位,有“君”、“侯”二等制,“侯”高于“君”。诸侯国公子们的封爵号,一般情况下是君,而春平侯的封爵,说明他在国内地位不一般。

至于这位春平侯是何时被册立为太子的,无法找到确切记载,可是,应不晚于赵孝成王十八年(前248);而且,他不仅是赵国的太子,还做过赵国的相邦。据《战国策》,在赵孝成王十七年(前249)的时候,春平侯已经是赵国的相邦了。作为相邦,这年他的年龄应该不会太小,至少也有一二十岁了。第二年,即赵孝成王十八年(前248),“秦拔我榆次三十七城”(《史记》),同时,赵将延陵钧攻伐燕国。赵国避免两面作战,只好同秦国议和,身为太子的春平侯到秦国为质子,紧随其后去的,还有一个赵国王室平国君。

至于春平侯去秦国做质子,是不是如《大秦赋》所演绎的那样,郭开、赵偃定计,毛遂发挥过重要作用,则不可知。剧中所演绎的,很可能只是一种猜测,没有什么具体可信的历史依据。

二、赵偃上位,赵国败亡加速度

春平侯入秦时,赵孝成王的年龄大约四十露头。四十岁,在今天还可以说是年富力强的人,可算比较年轻;可在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已经算是中晚年了,犹如现今的豫东农村,年过四十岁的男人就是爷爷辈的人了,会被人称呼为“老头儿”的。

赵孝成王继位时大约二十出头,最初由母亲赵威后辅政,母亲辅政二年死了,他才得以亲政,有平原君、平阳君、廉颇、蔺相如、赵奢、虞卿等能臣辅助,国家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可是,紧接着,一场旷日持久的长平之战,加上邯郸保卫战,前后五六年,将赵国予以重创,国势衰落,国力大减。赵孝成王本人也深受其害,不过他并未因此而彻底颓废,而是力图振作,所以晚年在对燕国、秦国的战争中还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赵孝成王的祖父赵武灵王活了四十六岁,父亲赵惠文王活了四十三岁。所以,在他四十多岁的时候,也应该明白自己来日不多了,可是他疼爱的儿子春平侯在秦国为质,公子赵偃又入不了眼。

在这种情况下,赵孝成王可能会想方设法通过外交途径,将春平侯从秦国接回来。可是,赵偃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又岂肯善罢甘休?他肯定会千方百计地阻挠春平侯回国的。这里面,不排除赵偃等人买通秦国吕不韦等人,阻止春平侯从秦国回国的可能,甚至做最坏打算,就算秦国放其回国,也要采取手段,决不让他回到邯郸城。

就这样拖着,干耗着,到赵孝成王二十年(前246)发生了一件大事:秦军进攻赵国,占领赵国的故都晋阳(今太原市)。晋阳,在赵国有着重要战略位置和政治地位,它的失陷,让赵孝成王感到愧对祖宗,打击很大,不久就病倒了。

到赵孝成王二十一年(前245),赵孝成王赵丹崩殂了,活了大约四十四岁。赵孝成王没有等到太子春平侯回国,便急匆匆地走了,而赵偃可能是在父亲万般无奈之下册立为太子的,也有可能在父亲死后,他自行登位的。无论如何,赵偃继位了,夙愿得偿。

赵偃继位后,信用郭开,又用乐乘去替代廉颇,结果廉颇怒而攻打乐乘而逃离赵国,乐乘从此以后也不知所踪。至此,赵国一下子失去两员战将,损失很大。赵偃又宠信倡女及其所生儿子公子迁,将嫡公子赵嘉废弃,以公子迁为太子,国势日衰,使赵国加速度灭亡。

三、赵国改易太子传统

战国时期的赵国,有改易太子的传统。特别是赵武灵王之后,改易太子几乎成为家常便饭,但是有的是因为太子病死,不换不行,有的则事出非常。

赵武灵王本有太子赵章,是他的结发妻子韩国公主所生,是正儿八经的嫡子。但是,赵武灵王的正妻韩国公主死后,他又喜欢上了一个妃子吴娃,立为王后,生下了赵何、平原君等人,就改立赵何为太子,赵章被废为安阳君。后来,赵武灵王又将王位传给赵何,赵何继位为赵惠文王。见废太子赵章向比自己小许多岁的弟弟赵惠文王行礼,赵武灵王心有不忍,就想册立公子章为代王,将赵国一分为二。分裂国家,是举国上下皆不允许的,是逆时代潮流而行的,注定失败。所以后来才有沙丘宫变,赵武灵王和公子章死于非命,后果何其惨重!

赵惠文王最初有太子赵悝,见于《庄子·杂篇·说剑》篇。太子赵悝见父亲沉迷于击剑术,不理朝政,深感忧虑,请出庄子劝谏。可见,赵悝还是很有智慧的。但是,不知道为何,后来改立公子丹为太子。很有可能是,赵悝在那一年的“大疫”中病死了。公子丹为太子这一年,是赵惠文王二十二年(前277)。

赵孝成王时期,先后册立二位太子,一个是不知具体名号的长子,于赵孝成王十年(前256)时死了。这一年赵孝成王三十多岁,太子应该有十来岁了。太子死后,赵孝成王的儿子春平侯逐渐取代了他的地位,后来被册立为太子。太子春平侯入秦为质后,公子赵偃趁机拉拢群臣,最后取而代之,继位为赵悼襄王

赵悼襄王有贤公子赵嘉,初为储君,母亲是赵悼襄王正妻。公子嘉母亲死后,赵悼襄王改立倡女为王后,史称赵悼倡后,她生的儿子赵迁被改立为太子,公子嘉被废弃。赵迁继位为赵幽缪王后,母亲赵悼倡后和从秦国回国的伯父春平君(即春平侯,《大秦赋》中的赵佾),还有郭开等人沆瀣一气、胡作非为。最可恶的是郭开,见国家危亡形势无法逆转,竟然甘心充当秦国走狗,当起了卖国贼,大力协助秦国灭亡赵国。春平君,从早年的有志青年,回国后意志消沉,也做起了卖国贼的生意,与秦国勾结,为自己留后路,还自甘堕落,与兄弟媳妇赵悼倡后走到了一起,生成了邯郸城街头巷尾谈论的极大丑闻。

若是确因事出非常,比如太子病亡或太子触犯大法不可赦免,改易太子无可厚非;但是,如赵国的几位国王,特别是赵武灵王、赵悼襄王轻易更改太子储君,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至于赵孝成王是不是改易太子,将春平君(《大秦赋》中的赵佾)改为赵偃,现在存疑,赵悼襄王改易太子公子嘉为公子迁却是实锤。太子以庸易贤,这是赵国败亡的加速器,导致赵国加速度灭亡。

标签: 春平侯战国

更多文章

  • 朱棣当初造反只有十万人 建文帝为何不调动全国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朱棣,朱允炆

    你真的了解朱棣和建文帝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其实建文帝失败的理由就一个:不是一般的蠢。先说说当年的形势,燕王起兵不过数万,一路边打边扩军,随时面临数十万明军的围剿,在与李景隆50万大军对决时,燕王不过近20万部众,但经过真定之战、郑村坝之战、白沟河之战后,50多万明军被李景

  • 汉惠帝刘盈的皇后张嫣,为何到死都是女儿身?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嫣,汉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汉惠帝刘盈的皇后张嫣,为何到死都是女儿身?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人的贞操好像比生命重要。但结婚后,还能保留女儿身,着实伤脑!我国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皇后,到死还是女儿身,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被送入宫事情其实很简单,因

  • 在三国这个谋士众多的历史阶段,庞统有怎样的实际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庞统,三国

    凤雏卧龙,得一人者得天下,从此举能够看得出来这两个人的智谋是何等厉害,但是刘备得到了两个人,好像也没有得到天下,好了,我们就不纠结这个,就来看看这庞统,好像不怎么有名啊,为什么能够和诸葛亮齐名,这很不科学,那是因为我们并不怎么了解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三国

  • 明朝十六位皇帝之中 嘉靖为什么是最聪明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嘉靖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嘉靖皇帝,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在明朝时期,那个年代一共经历了16个皇帝,然而嘉靖皇帝在这16位皇帝中最为出名。在大家的眼里嘉靖皇帝是一个昏庸无能,碌碌无为,忙于修道不理国事的君主,可真是的嘉靖皇帝恰恰相反,在十几位皇帝中间至少是出众的,还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聪明的皇

  • 汉成帝许皇后为什么会被废黜?后来为何又被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许皇后,西汉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成帝许皇后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汉宣帝刘询的原配妻子许平君,在做上皇后没多久之后,即被霍光的妻子霍显买通宫人下毒害死了。幼年失母,这给少年刘奭造成了不小的阴影。刘奭成年后,便总想着从其他方面弥补遗憾。这年,太子刘骜也到了成家的年纪,汉元帝遂将自己的表

  • 秦始皇的名字到底是什么 赵政的说法正确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始皇,名字

    很多人都不了解秦始皇名字,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关于秦始皇的姓氏问题,自媒体文章已经写烂了,最早的说法是嬴政,后来这个说法被推翻而为赵政,渐渐地稍懂点历史的人都不用“嬴政”这个说法了。但问题是,赵政这个说法真的对吗?这就牵涉到上古时期的姓氏问题,姓与氏的起源和关系,在司马迁写史记的时

  • 揭秘:历史上的魏延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魏延,蜀汉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临终前做好安排,将蜀汉伐魏大军撤回到国内。诸葛亮的遗命是这样的:杨仪率领大军先发,魏延率军断后,姜维在魏延和杨仪之间。如果魏延不服从命令,则大军就自行出发,退回到汉中。诸葛亮死后,杨仪命令参军费祎到魏延军中,去探测魏延的态度。魏延认为,丞相虽然死了,但伐魏大业却不应该终止。应该让丞

  • 北宋朝政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薛居正为何一直屹立不倒?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薛居正,北宋

    薛居正是一位传奇。他一生励志,凭借守正不桡,坚韧不拔的信念取得了官宦生涯的高位。历任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四朝。主持监修《旧五代史》,是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薛居正在北宋赵匡胤登基之后开始受到重用。公元973年,开宝六年,薛居正被提拔为宰相

  • 孙权对出使蜀国功臣卸磨杀驴,这个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孙权,三国

    赤壁之战后,孙权虽然自霸一方,但由于北方的魏国势力太过强大,所以他不得不在魏蜀之间左右摇摆,寻找平衡。当曹丕让他把太子送到北方当人质后,这种平衡彻底打破,孙权就不得不向蜀国示好,于是派出了使者入蜀。可是,当这个人很好地完成了使命,回到吴国后却没有受到重用,后来更是因为他推荐的一个人犯事而被贬斥回了老

  • 盘点历史上三位封号同为长乐的公主,她们的命运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长乐公主,唐朝

    长乐公主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古代女子地位极低,有的出生平民人家,有的出生富贵家族或者皇家。虽着历史的演变也有很多的变化,比如唐朝公主拥有一定程度的婚姻自由,有多位公主改嫁。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太祖下诏令守寡女儿金华公主出家为尼。被认为是太祖为推恩公主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