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当初延续殉葬制度 朱元璋死后殉葬的妃子有多少人

朱元璋当初延续殉葬制度 朱元璋死后殉葬的妃子有多少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600 更新时间:2024/2/29 17:16:44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元璋殉葬制度,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需要注意的是,朱元璋不是“恢复”,而是“延续”殉葬制度。

殉葬,这是一个残酷的名词,在古代中国历史中,殉葬既是“臭名昭著”,却也被一些君王所推崇。

随着封建社会的建制完成,社会人权的提高,殉葬才逐渐消失,在秦朝之后的中原文明历程中,汉民族鲜有“殉葬”之制,而且对于某些统治者而言,殉葬本身就是违法的。

直到五代之后的游牧文明称霸中原,殉葬又再次出现。

其实殉葬的出现特点非常明显,那便是:奴隶制社会的一种派生物。

辽朝开国皇帝为耶律阿保机,虽说辽朝乃是封建王朝,可耶律阿保机本人以及契丹民族原本的社会形态,就是游牧民族和“奴隶制社会”,因此辽朝、金朝都有“殉葬”之事,统治者对此十分热衷。

所以说,明朝太祖朱元璋的“人殉”,不是恢复,而是延续。

元朝继承的乃是金朝的大统,而且当时的蒙古还是实行人权差异巨大的奴隶制,在成吉思汗的葬礼中,更是夸张到在路上“遇到”的人都要残忍杀害,让他们陪着殉葬,以这样的方式,在另一个世界侍奉伟大的君王。

可元朝殉葬和明朝殉葬不同的是,元朝的殉葬更倾向于一种“滥杀”,而明朝的殉葬则是具有“针对性”的,殉葬只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

明太祖朱元璋乃是汉人中兴的一个标志,恢复中华,功绩巨大。

可朱元璋也是一个极度敏感的人,比起刘邦,朱元璋的出身还要更加不堪,都不是“布衣”可以形容,在元末社会,朱元璋连一个正常的名字都不能拥有,这是很典型的“半奴隶”形态。

于是在他的统治生涯中,“残暴”乃是一个巨大的标签。

且不说他的残暴是为公还是为私,朱元璋的决策中,的确延续了一些“奴隶制”社会的弊端,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皇权。

公元1398年,也就是朱元璋统治的最后一年:洪武三十一年。

这一年的朱元璋在南京驾崩,在恍惚之中,他听见雨声滴落,最后静静地离开这个世界。这位伟大的人物的离开是寂静的,可再之后发生的事情,却不是美好的,因为朱元璋的驾崩,不意味着他一个人的逝去,还有一些“特别”的人要遭殃。

那就是他的后宫们。

在明初以前,秦朝以后的中原王朝,驾崩先帝的后宫妃嫔是允许“离开”后宫的,虽然大部分都是入道观为尼姑,为先帝祈祷,但最差不过“守陵”,不会落下一个“殉葬”的悲哀。

在汉以后,后宫摄政的事情多如牛毛,就和殉葬制度的消失有关。

而为了保护后代的皇权,朱元璋继续了这一个将会为他留下千古骂名的残忍决策:殉葬。

“初,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

在朱元璋的一生中,因为要加强和部下的关系,朱元璋的大多数后宫,都是大臣们的女眷。

这是朱元璋的智慧,但也是他的无奈,因为这就意味着,朱元璋在一定程度上被进行了“绑架”。

因为朱家皇室并没有久远的传承,宗室力量未必能够压制“外戚”,加上朱元璋生性多疑,于是他决定,要将他的46位妃子,15位近身宫女“殉葬”。

注意,和以往安排“出家”的剧情不一样,朱元璋动用的是殉葬。

人殉臭名昭著自然不用说,可对于明初的人来讲,又不是完全无法接受,因为元朝正是一个存在着人殉的王朝,只是大家可能意想不到,作为汉人的朱元璋,还是要如此“延续”。

在为朱元璋殉葬的后宫妃嫔和宫女中,有着很多显贵之人,但她们无法反抗。

比起朱允炆担心自己的“叔叔”们会拥兵造反,朱元璋更怕的是后宫干政,因为朱允炆太过年轻,一旦被任何一个“太妃”(先帝妃子)所影响,这都是对大明江山的致命打击,所以要她们殉葬,目的很明确。

明朝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在明朝以前,中原王朝是宋朝,因为长时间的积弱,宋朝屡屡被游牧民族欺压,最终两宋先后都悲哀落幕。

其实关于宋朝的问题中,皇权被相权以及“外戚”牵制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朱元璋取缔了相权,也顺势打开了消灭外戚、后宫摄政的局面。

延续“人殉”制度,背后是朱元璋所释放的信号,这也就意味着,并非只有他一个人需要如此去做,还有往后的大明天子,也需要“效仿”他。

进行“人殉”,这个殉葬之人,并非仅仅是后宫,也有可能是文武大臣、宗室成员,其实殉葬的一种尖锐本质,就是借着先帝驾崩,来铲除政治隐患。

除此之外,人殉的背后也是加大“人权”的悬殊感的重要手段。

在中原封建时代以前,也是奴隶制社会。

奴隶制社会存在的最大特点便是关于一些特定的人群,他们不具备“人”的资格,对于奴隶主而言,他们是可以任人宰割的。

在君王驾崩后,奴隶殉葬,这就是一种延续“统治”的方式,更是一种残忍的契约,长久如此,人权就会不断地降低。

而草原文明,则是把这种奴隶制形态一直延续到了元代、甚至是后来的清代。

这样的社会形态背后,得到的是“皇权”至高无上,很显然的,朱元璋缔造的大明,追求的正是一个这样的模式。

他建立锦衣卫,对开国大臣进行清洗,无一不反映出朱元璋内心的一种“追求”,虽然只是一种扭曲的追求。就在这一系列的事件发生后,“人殉”制度,在大明延续了一定的时间。

当明成祖朱棣驾崩时,他也选择了一些后宫进行殉葬,被誉为“仁”的明仁宗朱高炽都不例外,挑选了一些后宫妃子殉葬,最后停止这项残忍制度的,反而是酿造了大明悲剧的“明英宗”朱祁镇。

朱祁镇取消殉葬,是一系列“阴差阳错”造成的,当年发动了夺门之变后,明代宗朱祁钰在病床上不久就死去了。

朱祁镇即便很厌恶弟弟,但还是为他进行了“人殉”,可见在一开始,朱祁镇是没有废除人殉制度的想法的。

之所以要废除人殉,最根本的一个因素,或许是与朱祁镇想要留下“身后名”有关。他的一生大致是有些荒唐的,土木堡之变让大明直线下降。

废除人殉,将朱元璋留下的几乎等同于“祖制”的制度剔除,这是他“弥补”的一种方式,而实际上,朱祁镇废除殉葬制度,的确为他后世的名声加分。

不过值得一说的,大明时代的“人殉”,和以往的人殉又有所不同,因为在大明朝为先帝“殉葬”的后宫家庭,都会受到厚待,说通俗些,虽然她们像“奴隶”一样被安排了命运,但她们也有一定的回报,并非是完全地受损。

为了鼓励和安抚这些后宫之人,朝廷会给予她们家族恩惠,让他们的家族之人受到庇护,甚至是入朝为官,最低的待遇,都是“世袭”锦衣卫,与明朝始终。这个“诱惑”,对于这些后宫之人来说也是不小的,在权衡之下,她们也想留下好名声,与先帝一同去另外一个世界。

总的来说,朱元璋延续殉葬,这是他的时代环境和他个人思想双重因素造成的,对于中原王朝而言,这种行为是突兀的,但从元朝之后的历史线来看,又是合理的。

而这种制度的最后废除,也是在意料之内的,唯一想不到的是,完成废除的,竟是那个被后世人所“冷嘲热讽”的明英宗罢了。

标签: 朱元璋明朝

更多文章

  • 魏延和姜维如果联手的话 两人多久能将张颌斩于马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姜维,魏延

    很多人都不了解姜维和魏延,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三国时代群雄割据,战乱频繁。既然是乱世,自然名将辈出,如蜀汉五虎上将,曹魏五子良将都是当时名将,战功显赫。但随着时光流逝,尤其到了三国中后期,很多名将日渐凋零。在诸葛亮北伐时,就出现了无人可敌曹魏张郃的尴尬局面。张郃作为五子良将之一,武

  • 从哪些方面来讲,刘表这位荆州之主绝不是泛泛之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表,荆州之主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在各路诸侯中,刘表算是颇具实力的一位。然而不幸的是,刘表病死后,少子刘琮很快投降曹操,而长子刘琦也未能长命,使得荆州轻易被曹操、刘备和孙权瓜分,刘表历经千辛万苦积累下的家底,也就此烟消云散。长久以来,人们对刘表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甚至不少人觉得他是一个平庸无能之辈。不过,这种昏庸

  • 张敏只是明朝的一位宦官,他如何保住年幼的明孝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敏,明朝

    张敏(1434年-1485年),字太德,或字辅德,明朝宦官,福建同安县绥德乡翔风里十七都(今金门县金沙镇青屿社)人。曾因违反万贵妃意,而私底下维护并未出生、及其年幼的明孝宗。《明史》记载张敏在呈明明宪宗这事没多久后,怕万贵妃疯狂报复吞金而亡,可是在《同安县志》与《金门县志》中,记载张敏是在成化乙巳年

  • 南明皇帝朱聿键:曾两次下狱,最后绝食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聿键,南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来说说朱聿键的故事。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吸取了历史上屡屡因为皇位承继问题而引发大乱的教训,给明朝订立了‘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兄终弟及’的皇位传承方式。并且规定分封各藩的王位承继也要按此执行。虽说朱元璋采取这种方式的初衷就是为了避免因为

  • 在难逃过程中携百姓渡江,刘备为此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备,三国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刘备的故事。公元208年七月,曹操挥师南下,八月时,荆州刘表病逝,当时蔡瑁和张允等人就拥立刘琮为荆州牧,曹操接受了荀彧的建议,率领轻骑前行。由于刘琮羸弱不堪,他在章陵郡太守蒯越及东曹掾傅巽等人的劝说下

  • 张天纲是什么样的人?他最后的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天纲,金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张天纲:金国最后的汉人宰相,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北宋靖康二年(1127)的靖康之难是整个宋朝乃至于整个中原王朝的奇耻大辱,钦徽二帝被掳走,后宫女子被掠去为奴为娼,中原王朝尊严扫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一雪前耻就成了南宋王朝的一大目标,但受限

  • 孝庄和多尔衮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两人之间的绯闻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多尔衮,孝庄

    很多人都不了解孝庄绯闻故事,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病逝。他的第八子四贝勒皇太极继承了皇位,改年号为天聪。这时期,东北地区关外大部分土地,除山海关附近少数城市尚属明朝统辖外,均被后金政权占领。十年后,公元1636年,皇太极改后金为清,皇太极正式称帝

  • 秦孝文王:只当了三天皇帝,孙子却人尽皆知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孝文王,秦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来说说秦孝文王的故事。公元前306到前251年,中国正处于最混乱的时代之一:春秋战国。准确说,是战国中后期。我们将目光定位在武力强悍的秦国,这五十几年专属于唯一的大王: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姓嬴名稷,母亲就是史上著名的宣太后,芈八子。嬴

  • 曹彰作为曹操最勇猛的儿子 曹彰真的有谋反之心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操,曹彰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彰谋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三国时期,国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这让原本存在的社会秩序变得十分不稳定,即使骨肉至亲之间,也有相互攻击的事情发生。作为曹魏政权奠基人的曹操,有几位能力出众的儿子,这让当时曹魏的皇位继承问题变得十分复杂。虽然现在普遍认为曹操最终是在太子

  • 曹操如果死于赤壁之战,刘备和孙权会面临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操,汉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曹操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三国演义》这本书经过了历史长期的积淀,现如今已经成为广大读者们爱不释手的读物了。其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优秀文化绝不输给个其他任何书籍。许多读者对于书中的人物都甚是痴迷,例如像筑观星台以借东风的诸葛亮、献此火计大败曹操的周瑜、又或是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