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神宗朱翊钧登基以后,朝中为何会出现怠政的现象?

明神宗朱翊钧登基以后,朝中为何会出现怠政的现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393 更新时间:2024/1/29 9:48:19

明神宗是穆宗朱载垕的第三子,其长子和二子均在隆庆元年逝世,三字的朱翊钧自然成为太子的不二人选。穆宗对其寄予了厚望,赐名翊钧更希望他能成为国之重器,驾驭天下。可惜隆庆帝还未继续整治社稷就英年早逝了,还未把朱翊钧培养成材便撒手人寰,把大明江山留给一个未开化的10岁皇帝。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朱翊钧登基后,此时内阁分两派在竞争着,一是以原内阁首辅高拱为首的一派,二是以次辅张居正为主的革新派,这两者难溶于水火中。此刻正处于深宫之中的万历皇帝能依赖的就是自已身边信任的太监——冯保,此人善于洞察人心,知书达礼深得两代皇帝的喜爱。内阁的斗争是两位文官,但在这场冲突之外的对立是冯保与高拱。

位居高位的高拱自持才气过人,位高权重,在处理朝政的事务上常常一意孤行,听不进他人的劝谏。如此行径过不了多久定会招人厌恶,得罪朝臣。冯保与高拱两者之间的戾气很重,均想对对方实行欲除之而后快的举措,在群臣的追责和太监冯保的谗言下再加上张居正在暗地里真正帮助的是冯保,且两者早有打算赶走这位独霸朝政的内阁首辅。独揽大权,不得善果

果不其然,高拱一走,张居正替代其成为新一任内阁首辅。不久后高仪得病身亡,原本内阁有三位托孤大臣,如此一来只剩张居正。张居正为官数十载,终爬上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可见其野心勃勃。之后十年,也就是张居正在位的最后十年,张居正独揽大权实行万历新政。

在经济和政治的整顿也确实是做出了一番作为,原本勤劳国事是好的,是正确无误的,但过于勤劳未必是件好事。但在权力方面,主次不明,把神宗放于对立面,这是轻君的表现,随之朱翊钧的成长,他慢慢认识到君主专制的重要性。而张居正虽有利于国家,但着实功高盖主,不利于君主揽获人心,对神宗而言,张居正似乎从未把自已放进心里,蔑视自已的权威。

张居正死后的第四天,七名言官弹劾潘晟,潘晟是张居正提拔的官吏,他的倒台预示着张居正在皇帝心中唯一的一丝好感也随之销毁殆尽。问题的矛头都指向已经去世的张居正,张居正被开棺鞭尸,生前所重用的一批官员均被革职查办。

两位首辅被整治可看出万历皇帝对皇权的重视,据说万历年幼的时候非常聪明伶俐,不论是识字还是临朝时都体现出这是以为早熟的皇帝。自皇帝亲政后,主持了万历三大征的军事行动,调兵遣将,守卫国土,早期发愤图强,能力可见一斑。国本之争,万历怠政

十年勤政,十年怠政,28年不上朝。此现象说得正是万历皇帝为君在位48年的为政之况。万历皇帝中期开始沉醉于酒色之中,身体逐渐虚弱,经常不上朝,对待朝政多敷衍了事。原本对三大征的军事活动稍感兴趣,多有处理批复,但战争一结束之后,明神宗对朝中之事愈加置之不理。

为何会出现怠政的现象呢?单单是因为沉溺于酒色吗?这当然不是。原来精忠治国的帝皇并非只是为了腾出更多时间去寻欢作乐,才开始懒政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本之争。何为国本之争呢?所谓的国本指的是皇太子,太子为国之根本。

当时有两大派别在拥护长子和福王争夺太子之位,如果依照大明朝册立皇太子的制度则由应该是现在的皇太子朱常洛,且朝中大臣大多提议立长子为皇太子。然而万历皇帝不喜爱那位宫女所生的长子,而是非常喜爱由贵妃所生的朱常洵,有意立此子为太子,但遭到朝中众多大臣和皇太后的反对。这与神宗心中所想不一,至此迟迟不肯下定决心立太子。

因立太子之事,前前后后争吵了15年,这件事令朝中超半数以上的大臣或是被贬或是被廷杖,均受到不一的惩罚。朝臣对此事的控制令明宗感到身心疲惫,认为自已虽未天子,但终究还是被群臣控制。自已心爱的贵妃也因立储之事终日闷闷不乐,渐渐的,神宗开始逐步对朝政失去兴趣,怠政由此而生。常年不朝,灭国之祸

因国本之事加上新内阁首辅对神宗的放纵,导致万历皇帝直接开了近三十年的不理朝政。不仅不上朝,还不见朝臣,不出批复奏章,不祭祀庙宇与祖宗,整日沉沦于宫内的三千佳丽的寝宫里。

搜集多方资料得知万历皇帝常年不上朝之缘故,一是立太子之事逐步对朝政失去兴趣,二是常年与朝臣多有分歧,对大部分官吏心生厌恶之感,三是原本贪念权与色,但在政事处理非他一个可抉择,至此荒废政事,转而贪色,且多因腿脚不便的借口常不上朝。

万历皇帝自中期后就不上朝,但却无人谋朝篡位推翻其统治,是因为当时没有外戚的干政,也没有奸佞之臣把控朝纲和宦官乱政,虽不上朝,但仍有贤臣打理内外政事,使的万历一朝得以维持。

之前的万历新政张居正为国库积累的一些积蓄迅速被消耗殆尽,财政危机的问题纷至沓来,东北地区女真族的势力悄悄而起,对明朝统治构成威胁。引发了明末三大案,致使万历末年宦官干政,后宫混乱,官吏互相争夺权力。

因此朝野大乱,不得不说是万历皇帝的行为把大明朝推向绝境的深渊,万历一朝原本是拯救明朝的大好时机,而统治者的自甘堕落加速它的覆灭。其早期的行径为明朝的政治深深的埋下了祸种,不但不整治,还任其肆意生根发芽,出现了无力回天的地步。

万历48年甩手把这个烂摊子甩给长子和孙子,无奈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24年后,明朝灭亡。

标签: 明神宗朱翊钧

更多文章

  • 刘禅乐不思蜀的背后是什么样的用意?他到底有多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禅,三国

    你真的了解乐不思蜀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三国时期,四川彭山人李密名满天下,曾写下《陈情表》传于后世。三国归晋后,晋武帝司马炎下旨召李密入京为官。李密到洛阳后,有同僚问他,昔日蜀汉后主刘禅是个什么样的人?李密回答说:“可比齐桓公!”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霸主,刘禅一贯被人冠以“扶

  • 诸葛亮自出山以来刘备对他言听计从,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亮,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备真对诸葛亮言听计从?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公元207年冬到公元208年春,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先后三次到隆中寻找诸葛亮,最后他终于见到了这位不世出的高人,在两人见面后,刘备屏退旁人,与诸葛亮探讨天下大势与将来的发展,诸葛亮先是为刘备介绍了各大势力的情况,随后为刘备

  • 汉武帝牵挂一生的女人,李夫人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汉朝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又是加强皇权,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确定了儒家治国的理念,对外又多次发动对匈奴的战争,宣扬了大汉的国威。在情感方面,汉武帝又是一个多情的君主,如陈阿娇、卫子夫、钩弋夫人都是在史书上留下浓厚一笔的角色。其中李夫人更是让汉武帝牵挂一生的女人,但是这个女人的家

  • 高平陵之变曹爽如果反击的话 司马懿有没有胜算的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高平陵之变,司马懿

    很多人都不了解高平陵之变,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司马懿冒这个险,其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一直在等待这个机会。如果从搏的角度来说,司马懿搏对了。但是如果以人论,司马懿就不算是搏。因为搏有运气成分,不输就赢。而司马懿的行动,是算准他一定赢,所以我才说他不叫搏。为什么他算准能赢,因为他太了

  • 曹操当初是怎么组建青州兵的 曹操是怎么获得信任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操,刘备,青州兵

    很多人都不了解曹操和黄巾军,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很多人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认为曹操的崛起是非常容易的。毕竟他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而曹腾侍奉过四个皇帝,曹操小时候跟袁绍、袁术都是好朋友,怎么说也是官二代,所以他才能比较快的崛起,并且成为三国中最强的势力。其实并不是如此,虽然曹

  • 多尔衮的死到底是什么样的 多尔衮真的是被两母子害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多尔衮,孝庄

    很多人都不了解多尔衮和孝庄母子,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多尔乃是清朝初期的摄政王,也是清朝入关的第一个大功臣。身为当时清朝时期的统治者,多尔衮的死因是简单不过了,那就是出去游玩狩猎的时候不小心因坠马而伤势很严重最后不治而亡,去世的时候才39岁。在那时候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被孝庄和顺治帝母子

  • 慈禧掌权长达半个世界 期间为何没有人站出来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慈禧,清朝

    对慈禧掌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根据明清体制的特点,由于君主掌握了一切的权力。所以明清时代,基本上杜绝了前朝的宦官专权或者权臣弄权的现象。虽然明朝存在刘瑾、魏忠贤这样的宦官,清朝也存在和珅这样的权臣。但是在皇权独大的体制下,这些宦官和权臣,最终都因为帝王的不

  • 袁崇焕杀毛文龙对于大明来说有何影响?他为何要这么做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袁崇焕,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袁崇焕杀毛文龙对于大明来说有何影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毛文龙被杀大明王朝得不到一丁点的好处,崇祯也得不到一丁点的好处,相反对于崇祯来说这是天大的噩耗。毛文龙被杀对于崇祯朝廷来说意味着,提着脑袋捞军功,做到一品大员,挂兵部尚书,手握尚方宝剑镇守一方的军

  • 齐桓公和晋文公能迅速称霸中原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齐桓公,春秋

    对齐桓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关于“春秋五霸”史上出现过多种说法,其中,就《史记索隐》和《荀子》的版本,应该获得了相对较高的认同度。《史记索隐》的说法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荀子·王霸》的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

  • 乾隆帝的出生地到底在哪?为何说法各不相同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乾隆

    乾隆是清朝时期的著名皇帝,传说他出生时候天降祥瑞,还有传说他是龙的化身,这些民间传说都将这位皇帝神话了,那么真实的乾隆是什么样的呢?(图)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乾隆:生在雍和宫,我骄傲。关于乾隆帝的出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