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杨坚诛杀了哪些开国功臣武将?谁是最后一个死的

杨坚诛杀了哪些开国功臣武将?谁是最后一个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024 更新时间:2024/1/16 8:33:47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关于开国皇帝诛杀功臣这事儿屡见不鲜,诸如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其实隋文帝杨坚也干过这事儿,只不过由于历史上对他的正面评价过多,另外隋朝统治时间太短,所以这一瑕疵被掩盖。作为一位成功的政治家,隋文帝同时也是一位心狠手辣的狠角色,死在他手上的功臣也不在少数。

《隋书》上说“其(指隋文帝)草创元勋及有功诸将,诛夷罪退,罕有存者”。据编者独孤雁的不完全统计,隋文帝一朝杀死开国功臣武将有7人,虽然数量无法与朱元璋相比,但已经超过汉高祖刘邦了,而且这7个人的身份地位在隋初都是非同小可的。下面按7个人被杀的时间顺序,简单介绍一下。

开皇五年(585年),郢国公王谊因”言论丑恶,胡僧告之,公卿奏谊大逆不道,罪当死“,隋文帝还假惺惺在群臣面前说清,后念在两人曾是同学的关系,将其赐死于家。王谊对隋朝的建立是立有大功的,当年杨坚矫诏辅政时,地方上掀起三股叛乱,王谊坚定站在老同学杨坚一边,并率军平定司马消难的叛乱。

开皇六年(586年),郕国公梁士彦、英国公宇文忻、舒国公刘昉以谋反的罪名被杀。以上三人在隋文帝称帝过程中都曾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刘昉,正因为他的暗箱操作,杨坚才有机会矫诏辅政,梁士彦、宇文忻在平定地方叛乱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隋文帝称帝后,三人均不被重要,难免有所怨言,后被人揭发,定为谋反罪处死。

开皇九年(589年),隋文帝的老同学、开国武将元谐被人告发,隋文帝不辨真伪,直接将其处死。元谐“少与高祖(杨坚)同受业于国子,甚相友爱”,少年时建立的友情,没能抵过权力带来的猜忌,元谐以及他的亲朋故旧被一并“伏诛,籍没其家”。

开皇十七年(597年),隋朝”四贵“之一的虞庆则在平定岭南的叛乱后,派部属回京汇报工作,不料部属竟然举报其谋反,隋文帝二话不说,直接把虞庆则处死。王谊、刘昉等人在北周年间与杨坚既是故交,同时几个人的身份地位相差不大。而虞庆则不同,他完全是杨坚的亲信党羽,积极推动杨坚称帝。隋朝建立后,虞庆则曾担任宰相,并在瓦解突厥上立下功劳,但他最终依然躲不过被诛杀的命运。

开皇二十年(600年),隋朝名将史万岁因在言语上得罪隋文帝,结果惨死在朝堂之上,史书称”死之日,天下士庶闻者,识与不识,莫不冤惜“。史万岁是隋文帝杀死的开国武将中名气最大,影响最大的。史万岁参与平定河北的叛乱,大破突厥,平定江南,为隋朝的建立、统一、巩固立下赫赫战功。史万岁死后,隋文帝就有些后悔,但他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反而下诏说史万岁“多受金银”、“怀诈要功”。

按照这些功臣武将的出身、死因等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王谊、梁士彦、宇文忻、刘昉、元谐。他们是隋文帝的同学故交,在北周年间,他们的身份地位大致相同。隋文帝通过不光彩的方式取得皇位,因此对这些人格外防范,这有点像赵匡胤,通过兵变取得皇位,因此对武将不信任。而隋文帝在这些故交的支持下,取得皇位,他最担心的就是这些人交往过密,有所图谋。

第二类,虞庆则。从表面上看,虞庆则的死有些戏剧性,是因为他的内弟与自己的宠妾通奸,然后被内弟告发的。但事实上,此时有些“功高震主”的虞庆则已经完全失去杨坚的信任,因此他的死也就不出意外了。第三类,史万岁。隋文帝晚年,性情变得刻薄,喜怒无常,经常以严刑待人。性情耿直的史万岁无意之中触怒隋文帝,加上杨素的诬陷,最终导致一代名将的冤死。

标签: 杨坚开国功臣武将

更多文章

  • 明武宗朱厚照:历史上少有的更愿当大将军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武宗,朱厚照,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一度出现了不少的胡闹皇帝,但是比较典型的当属明朝的朱厚照,他的胡闹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例如他在京城内建造象房、豹房、鹰房等多处饲养动物的场所,在宫中开设集市,自扮商贩等等。除此之外,朱厚照还曾经外出游玩到边防重地,并自封威武大将军,实在是有损帝王的尊严。朱厚照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

  • 刘备伐吴为什么要御驾亲征?刘备的无奈之举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三国,刘备

    皇帝带兵出征叫做“御驾亲征”,不过,这御驾亲征的事情还是很少的,不为别的,皇帝亲征那个响动儿就实在是太大。所以,皇帝一般都是坐在京城里遥控指挥,不到万不得已,也就是不到关乎国家生死存亡,一般都不会亲征。可是,刘备当皇帝的第二年,却亲率大军征伐东吴,其结果是被东吴的陆逊打败。刘备的这次亲征,不但损失了

  • 雍正皇帝推养廉银制度:创清代吏治最好局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雍正,皇帝,养廉银,

    人们对高薪养廉这个说法很熟悉,养廉这个词其实来源于清朝的养廉银制度,创建自清朝雍正元年,也就是1723年。这项俸禄制度本意是想借由高薪,来培养鼓励官员的廉洁习性 ,并避免贪污腐败发生,因此取名为“养廉”。 清初,各级官员的薪俸非常微薄,一品官员的俸银每年不过一百八十两,二品的总督每年的工资是155两

  • 解密:支柱姜维还没投降后主为什么就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姜维,蜀国,钟会,

    在司马昭决计伐蜀之前,魏国上下的主流意见都是认为,此时蜀国无隙可趁,不应贸然出兵。但司马昭却意外的决定派钟会领兵,取代原来的西线总指挥邓艾,出兵伐蜀。之后,邓艾等四路兵马围攻在沓中屯田的姜维,钟会则率军直取汉中。姜维发现汉中有失,不敢连战,急忙从沓中回师,退守剑阁。钟会与姜维在剑阁相持不下之际,邓艾

  • 解密:魏武帝曹操杀杨修真实动机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魏武帝,曹操,杨修,

    《三国演义》中的杨修,持才傲物,又自以为是,爱耍小聪明,最终,因“鸡肋”事件,被曹操要了他的小命。罗贯中的描写,虽然和正史稍有出入,但大体还是符合历史事实的。杨修的确死于曹操之手。不过,曹操要杀杨修,倒不是完全因为杨修的持才傲物,自以为是,爱耍小聪明。曹操杀杨修,这事比较复杂,容我慢慢道来。杨修之死

  • 东晋王朝第一妃裴氏无视圣旨 曾经坚决“不奉诏”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东晋,后宫,美女,

    皇帝“金口玉言”对不?那要看对谁,在裴氏这儿,圣旨不管用,她坚决“不奉诏”,我行我素,搞了盛大的招魂仪式,将丈夫葬于广陵。没两年,墓毁了,又隆重改葬丹徒。对这么个不听话的王妃,司马睿的心理阴影面积怎样呢?东海王司马越,是司马懿的侄孙,他能在八王之乱中笑到最后,得益于有个好名声,“少有令名,谦虚持布衣

  • 鲁肃:他的才能媲美诸葛亮却被三国演义黑成渣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名士,鲁肃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在尊刘贬曹的总方针下,不仅曹操被黑的跳进黄河都洗不干净,连带着曾经和蜀汉作对的东吴,同样被罗老人家有意无意的抹黑。比如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在《三国演义》几乎碌碌无为。而笔者今天要谈到的鲁肃,更是为了映衬诸葛亮的光辉,所以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背景帝”。在三国历史中,鲁肃不敢说

  • 揭秘:明仁宗的死与他儿子明宣宗朱瞻基有关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仁宗,明宣宗,朱棣,明朝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的第五个皇帝,他的皇位之路非常顺利,因为他小的时候就非常受祖父朱棣和父亲明仁宗的喜欢,朱棣还在世的时候就立了朱瞻基为皇太孙。明宣宗朱瞻基的父亲之所以能成为太子都是因为朱棣特别欣赏朱瞻基,从这可以看出朱瞻基至少在某些方面是比较优秀的。但也因为他的优秀以及受到朱棣的重视,朱高煦等人为了

  • 开创出“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晚年为何这般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隆基,杨玉环,开元盛世,唐朝

    在唐玄宗李隆基的一生中,经历过许多的政变:唐隆政变、先天政变、安史之乱。而唐玄宗则是这些政变的发起者和平定者。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政变吧。唐隆政变发生于710年7月21日,策划者是李旦之子李隆基和李旦之妹太平公主。唐隆政变其实就是一场宫廷之变。李显复位后,对韦后十分纵容,使得朝政大权被韦

  • 历史是怎样评价刘邦的?刘邦创造了多少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邦,汉朝,历史

    1.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2.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御驾亲征而统一天下的皇帝。3.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发明“招降纳叛”和“统一战线”军事战略战术的皇帝。4.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休养生息”为国策从而在全国大力发展经济的皇帝。5.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释放奴婢”从而一定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