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临死前明明有遗言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马谡去守街亭

刘备临死前明明有遗言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马谡去守街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250 更新时间:2024/1/19 7:15:07

还不知道:诸葛亮为何不顾刘备临终遗言,执意让马谡守街亭?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良弟谡,字幼常,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除绵竹成都令、越隽太守。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三国志·马谡传》

“诸葛挥泪斩马谡”的桥段,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从《三国志》记载来看,刘备临终前曾告诫诸葛亮,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然而诸葛亮却没放在心上,依然舍弃魏延、吴壹等沙场宿将,任马谡为先锋,镇守街亭,结果被张郃击败。

马谡失街亭

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郃战于街亭,为郃所破,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三国志·马谡传》

马谡失街亭,直接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进无所据,退军汉中”就是最真实的写照。简单捋一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公元228年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诸葛亮率大军北伐曹魏。诸葛亮命令赵云、邓芝作为疑军,占据箕谷,自己亲自率领十万大军,突袭祁山。

由于诸葛亮出其不意,曹魏上下都显得一片慌乱,措手不及。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叛魏响应,关中震动。魏明帝曹叡作出应对,派曹真前往抵挡赵云、邓芝,同时魏明帝急调当时驻扎在宛城的张郃,率五万骑兵火速前往陇西。

当时整个陇西地区,只有陇西郡、广魏郡、上邽几个地方还在坚守,张郃从宛城到陇西,走的是陇山道,陇山道有一处险隘,就是街亭。所以诸葛亮只要派一员大将守住街亭,阻挡住张郃的援军,让主力军队有时间攻克陇西、广魏郡、上邽等地,陇西就能连成一片,曹魏就无能为力了。

街亭这个地方,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谷,中间有几里路的坦途,但南北两侧都是高山。所以这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形,只有在中间道路上层层摆好防御工事,张郃的骑兵,前进将非常困难,这其实是一项比较简单的任务。

然而就是一项比较简单的任务,让马谡搞砸了。《张郃传》中记载,马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被张郃把水源一切,马谡的军队就抓瞎了,然后遭遇惨败。《王平传》中的记载也印证了马谡“舍水上山”,这就是纸上谈兵的恶果。

诸葛亮为何执意用马谡

前有刘备临终前的告诫,后有街亭之战前众人举荐魏延、吴壹,为何诸葛亮全然不顾,执意用马谡为先锋镇守街亭?

关于这个问题,有许多中观点。有人认为,诸葛亮执意用马谡,是因为诸葛亮和马谡关系密切。《襄阳记》中记载了马谡临死前给诸葛亮的一封信,有这样一句话“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另外,诸葛亮和马谡哥哥马良以兄弟相称。

其实诸葛亮和马谡关系密切的确是事实,因为诸葛亮早年在荆州隐居,其实早就和当地士族建立了密切的关系。荆州当时有八大姓:蔡氏、蒯氏、庞氏、黄氏、马氏、向氏、杨氏、习氏,诸葛亮和他们几乎都有关系。

诸葛亮娶了黄承彦的女儿,而黄承彦娶了蔡瑁的姐姐,刘表也娶了蔡瑁的姐姐,所以诸葛亮管刘表叫姨夫,管蔡瑁叫妹妹。同时,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蒯祺,二姐嫁给了庞山民。杨仪就是出自杨氏,马良、马谡兄弟出自马氏家族,所以诸葛亮喜欢马谡很正常。

也有人认为,诸葛亮用马谡是在培植自己的势力。魏延是刘备留下的老将,并不是诸葛亮的班底;吴壹那是外戚将领,诸葛亮也不能完全控制。所以诸葛亮想要培养“好论军计,才器过人”的马谡,并且安排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任务——镇守街亭。只要马谡能够不断积累军功,日后才能够有更大的作为。

另外比较客观的来说,马谡也并非只是夸夸其谈,也有一定能力。刘备在世时,马谡先后担任过荆州从事、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在225年诸葛亮南征之时,曾建议诸葛亮“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诸葛亮最终也七擒孟获平定南中。

以上几个因素,或许都是诸葛亮执意用马谡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确实诸葛亮在培养接班人!证据有两个方面:

第一,刘备的临终遗言。刘备临死前最重要的自然是托孤,这我们都不陌生,为何刘备还要单独强调一下马谡呢?因为或许刘备和诸葛亮曾就马谡的培养成长有过探讨,刘备也没有说马谡一无是处,只是说了一句“不可大用”。

前边已经说过了,刘备在世的时候,马谡以荆州从事随刘备入蜀,后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这些都是比较重要的官职。可见刘备并不是说马谡没有能力,只是认为他有些“言过其实”,不能给他最重的担子——接班诸葛亮。

第二,马谡、蒋琬的成长历程。我们都知道,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继掌权力的是蒋琬。然而其实蒋琬早年差点被刘备杀了,幸亏诸葛亮求情才保住了一命。马谡、蒋琬、费祎等人,都是荆州派,所以诸葛亮培养的接班人都是荆州人。

我们仔细梳理一下马谡、蒋琬的官职变化情况,就能发现一些端倪。蒋琬先是担任一个县长,后来刘备视察发现蒋琬不处理政务,还喝得大醉,刘备要杀他被诸葛亮拦了下来,说蒋琬是“社稷之才”,刘备虽然没杀蒋琬,但还是免了官。

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蒋琬被任命为尚书郎,只能算是个候补官员了,而当时马谡却已经是越巂太守。223年刘备病逝,诸葛亮以丞相之职开府治事,任命马谡为丞相参军,征召蒋琬为东曹掾。228年马谡死后,蒋琬接任丞相府参军。从这可以看出,本来马谡的顺位一直在蒋琬之前。

参军、长史、东曹掾都是丞相府的官职,并非朝廷官职,然而由于蜀汉军政都由诸葛亮掌控,所以丞相府也就是真正的权力机构。由于诸葛亮常年驻守汉中,所以留府长史,实际上就是成都政务的“话事人”。因此,如果马谡没有失街亭,或许他就是诸葛亮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三国志》裴松之注、吕思勉《三国史话》

标签: 诸葛亮刘备

更多文章

  • 清朝时期选秀有什么潜规则吗 妃子为什么会越选越丑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选秀

    还不知道:清朝秀女为什么这么丑?选秀背后到底有什么潜规则呢?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许多晚清老照片上都记录了晚清妃子的风采,但这种“风采”属实是让现代的我们难以欣赏。所以我们对晚清秀女的印象都是丑,那么贵为天子的皇帝为什么要选这么多“丑妃”呢?选秀制从古沿用

  • 唐朝都没有消灭安禄山 安禄山最后为何死在儿子手里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安禄山,唐朝

    对安禄山没有死在大唐的手中,为何死在了自己儿子的手上?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朝是中国最为强大的几个朝代之一,那是一个文化极度繁荣,国力强盛如虹,外族人望而心颤,疆域往西直到中亚的朝代,那也是一个内圣外武,强大了许久的时代。唐太宗从父亲手中接过担子,这时的大

  • 廖永忠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有什么样的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廖永忠,明朝

    廖永忠,明初名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廖永忠是明朝的水师名将,在明军立足江南,消灭陈汉,灭亡明夏,平定闽粤中立下大功,为明朝的统一贡献巨大。廖永忠还封朱元璋之命杀了小明王韩林儿,为其登基称帝扫清了障碍。既然廖永忠为明朝立下如此大功,那朱元璋为

  • 汉景帝杀晁错是为了阻止七国之乱?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景帝,汉朝

    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没错,汉景帝就算杀了建议削藩的晁错,吴王刘濞等七国的叛乱,也不会停下脚步。这一点,汉景帝在杀晁错之前,他就已经知道是这个结果了,可他依然还是杀了晁错,而且用“腰斩”这样一种残酷的刑法来杀晁错。那么汉景帝

  • 历史上平阳公主与柴绍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平阳公主,唐朝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柴绍之妻。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柴绍与平阳公主都是唐朝名将,为唐朝立足关中立下汗马功劳,奠定了大唐一统天下的基础。那柴绍与平阳公主是如何为大唐建功立业的呢一,结为夫妻柴绍是北周骠骑大将军、冠军县公柴烈之孙,隋朝太子右内率、钜鹿

  • 孟古青被废后去了哪里?她与顺治帝的孩子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孟古青,清朝

    孟古青是顺治帝的第一位皇后,她本名博尔济吉特·孟古青,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据《朝鲜王朝实录》记载,顺治帝的第一个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孟古青被顺治帝废后以后,返回了蒙古科尔沁草原,并在那里产下一子。那么,这件事是真的吗?这个孩子的结局是怎样的。清朝275年历史上,仅有一

  • 秦国灭六国统一天下后 秦始皇是怎么处理六国国君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国,六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灭六国后,秦始皇是如何处置六国国君的?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了解历史学的人都知道,历史学和社会学上存在着这样的一个定律:那就是时代的进步,不代表所有的人都会受益。因为时代进步的同时,许多逆着时代潮流的人,会在时代前进的大趋势下被击

  • 朱棣麾下第一勇将是谁?张玉入敌阵舍身救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张玉,朱棣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朱棣麾下第一勇将张玉入敌阵舍身救主的故事。张玉是明初朱棣麾下的一位骁勇悍将,出生在祥符,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早些年的他曾经在元朝时期当过枢密知院。后来元朝灭亡后,又跟着皇室一路逃到了漠北去,直

  • 薛应旗:明朝学者、藏书家,他的一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薛应旗,明朝

    薛应旗(公元1500年-公元1575年),明学者、藏书家。字仲常,号方山。嘉靖十四年(1535年)进士,曾任慈溪知县,官南京考工郎中。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薛方山的生平大致可分三个阶段:35岁前,主要是读书,准备科举;1535年中进士,开始二十一

  • 面对宦官乱政的问题 清朝是怎么解决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宦官

    对清朝为何没有宦官专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众所周知,宦官专权一直是封建王朝内乱、衰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四大王朝,秦汉唐明的灭亡都和宦官脱不了关系。那么,清朝为何能解决宦官乱政的问题呢?其实原因很简单。皇太极剧照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