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被称为阎王的卢象升最后为何会战死?他经历了什么

被称为阎王的卢象升最后为何会战死?他经历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114 更新时间:2024/1/15 17:03:04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卢象升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说起卢象升,大家可能都没怎么听过这个名字,但是,在明朝末年,卢象升的名气甚至不亚于被百姓常常称颂的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他是明末的抗清名将,他不仅能武还能文,在战场上足以以一敌百,在学识上亦是精通“经世之学”,因此《明史》中称赞其为“不世之才”,是“忠义激发,危不顾身”的忠臣良将。

但是,如此一位卓越的大将,最后却是因同僚的小人之计而悲死沙场,这其中是怎么一回事?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先让我们来看看卢象升的生平。卢象升,字建斗,号九台,是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今江苏宜兴)人,出生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卢象升在小时候因皮肤白皙,面容俊朗,人看起来特别的“瘦弱”,常常被别人戏称像个小女娃似的,在那时,完全想象不到这个瘦弱的男孩子后来会成为一个人人尊敬的大将军。尽管看上去像小女娃,但卢象升却有着天生神力,从小就拥有着极大的力气,也是因为这一点,让卢象升自小便特别喜欢舞刀弄枪,研习武艺,对于四书五经并不是很感兴趣。不过,最终在家人的殷切期盼下,他还是走上科举之路。

在天二年(1622),也就是卢象升22岁这一年,他考中进士,进入官场,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一开始任户部主事,之后又升任员外郎,累迁为大名知府。在任文官的这几年,卢象升虽都一直按部就班、勤勤恳恳地工作着,但心中也一直放不下最初想要在战场上驰骋,做武官的梦想,就这样又过了几年,这个本就不太平的时期还是发生了变故,在崇祯二年(1629),皇太极率领大军巧妙地避开了当时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的袁崇焕的防守线,在明军没反应过来之前改换了行军路线直逼京城。而与此同时,朝廷在得知消息后,朝堂上一片哗然,陷入了混乱。

卢象升也知道了这个消息,思索一番后,为了自己的家园,便决定拿起多年未碰的武器,要亲自去拦住犯进的敌军,他立马招募了一万余兵马奔赴京师抗敌,也是因为卢象升的这一次冲动但同时也展现了他的英勇无畏和忠心耿耿的举动,成功得到了崇祯帝的信任和重用。而此时的明朝正值多事之秋,内忧外患之下朝廷更是十分迫切希望有将领担当这个重担,帮忙筹集大量的军事人才,卢象升在此时正好展现出了他卓越的武艺,于是,就在第二年,他迎来了人生的转机,被提拔为右参政,负责整顿大名、广平、顺德三府的兵备。从此告别他的文官生涯,开始了他的武将人生。

在负责整顿三府兵备的同时卢象升不断地巩固自身技能,但同时卢象升也遇到了困难,对于新官上任肯定会有人不服气,更何况卢象升还是从一个文官调为武官,所以,军中不服的声音非常多,后来,在一次军中因粮食不够被迫断粮,卢象升并没有选择自己吃饭而是跟着士兵一起饿了整整三天,在上战场时卢象升也总是冲在队伍的最前端,他这样的举动实在是让人动容,军中那些本来对他曾是文官有过大意见的士兵因此臣服。

之后,在畿南地区流窜着大量起义农民军,沙河、邯郸一带经常遭到这些人的劫掠,卢象升亲自率领千余官兵,大败农民军,解放了被挟持的两万多名普通百姓,而这一场漂亮的战役也让他被升了官。到了崇祯七年(1634),卢象升已经坐到了郧阳巡抚的位置,在管理郧阳的这一年里,他仅用五百余官兵就将汉南的起义军打得几乎绝迹;次年,卢象升又被升为了湖广巡抚,总理湖广和四川一带的军务,并且督师东南,成为了当时明朝镇压农民起义的两大力量之一,因其勇猛的作战风格还被百姓称为“卢阎王”。

仅短短三年,卢象升先是从一个地方文官调为武将,之后更是一路升迁,最后直接成为了掌管当时明朝一半军事力量的大将,他任职期间,战绩非凡,解救无数百姓,不仅立下了卓越军功也得到了广大百姓的尊崇。

但同时卢象升虽官至如此,但实际上除了手下的几万兵马以外也根本无法调动其他的军队,虽名为督天下兵,实辖兵员尚不及两万,而且他的突然崛起也让原来抗清有名的几位首领有所不满。崇祯十二年(1639)1月,卢象升在巨鹿贾庄被清兵包围,与此同时,手底下有着数万关宁铁骑的高起潜对此坐视不理。在如此险境又没有援军情况下,卢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料到今日多半要死在此地了,他拒绝了部下突围的建议,决定与敌肉搏,亲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后,壮烈牺牲。卢象升牺牲的消息传到他所统领的湖广一带时,百姓们都为此痛哭流泪。

这位明末抗清大将在死前都还在与敌人搏杀,用尽了最后一丝力气去保卫他的国家,只可惜这样一位英雄到底还是生于明末,可谓是生不逢时,虽有小人的算计,但卢象升也算是死而无憾也死得光荣。

标签: 卢象升明朝

更多文章

  • 秦始皇如果实行分封制,秦朝会不会是另外一种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始皇,秦朝

    秦始皇如果实行分封制,秦朝会不会是另外一种结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历朝历代以来,巨大的变革总会引起社会的急剧动荡,因而秦、隋作为历史上改革力度最大的两个国家,却也变得极为短命,但不可否认的是两个国家的改革是具有相当先进性的,否则便也不会有汉唐的强盛了。那

  • 刘玉娘在成为六宫之首后,她对钱财有怎样的痴迷程度?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玉娘,钱财

    由于对钱财的过于看重,嫌贫爱富之人往往也是极度吝啬之人,普通人家如此,皇室成员也未必能好到哪里。不过对于凡人来讲,过于贪财、吝啬造成的危害仅止于一家一身而已,而皇家如果也是如此,那么造成的危害可能会影响整个国家,代价之重恐非一人所能承担。皇室成员由于贪财、吝啬误国误民的事实,在历史上层出不穷,其中后

  • 朱常洛对国家弊政也有所作为,为何只当了一个月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常洛,皇帝

    明光宗朱常洛是明朝的第十四位皇帝,可是他的出生却是个意外,是明神宗在生母李太后的慈宁宫私幸宫女王氏被生的,虽然是明神宗的长子,可是从小时候其一直就很不受父亲明神宗朱翊钧的喜欢。明神宗去世后他登位,还是有任用贤臣,对国家的弊政等也是有过作为的,只是很可惜,他的后面终日荒淫无政,后身体衰弱病逝。下面中国

  • 长孙皇后为何被称为后世皇后的标杆?她去世后,李世民她做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长孙皇后,唐朝

    长孙皇后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中国的历史几乎都是是由男人去创造和由男人去书写,在那个封建王朝,男权至上的历史时代,有多少女人能得到史学家的半笔青睐,留下本该属于自己的历史评价,为后世所了解?然而有这样一个女人,他让李世民爱得至深,史学家不吝笔墨极尽溢美之辞

  • 明神宗朱翊钧登基以后,朝中为何会出现怠政的现象?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神宗,朱翊钧

    明神宗是穆宗朱载垕的第三子,其长子和二子均在隆庆元年逝世,三字的朱翊钧自然成为太子的不二人选。穆宗对其寄予了厚望,赐名翊钧更希望他能成为国之重器,驾驭天下。可惜隆庆帝还未继续整治社稷就英年早逝了,还未把朱翊钧培养成材便撒手人寰,把大明江山留给一个未开化的10岁皇帝。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

  • 刘禅乐不思蜀的背后是什么样的用意?他到底有多高明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禅,三国

    你真的了解乐不思蜀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三国时期,四川彭山人李密名满天下,曾写下《陈情表》传于后世。三国归晋后,晋武帝司马炎下旨召李密入京为官。李密到洛阳后,有同僚问他,昔日蜀汉后主刘禅是个什么样的人?李密回答说:“可比齐桓公!”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霸主,刘禅一贯被人冠以“扶

  • 诸葛亮自出山以来刘备对他言听计从,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亮,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备真对诸葛亮言听计从?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公元207年冬到公元208年春,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先后三次到隆中寻找诸葛亮,最后他终于见到了这位不世出的高人,在两人见面后,刘备屏退旁人,与诸葛亮探讨天下大势与将来的发展,诸葛亮先是为刘备介绍了各大势力的情况,随后为刘备

  • 汉武帝牵挂一生的女人,李夫人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汉朝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又是加强皇权,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确定了儒家治国的理念,对外又多次发动对匈奴的战争,宣扬了大汉的国威。在情感方面,汉武帝又是一个多情的君主,如陈阿娇、卫子夫、钩弋夫人都是在史书上留下浓厚一笔的角色。其中李夫人更是让汉武帝牵挂一生的女人,但是这个女人的家

  • 高平陵之变曹爽如果反击的话 司马懿有没有胜算的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高平陵之变,司马懿

    很多人都不了解高平陵之变,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司马懿冒这个险,其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一直在等待这个机会。如果从搏的角度来说,司马懿搏对了。但是如果以人论,司马懿就不算是搏。因为搏有运气成分,不输就赢。而司马懿的行动,是算准他一定赢,所以我才说他不叫搏。为什么他算准能赢,因为他太了

  • 曹操当初是怎么组建青州兵的 曹操是怎么获得信任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操,刘备,青州兵

    很多人都不了解曹操和黄巾军,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很多人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认为曹操的崛起是非常容易的。毕竟他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而曹腾侍奉过四个皇帝,曹操小时候跟袁绍、袁术都是好朋友,怎么说也是官二代,所以他才能比较快的崛起,并且成为三国中最强的势力。其实并不是如此,虽然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