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在选择托孤的时候 刘备为何把兵权交给李严

刘备在选择托孤的时候 刘备为何把兵权交给李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048 更新时间:2024/2/4 5:10:46

你真的了解刘备在辅政大臣选择上,为何要将兵权授予李严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三国里的皇帝都有托孤大臣,曹叡托孤曹爽和司马懿,最终以失败告终,孙权托孤诸葛恪与孙峻,最后是自相残杀,唯独刘备的托孤是成功的,完美的,虽有波折,但总体来说,堪称三国第一。问题在于,最初,刘备为何家兵权授予李严而不是诸葛亮,以刘备识人的能力和眼光,应该不大会看走眼,是出于什么原因选择李严,事后证明李严确实辜负了刘备的托孤。

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刘备托孤于丞相诸葛亮和尚书令李严,可以说,在托孤的问题上,刘备可以说得煞费苦心,无论从官职,人品,操守还是个人能力,诸葛亮是不二人选,但如果让一个单独辅政,势必让权力过度集中,对于诸葛亮而言,不是权臣也是权臣了,就此诸葛亮就有可能成为第二个曹操,失去平衡与制约的权力,后果无疑是不堪设想的,所以无论从监督诸葛亮,还是为了诸葛亮身后事都必须有一个监督者,而且此人肯定不能是荆州派,身份,地位都不逊于诸葛亮,还得为各个派系所接受。因此,刘备在综合考量之下。想到了李严。

蜀汉防卫东南方向的军事重镇为江州,鱼复的战略地位并不突出。夷陵大战之后,蜀军撤退至鱼复,刘备遂发诏命改鱼复为永安,并建永安宫,率军屯驻于此。并没有返回成都,章武二年李严来到了永安。李严到达永安即被刘备任命为尚书令,在此之前两位尚书令是法正刘巴。应该说,此时如果黄权尚在,此职断无落到李严头上的道理,章武二年,马超、刘巴、许靖、邓方等人也不幸病逝,李严于此时接任尚书令,也在情理之中。此时诸葛亮以丞相录尚书事身份坐镇成都,不可轻动。也就是说,如今可以接任尚书令的只有李严而已,刘备选择李严,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鉴于诸葛亮是文臣,第二位辅政大臣必须是武将,这是李严的加分项目,当时手握兵权的武将有赵云,李恢,魏延和吴懿。出于派系考虑,赵云和魏延不在考虑之列,吴懿属于外戚,刘备更不敢用。益州本土派不在考虑之列。在刘备看来,此人必须是武将出身,有资历,有忠心而且压得住诸葛亮,这个人实在是不好选,刘备几经考虑。选择了东州派出身的李严,李严字正方,南阳人。最初荆州牧刘表处任秭归县令,曹操取得荆州后,李严投奔西川,刘璋用他为成都县令。公元213,李严率领部下投降征伐西川的刘备,刘备任命他为裨将军。刘备位晋汉中王的时候,李严是十一位重臣之一,仅次于法正。

刘备兵败的时候,当时李严的职务是犍为太守。章武三年元月,刘备临终前,刘备改李严为中都护,统领内外诸军事,留镇永安,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政。刘禅登基后,李严封都乡侯,假节,留镇永安。诸葛亮返回成都。可以说,此时的李严就被排除在外,这是刘备的意思还是诸葛亮的选择就不得而知了。

在有关辅政大臣的论述中,刘备授予李严的军权是一个很值得分析的问题,李严作为顾命大臣,其军事指挥权的关键就在于中都护与统内外军事。田余庆先生分析指出,刘备选择李严,首先是当时益州本土士族开始蠢蠢欲动,选李严是因为李严在旧人当中颇有威望,新旧集团都可以接纳,是个两全其美的人选。二月,诸葛亮便匆忙从成都赶往永安,协助刘备处理政务及安排后事。此时李严的尴尬在于,身为托孤重臣,却被“留镇永安”,根本没有去成都的资格,没有进入蜀汉政治中心。从这里可以看出,刘备根本就没有给予李严真正的权力,他的实际权力,似乎也只是“留镇永安”而已。

刘备最后的安排也是为了保证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一个在成都中央,一个在永安边疆,只要诸葛亮不死,李严这辈子都没机会进入核心圈,吴蜀结盟后,李严托孤的实际意义就没有了,这个人到死都是驻守蜀汉边疆的将军,后来被诸葛亮罢官,他也很难挤进蒋琬这代政治核心。蒋琬可不会再用一个先帝的托孤重臣再跟他争权。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李严觉得自己再无起复机会,于当年抑郁而终。

标签: 刘备李严

更多文章

  • 刘邦儿子中除了汉惠帝和汉文帝 其他人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邦,汉朝

    还不知道:刘邦有8个儿子:除了汉惠帝、汉文帝,其他几位结局如何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高祖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刘邦崩于长乐宫,享年六十二或五十三。葬于长陵(在今陕西咸阳),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根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刘邦死后,群

  • 三国时期投降过曹操的诸侯都有谁 他们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操,诸侯

    对曹操和诸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期,有哪些诸侯选择归降曹操?他们最终结局如何?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至许(今河南许昌东),自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总揽朝政。因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缘故,曹操不仅获得了众多人才的辅佐,也逐渐荡平了割据各地的诸侯

  • 杜预:魏晋军事家、经学家、律学家,博学多通,多有建树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杜预,魏晋

    杜预(222年-285年初 ),字元凯,魏晋时期军事家、经学家、律学家,曹魏散骑常侍杜恕之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杜预出身京兆杜氏。初仕曹魏,任尚书郎,后成为权臣司马昭的幕僚,封丰乐亭侯。西晋建立后,历任河南尹、安西军司、秦州刺史、度支尚书等职,与贾充等修《晋律

  • 朱棣能力那么强 朱元璋为何不传位给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棣,明朝

    朱棣文武双全能力出众,朱元璋为何不立他为太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元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称王,国号吴,立嫡长子朱标为世子。四年后朱元璋登基称帝,建立明朝,立朱标为皇太子,此时的朱标仅仅13岁。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

  • 郑泰:东汉末年官员,曾联合何颙、荀攸共谋诛杀董卓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郑泰,东汉

    郑泰(151年~191年),字公业,荥阳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东汉末年官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少有才略,好交豪侠。举孝廉出身,不肯参加公车征辟。汉灵帝末年,大将军何进辅政,征为尚书侍郎,迁侍御史。进谏不用,弃官而去。董卓专政,拜议郎。联合何颙、荀攸共谋诛

  • 关羽被杀之后 诸葛亮为什么要逼刘备杀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关羽,诸葛亮

    关羽死后,诸葛亮为啥逼着刘备杀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要说三国的转折点在哪里,必然是从关羽被杀,荆州丢失说起。对于蜀汉而言,关羽的死,不仅仅是五虎上将之首的离世,而是蜀汉开始由巅峰走向下坡路的开始。当年诸葛亮和刘备在草庐里的隆中三对也因此化为泡

  • 历史上项羽与虞姬之间有感情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项羽,秦朝

    项羽和虞姬的爱情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项羽这个人和刘邦有太多的不同。刘邦好色,项羽不好色。刘邦好色,事例太多。当年他当亭长的时候,就和村里的曹寡妇暗渡陈仓,还生了个儿子刘肥。后来打进秦王的咸阳宫殿,以及打进项羽的彭城以后,他第一件事

  • 如果朱棣没有清君侧的话 朱允炆的皇位能够做多久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棣,朱允炆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没有朱棣的清君侧,朱允炆到底能干多久呢?四年还是十年?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建文元年,朱允炆开始削藩,为的就是抑制藩王,皇爷爷朱元璋亲自定下的九边十三王才是重点,可惜的是当削藩的大棒挥舞到燕王朱棣的头上时,朱棣看见之前的弟弟们被朱允

  • 包拯死后展昭就消失了 展昭是接到了什么命令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北宋,包拯

    对包拯死后,为何展昭一夜之间就消失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三侠五义》中,包拯是一位著名的清官,因其面庞乌黑,额头上又有一轮弯弯的月牙,执法公正严明被人们誉为“包青天”。包拯被塑造成了半人半神、可以上天入地的判官形象。他主持正义而又无所不能,满足了专制社

  • 高韬:西晋时期将领,参与诛杀司马越,事败后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高韬,西晋

    高韬,字子远,晋朝官员,官至右卫将军,后参与诛杀司马越,因事情泄漏而伏诛。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人物生平高韬字子远,放纵不检点。高光任廷尉时,高韬收受贿赂,有关官吏奏报此事,而高光不知道。当时的人虽然批评高光不能防备自己的儿子,但因为他平素用心,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