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春秋时期吴国实力一般,孙武为何会选择投奔它?

春秋时期吴国实力一般,孙武为何会选择投奔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298 更新时间:2024/1/23 3:43:35

吴国,是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吴王寿梦时期,吴国开始联晋反楚,国力日益强盛,至在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

大约公元前512年,孙武携带《孙子兵法》来到了吴国,通过吴王阖闾面试之后,开了一段并不成功的旅程。

春秋战国时代,君择臣、臣择君,良禽择木而栖,效力他国并不让人惊奇,但仔细再看就会发现,绝大多数效力他国之人,都是一些小国或弱国人才,商鞅吴起是卫国人,张仪是衰落的魏国人,鲜有大国人才流向其他国家的,大国人才流向他国往往都是因为政治斗争失败。

按照正常逻辑,齐国是东方大国,孙武在齐国更能大展宏图,但由于《孙子兵法》核心是“兵者,诡道也”,与齐国的《司马法》严重格格不入,属于离经叛道的兵法思想,孙武注定很难在注重军事礼仪的中原大国中得到重用,因此孙武想要建功立业,实践他的兵法思想,几乎只有楚国、秦国、越国、吴国四大“蛮夷”国家可选。正所谓,超前一步是天才,超前二步可能就是疯子。

然而,孙武没有选择秦国、楚国、越国,而是选择了实力一般的吴国。那么,孙武为何偏偏选择吴国?唐朝的一座墓碑揭开了孙武的身世之谜,从家族角度解释了孙武几乎只能选择吴国。

01

唐朝之时,一位叫孙壬林的官员,在自述家族世系的碑文中记载了孙武、孙膑的身世。

《唐故魏州昌乐县令孙君墓志铭》:周幽王遭犬戎之难,武公将兵,佐周平戎,其有功平王命命卫为公□□□□□□为卫上卿□邑于□其孙武仲,以王父字为氏焉。继位上卿,良□林□,著于《春秋》。其后孙武入吴王阖闾将,善用兵□□□□□齐宣王将[膑]魏将[涓战]于马陵,虏魏太子名[申]护,子孙遂居齐安乐(应为乐安)。

碑文大致意思是,西周晚期犬戎作乱,攻破周朝都城镐京,杀死了周幽王,卫国的卫武公率军佐周平戎,因功被封为公爵。卫武公重孙名字叫乙,字武仲,又叫武仲乙,把祖父惠孙(卫武公之子)的字作为姓氏,即称为孙乙或孙武仲。孙武、孙膑都是孙乙的后代。

根据史书记载,卫武公这一支在卫国世代为卿,典型的豪门家族。所谓卿,在周朝贵族体系中属于第三档,即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晋国的赵氏、韩氏、魏氏都曾是卿。可见,孙武祖上非比寻常,属于公卿之家。

碑文没有交代孙武为何出现在齐国,不过史书记载的一件大事,或许进一步解释了孙武的身世。大约孙武出生的前两年,即公元前547年,卫国爆发内乱,孙林父被逐出卫国,失去了卿的地位,当时他的一个儿子孙襄被杀,另一个儿子孙嘉恰好出使齐国。或许,孙嘉就此留在了齐国,并在两年之后生下了孙武,但至孙武这一代时已经家道中落。

02

由于不凡的家世,让孙武可以对春秋经典战例有所了解,可以阅读大量兵书,由此在继承前人军事思想与分析现实军事案例的基础上写下《孙子兵法》。在孙武眼里,深受周礼束缚的战争思维,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未来属于“兵者,诡道也”的时代。

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孙武形成了军事思想之后,无论是实践兵法思想或者建功立业,还是振兴家族或者报仇雪恨,都需要有发挥的机会才行。但纵观当时中原大国,齐国兵法思想一直保守僵化,所以齐国几乎一直富而不强,论春秋战国诸国,齐国堪称第一富国,晋国卿族内斗严重,根本无暇国外,而且晋国自认华夏文明维护者,在军事思想上还延续了浓厚的春秋风格。

因此,对于主张“兵者,诡道也”的孙武而言,几乎只有四个地方可以去,即楚国、秦国、越国、吴国。秦楚二国经常不遵守战争礼仪,被中原诸侯斥之为蛮夷,尤其是楚国,就曾被齐桓公、管仲定位为蛮夷加以讨伐。至于吴越二国,批发纹身,不遵礼仪,也是中原诸侯眼里的蛮夷。显然,对于“兵者,诡道也”的兵法思想,这四个国家反而可能最容易接受。

但令人奇怪的是,孙武为何没有选择楚国、秦国、越国,而是偏偏选择了吴国?实际上,孙武选择吴国几乎是必然的。

03

孙武祖父孙林父,是卫国的卿,但由于为人专横且逞强,与卫国国君关系非常紧张。但孙林父有一个大靠山晋国,因此经常能够利用他与晋国的关系来制约国君。由于孙林父与晋国关系良好,也让他的封地戚邑一度成为政治热土。

戚邑充其量只是一个小国大夫的家族封地,然而一些重大国际性的外交活动常常在此举行。公元前576年,晋厉公鲁成公卫献公、郑成公、曹成公及齐、宋诸国代表会盟于戚。同年十一月,孙林父还代表卫与晋、鲁、齐、宋、郑等国大夫会吴国代表会盟于钟离(位于宋国),此事标志着中原与吴国开始交往。公元前571年,晋、鲁、宋、卫、曹等国大夫会于戚,商讨迫郑服晋之办法,以使晋称霸。公元前568年,晋、鲁、卫、宋、陈、郑、曹、莒、邾、滕、薛等国诸侯及齐、吴等国代表会盟于戚,商议救陈抗楚之动议。公元前559年,孙林父与晋、鲁、宋、郑等国大夫又相会于戚,以商讨卫献公出奔和另立卫君之后如何安定卫国之事。

更为重要的是,透过上述会盟地点可知,卫国孙林父一直紧跟晋国,属于晋国的铁杆盟友家族。而晋国的敌人偏偏是秦国与楚国,这两国一直想要争夺霸主地位,于是在公元前627年崤之战后,秦楚结盟共同抗击晋国。历史上秦国王后之所以多是芈姓楚人,原因就在于此。

至于越国,由于晋国制定的是联吴疲楚战略,因此楚国的战略是拉拢越国抗吴。也就是说,越国也算是晋国潜在敌人。

因此,从孙武家族来看,卫国国君倒向楚国,楚国与秦国、越国是盟国,孙武投奔楚国、越国、秦国,犹如投奔了敌人,不说情感上能不能过去,单说投奔这些国家之后能不能保住性命都不得而知。毕竟,孙武当时的地位应该不高,大概率只是一个“士”,微不足道,很难受到重视,这一点可以参考吴王阖闾对待孙武的态度,所以楚越秦将之绑了送给卫国国君的可能性很高。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于是孙武想要实现抱负,就只有家族曾经的盟友——吴国这一个选择了。

04

与此同时,吴国的表现也符合孙武的期待,原因有三。

其一,吴晋结盟之后,晋国派出成建制的军队教给吴国用兵之术和车战之法,大幅度提升了吴国战斗力。于是,原本就好斗的吴国,就变得更加好斗,连年与楚越作战,却并不落入下风。经常打仗的国家,对军事家而言自然有着非同一般的吸引力。

其二,与楚秦越三国一样,吴国也不讲战争规矩。比如,公元前525年,公子光(后来的吴王阖闾)攻打楚国,却打了败仗,把吴先王之舟也丢掉了。公子光害怕因此获罪,就偷袭楚军,又夺回了王舟才回军。按照春秋战争规矩,两军交战堂堂正正,偷袭战是被鄙视的,但吴国却心安理得地使用。而这种没有礼法舒服的战法,恰好符合孙武的“兵者,诡道也”。

其三,吴晋结盟之后,吴国与中原各国交往开始频繁,比如从公元前544年开始,吴国季札出访了鲁国、齐国、晋国、郑国等,给中原诸侯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与此同时,吴国也有千金买骨之举,比如公元前545年,齐国相庆封获罪,从齐国逃到吴国来,吴王把朱方县赏赐给他作为奉邑,把公主嫁给庆封,结果庆封比原先在齐国还富有。

因此,对孙武来说,吴国是一个能施展才华,还能重振家族的国家,于是在排除掉秦国、楚国、越国之后,自然只能选择蛮夷吴国了。

综上,历史名人的每一个举动,背后往往都有深意,都与他的处境息息相关,孙武投奔吴国的背后,既有个人兵法思想的原因,也与重振家族息息相关,既有家族荣辱的原因,也与春秋大国争霸密不可分。

值得一提的是,孙武在吴国表现并不太好,似乎表明孙武或是理论巨人,但实际指挥能力或许一般。吴楚之战中,孙武大约只是一位参与者,地位并不高,史书上提到的指挥官是吴王阖闾、阖闾弟弟夫概、伍子胥,而夫概屡次大败楚军,孙武表现不明。在秦楚联军反攻之后,吴军大规模败退,其中在淮澨之战、“焚尸之战”中伍子胥与孙武接连大败,最后孙武下落不明史无记载,但伍子胥和伯禧继续作为吴国重臣活跃在历史舞台。

标签: 孙武春秋

更多文章

  • 后周世宗柴荣的皇位是怎么来的?郭威为何要传位给他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柴荣,五代十国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大都出身于贵族家庭,然而还有一些出身平民的皇帝,他们白手起家,经过数十年奋斗终于成就一番霸业。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在唐、宋之间,存在这样一位传奇的帝王,他小时候投奔姑姑和姑父,因为姑父家里穷,他一度卖茶叶补贴姑父。20年后,姑父竟要把皇位传给他,此人就是后周世宗柴荣。有宋

  • 汉末三国时期的刘姓诸侯,他们都是何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备,三国

    历史上,众多仁人志士均将“诚信”作为安身立命之根本,而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刘备,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个。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东汉末年的刘备可谓一代枭雄,他尽管出身贫苦,一度靠织席贩履维持生计,却最终割据西南,建立了存续四十余年的蜀汉政权。在混乱的时

  • 韩信为刘邦多次取得胜利 韩信最后为何落到惨死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韩信,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韩信,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韩信当初帮刘邦赢得天下,为汉朝付出了很多的功劳,韩信最后为什么会惨死?造成的因素是什么?因为私下的欲望,韩信有了划地为王的念头,这必然触犯到了刘邦的利益。在汉朝完全建立之前,韩信可以说是无人能敌,在战场横扫天下,为刘邦夺得多次胜利

  •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乾隆又是怎么对待李卫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乾隆,李卫

    对乾隆和李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雍正皇帝去世后,乾隆接替皇位,面对雍正的宠臣,乾隆是怎么对待李卫的?清军入关以来,满清势力统治了汉人,尽管汉人中不乏很有有志之士,但是满清害怕汉人的倒戈,所以对汉人采取了限制仕途比较审慎的态度。但是到了雍正时期,已经屏蔽了前

  • 刘裕篡位建立刘宋王朝后 刘裕为什么要诛杀司马家族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裕,司马家族

    刘裕谋朝篡位后为什么不善待司马家族?刘裕对司马家族斩尽杀绝的原因是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知道,给大家一个参考。刘裕被后世称为“南朝第一帝”,不是没有原因。他建立刘宋政权,吸取魏晋时期士族豪强挟制朝政的教训,加强了王朝集权,抑制士族豪强在境内的土地兼并,整顿官场,

  • 王昌龄的一首《春宫曲》,为何能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王昌龄,唐朝

    大家都都知道汉武帝宠幸卫子夫的故事。卫子夫本是平阳公主家的歌女,因被汉武帝看中,召入宫中,一时间受尽宠爱, 被立为皇后。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汉武帝虽然雄才大略,但是这种喜新厌旧的荒淫生活,却深受后世人们的谴责。很多诗人更是对这种行为进行了明嘲暗讽或以古讽今。比如,王昌龄的

  • 宗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宗泽,宋朝

    说起宋朝名将,很多人会想到抗金名将岳飞。但今天咱们不说岳飞,来说说岳飞的师傅,此人在抗金战争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也是让人尊敬的民族英雄,他就是宗泽。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宗泽出生在农村,但是父亲是个知识分子,从小就教授宗泽知识,再加上宗泽天资聪颖,学东西都非常快。宗泽虽然身处

  • 弘曕是什么身份?乾隆一朝他为何不被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弘曕,清朝

    8岁登基,4岁掌权康熙,康熙(1654—1722年),清朝第二代皇帝。姓爱新觉罗,名玄烨,满族人,是清王朝第一代皇帝清世祖的第三个儿子。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康熙在清朝皇帝儿女最多的帝王,多达55个(35个儿子,20个女儿)。康熙驾崩后,雍正继位,

  • 历史上有哪些名将是甘肃省出身的?他们有哪些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名将,甘肃

    历史上的甘肃省出过不少名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广 ?-前119年 西汉 甘肃天水秦安县西汉时期的名将,先祖为秦朝名将李信。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骁骑

  • 历史上有哪些名将是安徽省出身的?他们有哪些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名将,安徽

    历史上的安徽省出过不少名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英布 ?—公元前196年 秦末汉初 安徽六安市英布又称黥布。最初跟随项梁起义,拥立楚怀王继位,封为当阳君。项梁阵亡后,成为项羽帐下将领之一,屡破秦军,封为九江王。受到汉朝游说,叛楚归汉,辅佐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