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邓艾作为一个有功的大将 司马昭为什么还要杀他

邓艾作为一个有功的大将 司马昭为什么还要杀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446 更新时间:2024/1/4 13:39:50

对大将邓艾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邓艾是魏国名将,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三国时期著名的人物,就是他带兵偷渡阴平,打到成都,迫使刘禅投降,灭了蜀汉。

但就是这样一个对魏国有功的人,结局却很悲惨,司马昭下令把他杀了。这是为何呢?这时的司马昭大权在握,应该重用人才,怎么会杀有功的大将呢?主要原因有三方面:

1、邓艾居功自傲

邓艾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居功自傲。这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让别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比如,邓艾在灭了蜀汉后,以天子的名义,任命官吏,他任命刘禅及其文武百官为魏国的朝廷官员。

这就是僭越之罪,朝廷官员是皇帝来任命,怎么能由一个将军来任命呢?就算以天子名义任命,也得有天子的诏书,邓艾什么都没有,自行任命,说得好听是僭越,说重了就是谋反。

而且邓艾还很骄傲地对以投降的蜀国君臣说,幸亏遇上他,如果遇上像东汉名将吴汉那样的人,他们早就被杀了,他还认为姜维不如他。

邓艾的这些言论,无形中就得罪了人。他夸自己好,那么谁不好呢?谁又是像吴汉这样的人呢?这些都证明了邓艾是个口无遮拦,有居功自傲的嫌疑,为他后来被杀,埋下了隐患。

2、钟会的陷害

钟会陷害邓艾,加速了邓艾的悲惨结局。为什么钟会要陷害邓艾呢?因为钟会有反心。钟会和邓艾一起率军攻打蜀国,所以钟会对邓艾的兵力很了解。

他想造反,就得有军事实力。因此,如果能得到邓艾的兵力,那对钟会造反就非常有利了。恰巧邓艾灭蜀之后,居功自傲,这让钟会抓住了机会。

邓艾筹划灭吴的计划,钟会就乘机修改了邓艾与司马昭之间的信件,把邓艾在信件中的用词改得很傲慢无礼,司马昭就命邓艾暂缓伐吴。

接着钟会就诬告邓艾谋反,说他的叛乱已经暴露了。于是司马昭将邓艾父子押送进京。由于卫瓘参与了诬陷邓艾的阴谋,因此他派护军田续,将邓艾父子杀了。

邓艾的弱点被钟会抓住了,并加以陷害,使得邓艾无法辩解,最后遭受杀身之祸。

3、司马昭的疑心

魏国末期,司马昭掌握了大权,因为他自己就是篡权谋位之人,所以他不相信任何人,在用人时很谨慎。比如当邓艾提出灭吴的计划时,司马昭认为应该暂缓,为什么呢?

因为司马昭怀疑邓艾,他未必相信钟会对邓艾的陷害,但是邓艾居功自傲的态度,不得不让司马昭提防。

邓艾知道司马昭有所怀疑,于是他解释了授予蜀汉君臣官职的原因。钟会看到一计不成,于是又生一计,诬陷邓艾谋反。

司马昭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于是下令押解邓艾回京受审。但司马昭也没放过钟会,平定了钟会的叛乱。当然,邓艾此时也是在劫难逃。

邓艾虽然受到司马昭的父亲司马懿的看中,但邓艾是忠于魏国的,并不会支持司马昭篡权。所以邓艾既不是司马昭的人,又受到司马昭的怀疑,邓艾这样的结局可以说是必然的。

邓艾的居功自傲、钟会的陷害、以及司马昭的疑心,是造成邓艾悲惨结局的三个主要因素,缺少其中一个因素,邓艾也不至于被杀。

可是历史不能假设,就这么巧,对邓艾不利的三个因素都被邓艾碰上了,所以历史告诉我们,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侥幸心理,是人生失败的根源。

一代名将邓艾,为魏国立下大功,却落得惨死的命运,大家可能觉得他很冤枉,确实是冤枉的,但是当时的形势下,司马昭敢不敢相信他呢?

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他没有谋反,但司马昭当时所处的位置,也很难不怀疑邓艾。钟会能够陷害邓艾,是邓艾给了他机会;让司马昭怀疑邓艾的,还是邓艾自己;因此邓艾是自己把自己害了。

如果,邓艾不居功自傲,钟会也不会有机会去陷害他,司马昭也没有理由去怀疑他。只能说邓艾做事太大意。办事应该有规矩,他却没有遵守,还高调自夸,这是一个致命的弱点。

邓艾的一生告诉了我们,为人要谦虚谨慎,不要有一点成绩就觉得自己很厉害,而忽略了其他人的帮助。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整个工作任务的,我们所取得的成绩,不过是集体努力的结果。

骄傲是失败之母,邓艾的失败给了我们很好的历史教训。

参考文献:

《三国志·魏书·王毋丘诸葛邓钟传》

标签: 邓艾司马昭

更多文章

  • 孙权在称帝的路上 孙权是怎么一路走过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孙权,东吴

    很多人都不了解孙权称帝,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公元220年,枭雄曹操的病逝,这对当时曹、刘、孙三方对峙的势力而言,是极其重要的事件,这三家所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最终由三方鼎立演变成三国鼎立,政治、军事上的竞争更显白热化与精彩纷呈。继承父兄基业的孙权,以其精明的政治头脑,在强敌环伺的

  • 吴王李恪不能成为太子是因为他的出身吗?历史上的他是什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吴王李恪,唐朝

    大家好,说起吴王李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吴王李恪他是李世民与隋朝的公主生下的儿子,这也是李恪不能成为皇帝的一大根本原因,他虽然文武双全而且是李世民最疼爱的儿子,但李世民性格犹豫不决一直想立吴王李恪为太子,总是有各种原因阻碍他,他也放弃了这份念想。吴王李恪的生母杨妃是李世民攻下隋朝的战利品,他

  • 明末士兵打不过八旗兵,原因究竟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古代,明朝

    纵观明末的军队,对外无法镇压努尔哈赤,以至于让努尔哈赤一步步崛起,到了皇太极时期,不仅统一了关外,甚至降服了强大的李氏朝鲜和蒙古诸部;对内则是镇压不了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使其一步步发展壮大,威胁明朝统治,最后让这个并不具备帝王之才的农民首领李自成崛起,消灭了明朝,令人唏嘘。虽然明末也有战斗力强

  • 刘知远作为后汉开国皇帝,他如何恰到好处地争得帝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知远,后汉

    古代人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对时机把控的精准度,经常让现代人深感敬佩。比如说做皇帝,那是万人争过独木桥,而最终只有一人能达终点。其余的人,终归难免一死。在争夺这唯一的机会上,需要十分敏锐的洞察力,要有异乎寻常的沉稳老练的做事风格,对事物的理解要有入木三分的能力,而最后出击的时机,需要精准无误。所有这些条

  • 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何杀遗老重臣 刘禅这么做有什么目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禅,蜀汉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禅杀重臣,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其中关于刘禅的故事至今依然是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问题,人们常说他是三国时期最傻的人物,但根据史学家们研究我们进而得知刘禅并非是一位无所作为的君主,也并非人们所想的那样昏庸无道,相反他却也是一位十分英明的君主,今天我们就来详细的介绍一下这其

  • 鲁肃让孙权下定决心抵抗曹操,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鲁肃,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鲁肃让孙权下定决心抵抗曹操,是如何做到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几乎是兵不血刃地拿下了荆州,几十万大军兵临江东。在曹操巨大的军事压力面前,割据江东的孙权集团内部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以孙氏元老张昭为代表的士族主张向曹操投降。孙权虽

  • 高昌国王鞠文泰与李世民是何关系?他为何会被吓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鞠文泰,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高昌国王鞠文泰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中国的四大名著中,《西游记》对少年一代影响最深的一部。在《西游记》原著中,唐玄奘(唐僧)于贞观十三年和唐太宗李世民结为兄弟,并出发去西天取经。皇帝和僧人结为兄弟,李世民称唐僧为“御弟”,让人印象深刻。实际上,在史书记载中,还

  • 朱标死后 朱元璋为什么选择朱允炆而不是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朱允炆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和朱允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那时候,朱标的病逝毫无疑问弄乱了朱元璋全部的规划,而且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更让他有点精神恍神。首先太子病逝后,在诸多王爷中,谁才可以继承朕的帝位呢?老二朱樉,他幼时便以聪明伶俐出名,处世英武不同凡响。或者老三朱棡,他威势而有谋

  • 装疯卖傻36年的唐宣宗李忱,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宣宗李忱,唐朝

    唐宣宗李忱(原名李怡)是唐宪宗的第十三个儿子。他的生母郑氏是原浙西观察使李锜家中的一个小妾。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其后李锜作乱被朝廷处死,郑氏就随同李锜的家眷们没入掖庭为奴。当时宪宗的贵妃郭氏看中了她,便把郑氏从掖庭调到自己身边充任侍女。郑氏天生丽质,不久之后唐宪宗所宠

  • 唐朝一公主连嫁三次,死后竟不知跟谁合葬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古代,唐朝

    唐朝的时候,公主们的地位都比较高,也还没有受到很严的贞洁烈妇的思想,所以一嫁二嫁的,也还不是什么稀奇事。不过,嫁的多了,也留下了一个后遗症,那就是死后的归属问题。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比如唐朝的定安公主。定安公主,是唐中宗李显的第三个女儿,武则天时期被封为新宁郡主,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