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巴:三国时期蜀汉名士,为人简朴清高,退无私交

刘巴:三国时期蜀汉名士,为人简朴清高,退无私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538 更新时间:2024/1/8 7:00:28

刘巴(?-222年),字子初,零陵烝阳人 ,汉末三国时期官员、名士。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刘巴少知名,荆州牧刘表多次征用推举,刘巴均不应就。曹操征伐荆州,荆州士人多归刘备,刘巴却北上投靠曹操。后受曹操命令招降荆南三郡,不料先为刘备所得,刘巴不能复命曹操,遂远至交趾,又辗转进入益州。刘备平定益州后,刘巴归附刘备,为左将军西曹掾,法正死后接任尚书令。章武二年(222年)去世。刘巴博学多才,为刘备解决入蜀后的财政困难问题,又与诸葛亮等共制蜀汉的法律文件《蜀科》。为人简朴清高,退无私交,曹魏大臣陈群甚敬重之。所著录于《刘令君集》。

人物生平

少有才名

刘巴是零陵郡烝阳县人,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刘曜曾为东汉苍梧郡太守,父亲刘祥亦任江夏郡太守、荡寇将军。刘巴年轻时就很有名气,时荆州牧刘表多次征用,并推举刘巴为茂才,刘巴都不应就。

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南征刘表。八月,刘表病逝,其子刘琮接任荆州牧。九月,曹操进至新野,刘琮决定投降。此时寄居荆州屯兵樊城的刘备听闻刘琮投降后率众南撤江陵,后又退往夏口。荆楚一带的名士很多都跟从刘备而去,刘巴却北上拜会曹操。曹操任命刘巴为掾,让其招纳荆州南部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辗转四方

不料,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曹操于赤壁之战中为刘备、周瑜与程普率领的联军击败,刘备趁胜占领了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刘巴不能复命,想逃至交州,再想办法回去曹操处。当时诸葛亮在临烝,刘巴写信给诸葛亮道:“我刘巴乘危历险,本想应天顺民,让荆州诸郡归顺曹公,让天下重归一统。可众人太看重道义,要么考虑私利,这不是我的智谋所能规劝的。实在没办法的话,我就浪迹天涯,乘舟游于大海,再也不管荆州的事情了。”诸葛亮追书劝说刘巴道:“刘公雄才盖世,已据有大部荆州土地,众人莫不归心,天意人事,孰去孰就,已经十分清楚了,你还想到何处去呢?”刘巴说道:“我受曹公使命而来,不成功便回去,这是理所当然的,你又何必过问呢?”于是前往交趾郡。刘备得知刘巴远走交趾之事后,深以为恨。

刘巴到了交趾后,把姓氏改为张。后来又与交趾郡太守士燮意见不合,于是经由牂牁道进入益州,在刘璋手下任职。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想请刘备进入益州以讨伐张鲁,派遣法正去迎接刘备。刘巴进谏到:“刘备勇力过人,让他进入益州必然会造成祸害,不能请他进来。”等到刘备进入益州后,刘巴又向刘璋进言道:“如果让刘备去讨伐张鲁,相当于将老虎放归山林。”但刘璋都没有听从刘巴的意见,刘巴唯有闭门称疾。后刘备果然兵发刘璋,夺取益州。建安十九年(214年)夏,刘璋败战投降,益州落入刘备之手。

终归雄主

刘备进围成都时,命令军中到:“如果有谁危害到刘巴,我将诛杀他三族。”刘备夺取益州后,刘巴向刘备谢罪认错,刘备展现出大度的气概,并没有责怪刘巴,而且为得到刘巴这样的人才而高兴。诸葛亮也多次称赞刘巴的才能,刘备任命刘巴为左将军西曹掾。

当初刘备与刘璋开战时,与众将士有约定:“如果大事能成,刘璋府库里的东西任你们拿去,我是不会干预的。”等到攻下成都时,将士们都扔下武器前去府库拿取宝物,致使军用不足,刘备非常担心。刘巴向刘备建议道:“此事很容易就能解决,只需铸造铸值百钱的铜板通行,统一物价,并实行公卖制度就可以了。”刘备听从了刘巴的建议,果然数月之间,府库得以充实。刘巴又与诸葛亮、法正、李严伊籍共同制定制定《蜀科》,奠定了蜀汉政权的法制基础。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刘备自称汉中王,任命刘巴为尚书。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尚书令法正病逝,刘巴接替其成为尚书令。章武元年(221年)四月,刘备称帝,刘巴为刘备起草了登基时所需的各种祷文、诏诰、文书。

清高之士

刘巴为人清廉简朴,从不治理家资产业,又自认为不是一开始就跟从刘备,害怕受到猜忌嫌疑,所以为人恭顺安静、沉默寡言,朝堂之下从不和人私底下有交往,非公事不谈,但刘巴清高的性格依旧张扬不变。

刘备手下将领张飞曾经到刘巴处就宿,刘巴却不理会张飞,使张飞十分恼怒。诸葛亮对刘巴说:“张飞虽是武人,但他非常仰慕先生你。主公正召集文武人才,以成就一番大事业。先生你虽然天性清高,但也应该放低一些格调吧。”刘巴回答道:“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怎么能教我去和一介武夫交谈了?”刘备听闻后异常愤怒。东吴的张昭也曾和孙权谈论此事,张昭认为刘巴心胸过于狭隘,不应如此抗拒张飞。孙权则说道:“若让刘子初随世俗沉浮,为了取悦玄德而结交张飞,怎么能称得上是高士呢?”

章武二年(222年),刘巴逝世。刘巴逝世后,曹魏尚书仆射陈群给蜀汉丞相诸葛亮写信,探问刘巴的情况,在信中称呼刘巴为“刘君子初”,可见陈群对刘巴之尊重。

标签: 刘巴蜀汉

更多文章

  • 公孙瓒是真心对待刘备的 刘备为何还要单独去闯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公孙瓒,刘备

    对公孙瓒早年对刘备亲如兄弟,为何刘备还是选择独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家里生活艰苦,家中只有一个老母亲可以相依为命,为了谋生,刘备干着织席贩履的生意,要知道,在古代,从来都是重农轻商的,所以刘备当时在很多人的眼中就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很多人都瞧不起他,

  • 项羽失败给刘邦之后 项羽为何死都没有过江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项羽,刘邦

    还不知道:项羽败给刘邦后,为何宁死也不肯过乌江?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古代,绝大多数的统治者都希望自己能够一统天下,成为一代明帝,名垂青史。但一旦有了战争,那就会产生成王败寇的结局。最终只有一人能笑着迎接胜利。至于那些失败者,也就在岁月的流逝下,逐渐被遗

  • 固伦和敬公主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乾隆是如何宠爱她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固伦和敬公主,清朝

    固伦和敬公主,乾隆帝第三女,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据历史文献记载,大清乾隆皇帝一生共17个子女,其中儿子有17位,女儿有10位。而今天要说的这位,就是乾隆皇帝的皇七女——固伦和敬公主。前两年的一部电视剧《延禧攻略》,将清宫内

  • 朱蕴章为什么选择朱允炆作为继承人 朱元璋是因为偏爱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朱允炆

    对朱元璋为什么要传位给朱允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392年,大明太子朱标去世了,这对朱元璋来说,是双重打击。一方面,是亲情上的打击。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是他最亲的儿子,在他心中,他和马皇后,朱标三个人,才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其他儿子们,那都是来凑数的。

  • 苏坦妹为何会被朱元璋杀掉?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苏坦妹,明朝

    提起来在我国古代,能力出众的人,肯定是少不了朱元璋的。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俗话说英雄难过美人关,无论是多硬的汉子,在战场上多么嗜血,在遇到貌美的女子时,都难免会心动而柔情起来。现如今,我们常说长得“安全”,这就是说自己长得不好看,所以就不会被坏人盯

  • 韩信打仗那么厉害 韩信的师傅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韩信,汉朝

    对韩信为何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他的师父是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提起楚汉时期的韩信,我们可谓是老少皆知的。韩信指挥的军事战争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西汉王朝的大半江山都是韩信打下来的。韩信是军功赫赫,也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战绩的一位战神

  • 关羽和刘备的关系真的情比金坚吗 历史上又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关羽,刘备

    还不知道:三国真实历史中,关羽和刘备真的情比金坚吗?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以为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感情很深,有着同年同月同日生、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南征北战几十年数次生离死别,兄弟多次落于敌军手上但初心不改,一有机会就重聚。其

  • 推恩令相当于变相削藩 诸侯王为什么不反抗汉武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汉武帝,推恩令

    对明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变相削藩,诸侯王们为什么无人反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武帝的“推恩令”是我国古代最强的阳谋之一,尽管诸侯王都知道“推恩令”的危害,但是却都无法抗拒“推恩令”的实行。因为“推恩令”在损害诸侯王嫡长子利益的同时,也让诸侯王的其他儿子获

  • 公孙贺为何不愿担任丞相一职?汉武帝为何要处死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公孙贺,汉朝

    丞相制度起源于战国,后明太祖朱元璋杀丞相胡惟庸废除了丞相制度。丞相的职责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协助皇帝管理一切军国大事,即所谓的“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公孙贺,字子叔,北地郡义渠人。他从小是在马背上长大的,也正是如此,他屡立战功,他的父亲公孙昆邪平定七国之乱时立功封侯,也因为这层关系他便被选为了太子刘

  • 张纮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才能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张纮,汉朝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纮与昭,号二张;纮柔克,昭纯刚。纮先死,德不亡,昭后死,誉益彰。——萧常提起东吴的大臣,大家最容易想起的是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其实这几位都是侧重于军事,东吴早期的文臣代表是“二张”——张昭、张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