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专家谈隋炀帝:首提尊师重道被野史称色中饿鬼

专家谈隋炀帝:首提尊师重道被野史称色中饿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997 更新时间:2024/1/16 23:44:42

多家权威媒体将隋炀帝墓评为2013年中国考古六大发现之一,而隋炀帝也一直是史上最有争议的皇帝之一,那么隋炀帝其人到底如何?他身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大连史志专家孟宪斌通过多年的考证研究特为我们系列解读历史上真实的隋炀帝。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是中国隋朝的第二位皇帝,605年-617年在位,年号“大业”。“炀”,是他死后唐朝给他的谥号。炀,为荒淫暴虐之意。故恶名远播,影响极坏。清代思想家王夫之干脆书其曰“逆广”,野史小说甚至称其为“色中饿鬼”。实际上,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最有才干、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隋书·炀帝纪》史臣议论,虽多为斥责之内容,但不得不承认其统治时期之强盛已达到“地广三代,威振八纮,单于顿颡,越裳重译。赤仄之泉,流溢于都内,红腐之粟,委积于塞下”的程度。

提出尊师重道的第一人

隋炀帝文治的最大功绩就是恢复学校、发展文教事业。隋文帝时,颁诏“废学”,全国只留太学一所,置博士5人,学生72人,其余中央和地方学校统统废弃。隋炀帝即位后,当年就复开各地学校,又连续颁布几道有关教育诏书,指出“军民建国,教学为先”、“尊师重道,敦奖名教”。而后世史家多认为尊师重道一词,出现的历史时期要更晚一些,而从隋炀帝的诏书中我们可以看出,隋炀帝才是提出尊师重道的第一人。

隋炀帝还提出规定培养、选拔人才的措施。为加强教育行政管理,将国子学改为国子监,置博士、助教、学生。地方郡县学校也设有学官,还注意褒奖办学成绩优异的官员。如龙川郡太守柳旦,见“民居山洞,好相攻击,且为开设学校,大变其风”,隋炀帝闻之,“下诏褒美”。重视儒家教化,诏称孔子为“先师尼父”,令牛弘等作《先圣先师歌》,其词中有云:“经国立训,学重教先。”学制规定,每岁以四仲月“释奠于先圣先师”,每年举行乡饮酒礼。

科举制度从隋炀帝开始

隋炀帝文治的突出成就就是他选拔人才,随其才能,任以官职。更为可贵的是,他还对如何征召选拔人才的方式进行了重大改革。大业三年,隋炀帝颁布诏书,要求地方官依令十科举人,十科中,德、才各占一半。大业五年,又诏四科举人。十科举人改为四科举人,减去的全是有关德行的科目,保留和突出有关才能科目。这种变化,反映了选官制度向实际化操作的转化,标志着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正式确立。隋炀帝开科取士,选拔了不少优秀人才,为后来唐的“贞观之治”准备了能臣。如侯君集、孙伏迦、温彦博、孔颖达、房玄龄、岑文本等进士、举人,入唐后都成为唐太宗的辅佐之臣。

隋炀帝在开科取士的同时,着力打击门阀氏族,曾下令大理追究列以门第取官而无才能者,使不少名门弟子流配免官;又“制魏、周官不得为荫”,沉重打击了无功受禄关陇的勋贵武夫,使其子孙不得再以门荫而得官爵。

组织3万人表演队伍 “旷古莫俦”

隋炀帝对音乐很有造诣,为太子时就认为太庙雅乐过于单调,请更议定。雅乐,为祭祀朝会等场合演奏的乐舞。他即位后即下诏重修雅乐,增加乐队所用乐器数量,废除只用黄钟一调,不得转调的规定,可以旋宫转调。经过修正的雅乐,大量采用了南朝音律。隋炀帝还对用于游宴时演唱的宫廷燕乐进行整理,将其由七部扩为九部,称“九部乐”。其中七部,均为外来和少数民族乐舞。九部乐之外,还有“大曲”,为综合声乐、器乐、舞蹈为一体的大型歌舞曲,演奏起来“掩仰摧藏,哀音断绝”。当时的大曲《水调歌》为隋炀帝歌颂开大运河所制;《泛龙舟》、《斗百草》则是隋炀帝与西胡乐师白明达共同创作。隋炀帝还曾作诗描写歌舞中舞女的姿态,如《喜游春歌》二首及《杨叛儿曲》等。

隋炀帝时,解除文帝禁止演奏百戏规定,并下令到太常寺排练,由官司供给。百戏,指散于四方之俗乐,包括各种戏弄及各种杂技。起初先在宫中表演,后来到大街上表演。每年正月,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有“殆三万人”的化妆演员向各国使者表演。表演中,有的场面宏大,有的变化万端,“旷古莫俦”。

莫高窟有70窟和隋炀帝有关

隋炀帝喜东晋“二王”书风,赞绍兴永欣寺僧人智永、智果二人一得“右军肉”一得“右军骨”。智永的一件墨迹被鉴真和尚带到日本,流传至今。智果的学生虞世南将江南书法带到了隋宫苑。虞世南与欧阳询等书家后入唐,既成为唐太宗的书法老师,又直接影响了唐代书法。

隋炀帝曾主编《古今艺术图》五十卷,“既画其形,又说其事”。延揽南、北画师,创作大量作品,并著录于画目。最为著名的是河北展子虔,他的风景画为唐代的山水画奠定了基础。隋炀帝在江都时,曾专门召他为宠臣王世充画肖像。隋炀帝又建妙楷台、古迹台,来藏古迹古画。南巡时,曾将所藏书帖名画“尽将随驾”,在江都展示。他传世书法作品为敦煌莫高窟书帖《大般涅槃经本》。

隋炀帝的画师,还为寺庙道观画了大量壁画,内容多为佛教故事。隋炀帝外出时,常往寺观欣赏壁画,曾有感赋诗。隋时龛窟造像遍地,较多在天龙山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等,其中莫高窟现存隋窟多达70窟。太行山东麓现存隋代白大理石造像,有很高的佛教造像艺术价值。

隋炀帝现存44首诗作

隋炀帝时文学,南北融合是主流,但在他的扶持下南方风格还是占有上风。南方文人庾自直、诸葛颍、虞世基等人所做“宫体诗”,又影响到了北朝作家。如北方诗人、文坛巨宗薛道衡,注意吸取南朝诗歌音律、技巧,其代表作《昔昔燕》中“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一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隋炀帝召其为御用诗人,传世有应诏而做的奉和应制诗五首。

隋炀帝“自负才学”,曾说他就是不依靠血统,即便以文才进行考试选举,也会当上皇帝。事实表明,他的创作活动的确对隋代文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他现存44首诗中,除几首艳诗外,大部分都写得很有意境。《笔尘》所载他的断句小诗“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暗消魂”,后被宋朝词人秦观点化到自己的《满庭芳》中为“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消魂,当此际”。除外,还写有一部分边塞诗,如《饮马长城窟行》、《白马篇》、《季秋观海诗》、《望海诗》等,均写得气势恢宏,刚健硬朗。清代沈德潜评价隋炀帝的“边塞诸作,矫然独异,风气将转之候也”。

标签: 隋炀帝

更多文章

  • 大唐帝国的宦官:从皇室家奴到掌握皇帝生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大唐帝国的宦官

    所谓“宦”,本来只是指在政府里学习办事。战国时贵族多养“门客”,“宦”又成为充当门客的意思。这种门客不仅贵族门下有,国君也有,专门蓄养着充当近侍随从,就叫做“宦官”。因此宦官本来并不都是阉割过的人。但既成国君的亲随,经常穿宫入户,弄得不好会和后妃们搞不正常男女关系,总不如阉割过、丧失生殖能力的人来得

  • 迷信至极的秦始皇,都做过哪些奇葩的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明确记载热衷于成仙得道、非常迷信的封建帝王。为此,他还曾经做过几件极为奇葩的事情。其实,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之后,他的成仙之梦便已经开始做起,最先暴露他这一野心的是封禅泰山。秦始皇此举,不仅有上报自己功绩的意思,而且还有向天地神灵比功劳的意图。网络配图很快,秦始皇

  • 康熙到底喜欢哪个儿子:是中意皇十四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康熙儿子

    有人认为康熙皇帝中意的继承者是皇十四子胤禛,派他做抚远大将军,就是让他立军功、掌军权、树威信以备接班。其实,这只是一厢情愿而已!康熙皇帝培养皇十四子胤禛做抚远大将军并不能证明皇十四子胤禛就是康熙皇帝的意中人。证据如下:第一,这远远没有当初培养皇太子胤礽那样做得更好。当初康熙皇帝培养皇太子胤礽的做法是

  • 清朝最为有名的一位宫女苏麻喇姑的小怪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是清朝最为有名的一位宫女,他一生历经四朝,饱经王朝变故。苏麻喇姑苏麻拉姑除了在清宫地位尊崇外她还有在她身上还有一些小趣闻,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是孝庄文皇后的侍女,清史研究表明,历史上的苏茉儿的确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她是蒙古族人,出生于科尔沁部的一个贫苦牧民之家,在10岁左右一次机缘巧合被

  • 张飞死因真相揭密:张飞是被刘备算计?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张飞

    此前,我们只晓得勇士李逵是被哥哥宋江用毒酒害死,谁知猛将张飞也遭到了刘备的算计。世上的大哥啊,为何都如此不厚道!可没有了甘当“三姓兄奴”的愚弟,谁还会对你赤胆忠心,谁还会把你的巧言当真,谁还会在乎你那几两几斤?本文论证《三国演义》对张飞之死做了隐讳处理,以迎合拥刘反曹的正统观念。实际上,张飞遇刺除了

  • 康熙传位之谜:康熙传位遗诏内容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康熙

    揭秘康熙遗诏内容:从继承大统到猝然离世,雍正13年的帝王生涯由生到死全是谜,似乎他的每一步都有如影随形的“污点”,以至于本来的“康雍乾盛世”竟被戴有色眼镜看人的后世史学家硬给改为“康乾盛世”,而在江湖野史中的雍正形象更是不堪入目,他的皇位来得不明不白,他蒙骗康熙欺凌弟辈,贪暴嗜杀酷爱抄家,最后被仇家

  • 慈禧太后“绯闻情人”之琴师张春甫为何贫困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慈禧

    慈禧太后执晚清政权五十年,其间发生的许多大事可谓路人皆知,慈禧在我们的印象中不外一个卖国者、阴谋家,狠毒而冰冷。但作为一个凡人来说,慈禧也有她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有与平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不可思议。网络配图北京琉璃厂有个叫张春圃的琴师,以为人弹琴糊口。他为人戆直且朴野

  • 宋朝皇帝登基前必进密室看视的一块石碑!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宋朝皇帝

    宋朝是一个很拉风的朝代,它的历史是从成语“黄袍加身”开始的。后周大将赵匡胤领兵北上御敌,途经陈桥驿驻扎。早晨赵匡胤酒醉醒来,一出屋,就被部下披上了黄袍,众将高呼万岁,江山轻而易举地就获得了。不过这赵匡胤当时是真喝醉了还是假喝醉了,事先是否知道有黄袍加身,就不得而知了。中国历史上每到改朝换代,总会上演

  • 康熙景陵竟葬48个后妃 康熙其实是暖男?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康熙

    景陵是康熙的陵寝,始建于1676年,1681年营建告成。在中国历史上的众多陵墓中,景陵脱颖而出。康熙皇帝首创了先葬皇后,地宫门不关闭,以待皇帝的先例。再者,景陵里葬了一位皇帝、四位皇后、四十八位妃嫔和一位皇子,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专情的男子:康熙对发妻的深情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是康熙帝原

  • 朱元璋鄙视文人:让文人成为了“冤死鬼”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元璋

    朱元璋在取得帝位以后,不断加强皇帝的权力。洪武十三年(1380年),废除中书省,罢置丞相,政事归于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权力集于皇帝一身。又相继制造胡惟庸、蓝玉之狱,株引牵连,杀戮达五六万人,把和他共同打天下的功臣宿将诛杀殆尽,从而解除了武臣对皇权的威胁。与此同时,朱元璋也向文人开刀。明王朝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