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唐史官刘知几,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大唐史官刘知几,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125 更新时间:2024/2/29 17:43:07

大唐史官刘知几,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隋唐以前的史书,多是私家著作。到了唐朝,官修史书成为定制。唐太宗时,别置史馆于禁中,专门编国史,由宰相监修。馆内设修撰、直馆,从事具体编写工作。

这种措施表明我国古代史书编纂工作到唐代发生了重大变化,反映中央集权的统治越来越强。

由于加强了史书的编纂工作,取得的成绩也很大。贞观年间完成了《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

等。李延寿还奉命独自删补南北朝到隋的八代史书,写成了《南史》、《北史》。

现存的二十四史之中,唐朝修了八部,记载了西晋至唐初400年间中国社会的历史,这是很大的贡献。

唐朝编纂的史书,除了沿袭前代的编年纪传体而外,又出现了会典、会要的新体裁,如唐玄宗时的《唐六典》和德宗时的《通典》等。

《唐六典》是以官制为纲,把当时的各种令式,加以概括,分别系在有关官员的职掌下面。其中保存了大量唐前期的田制、户籍、赋役、考选、礼、乐、军防、驿传、刑法、营缮、水利等制度和法令的重要资料。

德宗时杜佑编纂的《通典》共200卷,

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共九门,每门又分为若干子目,上起夏商,下迄天宝,凡是政治经济制度等都详其本末,并参以前代和当时人的重要议论。这部专著,为研究中国历代典章制度提供了比较系统完整的资料,也为后代分门别类记载各朝的典章制度开创了先例。

当时史学上最重要的创作,就是刘知几的《史通》。刘知几(661-721),字子玄,江苏彭城(徐州市)人。他祖父是个史官,他父亲曾任唐高宗的侍御史。刘知几的家庭环境使他对史学产生浓厚的兴趣,17岁时基本上读完了唐朝以前的主要史书。20岁中进士,被唐政府任命为获嘉县主簿。他利用任职以后的有利条件,继续研究史学。

刘知几不仅研究历史,而且关心政治。天授二年至天册万岁元年之间(691-695),他曾三次建议皇帝选贤任能,裁汰冗员,精简机构,严惩贪污分子,不要把高官厚禄给缺德少才的人。他的建议虽然未被采纳,但是他的才能却引起朝廷的重视。不久,被提拔到京城任职,参加编写《三教珠英》。长安二年(702),升著作佐郎,后改任左史(皇帝议政时的六品官),并参加纂修《唐史》。

第二年,又提升为凤阁舍人(中央政府的秘书),官居五品。

刘知几在修史过程中,发现大官僚集团的各种丑恶行为,他们不仅歪曲历史,还有种种“隐秘"。在编写《唐史》的时候,由于不能直笔写史而十分反感。在《史通·自叙》篇里,说明自己和顽固派的观点“凿钠相违,龌龊难人”,同时他认为:过去的史书,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讹谬甚多,必须重新修订。

但他身为史官,却受种种限制,不能“见用于时,而美志不遂,郁快孤愤, 无以寄怀"。因此,从长安二年开始,刘知几就按着自己的意志编写《史通》。

当时学术界的保守派极端仇视刘知几,攻击他“躬为史臣而私自著述",讥笑他“轻议前哲"。宰相兼史馆监修萧至忠多次批评他“论次无功”,对刘知儿施加压力。兵部侍郎宗楚客公开散布说:“此人作书如是,欲置我于何地?"摆出了和刘知几势不两立的架势。

刘知几并没有屈服,他顶住了顽固派的讽刺打击,毅然辞去史馆里的职务,并且给萧至忠写信,揭露史馆的黑暗。从此,他抓紧时间编写《史通》,经过9年的努力,终于在景云元年(710)

完成了《史通》。

《史通》分内外两篇, 内篇的《六家》、《二体》两章是专门分析研究唐以前史书的类别和体例。

外篇包括《史官建置》和《历史正史》两篇,概括了过去历代政府编纂史书机构的变化,和历朝正史的写作情况。

总之,内外两篇各部分,实际就是刘知几对唐以前中国史学史的概述,明确肯定某些史书的优点,指出缺点。不仅如此,而且对于史书里的本纪、世家、列传、表历、书志以及史书的论赞、序例、断限等,也备加论列。

在中国文化史上,《史通》是一部划时代的史学理论著作,《史通》的伟大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刘知几指出,所谓“祥瑞符命” “天意惩罚”等,除了少数是自然现象的偶合以外,绝大多数都是伪造的。

刘知几还认为,秦朝的灭亡,是由于胡亥的无道,汉朝的兴起,是因为刘邦有智慧,根本不是什么天意决定的。否则把一切归之于天命,既不能证明历史的发展,也不会给人们以有益的历史教训。因此,刘知几坚决主张写史书时应彻底清除神学迷信思想。

其次,刘知几主张写历史应当直笔。《直书篇》、《曲笔篇》 从正反两方面详细论述这一点。

什么是直笔呢?他说:“夫所谓直笔者,不掩恶,不虚美,书之有益于褒贬,不书无损于劝诫。”

这就是说,凡是有关善恶褒贬之事,不管是谁做的,都应当据实直书。

作史者怎样才算做到了直笔?刘知几提出四点要求:即不畏强暴,分清邪正是非,鉴别史料真伪,不为浮词妄饰。

刘知几非常重视直笔,他以直笔为标准评价古今史学家,凡是合乎这个标准的,他热情赞扬;不符合这个标准的,他严厉批判,从而发扬了史学优秀传统,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他评论的范围很广,认为孔子笔下的《春秋》虽然“别是非,申黜陟",但仍有虚美之处,未能做到标准的直笔。

对于唐初编修的几部史书,刘知儿也毫无例外加以评论。他说:“皇家修五代史(梁、陈、北齐、北周、隋),馆中坠稿仍存,皆因彼旧事,定为新史。”“或以实为虚,以非为是”,以致“玉石同尽,真伪难寻"。

他批评 《周书》“文而不实,雅而无检,真迹甚寡,客气尤烦'',''遂使周代一代之史多非实录"。

第三,刘知几反对复古主义,宣扬历史进化论。他认为把三皇五帝时代美化成理想时代,从春秋以来成为传统的说教,实际是没有根据的。

刘知几在《疑古篇》里,根据大量史料论证舜相授,不是禅让,而是篡夺;并不是舜让位给禹,而是禹把舜给放逐了;不是人民不拥护,而是启杀了益。成汤之代夏,武王之代商,都是统治者之间争权夺利。

刘知几的观点是对复古主义的有力批判。 在刘知几看来,远古的生活很简陋,不是今不如古,而是古不如今。

第四,反对掩盖统治阶级的丑恶面貌,主张实事求是地揭露统治阶级的本质。刘知几从夏商一直追索到唐朝,求得一条通例,即历代统治者都是争权夺利的人物,然而真实的历史却被史家粉饰,把某些创业帝王美化成至德的圣君。

他用很多事例揭露史书的虚伪。刘知几在《疑古篇》里说明,不仅汉唐统治者经常处于内让之中,而且三代所谓圣王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也都是互相争权夺势的能手。

刘知几的上述看法,既揭示了历史的真相,也是他的进步历史观的表现。在1200年前,无疑是具有很大进步意义的。

本文内容编选自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与“读史”联袂打造的中国读本《经典中国通史》之《隋唐史话》。

《经典中国通史》全套共有16本,分别是:《夏商史话》《西周史话》《春秋史话》《战国史话》《秦汉史话(上)》《秦汉史话(下)》《三国史话》《两晋南北朝史话》《隋唐史话(上)》《隋唐史话(下)》《五代史话》《宋朝史话》《元朝史话》《明朝史话》《清前期史话》《晚清史话》。

这套书是由十多位出生于上世纪上半叶的老一辈历史学家,耗时数年,精心编撰而成。从夏商到晚清的历史迁徙,五千年华夏史全景描绘,专业权威,又通俗易懂,老少皆宜,传世经典,值得学习珍藏。

标签: 古代唐朝

更多文章

  • 西夏皇太后:揭秘没藏太后曲折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没藏太后,西夏

    西夏皇太后:揭秘没藏太后曲折的一生,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古代的尊卑贵贱区分非常明显,尤其是在帝王之家,更十分重视所谓的名分,而今天的主人公是一位非常“纠结”的人。主要原因在于她的身份非常迷惑,说是尊贵确实没有问题,说没有名分也是正确的,今天就来讲述她的人生经历。母凭子贵

  • 明查开国大将邓愈一生是什么样的?儿子却遭朱元璋杀害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邓愈,明朝

    邓愈,汉族,明朝开国名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我国具有五千年的丰富历史,而其中很长一段时间都处在封建君主统治当中,我们都知道二十四史代表了我国经历的二十四个朝代,在二十四个朝代的权力交替中才形成了封建历史的长河。每一个朝代的衰败都会给新的朝代一个历史契机,

  • 历史上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时,刘伯温是如何保全性命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伯温,明朝

    中国古代历史上,绝大多数的功臣和忠臣下场都很悲惨。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没有哪个朝代像明朝那么血腥,屠杀几万人以解一时之恨,这只是这段血腥历史的冰山一角。而那些当年帮助朱元璋一起打下江山的同行者,那些建国后依然发光发热的功臣,最终却落下个惨遭屠杀殆尽的结局。

  • 夏侯徽:晋景帝司马师第一任妻子,她有着怎样的遭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夏侯徽,西晋

    夏侯徽,字媛容,三国时期曹魏权臣司马师的第一任妻子,征南大将军夏侯尚之女,母德阳乡主为大司马曹真之妹。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夏侯徽很有见识器度,每当司马师有什么想法时,都由她从旁策划协助。当时司马师之父司马懿位居上将重位,而他的儿子们都有雄才大略。夏侯徽

  • 北宋神宗向皇后简介:力排宰相章惇之议,拥立赵佶为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北宋,向皇后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向皇后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向皇后(1046年―1101年),祖籍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后因变故全家迁居于浔阳(今江西九

  • 演义中关羽一共斩杀十六位武将 正史中的关羽实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关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三国关羽,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三国演义关羽斩杀十六位大将,那么真实历史关羽如何呢?现如今的人们对小说三国演义肯定是不陌生的,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三国演义就已经被搬上了大银幕。正因如此,后人对三国这段历史变得非常熟悉,时至今日,三国依然是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

  • 刘邦身边的酒肉朋友为什么都那么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邦,汉朝

    刘邦身边的酒肉朋友为什么都那么厉害?在起义后都成了军事将才?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邦在沛县的时候就是一个亭长,那个时候他有着自己的一些死党。而这些人都不是达官显贵,可后来却搅动了一个时代的风云。他们分别是萧何,夏侯婴,樊哙,曹参,周勃。这些人跟随刘邦打天下,起

  • 韩信放在三国是什么水平 和诸葛亮司马懿相差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韩信,汉朝

    对韩信实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韩信为何能成功?若把韩信放到三国,与诸葛亮、司马懿相比如何?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曾言: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作为楚汉争霸中数一数二的帅才,韩信在刘邦夺取天下的过程中可谓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而明代散文家茅坤在所书的《

  • 历史上朱高炽继位后,为何会产生迁都的想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高炽,明朝

    迁都表示国家将原来设立的首都,由另一个城市取代的意思。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明成祖朱棣死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朱棣的长子朱高炽继位,朱高炽是朱棣和皇后徐氏(徐达长女)的长子,就是明仁宗,年号洪熙,朱高炽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众所周知,明朝最开始都城是在南京,朱棣

  • 卫子夫给汉武帝生下三女一子 最后为什么还难逃厄运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武帝,卫子夫

    为汉武帝生下三女一子,低调做人的卫子夫为何仍然难逃厄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未央宫内坐着一位老妇人,她看着悬挂在梁上的白绫,苦笑了一下,这就是我最后的归宿了。有时候想想,人生真是充满了变数,从卑微的歌女到母仪天下的皇后,是多么的荣耀与快乐。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