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黄宗羲是什么出身?他死后要求裸葬是为何?

黄宗羲是什么出身?他死后要求裸葬是为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319 更新时间:2024/2/12 4:11:01

黄宗羲字太冲,一字德冰,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1688年,也就是康熙二十七年,七十八岁的黄宗羲开始考虑后事,而此时的他早已是名满天下的大儒,于顾炎武、王夫之合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而此时的黄宗羲作为一代大儒,却做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他写信给远在北京的儿子黄百家,要求自己死后要裸葬,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黄家包括社会贤达知道这件事后,全都懵了,完全无法接受这个要求。

所谓裸葬可不是不穿衣服埋葬,黄宗羲这里说的裸葬,是跟儒家最悠久的传统厚葬,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儒家大礼

儒家从孔子那里就提倡厚葬,甚至后世还有人说,孔子是殡葬行业的祖师爷,甚至到了后来,儒士们垄断了殡葬行业,那小日子过得很不错。

古人讲厚葬,是孝的一种体现,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棺椁的层数,古人都是土葬,我们通常说的棺材是个统称,实际上里面的叫棺,外面的叫椁,最高等级的葬礼外面可以包七层椁,这是天子的规则。

诸侯大夫依次递减,丧礼可以说是儒家最看重的礼仪制度,没有之一,比结婚都要隆重得多,丧礼上穿什么衣服,一点都不能错,错了的话可能会有杀身之祸。

按照黄宗羲的级别,不说很多层吧,起码一棺一椁是要有的,而且以他的身份和孩子自身的身份实力,他孩子是在清朝做官的,黄宗羲的棺椁本身也不会太寒酸。

古代的中国人,到了中年之后,都以有一副好棺椁为荣,这一点跟皇帝一继位就为自己修陵是一个道理,没什么不吉利的。

厚葬可以说一直都是中国的传统,也是每一个奉行儒家伦理观的人,必须要做的,尽管早在孔子的时代,墨子就提出过反对厚葬,认为这实在是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但这个制度之所以被保留下来,说明他本身所蕴含的正面价值是巨大的,对于凝聚人心,维护社会稳定,都是非常重要的。

但黄宗羲给儿子的一封信,像天被捅破了一层窟窿一样,黄宗羲明确表示,死后第二天就入土,这是反对“久丧”,《红楼梦》里的秦可卿就停灵七七四十九天,以表示隆重。

“殓以时服”,下葬时只想和日常一样着装——这是拒绝专门置办寿衣,反对“多为衣衾”,这些都是在提倡节俭,看起来也没什么,最惊世憾俗的就是表示,“安放石床,不用棺椁”。

这是完全抛弃了儒家礼法,这件事不但黄宗羲需要巨大的勇气,关键压力最大的还是他的孩子,要知道他的丧礼肯定是他儿子办的,如果真按照黄宗羲的遗嘱,这不知道要被多少人说三道四。

黄宗羲这是老糊涂了吗,当然不是,他写这封信的时候,距离自己的死亡还有七年时间,这期间他的儿子动员所有力量来说服父亲,但最终黄宗羲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想法,就是要裸葬,作为一代大儒的黄宗羲,最后这是要背离儒家了吗,为什么死之前会有如此奇怪的想法呢?

最后的抗争

黄宗羲出生在浙江余姚的书香门第,良好的家学传统为日后黄宗羲成为博学鸿儒打下了基础,年轻时代的黄宗羲颇有侠士风采。

他的父亲黄遵素被魏忠贤阉党迫害致死,崇祯上台之后,大力清除阉党及其余孽,当时有个阉党重要成员许显纯崔应元,在刑部受审。

黄宗羲出庭对证,没想到突然从袖中掏出一把锥子刺向许显纯,并当众痛击崔应元,拔掉了了他的许多胡须归祭父灵,这简直就是一名刺客的作风呀。

黄宗羲的行为被人称为“姚江黄孝子”,连崇祯皇帝感叹称其为“忠臣孤子”,正当所有人都欢欣鼓舞地进入崇祯朝,却发现没了阉党的朝廷依然是糟糕到一塌糊涂。

随着崇祯吊死在煤山,李自成最终兵败,大明江山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轰然倒塌,直到南京城陷落,很多人都一时没有回过神来,一切来得实在太快了。

也因为南京陷落的快,本来阮大铖是要逮捕黄宗羲的,结果南明的弘光政权玩完了之后,黄宗羲回到家乡,组织义军,起兵抗清。

这一反从三十多岁,到五十岁,黄宗羲整个壮年全都贡献给了抗清事业,但说实话,自从弘光政权灭亡之后,全国性的代表明朝的政权已经没有了,各地的抗清运动,也很难从本质上动摇清朝的统治。

后期涌现出了很多原来的藩王打出抗清的大旗,黄宗羲跟随的是鲁王,但终究是寡不敌众,打游击的黄宗羲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抗清事业。

王经过一段萍漂,落脚于宁海以南、台州以东的健跳所,所是当时明朝的军事防御单位,似乎终于是有了一个立足之地,实际上这个地方紧靠大海。

清军来了,鲁王君臣就驾船逃入大海,黄宗羲的文字清楚地记录了当时的困境:

海泊中最苦于水,侵晨洗沐,不过一盏。舱大周身,穴而下,两人侧卧,仍盖所下之穴,无异处于棺中也。御舟稍大,名河船,其顶即为朝房(金銮殿),诸臣议事在焉。

苦涩中带着倔强,自嘲中带着不屈,而黄宗羲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居然还有过很奇特的任务,那就是去日本请求帮助,不知道这鲁王算不算是病急乱投医,但黄宗羲还是带着使命去了日本。

虽说是艰苦,但多少还是能谈出些眉目的,要不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呢,当时留在日本负责出兵事宜的是一个叫黄孝卿的人,他在日本长崎可算是彻底丢了中国人的脸,你这可是来乞师的,没想到这家伙在长崎却过起了逍遥自在的生活。

当时的日本,正处在民风奢靡的时代,长崎更是如此,官方妓院就不计其数,这个黄孝卿是夜夜笙歌,流连忘返,完全忘记了自己是来干什么的。

这件事让当时的日本完全看不起这个人,出兵的事也就因此耽搁,前前后后黄宗羲一共去过三次日本乞师,但最终都因各种缘由未能成功。

乞师不成,黄宗羲回国后,返回故里,没有继续留在鲁王身边,而他的抗清事业也开始转入地下,成了一名自由战士。

他为反清的传递情报、营救抗清志士、替抗清武装筹措经费、策反清军将领……与他合作的,主要是钱谦益,两人联手做了许多事。

大约以1659年为标志,郑成功攻打南京而功亏一篑为标志,黄宗羲终于感觉无望,渐渐放弃努力,感觉一切都没了希望。

但记住一条,黄宗羲终其一生,都是没有在清朝做官的,后来很多人攻击黄宗羲,说他人品有问题,就凭这一条,足以证明黄宗羲的大节,历史一再证明,那些整天把大义挂在嘴边,叫得最凶的人,往往也是投降最厉害最彻底的,这方面东林党和复社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黄宗羲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

初锢之为党人,继指之为游侠,终之于儒林。其为人也,盖三变而至今。

这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最终黄宗羲把全部的经历,投入到了著书立说之中,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思考的源泉,写出了一系列震铄古今的作品,其思想深度,远超同时代甚至是近代之前所有的儒家知识分子。

裸葬之谜

黄宗羲一生经历了六位皇帝,明代四位,万历、天、崇祯、弘光;清代二位,顺治、康熙,其人生跨度之大,经历之跌宕起伏,堪称史诗级人生。

黄宗羲最终选择裸葬,并非是在反对儒学,经过了深入长期的思考之后,黄宗羲希望获得的是解放和自由,回归到人的本真上去。

《明夷待访录》是黄宗羲最出名的著作,在这里他放弃了华夷之辩,转向了更为直接的民本主义,讨论着国家人民到底意味着什么。

而他当年的好友吕留良,最终和他反目,因为吕留良一直坚持反清,并认为黄宗羲是叛徒,因为黄宗羲曾经说过康熙是个好皇帝这样的话。

这里无意于讨论两个人的对错,但民国时期的章太炎曾严厉批评过黄宗羲,这就是典型的知识分子作风,根本没有经历过绝望,奢谈抗争。

黄宗羲把大好年华都用在了抗清的事业上,并且亲自在鲁王身边待过,翻开南明史你就会发现,假如你是当时的反清义士,你也会感到绝望甚至是愤怒,南明的这些“皇帝”“王爷”们,全都是内斗内行,外斗外行,把大量的精力都花在了无谓的内斗上去,黄宗羲亲身经历过这些。

但他并没有像钱谦益那样,黄宗羲终生不做清朝的官,这一点已经说明了一切,在大节上,黄宗羲比钱谦益强上百倍。

当七十八岁的黄宗羲决定祼葬时,他的心胸已迈过了许多沟壑,寻常之人站不到那样的高度,黄宗羲走出了两千多年的窠臼,裸葬就是他对人生最好的注脚和解释。

标签: 黄宗羲明朝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李自成率军攻打洛阳的状况怎么样?有多惨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李自成,明朝

    李自成原名鸿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崇祯十五年,李闯王与其军队怀着万丈豪情,引滔滔黄河水,以摧枯拉朽之势再次兵临开封城下。有史料记载:“秋九月癸未,天大雨,二口并决,声如雷,溃北门入,穿东南门出,注涡水”。《明史卷》直言:“城中百万户皆没”。覆巢之下安有

  • 陈友谅为什么要杀手下第一大将赵普胜?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赵普胜,元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说一说关于陈友谅手下第一大将赵普胜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元末是个群雄并起的时代,陈友谅无疑是最有实力的,势力范围相当于四个省。自至正十八年(1358年)以来,陈友谅不劫掠朱元璋和元朝的领地,先后占领了安庆(今安徽安庆),龙兴(今江西南昌)、瑞州(今江西高安)、邵武(今福建邵

  • 历史上曹蜀魏三国的都督一职是何地位?职责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都督,三国

    都督是古代的官职,兴于三国。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在汉末三国时期,都督是比较常见的武将官职。对于魏蜀吴三国来说,都设立了都督这一官职。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都督一名在汉末三国时期开始大量出现﹐其中有的是偏裨将校﹐有的则是军队的统帅甚至某个区域的主将。前者被称为帐下都督或

  • 长孙无忌靠什么成为凌烟阁上第一功臣? 长孙无忌的优秀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凌烟阁, 长孙无忌

    众所周知长孙无忌,他辅佐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贞观朝功臣济济,他是凌烟阁上第一功臣,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长孙无忌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长孙无忌不但在贞观朝发挥了特殊作用,且受托辅佐高宗,成为唐初政治史上的特殊人物。功垂唐室 玄武门事变崭露头角长孙无忌(594

  • 福康公主的一生充满反转,谁该为她的悲剧结局买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福康公主,北宋

    福康公主,宋仁宗赵祯长女,她的一生有很大的反转。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幼年时她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后来却因为一场不幸的婚姻毁了一生。而亲手将她推向深渊的,正是她的父皇宋仁宗赵祯。宋仁宗一生有过3个儿子13个女儿,而这16个孩子只有4个女儿长大成人,福康公主就是其中之

  • 把皇位传位给嬴渠梁,秦献公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嬴渠梁,战国

    秦孝公,秦献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献公是一位有智慧、有远见的君王,他在位期间,对秦国制度进行了大力的改革:废除了殉葬制度,奖励生育并编制户籍,促进了劳动力的积极增长。收复了大量失地,并推广县制、反对歧视。扩大商业贸易与交往,从

  • 狄仁杰的政治智慧,死后倍极哀荣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狄仁杰,武则天

    官场是个时刻风云变幻的地方,需要有极高的政治智慧才能全身而退,狄仁杰在武则天当政时期官拜宰相,是武则天非常倚重的重臣。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民间盛传的是他的明察秋毫、断案如神,人称其为“神探狄仁杰”。狄仁杰不仅是位神探,而且还是位杰出的政治家。更为可贵的是,狄

  • 秦昭襄王在位时期都做了什么事情 秦国为何差点在他手里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昭襄王,秦国

    对秦昭襄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昭襄王在位时间到底做了什么事情,秦国为什么差点就亡国了?人才,不论何时都是极受追捧的,在战国时期,各方诸侯逐鹿天下,人才更是极受重视;人才有多重要?魏国得李悝而强大,韩国得申不害而强大,秦国得商鞅而冠绝诸侯;以上说的都是顶尖

  • 历史上东哥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她的婚姻生活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东哥,清朝

    在中国古代,女性地位一直不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古时候女子的婚姻,很少有自己做主的,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就决定了这个女子的一生。如果觅得如意郎君还好,如果所嫁非人,恐怕就难逃悲惨的命运。即使这个女子是公主,也不能完全跳脱出这样的束缚。平时锦衣玉食的公主,为了笼络朝臣或者安

  • 参与神龙政变的五个大臣得到了好处 他们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神龙政变

    对神龙政变功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神龙政变张柬之五人帮助李显上位成功,他们最后的下场是什么?公元704年正月,唐代发生了一件极具历史意义的事件——神龙政变。以张柬之为首的五位大臣,联合部分羽林军将领筹划了一出逼宫戏码,用武力逼迫武则天让出了皇位。至此,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