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戚继光能抗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有何秘籍?

戚继光能抗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有何秘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936 更新时间:2024/1/15 13:34:53

戚继光抗倭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倭寇手中的倭刀,曾经是明军挥之不去的梦魇,几十个倭寇撵着上千明军跑的事情,也真实发生过。这种情况在俞大猷戚继光出现之后,才发生了根本转变,变成了明军用极小的伤亡甚至零战损而歼灭成百上千倭寇。

戚继光之所以能在抗倭战中中获得完胜,正应了《孙子兵法》中的两句话:“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戚继光抗倭成功,是建立在对倭寇的深刻了解之上的。戚继光并没有轻视或者藐视倭寇,而是把他们当作强悍的对手来研究,戚继光首先研究的,就是倭寇手中的倭刀。戚继光在缴获倭刀和刀法并深入研究后惊叹:这帮倭寇一跳一丈,加上刀长五尺,杀伤半径就达到了一丈五尺,倭刀技法虽然只有四五招,但是除了火铳,别的兵器都不好使。

按照《纪效新书》记载,戚继光直到嘉靖四十年(1561年)取得台州大捷之后,才缴获了大量倭刀和倭刀技法,所以他在书中这样描述倭刀:“此自倭犯中国始有之,彼以此跳舞光闪而前,我兵气夺矣。倭善越,一迸足则丈余,刀长五尺,则丈五尺矣。”

戚继光感叹:这帮倭寇双手持刀,力大刀快,能够把人一刀两断(遭之者身多两断)。对付倭刀,长枪和寻常刀剑都不管用(今独用),只有用鸟铳(击发装置形如鸟喙的火枪)进行远程射击,才能克制住倭刀。

缴获到倭寇刀法,戚继光大喜过望,在《纪效新书》中重重写下了一笔:“此倭夷原本,辛酉年阵上得之。”

戚继光得到的倭寇“武功秘籍”,只有简单的几招,但这也跟戚继光多年的战斗经验合拍,戚继光认为,两军交战,繁复的招式根本就没什么用,战场形势也不允许一对一单挑,所以刀枪技法越简单越好。

下图中的字,笔者还真翻译不过来,但是看着像某刀流的手写手绘秘本,戚继光能缴获这样的武功秘籍,也算是意外收获。

戚继光是很看重单兵武艺修炼的,他在《纪效新书》中对士兵说的大白话,基本不用翻译:“武艺不是答应官府的公事,是尔等当兵防身、杀贼立功的勾当。尔武艺高,决杀了贼,贼又如何杀你?若武艺不如他,他决杀了你。若不学武艺,是不要性命也。”

但是戚继光同时也强调了团队作战的重要性,并表示两军交战,花架子一点用都没有:“开大阵,对大敌,比场中较艺、擒捕小贼不同。堂堂之阵,千百人列队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丛枪戳来,丛枪戳去,乱刀砍来,乱杀还他,只是一齐拥进,转手皆难,焉能容得左右动跳?《纪效新书·手足篇·忌花法》”

戚继光还用一句俏皮话嘲笑花架子:“到厮打时,亡(忘)了拿法。”这是一句实战派武术家的行话,意思是到了真正与敌人格斗的时候,一紧张就把平常习练的招式都忘了——其实不忘也没用,因为对手根本就不按你的套路出招。

读者诸君都知道,戚继光抗倭期间,也正是热兵器之间取代冷兵器的转折年代(清朝捡起大刀长矛并用了二三百年,那是愚蠢),火药武器还不十分成熟,最大的缺陷就是装填较慢,难以形成持续压制的火力,有时候还需要冷兵器进行补充防卫,戚继光“师夷长技以制夷”,研究倭刀技法之后,又成建制地装备了明式长刀。

我们必须承认,倭刀仿唐刀,而明军长刀,也有点仿倭刀的意思。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明朝的国力和科技水平,是领先于世界的,所以戚继光长刀虽然有倭刀影子,但锻造得更加精良,长度也要超过倭刀。

戚家军的长刀,刃长五尺(靠近刀柄部分有铜护刃一尺,练过刀法的都知道为什么要加护刃),柄长一尺五寸,总长度达到六尺五寸,重量却只有二斤八两。

戚继光高度评价自己发明的长刀:“这种长刀刀刃长、分量轻,是克制倭刀的利器,能够给火铳手有效防护。”

戚继光总结出来的长刀技法,也很简单,笔者看了半天,也只看出了一点奥妙,并且明白了戚家军长刀为什么要增加一尺长的护刃——长刀战士的另一只手不会被割伤了,至于为什么要手握刀刃,笔者没练过长刀,所以不清楚,还请这方面的练家子赐教。

戚继光算是把倭寇研究透了,连作为倭寇不传之秘的倭刀技法,他也能进行改良创新,有名将如此,是大明朝之幸、大明百姓之幸,而且很可能是后世实战武术家之幸,因为《纪效新书》中还图文并茂地留下了长枪大棒的实战技法,那可是用无数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武技精髓。

戚继光的武技,已经简约到了极致,比如倭寇克星狼筅,满打满算也只有六招,分别叫做拗步退势、中平势、骑龙势、钩开势、架上势、闸下势。

考虑到有读者可能会对狼筅技法感兴趣,同时笔者也觉得狼筅技法还适用于长枪,所以就把这六势歌诀展示如下

拗步退势:直进直出君序记,站住即是中平势,高低左右任君行,切挫钩闸毋轻易。

中平势:此势前弓后箭,阴阳要转,两手要直,推步如风,天下莫敌。

骑龙势:闭门之法上骑龙,下闸高擎大有功,误若当前披一下,劝君眼快脚如风。

钩开势:钩法由来阻大门,小门挫下向前奔,若还他使来势低,闸挫凭君利便分。

架上势:枪打高来须用架,架时管上又管下,阴阳反复脚如风,铁柱金刚也戳怕。

闸下势:闸势缘何要挈脚?挈脚乃是起步法,连身坐下向前冲,上面不着下面着。

标签: 戚继光明朝

更多文章

  • 于谦的一生有多传奇?是个为大明付出一生的忠义之士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于谦,明朝

    于谦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夏日的傍晚与白天不同,天色未暗但暑气已逐渐消散,一阵风吹过,人身上积累了一整天的炎热就全部被带走了。趁着晚凉,在屋里闷了一天的孩子们纷纷跑出来玩耍。一户人家门外,一个穿着红衣服的男孩子正骑着匹马玩得不亦乐乎。邻家老者被他的笑声吸引

  • 刘备入蜀时,背叛刘璋勾结刘备的人是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备,三国

    对刘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益州之战是东汉末年,刘备为夺取益州与刘璋发生的战争。自赤壁之战后,刘备领有荆州,为实现诸葛亮在《隆中对》跨有荆、益的计划,已有意图进攻益州。此时刘璋受制于据守汉中的张鲁,又有强大的曹操意图攻取汉中,对蜀地构成威胁,张松于是劝刘璋欢

  • 邓艾偷渡阴平为何能取得成功 是邓艾自身能力还是侥幸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邓艾,蜀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偷渡阴平,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历史上的三国的后期,并不像前期一样人才济济,相对于蜀汉和东吴来说更是人才凋落,而相同时期的曹魏政权由于九品中正制的实施,使得曹魏内部人才济济!邓艾算得上是三国后期的知名人物了,也是曹魏后期一个杰出的统帅,他和钟会相互配合灭亡

  • 蜀汉灭亡的锅真的由刘禅来背吗 其实这两人才是最大的罪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蜀汉,刘禅

    很多人都不了解蜀汉灭亡,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长久以来,人们一直习惯于把蜀汉的灭亡归咎于刘禅,认为是刘禅的昏庸软弱导致了刘备奋斗一生才建立的蜀汉,屈辱的不战而降。却忽略了这样一组数据,蜀汉总共存在了42年,诸葛亮主政了13年,而刘禅却独立主政了29年。试问若刘禅真是一位昏庸无能的皇上

  • 宋神宗赵顼:为何说他是宋朝最有作为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宋神宗赵顼,宋朝

    在历朝历代的王朝,有那种没有作为的皇帝,整日寻欢作乐,比如明武宗朱厚照,秦二世胡亥,但是,也有那种中兴之主,他们即位的时候,整个王朝都已经进入中期了,内部矛盾也是格外突出,就想做出来一番改变来,但是,有的时候,他们是空有一番抱负,只能输得一塌糊涂。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这位皇

  • 闻鸡起舞的祖逖,长大后成了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祖逖,东晋

    对于闻鸡起舞这个典故,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说的是祖逖的故事,在跟朋友刘琨做司州主簿的时候,两人抵足而眠,听见了鸡叫,他认为这对他是一种鞭策,激励他上进,然后就跟刘琨一起到屋外练武,后世也成为了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其实祖逖在历史上是相当出名的。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祖逖的家族

  • 三国霸主孙权在后世的评价如何?为何不断受人诟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孙权,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三国霸主孙权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公元213年,曹操率领大军进攻濡须口,当时曹军与孙权率领的军队对峙了一个月有余,孙权利用自己水师的优势包围了曹军,并抓获了曹军三千余人,在此战中淹死的曹军也有数千人。后来孙权数次挑战曹军,当时曹操不善水战,因此他坚守不

  • 隆科多可是雍正皇帝的舅舅,为何却被囚禁在畅春园?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隆科多,雍正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在呼啸的北风中,“偶感风寒”的康熙帝由南苑返回畅春园养病。没想到仅仅五天后,康熙帝就走到了人生终点。最终皇四子胤禛继承了皇位,成为清朝的第五位皇帝。在雍正帝即位过程中,有一位人物的作用非常关键,他不仅是雍正帝的舅舅,还被雍正帝誉为“第一功臣”,此人到底是谁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

  • 项羽对义帝有什么不满 项羽为什么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项羽,义帝

    很多人都不了解项羽和义帝,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项羽分封的时候,尊留在后方彭城的楚怀王孙心为义帝,但是义帝并无多少权力,项羽对他不满也很不尊敬。一、项羽为什么对义帝不满呢?项梁战死后,楚怀王借整顿军队的名义,把项羽的兵权收回来了,项羽对此当然很不满意。但项羽当时还是很顾全大局的,他没

  • 康熙第一次见到弘历,为何如此惊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弘历,清朝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大一统的王朝,清朝共诞生了十二位皇帝,其中康熙、雍正和乾隆三帝最为人熟知,在三人统治时期,清朝成为当时全球范围内综合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后人常以“康乾盛世”来形容三人的统治,而说起康熙与孙子乾隆之间的关系,从他们爷孙第一次见面开始就充满了戏剧性。康熙后宫众多,所以,皇子皇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