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坚守孤城42年都不投降,揭秘郭昕传奇的一生

坚守孤城42年都不投降,揭秘郭昕传奇的一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808 更新时间:2024/2/14 12:37:22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郭昕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郭昕:长安相望绝,万里一孤城

说起大唐荣耀,不是李白的诗歌,不是贵妃的霓裳羽衣,不是万国来朝,更不是被人钦羡的贞观和开元之治,而是安西军在西域四十余年的坚守,因为有个词叫“白发龟兹”。

每每想起那翰海绝漠的寒风中,一群白发苍苍的戍边将士,遥望故土长安那绝望的眼神,都热血贲张,不能自己,唯叹天不公,独潸然泪下。

安西都护府,一个让国人骄傲和自豪的名词,多年来作为我中华大国地域主权之辽阔之象征,在中学历史课本中是必须要宣扬的,但其中发生的故事和变迁,以及最后的消失,期间经历了如何的一个过程,则极少有人提及,即使是官方的史书中,似乎也羞答答地避而不谈,寥寥几字,便将这一页轻轻地翻了过去。

这是在唐太宗贞观年间设置的一个机构,管理着北起阿尔泰山,南至昆仑山,西至波斯帝国的辽阔疆域,并在焉耆、龟兹、疏勒和昆于阗设置了四座军事重镇,这便是著名的安西四镇,它的最后一任首领是郭昕,率领着两万余名将士在此戍守。

“汾阳世泽,虢国家声”,这郭昕不仅是富N代,而且还是个正宗的官二代,他的叔父是在安史之乱中力挽狂澜,有大唐再造之功的郭子仪

一直以来,唐王朝在西部最大的敌人的吐蕃,也就是现在青藏高原上的原始部落,而北边便是回纥,即现在新疆的敌对势力,当帝国强盛之时,这两股势力倒也不敢轻易开战端,中间虽然时有征战,但唐帝国还是占据优势,西域边陲一直稳稳地掌控在大唐手中。

不幸的是,安史之乱爆发,战力强劲的安西军抽调绝大部分军力驰援中原,只留下数千人原地坚守,于是,吐蕃遂乘机攻占了陇右及河西的大片地区,切断了安西都护府与唐朝的联系,使得安西四镇成为孤岛,作为唐王朝的一块飞地孤悬域外。

安史之乱不仅使大唐王朝陷入多年战争的泥潭,打了八年之久方才将叛乱平息,这场战争让唐朝国力大大受损,帝国一蹶不振,明知吐蕃强占了大片帝国领土,眼睁睁地看着吐蕃杀戮我将士,残害我人民也无能为力。

同唐王朝中断联系后,郭昕拒绝了吐蕃人的诱降,率领着将士们苦苦地坚守,在坚持了十数年后的大历年间,方与朝廷恢复了联系,这时的唐王朝才知道,原来他们早以为全军覆没的安西军还在,西域并未尽失,郭昕和他的安西军还在为帝国在西域的最后存亡,孤军奋战。

得知情况后,朝野震动,皆为之泣下,代宗下诏褒奖,“不动中国,不劳济师,横制数千里,有辅车首尾之应。”并封郭昕为武威郡侯,余下将士,皆行封赏,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但是,却不发一兵一卒增援,任其自生自灭。

几年后,又晋郭昕为尚书左仆射,这是宰相级别的高官了,可惜,在处理西域问题上却还是依旧如故,要官位,我给,要救兵,一个也没有。

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馀;

汉祖谩夸娄敬策,却将公主嫁单于;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就这样,被抛弃的大唐安西守军初心不改,还在咬牙坚守,他们仍然誓死捍卫着大唐的这一片土地,因为,这片土地浸润有他们的战友的鲜血,殡葬着将士战死的尸骸,他们一次次地撕碎了招降书,决不投降,戴叔伦的这首《塞下曲》描写的就是他们的真实状况。

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岁月在流逝,久盼不至的援军还是遥遥无期,但他们还在坚持,背后,是猎猎寒风中飘扬的大唐战旗,心中依然是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

当年,鲜衣怒马的将士们,现在早已是白雪飞头,他们连思乡的羌笛都吹不动了,陪伴他们的,只有那风沙雪暴,以及新添的同伴那幽幽坟茔。

“锦衣少年苍满头,塞外风寒野冢荒”,岁月漫长,他们一直在坚守着,每天他们都在翘首长安,祈盼着朝廷发来的援兵,这一守便是42个年头,终于,在冷冽的寒风中,他们迎来了最后的悲壮时光。

这是一个漫天风雪的冬日,吐蕃对早已弹尽粮绝,孤守在龟兹的军堡上的安西最后一支残兵,发动了最后的总攻,而他们的对手俱是步履蹒跚的白发人。

这些花甲老人在白发苍苍的郭昕率领下,英勇地扑向了精锐的吐蕃精锐,他们太老了,手持兵刃的手都有些颤抖了,已经拿不动兵器了,万里一孤城,尽是白发兵,然而,他们依然在同敌人作最后的浴血肉搏。

结果是毫无悬念的,守军全部战死,无一人投降,碧血黄花,他们是唐帝国的戍边人,更是王朝维系的守护者,他们用生命告诉后人,我们为大唐守护的这片土地陷落了,我们尽力了!大唐最后的荣耀,结束在西域的这片血光中。

他们倒下了,但是,倒下的是安西军将士们的身躯,永远不倒的,却是一个民族的倔强与坚持,也是大唐最后的荣光!

自此,大唐对西域的军事管辖就此终结,自汉武帝开始关注并开拓的这片疆域,渐渐地被人遗忘,人们以长城为界,嘉峪关外便是异国了。

当中原士兵再次踏入这个地方时,已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事了,乾隆将这个地方取名为新疆,意思就是他新开拓的疆域,这是他为自己脸上贴金之举,大概他忘记了,千年之前西域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那时它就有自己的名字:安西和北庭!

但是,对这块神奇的土地,外族敌对势力始终都在觊觎,而最终版籍入朝,还是慈禧太后时的左宗棠征西后,新疆立省,方才正式向世界宣布主权,正是“西域一去一千年,归来已是伊斯兰”。

我感动于安西军坚守的同时,一直迷惑于为何朝廷不发救兵将这些老兵们接回,看着他们可以想见的归宿而袖手旁观,于心何忍?要我理解,尽管路途被阻,但发兵接回还是可能的,因为朝廷还不时能接到安西四镇的消息。

当时的情况是,吐蕃和回纥、沙陀等外族势力早已不是犯边的问题,而是深入了内地,朝廷为了平定安史之乱,甚至许诺他们纵兵抢掠来帮助唐庭收复城镇,但是,请神容易送神难,这些外族军队成为后期唐王朝一件很难解决的事。

而大唐内部也是焦头烂额,动乱四起,最典型的便是泾原兵变,朱泚率乱兵占据长安,朝廷不得不又向吐蕃请兵支援,如此与虎谋皮之举更加重了王朝的灾难,又不敢轻启战端得罪吐蕃,所以对安西四镇的困境,寄希望于和解谈判。

据司马光《资治通鉴》记,“初,上发吐蕃以讨硃泚。许成功以伊西、北庭之地与之。及泚诛,吐蕃来求地,上欲召两镇节度使郭昕、李元忠还朝,以其地与之。令四镇、北庭将士,递相慰勉,叶力同心,互相提摘,速图近路,复归乡井,重见乡亲。”

意思就是把郭昕他们坚守数十年的地方让给吐蕃,你们自己回来就是了,至于如何回来,自己看着办,反正我是不派兵接应的。

至于皇帝的这个意思最后是如何办理,是否传达到西域将士,史书都语焉不详,而实际情况是,继吐蕃攻占了北庭都护府后,彻底阻绝了安西四镇与中央的联络,他们甚至都不知道皇帝已换过六任,年号都已经更改过多次了。

对唐朝廷而言,一直是寄希望于议和,而且当时的陇右节度使张镒,还曾与吐蕃盟于清水,对于尚驻有大批唐军的飞地归属问题,作了以下规定。

“盟文有所不载者,蕃有兵马处蕃守;汉有兵马处汉守。并依见守,不得俊越。其先未有兵马处,不得新里并筑城堡、耕种。”

但是,时局变幻,安西军民的生死岂能凭这一纸之方能得到保障,何况这也并没有从根本上界定这安西到底是属于谁,想那吐蕃也没拿这一纸之言当回事,最终是随着吐蕃毁约,一切都结束了。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铮铮战曲,从此成为西域绝响。

“白发龟兹”,一个现在少有人能知道的名词,体现着安西军民在郭昕的率领下,万千白发老兵,浴血护国的怆然身影!万里悬孤,泣血死守,是为对中华一片赤诚之心的历史见证,可惜的是,现在还有几人能知“铁血郡王”。

大唐,一个曾经的辉煌王朝,人们津津乐道的是盛唐诗歌,万国来朝,热衷的是那些武则天的面首,唐玄宗的偷情;而对后期的龌龊,似乎一个“藩镇割据”便打了总结。

后期的大唐,也实在是有些乏善可陈,拜安史之乱和无休止的藩镇动乱所赐,昔日万国来朝、四夷咸服、昌明鼎盛的李唐帝国早已不在,此时已如风之残烛,飘摇明灭,但是我想,发一支援军将困守孤城的安西军接回,应该还是不成问题的。

我实在弄不懂,后期的主政者对这坚守安西的铁血将士,为何是如此地冷血!是否真是如王之涣诗中所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还有一个弄不懂的便是,那“朝罢回来笏满床”的郭子仪,如何也能眼看着亲侄儿身陷西域数十年而不作一丁点地努力,这可不是一时一事,那可是近半个世纪啊,听任侄儿血洒安西,难道就为了一个与中央保持一致吗?

大唐铁血郡王的名字很少有人知道了,当时的写史人对此刻意不谈,这是可以理解,因为对见死不救的朝廷来说,这毕竟是一种耻辱,而为何后来的史书也不愿意提及,以至于这一曲壮怀激烈的悲歌,竟至云淡风轻地几乎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

究其原因,是否因为当年的吐蕃和回纥,即今天的西藏和新疆,宣传起来有一定的顾忌,所以,现在的人们,只知道文成公主进藏和亲的美好,连那五胡乱华,汉人几近灭族的悲惨,也被一句“促进了民族大融和”而遮掩了去。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每当我读王维这名句时,脑海中并不是大漠那醉人的壮美,浮现出的却是郭昕手持长剑站在城头,满头银发地在寒风中向东张望的神情,陪伴着他的是那一众白发老兵浴血护国的怆然身影,而他们的身后是将落的残阳,血红血红……

标签: 郭昕唐朝

更多文章

  • 纯懿皇贵妃是凭借什么获得了雍正的宠爱,并长久不衰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纯懿皇贵妃,清朝

    你知道纯懿皇贵妃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古代皇帝的后宫,佳丽众多,个个貌美如花,要想获得皇帝宠爱,仅仅有相貌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自己独特的技能才行,比如说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比如说会讨皇帝欢心等等。清朝雍正皇帝有一名妃子就凭借一项独特技能获得了宠爱,并长久不衰,她就是纯懿

  • 张玄素辅佐太子兢兢业业,为何却被太子暗中刺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玄素,唐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张玄素,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唐朝贞观十四年,唐太宗李世民收到一个让他极为震惊的消息,东宫太子左庶子张玄素在夜里被人刺杀,还好张玄素命大,侥幸躲过一劫。张玄素是李世民亲自给太子李承乾安排的老师,素来勤勉。有人针对张玄素,就是针对太子。李世民于是派人

  • 曹操八员大将合力围攻张飞时,为什么还能让他逃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张飞,三国

    每当一提起张飞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在三国时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时间权倾朝野,就连自称汉室后人的刘备也成为其手下,但是衣带诏的事情发生后,刘备果断骗过曹操,再次带兵控制了徐州之地,并且跟北方的袁绍相互照应。于是恼羞成怒的曹操直接派出八大将来捉拿刘备,一直被称

  • 和珅死后他的儿子怎么样了 丰绅殷德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和珅,清朝

    你真的了解和珅的儿子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提起乾隆帝,有一个人绕不过那就是乾隆帝的宠臣和珅,和珅的存在让乾隆帝晚年不再为挥霍无度而担忧,可惜一朝天子一朝臣,随着乾隆帝的驾崩嘉庆帝的掌权,和珅位极人臣的好日子也走到了尽头,最终嘉庆帝宣布和珅二十大罪状,逼迫和珅在家自裁。要说和

  • 司徒是什么官职?盘点曹魏的11位“司徒”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朗,三国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司徒是一个重要的官职。汉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西汉末至东汉初,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至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省大司马,又置太尉,以太仆赵熹为之,而与司徒、司空为三公。三国时期: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对此,在笔者看来,司徒这一官职一度取代了丞相,负责协助

  • “江表之虎臣”之一:揭秘程普的生平与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程普,东汉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程普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提到汉末三国时期的著名武将组合,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蜀汉五虎上将和曹魏五子良将。对于蜀汉五虎上将来说,指的是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这五人,而曹魏五子良将则聚焦了张辽、张郃、乐进、于禁、徐晃这五位名将。实际

  • 宋徽宗被囚禁8年,为什么还生了14个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徽宗,宋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宋徽宗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一提起宋徽宗,很多人都想到他的书法,除此之外就别无他物了。宋徽宗自靖康之耻后,就同宋钦宗一起被金军囚禁了,这两位皇帝一起被囚禁了八年,这八年里他们受尽了屈辱,过着非人的生活,但是在这其中,宋徽宗却在狱中有了1

  • 卞夫人是什么出身?看她如何从舞女逆袭成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卞夫人,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曹操的第二任夫人卞氏是歌舞伎出身,她是如何逆转身份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从古至今,不管用那种文体动笔,也不论褒描贬绘,写曹操的不少,但笔者管见,其中写曹操家庭生活的内容不多,估摸一说到曹操的家庭生活,历代不少人是雾里看花吧?(1) 结发妻子炒曹操的鱿鱼正室夫人丁氏

  •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三国时期的名将 两人的儿子差距为何如此之大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诸葛亮,三国

    对司马懿和诸葛亮儿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谈到三国,必然要说司马懿和诸葛亮,他们都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在帮助刘备大败曹军、建立三国政权的“卧龙”出山后,他毕生鞠躬尽瘁,成为中国忠臣和智慧的化身。《冢虎》司马懿是魏国权臣,辅佐曹家四代,开创了西

  • 同样是一生三嫁,平阳公主的经历为何不让人心疼?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平阳公主,汉朝

    在古代,普遍女人的地位要比男人的地位低。男人不仅可以娶三妻四妾,而且还可以把不懂事的妻子扫地出门。这样的例子有很多,逼入战国时期的蔡文姬,她可是出了名的才女。不仅擅长文学、音乐、书法。还著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就连她当年文姬归汉的故事也在历朝历代被广为流传。可就算是这么这么有才的才女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