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谈谈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如何对待日本倭寇

谈谈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如何对待日本倭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981 更新时间:2024/1/7 23:16:16

因为钓鱼岛问题中国和日本的矛盾逐渐升级,甚至达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其实中日之间的关系几百年来一直就没有怎么好过,早在明朝初年日本倭寇就经袭扰我们的海疆,为此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可是头疼不已。根据历史记载,在洪武时期倭寇入侵达44次之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朱元璋可谓殚精竭虑,绞尽脑汁。

在洪武元年的时候朱元璋派遣永嘉侯朱亮祖镇守广东,朱亮祖到任后设置卫所,派兵防守,并给当时的日本政府发国书要求一起消灭倭寇,共享太平之福。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当时的日本正处于分裂的“南北朝”时期,根本无力掌握倭寇。

到了洪武二年的时候朱元璋又派栽等七人出使日本,并且让信使带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威胁“倭寇”。接到信后,日本怒杀了明使五人,,朱元璋的这一次交涉毫无成果可言。

到了洪武三年三月,为了倭寇问题朱元璋再次派使者去日本,这次派的是莱州府同知赵秩。不过这次赵秩比上次的使者幸运,他不但说服了日本倭寇,并且使日本派和尚祖来捎带了大量的贡马和土特产明朝“奉表称臣”,而且还送还了七十多个被倭寇抓去的中国人。

朱元璋看到这样的结果自然非常开心,他亲自设宴在皇宫款待日本来使,并且赏赐了大量的大量的财物。看到这里不要以为事情就结束了,因为这次的朝贡是当时的日本国怀良亲的立场,而不是日本国王的立场。当时最有势力的日本国王并不认为跟中国交好是一件多么急切而急需解决的事。于是这次曾给朱元璋带来希望的交涉就这样再次搁浅。

经过多次的劝和无果之后,朱元璋开始转变对日本倭寇的态度,把以前的积极求和转变成了积极防御的政策。在沿海各地加强防守和卫所建设等,尽量减少倭寇造成的损失。至于为什么朱元璋不去攻打日本,我想是因为考虑到元朝两次出征日本损兵折将的前车之鉴,朱元璋只能忍住了这一口恶气。

1387年(洪武二十年)果断地断绝了跟日本的往来。把日本列为“不庭之国”,永远不准日本来中国贸易,并把这写入了传给后世子孙万世不变的《皇明祖训》中。正是在这同一本《祖训》中,日本还被列入了永不攻打的十五国之一。

更多文章

  • 揭秘曹魏第一才子曹植的可恨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植

    世人了解的曹植,大都来自他的一首小诗《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多数人都对曹植同情不已,有才嘛,不但有才,而且行文之间尽显无奈悲伤。而其兄曹丕却往往被认定为奸邪兄长,对弟弟迫害不已。曹丕当然心狠手辣,两兄弟争夺太子之位十来年,哪里还有什么兄弟情分,都恨不得把对方一口吞

  • 咸丰感慨何事?做皇帝想勤俭节约都不容易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咸丰

    咸丰再三惋惜,说:“物力艰难,弃之可惜,尽量给补补吧。”咸丰后来才知道,这样补一下,下面的人竟然报销了数百两银子。听到这里,咸丰慨然叹道:“做皇帝想勤俭都不容易,何况是奢侈呢?”网络配图《南亭笔记》卷一中说,咸丰亲政的时候,和他父亲道光皇帝一样躬行节俭。有一次上书房的门枢坏了,内务府请求换个新门,咸

  • 李鸿章评价明治维新成果:改变风俗荒唐无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李鸿章评价明治维新成果

    李鸿章等人在借洋枪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领略了铁甲洋炮的厉害,也看到了世界在变。“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此三千余年的大变局也。”在李鸿章看来,“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横行于中土,中国向用之器械,不敌彼等,是以

  • 谁是古今中外唯一被传说遭雷击身亡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嘉庆帝

    核心提示:嘉庆帝兴味寡然,决定提前结束秋狝。回来路上恰遇变天,大地震撼,忽然一道闪电从天而降,将嘉庆皇帝劈落马下,当场毙命,随行官员呆若木鸡,待确认嘉庆皇帝已死之后,众人如丧考妣,凯旋回营变成护丧返宫。网络配图朕虽未能仰绍爱民之实政,亦无害民之虐事,突遭此变,实不可解!——嘉庆这本是嘉庆皇帝在天理教

  • 世间少有的清廉代表包拯 被皇帝推崇为神明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包拯

    小时候很喜欢看《少年包青天》,因为里面有大英雄包黑炭,他足智多谋,能把真相查个水落石出,揪出坏人。网络配图包拯很有特色,他的头上弯弯的月亮,还有黝黑的皮肤。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人。虽然没有传说电视剧中的那么传神,但是也不失为一个出色的人。北宋时期的宋仁第还觉得他是文曲星转世,一度将他侍奉为神明,享誉很

  • 潘美为杨业的死背负了数百年冤名 世人对其误解太深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潘美,杨业

    受《杨家将演义》戏文的影响,很多人都觉得潘仁美就是潘美。也因为这个错误的导向,很多人对潘美恨之入骨,觉得他对杨业的死有着不可脱离的责任。网络配图然而,小说终究只是小说,现实中的潘美与潘仁美有着很大的区别,戏剧中的潘仁美大奸臣,处处与杨家将作对,典型的反面形象。其实这只是夸大化的一种表演,为了衬托杨家

  • 宋理宗宋朝第十四位皇帝 揭秘赵昀是如何当上皇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理宗

    宋理宗赵昀,是宋朝第十四位皇帝,南宋第五位皇帝,父赵希瓐,母全氏,宋太祖赵匡胤十世孙,与宁宗同属后裔,但宁宗属于秦王德芳一支,理宗则属于燕王德昭一支。宋理宗是历史上有名的傀儡皇帝,他于嘉定十七年闰八月三日继位,去世于景定五年十月二十六日,共计在位41年。他的继位登基,完全是由人策划而成,而他继位之后

  • 成吉思汗六征西夏:最后被西夏王妃咬死在床上?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成吉思汗六征西夏

    提起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他气贯长虹的戎马生涯中,谁也想不到他会与小小的西夏王国产生难解难分、生死相关的联系。历史上,成吉思汗带领蒙古铁骑摧毁了西夏王国,他自己却在6次征讨西夏、即将大获全胜之时,于归程中在西夏境内的萨里川命归黄泉。那么,西夏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封建王朝?成吉思汗为

  • 揭秘东南亚神庙里供奉的中国人是谁?竟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郑和

    按照传统的说法,包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在内的东南亚地区旧称"南洋",这些地区至今仍虔诚地供奉着一位"中国神灵",他就是明成祖时代的大太监、著名航海家--郑和。为了宣扬大明的国威,明成祖朱棣,曾派"特使"--三保太监郑和,下南洋访问各国。郑和的船队必须绕道马来亚半岛的"马六甲",这个海上要

  • 为什么说康熙抓住鳌拜就能大权在握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康熙

    英明神武的康熙帝十六对便通过布库抓住了鳌拜,从来以后康熙就大权在握,在也没有人能够与其分庭抗礼了,难道鳌拜是个纸老虎?但是这只纸老虎却逼得康熙不得不提前动手除掉他?网络配图鳌拜,满洲第一巴图鲁,其伯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是清朝的开国元勋之一,二哥卓布泰是清初军功卓著的战将。鳌拜本人亦随皇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