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对知识分子有什么仇?为何要痛下杀手

曹操对知识分子有什么仇?为何要痛下杀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556 更新时间:2024/1/15 12:46:41

在东汉末年这样一个时局混乱的动荡年代,曹操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统一中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实行的“唯才是举”的用人机制。曹操为了能广泛地吸收和笼络文人名士,哪怕这些人把他骂得狗血喷头,他也“爱怜其才”,赦之不咎。然而,曹操却对几个有才的文人表现出了让人惊讶的言行举动,对他们上演了一场场侮辱、屠杀的惨剧。这让众人不由得发出疑问:标榜爱惜人才的曹操为何会这样做呢?

网络配图

祢衡是一个纯粹的文人,但是他自恃其才,不知天高地厚,甚至目中无人,狂悖不羁。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位丝毫不懂政治的文学青年,竟然在曹操面前出言不逊,大放厥词,引起了曹操的强烈愤恨和不满。对付这样一个不识时务、蔑视权贵的酸腐文人,曹操有自己独特的一套办法,那就是通过“不命坐”、“令为鼓吏”和“不起身相送”等方式,在礼法上有意怠慢,在人格上极力羞辱。

当然,曹操是一个聪明人,他知道如果他杀了祢衡,定会让其他文人心寒,于是他开始“借刀杀人”,派遣祢衡到荆州出使,结果因出言不逊被一介武夫黄祖砍下脑袋。

与三国“愤青”祢衡不同的是,孔融不仅仅是文学家,更是一位政治家。作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孔融官高名远,众望所归,顺理成章地成为知识分子的一代领袖。名士出身的孔融向来看不起曹操,丧失地盘来到许都后,孔融认为自己是在为汉献帝做事,而不是为曹操效劳,不买曹操的账。这让大权在握的曹操觉得很窝火,萌生杀掉孔融的念头。但是由于北方局势还不稳定,加上孔融的名声远播,曹操不便对他怎样。到了建安十三年,北方局面已定,曹操在着手实施他的统一大业的前夕,为了排除内部干扰,便授意部下诬告孔融“欲规(谋划)不轨”,又曾与祢衡“跌荡放言”,将孔融杀害弃市,连他的两个儿子也未能幸免。

网络配图

第三个被曹操杀掉的人是崔琰,他虽然算不上是一个完全的文人,但他却代表着当时整个贵族集团,也代表着聚集文化精英的士大夫阶层。崔琰表面上归顺曹操,但打心眼里不服,尤其是对曹操自封魏王这种僭越行为更是义愤填膺。对于经自己举荐却赞同曹操称王的门生杨训,崔琰忍无可忍,索性以前辈的口气给杨训写了一封义正词严的书信,里面竟有“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的“反句”。曹操知道后,勃然大怒,将其关押。可崔琰在关押期间非但不老实,竟然还“通宾客,门若市人”,与那些不肯降服的士大夫阶层搞反动聚会和非法活动,这是曹操无论如何也不能原谅的,于是利用“文字狱”的方式除掉了这位爱出风头的名流。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曹操一方面实行“唯才是举”,吸收、笼络和重用知识分子,一方面又坚持“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用人原则。对于愿意臣服归顺于自己的文人,曹操可以给他们高官厚禄,可以与他们推心置腹,尊重爱护;可对于那些不肯服膺归顺,不愿与自己合作,甚至另怀心思的知识阶层精英,曹操不惜背上屠杀知识分子的千古骂名,也要对他们下狠手、下毒手,做到杀一儆百,肃清他通往帝王之路的阻碍。

网络配图

三国称霸时期,大才子陈琳袁绍写了一篇文章骂曹操,骂得很难听,把曹操的祖宗几代一起给骂了,以至于曹操看了之后头风病都气好了。 按说曹操非常生气,以他的脾气,他很可能就把陈琳杀了。可是却不是这样。曹操抓住了陈琳,审讯他:“你骂我可以,为什么骂我的祖宗?”陈琳无奈地说了这么一句话:“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意思是说他当时奉命写文章,文思泉涌,酣畅淋漓,骂得痛快,就骂过头了。曹操听了陈琳这含蓄的说辞,竟然心领神会,心想汉末建安七子之一果然名不虚传,是个人才。于是,曹操不仅没杀陈琳,反而把他留在身边让他做秘书!

标签: 曹操

更多文章

  • 揭秘太平公主男宠中几个比较有名的男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太平公主男宠

    太平公主的男宠不计其数,但有名的男宠有3个。第一个是胡僧惠范。家里有很多钱财,有传言他长得像太平母亲的男宠。很帅。他傍上太平后做了很多坏事,太平仍然把他推荐给皇上,不仅让他当寺院主持,还封了三品官。第二个是宰相崔湜。崔姓是第一等的豪门贵族,弱冠的时候,他当上了个小官。他的上司刚好是武则天的男宠。崔湜

  • 赵匡胤一夜暴毙之后隐藏着什么样的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赵匡胤

    公元976年,宋代开国之君赵匡胤一夜之间猝然离世,正史中没有他患病的记载,野史中的记载又说法不一。他的死因,成了历史上一宗离奇的悬案。据说赵光义以弟弟的身份继承兄长的帝位,是他母亲杜太后的意见。说是杜太后临终时,曾对赵匡胤说:"如果后周是一个年长的皇帝继位,你怎么可能有今天呢?你和光义都是我儿子,你

  • 明朝历史:首辅张居正死于纵欲过度?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居正

    明朝万历帝十岁登基,张居正当了十年首辅,辅助皇帝处理朝政。他虽然不是皇帝,却肩负国家重任,以天下为己任。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甚至说:“明代政治家只有一张居正。”但野史却说张居正死于纵欲过度……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梁启超(1873-1929)曾点评:“明代有种种特点,政治家只有一张居正!”要知道,明朝

  • 揭秘历史上的残暴皇帝 兄弟姐妹全被他杀光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二世

    秦二世胡亥阴谋夺取帝位后,在开疆拓土上没有学到始皇帝半点,但在严刑酷罚上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他的残暴面前,始皇帝恐怕也要逊色三分,而如果要列举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大暴君,二世也绝对可以入选“前三甲”,他不但对老百姓残暴,就连对自己的兄弟姐妹,也痛下毒手,毫不留情。网络配图二世的皇帝宝座,是夺他兄长扶

  • 司马炎不平反灭蜀功臣邓艾冤杀案背后有何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司马炎

    邓艾是攻破蜀汉的第一功臣,可是在灭蜀不久,却被以谋反罪名抓捕,以至于被冤杀。在多年之后,邓艾是被冤杀,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了。可是,对于邓艾,晋武帝司马炎却一直没有公开给邓艾平反。这是为什么呢?第一功臣邓艾邓艾被污为谋反,主要是两个人耍了手段。一个是灭蜀大军副帅钟会,一个是监军卫瓘。当邓艾率先突进成都

  • 说到做到!关羽竟是三国中最守信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关羽

    在三国时代,因为信息闭塞,所以那些猛将真是把牛都吹上天了!小编找出了四个最会吹牛的人来给大家看看。孟获,三国演义中南中地区少数民族的首领!网络配图作为一个见识比较少的蛮人,他听到诸葛亮打来的时候就说:孔明之计,吾尽识也可是,他被终被孔明捉了整整7次!魏延,蜀国后期不多的智勇双全的虎将!网络配图魏延能

  • 盘点秦朝四大名将:王翦功劳最大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名将

    秦朝时战国七雄之一,秦始皇在为后,灭掉六国,实现了秦朝统一全国的梦想。为此,秦始皇嬴政被世人尊称为千古一帝。当然,只靠秦始皇一己之力是不能实现全国统一的,他身边必然少不了驰骋沙场、出谋划策的名将。那么秦朝的四大名将是谁呢?秦朝的四大名将是:白起、王翦、蒙恬、章邯。网络配图白起,中国战国时代军事家、秦

  • 专家谈隋炀帝:首提尊师重道被野史称色中饿鬼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隋炀帝

    多家权威媒体将隋炀帝墓评为2013年中国考古六大发现之一,而隋炀帝也一直是史上最有争议的皇帝之一,那么隋炀帝其人到底如何?他身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大连史志专家孟宪斌通过多年的考证研究特为我们系列解读历史上真实的隋炀帝。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是中国隋朝的第二位皇帝,605年-617年在位,年

  • 大唐帝国的宦官:从皇室家奴到掌握皇帝生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大唐帝国的宦官

    所谓“宦”,本来只是指在政府里学习办事。战国时贵族多养“门客”,“宦”又成为充当门客的意思。这种门客不仅贵族门下有,国君也有,专门蓄养着充当近侍随从,就叫做“宦官”。因此宦官本来并不都是阉割过的人。但既成国君的亲随,经常穿宫入户,弄得不好会和后妃们搞不正常男女关系,总不如阉割过、丧失生殖能力的人来得

  • 迷信至极的秦始皇,都做过哪些奇葩的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明确记载热衷于成仙得道、非常迷信的封建帝王。为此,他还曾经做过几件极为奇葩的事情。其实,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之后,他的成仙之梦便已经开始做起,最先暴露他这一野心的是封禅泰山。秦始皇此举,不仅有上报自己功绩的意思,而且还有向天地神灵比功劳的意图。网络配图很快,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