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萧何为什么能位列汉初功臣之首 萧何最后为什么要自污自己

萧何为什么能位列汉初功臣之首 萧何最后为什么要自污自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138 更新时间:2024/2/5 12:45:14

对汉初三杰萧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萧何,是西汉开国功臣、丞相,史称“萧相国”,他和张良韩信并称为“汉初三杰”,其追随刘邦起兵反秦,在刘邦反秦抗楚的过程中,萧何是功劳显著的。当然像张良、樊哙周勃曹参等功劳也不可磨灭。

刘邦建立大汉王朝、登基为帝后,就论功行赏,论功行赏的结果是把萧何定为首攻,位次排在第一。

但是大家都知道,萧何善于镇守、安抚百姓,亲自上前线冲锋杀敌的情况很少。不像曹参、樊哙、周勃等亲临战阵,不像张良那样在刘邦身边出谋划策,他只是呆在后方。所以当时有人认为曹参身受七十多处战伤,攻城拔地功劳最多,应该是第一,但结果还是把萧何排在第一,而曹参排在了第二。

那萧何为什么能位列功臣第一呢?

萧何虽然少于冲锋陷阵,但是他坐镇后方,却极其很重要。

萧何善安抚百姓、治理国家。刘邦就把自己的大后方给萧何镇守,而他自己则去前线带兵打仗。萧何把刘邦的后方治理的很稳固,刘邦也得以无后顾之忧。

在楚汉相争时,刘邦屡次败于项羽,却总能东山再起,而项羽却在核下之战中败一次,就难以东山再起,这是为什么?

这就是一个稳固后方的重要的性。

项羽虽然屡战屡胜,但他后方很不稳固,一旦项羽在前线打了一次大败仗、那将是他致命的打击,因为他没有强有力的后方供应和支援,是很难东山再起的。

而刘邦却不同,他有萧何为他治理稳固的大后方。这就是刘邦强有力的靠山,是刘邦多次能东山再起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管刘邦在前线打了多大的败仗,但他的后方是稳固。只要刘邦不战死,他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所以刘邦战败后,好几次都是全军溃败,有时还是只身逃走,在此关健时候,萧何总会及时的从后方组织粮草和兵员,送到刘邦那里,使得刘邦能东山再起。

在这过程中,不论是粮草,还是士兵,都需要靠萧何来组织和提供、运输的。

退一步说,当刘邦全军溃败时,若无萧何治理的大后方,他拿什么东山再起。换句话说,若萧何稍微有点二心。刘邦想要东山再起也还是很困难的。

这就如三国时期的曹操夏侯惇一样,夏侯惇为曹操镇守后方,曹操虽然在赤壁大败,但对于曹操而言,自己势力还是很稳固,就是因为他后方稳固。

萧何是创立汉朝天下流传后世的大功劳,曹参虽然功劳也很大,但是一时战功。若没有萧何及时提供兵源、粮草,刘邦就难以东山再起,那哪里还会有曹参的战功。

所以,萧何能成为功臣之首,位列第一。

当时刘邦对萧何是非常恩宠的,不仅封了萧何父子兄弟十几个人,而且还封萧何食邑万户,准许他着履带剑上殿,被称为“开国第一侯”。

当然,开始的时候,刘邦对萧何很恩宠。虽然萧何不像韩信那样手握重兵被刘邦极度猜忌。但因为萧何身为相国位高权重,同时萧何善于治理国家和安抚百姓,他的名声在关中和民间很好。

所以,后来刘邦就开始猜忌萧何了。

因为刘邦带兵征讨平叛,而萧何坐镇关中、为百官之首。同时其在关中已经十多年了,深受关中百姓爱戴。若萧何有二心,趁刘邦在外出征之机,突然闭关自守,到时百姓因爱戴萧何而拥护他,那刘邦就是进不能战,退无路可去。

故而,萧何也面临着被猜忌所带来的危险。虽然萧何被刘邦认为有能力闭关自守,但这只是刘邦的猜忌之想,萧何本身肯定是不敢的。再则,他也看到韩信的下场。

所以萧何被刘邦猜忌,他是害怕的。

萧何为了消除刘邦对他的猜忌,于是就用自污名声的办法。

就是萧何故意剥削、压迫百姓,他强买民田,让百姓骂他、恨他,使得百姓去向皇帝告状。

这个办法还真不错,当百姓去向刘邦告萧何的时候,刘邦不仅不生气,反而还开心,根本没有把萧何欺负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就好像是没事人一样,只是让萧何自己去向百姓赔罪。

刘邦为什么不生气呢?

因为像萧何这样位高权重的大臣,对于开国皇帝刘邦而言,最在乎并不是萧何是否有违法乱纪、贪污的举动,皇帝所最为看重的是萧何有没有二心。至于萧何强买百姓田宅和他有无二心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因为这让刘邦看到了萧何是“贪官”,萧何名声在百姓心里不好了,自然也就对萧何放心了。

后来萧何在汉惠二年时,因病去世。他去世后,谥号为文忠。

标签: 西汉萧何

更多文章

  • 恭嫔林氏为什么做了43年的贵人?她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恭嫔,清朝

    恭嫔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众所周知,乾隆是清朝有名的风流天子,宠幸过的女人不在少数,但真正能够让他动情的也就那么几个,大部分都是一些无宠之人,比如说愉贵妃、婉贵妃,都长期没有得到晋升,今天笔者要讲的这位同样也是如此,她便是恭嫔。恭嫔林氏的父亲名为佛音,是一名拜

  • 孝庄太后为何会为了董鄂妃,改变满清的祖制?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孝庄太后,清朝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孝庄太后的故事。满清时期,有很多规矩,在外人眼里看着很是繁琐。这其中有这样一项制度,在满清建立初期,有宫中有命妇(诰命夫人,指王公大臣王爷贝勒的母亲、妻子)轮流入宫服侍后妃的制度,而且这种制度已经由来

  • 马皇后长相平平 朱元璋为什么对马皇后如此深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马皇后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元璋和马皇后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明史》中评价马皇后:“后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后勤于内治,暇则讲求古训。母仪天下,慈德昭彰。”俗话说得好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马皇后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马皇后与朱元璋一生相爱相守、相濡以沫,两

  • 吴三桂造反准备了那么就 吴三桂为何不到八年就被镇压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吴三桂,清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吴三桂反清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康熙是清军入关以来的第四个皇帝,前几个皇帝的统治极大的稳固了清朝的势力,康熙登基后,更是实行了各种惠民政策,一时间人民安居乐业。清政府能给他们带来安稳的生活,他们自然是会拥护清政府,不再想着反清复明之类的,吴三桂势力自燃也不会受到

  • 历史上项羽真的放火烧过阿房宫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项羽,秦朝

    你们知道历史上项羽真的放火烧过阿房宫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横扫六合、席卷寰宇,天下为之一统,遂自号“始皇帝”。此后,秦始皇灭百越、伐匈奴、修长城、起皇陵、筑直道,大秦帝国宛如一具疯狂暴走的巨人裸奔于历史的悬崖边。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沙丘驾崩的短短11年内,秦朝国家

  • 中国名人故事之不甘寂寞的李斯,李斯晚年为何要背叛秦始皇?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李斯

    在中国封建社会,为了取得一官半职而殚精竭虑、奋斗不止的读书人如过江 之鲫,数不胜数。李斯就是其中的一个。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斯,出身于地主阶级的下层,实际上是一介平民。他少怀大志,认为“地位卑贱是莫大的耻辱,政治穷困是莫大的悲伤。”为了摆脱穷困的处境,他煞费

  • 中国名人故事之秦国大良造商鞅,商鞅的改革为秦国带来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商鞅

    从骨子里讲,中国古代是一个相当保守的社会,故而变法维新之士,鲜有善终者。这头一个,就要算是商鞅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商鞅是卫国的贵族,自幼拜李悝为师,好刑名之术。学成后先到魏国,为魏相公叔痤门客。公叔痤临死前,向魏惠王推荐商鞅,说此人尽管年轻,但有奇才,可用

  • 陈友谅战死后,朱元璋为何会感到害怕?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明朝

    陈友谅战死后,朱元璋为何会感到害怕?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最真实的历史人物,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朱元璋和陈友谅的鄱阳湖之战,最终朱元璋虽然获得了全胜,但是,这是一场让朱元璋感到后怕的战争。后来他曾经对刘伯温感叹道:“不听先生的话,而有安丰之行,假如友谅趁我军之出,应天空虚,顺流而

  • 为何没有背景的万贞儿能称霸后宫?原来是因为有皇帝撑腰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万贞儿,后宫

    历朝历代,有不少的后宫女子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受到宠爱,而要说到其中经历最传奇的,那肯定就是明朝的万贞儿了。她是明朝历史上十分有名的万贵妃,明宪宗的最宠爱的一个妃子,长相一般家世一般,而且还比皇帝大了有整整17岁 ,但为何却能够一直霸占皇帝的宠爱。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

  • 被称为最美和亲公主的王昭君是什么结局?远嫁匈奴的生活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昭君,汉朝

    被称为最美和亲公主的王昭君,她是什么结局?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王昭君作为和亲公主远嫁匈奴之后,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友好关系持续了半个世纪,从和亲的结果来看,王昭君无疑是最成功的一位和亲公主。但是从小接受汉朝文化的王昭君,远嫁匈奴之后,能适应那边的风俗习惯吗?相信大家对王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