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为何耗费巨资支持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有哪些目的?

朱棣为何耗费巨资支持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有哪些目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214 更新时间:2024/1/5 1:56:07

朱棣为何耗费巨资支持郑和下西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明成祖朱棣是个雄略之主,他20岁的时候就藩燕京,开始了他在北方的藩王生活,在此期间他统帅北方军队与元朝残余力量进行斗争,取得了很多大的胜利,招降蒙古乃儿不花,生擒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这使朱棣声威大震,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大大增强。这为朱棣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军事实力创造了条件。

由于太子朱标等三位年长于他的皇子先后死去,使得朱棣成为诸位藩王中最年长的一位。但是朱元璋坚持立嫡,于是朱允炆成了皇位继承人。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导致燕王朱棣为首的藩王拥兵自重,朱允炆登基后,朝廷势力孤弱危急。在这种情况下,朱允炆和大臣商议削藩。结果朱允炆派去逮捕朱棣的张信投降,导致朱棣起兵造反。

此时的朱棣兵精将勇,而朱允炆却没有骁勇善战的精兵猛将,只得派出朱元璋手下大将耿炳文抵挡,最终不敌。朱棣的军队获胜,并生擒宁王,夺得朵颜三卫骑兵,实力大增,到朱允炆建文四年六月,朱棣攻破南京,宫中失火,从此建文帝朱允炆失踪。

之后朱棣登基即位,他是个有才干的皇帝,在政治上,加强君主专制,设立内阁,集中权力;在经济上,疏通大运河,恢复南北交通,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了明朝的国力迅速恢复,百姓的生活比较稳定。

在文化上,编修《永乐大典》,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也是规模最大的百科全书,而且所选书目全都未经删改,这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比《大英百科全书》和《法国百科全书》要早三百年。

为了迁都北京,建设了规模宏大的故宫建筑群。在军事上大力打击元朝残余力量,组织了五次北征,基本上消灭了蒙古残余军队的主力,加强对安南的征服,将安南纳入明朝版图。加强民族交往,朱棣曾接见过文都千户家族的首领赏思,并予以封赏,在朱棣的两次邀请下,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派自己的弟子前往南京朝觐,并在南京生活两年后带着丰厚的赏赐返回。

在这样全面的改革,内政外交促进民族融合交流的背景下,郑和下西洋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郑和本姓马,小名三宝,也叫三保。1681年大将蓝玉平定云南时10岁的马和被掳,阉割后成为太监,后进入燕王府。朱棣很喜欢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于是留在身边听用,同时对他进行文化教育。

在朱棣夺位的靖难之役中,马和在燕京郑坝村立下大功,攻占南京后朱棣亲书郑字赐他姓郑。永乐二年朱棣封郑和为内官监太监,次年开始航海出使,前后七次。郑和被朱棣派往西洋的原因,除了宣传明朝的国威,促进海外贸易,还有一项秘密使命就是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其实靖难之役攻破南京,建文帝在大火中失踪,这是朱棣始终放不下的一块心病。建文帝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一定是逃走了,这一走谁知道将来会闹出什么乱子来,那毕竟是名正言顺的天子,一旦在某个地方扎下根来,振臂一呼,难保不会云集士兵,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他这个明朝皇帝恐怕就坐不稳了。

朱棣认为应该未雨绸缪,那就先下手为强,利用一切机会寻找建文帝,在他权力所及的明朝版图内,谁也不敢私藏前朝废帝,而且通过他的努力,百姓生活明显好转,铲除了建文帝发难的社会基础,但是化外之地就难说了。所以,朱棣频频对蒙古残余势力用兵,还大力打击安南使之重回大明版图,目的就是挤压建文帝可能的生存空间。

而派郑和下西洋也是这样,郑和的船队都是按照舰队的标准建造和装备的,明着说是为了防海盗,实际上就是要对可能支持建文帝的势力开战,最起码也能威慑一下那些心怀不轨的人,所以朱棣花了大把的银子支持郑和下西洋。

结果到朱棣死也没有找到建文帝,最后一次下西洋,是在明宣德年间进行的,郑和也死在了第七次下西洋后的返回途中,病逝于古里即印度卡利卡特,回国后宣宗赐葬南京牛首山南麓。

标签: 明朝朱棣郑和

更多文章

  • 朱棣如果不造反的话 明朝会亡在朱允炆手里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朱棣,朱允炆

    你真的了解朱棣造反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朱允炆如果什么都不做,哪怕是个吃喝玩乐之君,朱元璋留给他的遗产,也够他挥霍几代的。但是如果有想法,那就会像后来的崇祯,越努力,方向只会越反。“建文削藩”导致了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最终朱允炆在掌握着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竟然不可思议地输了

  • 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有什么含义?李世民生平功绩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朝,李世民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李世民故事,欢迎关注哦。公元599年1月(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在陕西武功县的一个官僚家庭,生下一个婴儿,其父李渊希望孩子长大后能“济世安民”,故取名“世民”。这就是后来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唐太宗李世民。李渊和隋炀帝杨广是姨表兄弟,早年他作过几任郡太守,后

  • 历史上第一位乞丐皇帝,慕容超真当过乞丐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慕容超,十六国

    还不知道慕容超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谈慕容超之前,我们先来介绍一下他的父亲慕容纳。这个慕容纳是鲜卑一族的皇家成员,也做过前燕的北海王爷。公元三百八十三年,前秦皇帝举全国的兵力南下征讨东晋,慕容纳的弟弟作为部队的将军,也跟随着大部队南下出征。弟弟觉得此次出

  • 李世民临终前,为什么一定要除掉李勣?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勣,唐朝

    还不知道李勣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大唐天下在李世民的治理下,文化倡进,事业发达,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一代君王李世民在公元649年走到了他人生的尽头,他临终前,他对儿子李治交代身后的事情。在遗训中,他提到了

  • 乾隆最大的错误为什么会是让嘉庆继位 看看嘉庆做的事情就清楚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乾隆,嘉庆

    很多人都不了解嘉庆上位为什么是一个错误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清朝乾隆年间,清朝的统治达到了辉煌的顶峰。从那时起,就开始走一条下坡路。站在顶峰上,乾隆非常满意。他写了4万首诗,留下了10大武功。事实上,他知道这是一个好大喜功,附庸风雅的二流皇帝。但他的命运确实眷顾着他。他没有赶

  • 邬思道作为雍正的高级参谋 雍正登基后为什么不找邬先生帮忙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雍正,邬先生

    对雍正和邬先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皇帝的高明之处不在于他有多大技术,而是他是如何使用“人才”,由左右人才帮助皇帝治理天下,所谓“帝王心术”即是用人之术,那可不是求你!为了掩人耳目,邬思道以雍亲王胤禛的王子先生出现在雍亲王王府,实际上就是雍正的高级参谋,在这

  • 他辅佐了清朝的四任皇帝,揭秘范文程的传奇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范文程,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范文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范文程真可谓是个传奇人物,他足足辅佐了清朝的四任皇帝,是清朝的开国重臣。我们都知道,清朝的皇室都是满族人,而满汉是有极大的民族矛盾的。范文程能够以一个汉人的身份成为清王朝的开国元勋,并且被四任皇帝重用礼待,在中国历史上

  • 春秋第一毒士文种,他的伐吴七术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文种,春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文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文种是春秋末期的一位著名谋略家,他和范蠡同为越王勾践的左膀右臂,他们一起辅佐勾践成功复仇。不过范蠡及时地看清楚越王勾践的面貌:一个人为了复仇,宁愿忍受巨大的屈辱,去给敌人当奴隶,还尝他的粪便,这个人的内心得多拧巴啊。于是

  • 宋末三杰是谁?他们生前都有什么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张世杰,宋朝

    宋恭帝德祐二年正月十八日(1276年2月4日),元军攻克临安,谢太皇太后抱着五岁的小皇帝宋恭帝出城向元军投降。宋度宗的杨淑妃在国舅杨亮节的护卫下,带着自己的儿子即宋朝二王(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出逃,在金华与大臣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文天祥等会合。同年赵昰在福州即位,改元景炎,时年只有7岁,是为宋端

  • 刘备长子刘封临死前说了什么?刘备听后顿时对他没有了愧疚之情!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刘备,刘封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国刘封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刘备,是汉末军阀之一。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子嗣乃是重要的一环。但与多子多孙的曹操相比,刘备颠沛流离,转战于各地,妻子屡遭俘虏,因此几乎生殖子嗣的安定环境。进入荆州后,刘备已经步入中年,却仍然没有子嗣。无奈之下,刘备只好选择收养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