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慈禧:一个争权夺利的女人垂帘听政47年

慈禧:一个争权夺利的女人垂帘听政47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73 更新时间:2024/2/15 20:51:01

历史上对于慈禧的评价大多是贬义的,但她其实是无辜的。她走进深宫大院,除了为生存而争夺权力,还能干什么?不是她选择了清朝,而是清朝选择了她。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

1861年,慈禧27岁,这一年,应该是她人生中最难忘的一年。8月21日晚上,31岁的咸丰帝因病驾崩。11月2日,慈禧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酉政变”,开始了她长达47年的垂帘听政时代。

1861年,8月22日,咸丰帝病死于热河的承德避暑山庄。临死前,自知将不久于世的咸丰帝急忙传谕内廷大臣前来商议立皇之事。

作为咸丰唯一的儿子,载淳成为唯一即位人选,然后由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大臣尽心辅佐,暂管一切政务。而此时对于权欲熏心的慈禧来说,八大臣掌权,预示着自己将淡出权力核心,与封建最高权力擦肩而过。这是慈禧不能容忍的。熟读诗书的慈禧一直以来对历史上的权力女人顶礼膜拜,百般效仿。此时机会来到身边怎么就能轻易放过呢?但是她面对的是一个权力集团,是八大臣,而且这八大臣向来就是她的死对头。那么,为什么说这八大臣是慈禧的死对头呢?这要从慈禧入宫说起。

制定策略让自己晋升

慈禧既没有显赫的门第,也没有特别出众的容貌。当年慈禧入宫的时候,不过是个第六等的贵人。这就意味着进宫后的慈禧要从底层做起,去应对后宫各种各样的权力挑战,而慈禧能在后宫佳丽中脱颖而出,靠的就是她能够工于心计,善使权术和谋略。摆在她面前的道路只有两条:一是竭尽其所能,获得皇帝的宠爱,在夹缝中求得生存;二是任人摆布,成为后宫权力倾轧的牺牲品。慈禧选择了前者。

紧接着她为自己制定了这样的几条战略:一是努力接近咸丰帝,赢得咸丰帝的欢心。二是以子牵制皇帝。从第五级的嫔,到了第四级的妃,然后又到了第三级的贵妃,慈禧只用了仅仅一年的时间。

三是驾驭和“控制”皇帝。这个年轻的女人在不露声色、谈笑风生之中,就将大清朝的最高统治者——咸丰帝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了。

然而慈禧如此明目张胆地干涉朝政,让朝中拥有实权的军机大臣和御前大臣极为不满,肃顺等人以慈禧破坏大清皇族清规,极力要求咸丰帝处死慈禧,但终因咸丰帝的干涉而未能实现。

没有硝烟的较量

咸丰帝一死,对于蠢蠢欲动的朝中权臣来说,正是铲除慈禧这个异己的大好时机。咸丰帝“托孤”之后,拥有实权的肃顺等八大臣严密控制着避暑山庄的一切事物。

智谋过人的慈禧并没有因此慌了手脚,她清楚地意识到,深居后宫的她没有任何外在的力量可以借助,与肃顺等八大臣明火执仗地争斗,等于是以卵击石。这时候的慈禧再次展示了她过人的智慧。

在咸丰帝驾崩后的第三天,慈禧和慈安共同召见了八位辅政大臣,商议和安排皇子继位等问题。面对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臣的强硬姿态,慈禧一番阐释,不仅条理明晰,而且简明扼要,处处站在一个“理”上,连平素跋扈骄横的肃顺也一时无言应以对。这场没有硝烟的较量,以两宫太后的胜利而收场。

辛酉政变: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死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的一次宫廷政变。打倒了顾命八大臣势力。为赞襄政务大臣(又称顾命八大臣),辅弼皇太子载淳为帝,总摄朝政,以时在夏历辛酉年得名。又因改变其祺祥年号而称“祺祥政变”,亦称“北京政变”。

1861年,11月1日,慈禧、慈安两宫太后达到北京,慈禧按照计划,假惺惺地当场向众人控诉八大臣欺侮孤儿寡母的行径。在奕诉的配合下,博得了众人的同情。紧接着又在奕诉的安排下,慈禧和慈安对八大臣下达了逮捕令。

在下达逮捕令的同时,慈禧又暗地里让文臣武将同时上了两道奏折。两道奏章的内容都是请求两宫太后垂帘听政并支持亲王辅政。武将与文官为了自保,一时纷纷倒向慈禧这边。做完这些工作之后,慈禧开始签发通缉令,捉拿八大臣。最后载垣、端华、肃顺被斩,其他五位大臣都革职为民。

前前后后,政变的实施只用了短短的三天时间,速度快到让八大臣根本没有反抗的机会,一个女人竟然有如此雷厉风行的权术,确实让人震惊。

慈禧从一个懵懂的少女,一步一步凭借自己独有的智慧登上了权力宝座。但是就大清王朝本身来说,清朝的灭亡不是慈禧一个人的错,在慈禧接手清王朝时,晚清政府也已经接近了灭亡,但是慈禧还是把她延续了半个多世纪。

标签: 慈禧

更多文章

  • 揭秘武媚娘的初夜:巧用泪水勾住帝王心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武媚娘

    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算是最会使用手段的女人之一了,不管是政变还是排除异己,手段计谋用的游刃有余。但是你们知道武则天是如何运用手段见到李世民的吗?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后宫里,漂亮的女人不计其数。武则天15岁便入宫,入宫两个月,都没有见到皇上。武则天就整日呆在掖庭宫里,跟太监学一些规则、礼仪、用语等方面的知识

  • 皇帝的第一次童贞 竟献给了大他17岁的宫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明宪宗

    这是一个很让人感兴趣的命题,但它绝对不是“标题党”,蕴藏在这个标题之外的故事,远远比这个标题要精彩得多。这个标题只是一个开始。我们首先来分析,这个宫女夺了皇帝的童贞,按照常理,她不得死呀。但是她不但没死,还被封为贵妃,而且她被这个皇帝宠爱一生,而而且,这个皇帝一生只爱她一个人,您说厉害不?还有这个皇

  • 秦始皇统一全国货币给当时社会带来的好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秦始皇统一全国货币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他结束了战国时期的战乱,统一的七国,也开创了统一的度量衡,文字,语言和货币,那么秦始皇所规定的货币是怎么样的?货币统一有什么好处?秦始皇采取了两种统一货币的主要途径:一是由国家统一铸币,严惩私人铸币,将货币的制造权掌握在国家手中。二是统一通行两种货币,即上币黄金和下币

  • 盘点不务正业的帝王:汉灵帝摆摊卖肉“一刀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唐中宗,司马遹,东汉灵帝刘宏

    以帝王九五之尊,却乐于开店做买卖,在历史上并非罕见的怪事。从司马遹摆摊卖肉,到乾隆设买卖街,足见帝王做买卖那份心瘾。唐中宗好不容易才当上皇帝,诸多不顺,索性开店解闷儿;明代皇店之风炽盛,甚至放皇债和高利贷。而清朝乾隆的新春买卖街,恍若如今的“高级俱乐部”,你可别以为像广州春节的花市,也许跟荷兰带橱窗

  • 李白游学无数地方经济来源从何而来?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白

    李白留下的大量诗篇中可以清晰地知道,李白的一生游历了大半个中国,那么他是靠什么来支撑如此庞大费用的呢?网络配图其一:李白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的故乡剑南道绵州昌明县是著名的盐铁产地,李白与其父李客是贩运盐铁的商人,后来李白因生意的原因,又一度长期滞留于出产银铜的安徽秋浦(今安徽贵池),拥有万贯家财的李

  • 一方霸主东海道第一弓取今川义元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今川义元

    今川义元出生永正十六年(1519年)逝于永禄三年(1560),从小便是出生在了名门贵族,骏河守护今川氏亲的五子,幼名为芳菊丸,法号梅岳承芳,是日本战国时期骏河名门今川氏第十一代当主,为日本战国时期最强大之名,之后也是被人尊称为“东海道第一弓取”。父亲是今川氏亲,母亲为正室寿桂尼,是武田信虎之女定慧院

  • 清末历史解密:曾国藩的“王道”为何救不了大清?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曾国藩

    晚清名臣曾国藩在中国人和外国人眼里,完全是不同的脸谱。在造反的农民军眼里,他是嗜血的头狼——“曾剃头”;曾国藩攻下太平天国首都南京(当时称天京)时,制造了早于日本侵华七十年的浩劫——南京大屠杀。他在整个过程中,不仅不对部下的胡作非为稍加制止,而且指使其弟曾国荃参与其中。史料记载,湘军进入南京后,见人

  • 秦始皇到底是不是吕不韦的私生子,司马迁早有定论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始皇

    两千多年来,对于秦始皇究竟到底是不是吕不韦的私生子,史学界和民间的探讨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其实,对于这一历史难题,早在秦始皇死去百余年后,太史公司马迁在经过演那个的考证之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秦始皇确实为吕不韦的私生子。网络配图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吕不韦乃是卫国的一位大商人,在赵国邯郸经商之

  • 贞观之治:唐太宗为何不要大臣对他歌功颂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不多见的明君。其在位期间,头脑清醒,处事睿智,带领国家从战乱走向繁荣。故史称“贞观之治”。成功的“贞观之治”,是有很多经验值得后人总结的。唐高宗时期的史官吴兢,所撰写的《贞观政要》,就是这样一部总结“贞观之治”成功经验的著作。当然,这类总结乃至赞颂的著述,多为后世所作。然

  • 李斯:一个受老鼠启发而终成为丞相的牛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斯

    在我国古代历史中,因为受到别人启发而成才的人不计其数,比如汉初大将军韩信和漂母的故事、唐朝诗仙李白和磨铁棒的老婆婆的故事等等,都让人从中得到了巨大的启发和激励,催人奋进。然而,历史上也有这样一位杰出的人才,他的成功却不是受人的启发,而是受到了一个世人最不喜欢的动物——老鼠的启发,而最终走上权力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