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汤经历牢狱之灾之后,改变了战略,有那种老骥伏枥的感觉,确切的说应该是蛰伏,以待时机,然而,你的思想不能决定别人的行为,何况对比夏桀还是如此的鲜明,你觉得低调,别人可不这么认为,于是出现了一个戏剧性的画面:许多诸侯竟然慕名前来归附于他,这是因祸得福还是福祸相依,谁知道呢
不得不承认,伊尹对此功不可没,即使没有征伐,商汤的政治影响力不减反增,于是商汤开始制造一些神话自身的故事,借助一些媒体渠道广为传播
于是,一则这样的故事开始传开了
说是商汤一次深入基层的微服私访,看到一个捕猎者从四面张开罗网,还碎碎念:四面的鸟儿都落入我的网中吧
商汤一听,叹息道:这样做,太绝情了
于是他就让捕猎者撤掉了三面的网,只留了一面,还祈祷说:鸟兽啊,逃吧,想向左逃,就从左面飞,想向右逃,就从右面飞,不听我的,就是自投罗网了
熟悉吧,网开一面
这个流传千年的故事,当然说明商汤有同情心,但对小动物的同情心,很多人都有,就这么一件小事,经过包装,不得了,直把商汤的美名远播到银河系,商汤的美德,到了极致,都惠及鸟兽了
这样的记录,别较真,也是一种政治宣传
商汤此时在内心做了一个衡量,不是不敢,是还不能将夏桀作为当下的对手,先放放,诸侯中的另一位人物进入了他的视野,就是霸主昆吾氏
昆吾这个部落,势力可以说是根深叶茂,有史为凭,《史记》说:昆吾氏,夏之时为侯伯。
侯伯,就是霸主,诸侯之长,和后世春秋之际的霸主颇为类似,隐隐暗喻中央政权的衰微,《白虎通义》更是肯定了昆吾氏的能量,都把他和春秋之际的齐桓公、晋文公并列为五霸了,虽不可考证,但也能侧面说明了昆吾氏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哈
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了,大夏王朝亦然衰微,何以夏桀能岿然不倒,不说力挽狂澜吧,仍有起死回生的回光返照啊,综合分析,昆吾氏应该是夏桀背后的金主,强有力的支持者,只有灭了昆吾,也就断了夏桀的臂膀了
天作之合,商汤的牢狱及仁义为他博得一些政治影响力,也有一帮诸侯围拢在商汤的身边,一个反夏桀和昆吾的联盟悄然而生,当然,惟商汤马首是瞻
除了昆吾,夏桀还有一张牌可打,就是九夷
一看这名字,就是华夏族之外的少数民族,尽管王室衰微,对中原诸侯的影响力和统治力锐减,但对夷族的控制力还是很牢固滴,这得归功于夏桀的父亲帝发,史料说:诸夷宾于王门、诸夷入舞。你看,这控制力还是蛮强大的
九夷,就是东方的九个少数民族的部落,尽管这些部落不强大,但积少成多,每个部落派个几百人出来,马上就是上万人的部队了,也不得了
夏桀和商汤两个人其实心里都跟明镜一样,鹿死谁手,也是暗中角力,商汤更是惴惴不安,尤其是牢狱之灾之后,若是不把夏桀推翻,自己终有一天会被夏桀干翻,身败名裂,于是一面暗地里扩军,一面对当下局面做一个评估,这种评估,俨然影响了后世的孙武: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怎么衡量夏桀的综合实力呢,怎么能少得了谍战权谋大师伊尹嘞,伊尹精心策划了一个局,对商汤说:今年该交公粮的时候您先别交,我们看一下朝廷的动静
夏桀一看,商汤胆子肥了,竟敢不交保护费,立马诏令九夷出兵征讨
伊尹一看,遂对汤说:桀还能调动支援,我们还不能公开决裂,得先服软
于是商汤赶紧派人上交公粮,并自圆其说忘记交份子钱的缘由,夏桀这才打消武力征伐的念头
伊尹和商汤坐下来分析,得先反间夏桀和九夷之间的关系,对此,伊尹那是手到擒来,至于使用了什么伎俩,史书并未明说,转眼一年过去了,第二年又到了交公粮的时候,商汤又故伎重演,夏桀一看,还来这一出,顿时暴跳如雷,马上一封电报发出,诏令九夷平汤,桀左等右盼,九夷竟无动静,夏桀一惊,顿时也明白了一些情况了
伊尹一看,对商汤说:已断夏桀一臂,可以出兵讨伐他了
但是,这也是要有谋略的,充分体现了商汤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他并没有直接讨伐夏桀,而是将矛头对准了昆吾,代号为:清君侧
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正义之战打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