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白酒市场迎来复苏与调整的新阶段,消费活力的回归与消费结构的提升,为行业增长开启了全新动力,此前固有的品牌格局,也面临着变革重构。
从一季度看,杜康控股市场活力充足,表现尤为突出。这一备受关注的白酒标志品牌,同时也是区域品牌优势代表,在白酒“抢跑”竞赛期,迎来了关键性的“中场”战事。
杜康很忙
3月以来,杜康的春季攻势密集猛烈。
3月8日,首批以“大美江南春游记之徽风婺语自驾古徽州”为主题的酒祖杜康·小封坛高端自驾之旅开坛启程;
3月9日,“致敬始创者 踏上复兴路”杜康全国推介会在河南周口举行,300余名区域合作伙伴参会。在河南省内市场,杜康已连续在洛阳、郑州、漯河、新乡等各地市召开大型推介会及品鉴会数十场,深度连接客户,推动杜康品牌文化与产品的渗透落地。
3月11日、13日,推介会又相继在浙江台州、江苏苏州举行,当地酒商对杜康品牌及核心产品给予高度评价和热烈反响,现场订货打款踊跃。
3月18日,酒祖杜康·小封坛全国巡回上市发布会暨杜康宁波体验馆开业庆典召开,这场活动由宁波合缘酒业和杜康联合打造,由此标志着双方战略合作顺利推进,共同推进以杜康品牌文化为引领的区域市场高质量发展。
一系列精品活动的省内外密集落地,明确了杜康的市场进阶突破已开启,立足中原、积极布局全国的发展步伐加速推进。
杜康的这种表现,是豫酒板块整体活跃的一个缩影。在过去一年,面对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仰韶酒业营收超过30亿元,杜康营收达到15.05亿元,16家豫酒重点企业主营产品销售额94.45亿元,豫酒品牌流通销售额117.83亿元,增长势头明确,创造历史高点。
现象背后,是在白酒市场结构性调整的未来阶段,以杜康们为代表的区域优势品牌,形成战略风口与机遇。
杜康的“大势”
白酒“抢跑”竞赛的核心趋势,是集中与分化,头部名酒、强势品牌抢占覆盖更大的市场份额,而区域性、二三线品牌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杜康能够从区域市场形成增长、辐射和放大的发展表现,实则是“小概率、高难度”事件,是多种战略要素充分叠加形成的“大势”所趋。
大势之一,是产品结构优势。
结构性优势的塑造和巩固,是区域品牌向上发展的关键战略。在这一方面,杜康正在对标行业一线名酒,从而拥有了后续发展的关键主动权。
2022年,杜康实现产品销售量1.23万吨,销售收入15.05亿元,即吨酒销售均价12.2万元。同期白酒行业总产量671.24万吨,销售总收入6626.45亿元,约折合吨酒销售均价9.9万元。这意味着杜康吨酒价格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3.2%。
对标一线酒企,泸州老窖2021年(2022年报尚未发布)产品销售量7.7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06.42亿元,吨酒销售均价26.5万元,作为白酒高端品牌代表,泸州老窖的结构性优势明显。
洋河股份2021年产品销售量18.4万吨,实现营收253.5亿元,吨酒销售均价13.77万元;山西汾酒产品销售量15.13万吨,实现营收199.71亿元,吨酒销售均价13.20万元;古井贡酒产品销售量10.11万吨,实现营收132.70亿元,吨酒销售均价13.13万元。
数据表明,杜康的结构性表现已远超行业平均水平,逼近洋河、汾酒、古井等头部军团,其高端旗舰产品“酒祖杜康小封坛”,经过多年精心打造,已站稳千元,销售破亿;战略新品“杜康造酒”主打400-600元次高端核心价位段,上市以来表现优异,不断放量。
大势之二,是市场生态优势。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豫商不卖豫酒”是河南市场的一种特殊现象,当地主流头部经销商,更“偏爱”省外品牌,而杜康正在改变这种“生态”。
2019年,杜康与河南大商标杆“省副食”达成合作,先后代理酒祖杜康·小封坛和杜康造酒,并进入旗下零售连锁机构“豫副酒源”销售;
另一河南大商品牌“酒便利”同样成为杜康的战略伙伴,酒祖杜康·小封坛和杜康造酒都进入“酒便利”连锁网络。
在杜康的战略伙伴当中,还包括河南省茅五剑贸易有限公司、金辉云酒货仓、河南卓越营销、河南道合酒业等省内优秀大商。
同时,省内还有数量众多的成长型、创新型酒商与杜康合作,豫酒与豫商共生共赢模式已在杜康开启。
如河南省茅五剑贸易董事长焦振所言,杜康是中国白酒的代名词和白酒文化符号,希望通过与杜康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深耕酒水行业领域,夯实市场基础,“维护好我们共同的杜康品牌,不仅能让更多人领略豫酒、中国酒文化的魅力,也为豫酒转型升级带来更多活力。”
据豫酒业内人士介绍,河南酒业大商80%以上都已合作豫酒品牌,杜康小封坛、杜康造酒等豫酒标志性产品在大商产品结构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河南省副食、酒便利、茅五剑贸易、盛林、喜洋洋、洛百、三睿等大商和丹尼斯、胖东来等河南大型商超品牌,均成为豫酒强势平台阵地。这种市场生态的形成,对杜康后续发展,构成重要利好。
大势之三,是长期主义战略优势。
如果我们把观察周期拉长,会发现杜康当前的表现,是厚积薄发而非跟风逐势,经过长期主义的积累沉淀和蓄势蓄能,杜康时间已至。
企业战略的不持续,企业归属产权的频繁变化,一度成为豫酒企业的“命门”,杜康亦曾深陷于此,因品牌纠葛而负重难行,难以与外省品牌形成竞争。
而自2009年杜康控股整合组建以来,从生产、品牌、组织等各个层面持续夯实,特别是自2020年以来,黄海东出任杜康控股总经理,杜康从产品塑造、市场建设方面,体现出长期主义的专注与坚守,形成了良性而健康的发展节奏。
黄海东表示,杜康目前要做20亿销售,并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性的目标,而是要保证经营质量更好,比如对经销商实行“无条件退货”,如此,杜康才能有实现40-50亿销售的必要基础,并为冲刺70-80亿销售储备动能。
杜康的“中场战事”
胜算有多大
按照黄海东所言,杜康正在以发展筑基“更大的发展”,以增长驱动“更高的增长”,当下,就是具有关键意义、深刻影响未来的“中场战事”,那么杜康的胜算究竟有多大?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参照对比,来做出更合理的预判。
2017年,河南省政府印发《河南省酒业转型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通过5-10年的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优质酒生产基地、中国白酒文化基地。而在《河南省酒业振兴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中则提出:2023年、2024年,省产白酒销售规模分别达到150亿元、200亿元;到2025年,省产白酒销售规模达到260亿元,省内市场份额力争突破50%。
对照2022年近百亿元的豫酒重点企业营收,2023年及后续发展目标,可能性与挑战性兼具。对于杜康,这是参照之一,要克服挑战,“跳起来摘桃子”,才能实现预期。
“跳起来摘桃子”,在前几年的头部名酒发展规划中多有类似提及,事实证明,这种自我加压式的发展规划,往往更有助于企业肌体强健,跨越发展。
以头部名酒为参照,目前的杜康,与此前蓄能开启加速高增长的头部名酒,表现出高度的相似性。
如原料基地的建设保障,2022年,杜康于汝阳酿酒基地东约4公里的蔡店乡新征1000亩优质农田,用于建设杜康酿酒的高品质原粮基地,该基地是杜康实施的“首批试点工程”,将聘用专业的农业种植合作社进行种植管理,大力推进“源头行动”,保障品质。
如质量水平的持续提升,杜康控股白酒研究中心已成立,产能方面,杜康方面将持续加大投入和储备,至2025年将形成2万吨原酒产能,5万吨原酒储量,成品酒储备能力达10万吨。
如市场基础的扎实建设,未来三年内,杜康将以郑州、洛阳为根据地,持续稳定打造全省销售网络体系,建成5个市级样板和40个县级样板市场;在北京、上海、广东、安徽、江苏、陕西、浙江等12个省外分公司的基础上,国内销售体系基本建立完善;杜康已完成了专业电商团队的组建,布局10大主流电商平台,开通电商直播,销售增势明显,通过以上“基建”工作,形成以消费为驱动的健康良性市场增长。
当杜康的王牌不再只是“酒祖”的历史光环,而是躬身入局,坚持做正确的事,构建系统性、全方位的发展动力与竞争优势,或许也是真正见证杜康潜能释放、强势回归的时刻。在白酒“抢跑”竞赛期,我们有理由给予杜康更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