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帝俊
《山海经》里最有存在感,最至高无上的主宰,并非黄帝,而是帝俊。
对此,蒙文通老先生在《巴蜀古史论丛》早有论述,认为黄帝谱系属于北方系统,帝俊系列属于南方系统,本来各自有序,但如果强行合并,就会出现很多矛盾之处。
从《山海经》的文本上分析,这种差异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简单比较一下两个阵营:
简而言之,帝俊是神一般的存在,太阳和月亮都是他的后代;而黄帝是人文始祖,距离我们的距离似乎更近一些,其后代包括北狄,大禹和犬戎。
帝俊和黄帝的差异,不是空间维度里南方和北方的差异,而是时间维度里洪荒年代和文明初现的差异。
所以在司马迁的记载中,帝俊消失不见,我们都是黄帝的后代。
帝俊,长期被遗忘之大荒世界的主宰,究竟能传递给我们什么样的信息?
(二)释俊
俊字,从人从夋,夋字,从厶从夊。
厶,是禹/愚/允/台等字的一部分,是天下之中的符号,是肚脐。
夊,是洛/骆/夏/夔等字的一部分,是天下之足的符号,是大脚。
了解前文的读者应该已经知道,厶和夊这两个符号,恰恰可以对应着确定的地域,而这个地域并不在蒙老先生所认定的巴蜀。
帝俊之俊,其实是在表示一个人的形象,这个人的标志不是头部,而是肚脐和足部,我们似乎再次看到了一个大夏巨人的形象。
帝俊的名字是用天下之中来定义的,帝俊派生了所有的一切:羲和十日,娥皇常羲月十有二,帝鸿,羿,后稷.......
(三)结语
王国维研究殷墟之甲骨,认为,“夔”为“帝喾”之名,因形讹而成“夋”,帝俊-夔-喾-舜其实是一个人,相关话题将在帝喾中专门讨论。
帝俊
《大荒东经》:
有中容之国。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兽,木实,使四鸟:豹、虎、熊、罴。
有司幽之国。帝俊生晏龙,晏龙生司幽,司幽生思士,不妻;思女,不夫。食黍,食兽,是使四鸟。
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
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
有五彩之鸟,相乡弃沙,惟帝俊下友,帝下两坛,彩鸟是司。
《大荒南经》
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荣水穷焉。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有渊四方,四隅皆达,北属黑水,南属大荒,北旁名曰少和之渊,南旁名曰从渊,舜之所浴也。
有襄山。又有重阴之山。有人食兽,曰季厘。帝俊生季厘,故曰季厘之国。有缗渊。少昊生倍伐,倍伐降处缗渊。有水四方,名曰俊坛。
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大荒西经》:
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蠒,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有赤国妻氏。有双山。
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大荒北经》:
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帝颛顼与九嫔葬焉。爰有久、文贝、离俞、鸾鸟、凰鸟、大物、小物。有青鸟、琅鸟、玄鸟、黄鸟、虎、豹、熊、罴、黄蛇、视肉、璇、瑰、瑶、碧,皆出卫于山。丘方圆三百里,丘南帝俊竹林在焉,大可为舟。竹南有赤泽水,名曰封渊。有三桑无枝。丘西有沉渊,颛顼所浴。
《海内经》:
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
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
帝俊生晏龙,晏龙是为琴瑟。
帝俊有子八人,是始为歌儛。
帝俊生三身,三身生义均,义均是始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大比赤阴,是始为国。禹鲧是始布土,均定九州。
黄帝
《大荒东经》:
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䝞。黄帝生禺,禺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处东海,是惟海神
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大荒西经》:
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大荒北经》:
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向。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父山,顺水入焉。有人名曰犬戎。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肉食。有赤兽,马状无首,名曰戎宣王尸。
《海内经》: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