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禹的父亲鲧,为何死后尸体三年不腐?这其中有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大禹的父亲鲧,为何死后尸体三年不腐?这其中有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江山社 访问量:2690 更新时间:2024/2/11 3:11:57

在远古传说中,是地位仅在唐之下的部落首领,鲧是标准的贵族出身,属于“高干子弟”,所以他深受唐尧重用。

当时的人对水灾束手无措,哪怕是被后世奉为英明君主的唐尧,也对各地频发的水患望之兴叹。作为领导人,唐尧怎能看百姓活在水深火热中?对此他立刻召开了联盟会议,各部落首领都投了鲧一票,认为以他的能力定能平息水患。

古往今来,治水无非只有两种法子:

一是堵住河道;

二是引导洪水。

这两种办法都很有效,关键在于因地制宜。

鲧比较直接,他选择了最简单的办法——堵!

这种办法见效很快,又非常方便。只不过,鲧忽略了“因地制宜”这一原则,当时的灾情通过堵住河道根本无法有效治理。然而,鲧是个死脑筋,他坚信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堵住洪水。洪水上涨一尺,他便修建一条两尺高的河堤;洪水上涨一丈,他便修建一条两丈高的河堤。

鲧将“水来土掩”发扬到极致,殊不知洪水涨到三丈时,以当时的人力物力根本无法继续增筑河堤。不知不觉间,被堵住的洪水积蓄了恐怖的能量,在一夜之间冲毁了鲧修建的所有河堤,造成更严重的灾情。

老百姓和唐尧自然不会关注鲧有多努力,他们的诉求只有一点——止水。显然,鲧辜负了大伙的期望,老百姓怨声载道,唐尧对他大失所望。

治水不利,理应承担责任,就这样,鲧“九年未成,被殛于羽山”。

很多历史爱好者都为鲧打抱不平,认为他罪不至死。毕竟,在洪水爆发时,鲧并非自告奋勇地主动承办治水工作,而是受大家推举不得不接过治水的重担,虽然鲧要承担治水失败的责任,但绝不该被处死。

笔者倒认为,正因为各部落首领全票通过由鲧治水,鲧才非死不可。在鲧被处死这起事件中,或许隐藏着一场不为人知的政治风波。

要知道,当时的唐尧年事已高,很多部落首领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下一任领导人。前文我们提到,鲧深受唐尧的信任,极有可能是唐尧心目中的最佳人选。然而,鲧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其他部落首领势必会“痛打落水狗”。为了安抚人心,唐尧不得不挥泪斩鲧,让他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因为篇幅原因,其中的阴谋我们不便过多分析。

总之,鲧死了,死得莫名其妙。

或许是因为死得太冤,他的尸体三年未腐。且看这个死法,远比“死不瞑目”、“六月飞雪”夸张地多。说句玩笑话,鲧简直是古往今来冤死第一人。

鲧的遗体摆在羽山,常年不腐,时人啧啧称奇,经常有人前往羽山瞻仰鲧的遗容。这时,一个叫祝融的同志,为了满足大伙的好奇心,破解鲧的不腐之谜,拎着刀来到鲧的遗体前,一刀劈开了这个可怜人的肚子。

这时,奇迹发生了:在鲧的腹腔中,蹦出一个男婴!

这个从鲧的肚子里蹦出来的小男孩,就是我们熟悉的大禹

或许是为了纪念死去的鲧,也或许是为了安抚鲧的族人,唐尧将大禹封为夏伯,让他继承父亲的部落。

这个从父亲肚子里蹦出来的小孩,与其他小孩一样健康成长,顺顺利利地成为一名男子汉。后来,大禹成年以后,我们的母亲河再次闹起了脾气,两岸水患严重。

此时的各部落的管理权,已被唐尧移交给舜。虞舜也是个悲天悯人的领导人,他不想目睹百姓流离失所,便像唐尧一样召开联盟大会,让各部落首领推举一位治水人才。细心的朋友有没有发现?各部落首领就像是认准鲧和他的儿子大禹一样,非要将这有可能掉脑袋的危险工作交给他们。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大禹的部落比较不受待见,受尽其他部落的排挤。在接到委任状之前,大禹刚刚结婚,和新娘子还没过完蜜月,就迎来了和父亲一样的使命——治水。大禹比较年轻,根本没有治水经验,又新婚燕尔,于情于理治水的工作都不该落在他的头上。不过,各部落全票通过,虞舜也只能“顺应民意”,大禹就这样离开温暖的家,奔赴治水前线。

在之后的十三度寒暑中,大禹再未踏入家门一步,期间有三次大禹曾路过自家门口,坚毅果敢的他硬是将亲情抛诸脑后,坚决不肯回家,直到治水取得成效功成名就。

坦白来说,笔者并不认同这一说法。

传说,大禹第一次路过自家门口,他的老婆卧病在床;

第二次路过自家门口,他的老婆身怀六甲;

第三次路过门口,他的老婆诞下一子。

尤其是第三次,婴儿就在家中啼哭,声音非常洪亮。然而,心志坚定的大禹在听到儿子哭声的情况下,仍强忍着眼泪不去探望。

在这里,至少存在两个疑点:

首先,既然大禹在十三年内三过家门而不入,那他第二、三次路过自家门口的时候,为什么他的老婆会怀有身孕乃至诞下一子呢?若不是三过家门都发生在大禹治水的第一年,就是大禹的夫人给他戴了绿帽子,总不能让孩子在娘胎里呆十几年吧?

其次,治水是一项长久的工程,否则也不会持续十三年。大禹是治水的总工程师,并不是在治水一线干活的劳力。大禹要做的是规划工程,稳定人心,带领大家治水,而不是二十四小时守在工地。退一万步讲,治水的工作真就紧张到连几分钟空闲时间都没有吗?毕竟,大禹的身后没有日本鬼子的枪炮撵着吧?难不成抽出两分钟看一眼老婆孩子,大水就止不住了?

说白了,这一段夸张的成分比较多。后人为了歌颂大禹的精神,高度赞扬了他将劳苦大众放在家人之上的风格,不治退洪水绝不罢休的信念。

忙活了十三年,治水终于起到了成效。大禹挑选的方法,非常合适。与父亲不同,大禹认为“堵不如疏”,他采取的方法是“引”。

“引”比“堵”见效慢,是一种长久、缓慢且考验治水者耐心的办法。不过,只要用对了方案,大禹便离成功不远了。

据说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遇到了相当棘手的情况。一座大山,将黄河拦腰截断,奔腾的黄河水在大山下盘旋,大量泥沙淤积在一起,河床逐年拔高。可以说,大禹的工程进入了关键环节,若无法解决这处隐患,此前的治水成果将付诸东流。为了疏通河道,大禹带着手下开挖大山,在山体上挖出三道水门,并将这三道水门称作“鬼门”、“人门”和“神门”。三道水门打通后,盘旋在山下的河水沿着水门呼啸而去,湍急的河水终于找到了宣泄点。

从这以后,黄河之水终于畅行无阻,不再威胁沿岸。后人为了纪念这一壮举,将“鬼门”、“人门”和“神门”这三道水门合称为“三门”,并将该地命名为“三门峡”。

据现代学者考证,当时大禹的治水工程覆盖范围极广,包括现在的河北东部、河南东部、山东西部和南部,以及淮河北部。由此可见,大禹的足迹遍布黄河两岸。远古时期,人们的思维里几乎没有“交通”和“机械”这两个概念,治水靠的就是纯粹的人力。在那个生产力极度低下的远古时期,大禹及其他治水者,必定会受到普天下劳苦大众的崇拜。

前文我们提到了,大禹父子极有可能被卷入政治阴谋中,且受到其他部落首领的针对。不过,在大禹完成了父亲未竞的壮举后,他的威望与日俱增,其他部落首领根本无法与其抗衡。毕竟,在那个思想单纯的年代,民心的力量是权力无法撼动的。

对于劳苦大众而言,他们的诉求非常简单。

首先,老百姓都希望自己有地可种,投入到劳动生产中,为社会出一份力;

其次,在有地可种的前提下,劳动者应该得到与付出对等的回报,起码要有足够的收成填饱肚子。远古时期生育率低,平均寿命低,人们对幸福的期望仅此而已。

不过,洪水爆发后,大水冲塌了老百姓的房屋,吞噬了他们的耕地。土地无法耕种,老百姓自然无法获得收成。没有收成,肚子就要抗议。远古时期,除了部落首领等少数高层外,几乎所有人都要从事劳动生产,无地可种,意味着所有人都要饿肚子。

大禹治水,解决的并不仅仅是水患,从某种角度来说,他还让劳苦大众的肚子有了着落。因此,这个能让老百姓吃饱饭的人,一定会受到万众敬仰。

大禹,这个从父亲肚子里蹦出来的传奇,他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正因如此,他才能成为继尧舜之后的下一任领导人。

参考资料:

【《史记·夏本纪》、《竹书纪年·夏后氏》、《帝王世纪·第三(夏)》】

标签: 大禹唐尧大禹治水虞舜水患

更多文章

  • 帝舜杀了鲧,为何还传位大禹?考古发现改写认知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大禹,大禹治水,洪水,考古发现,黄河

    大禹治水的传说流传了几千年,随便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大禹治水的时候非常用功,连家人也顾不上,就算是自己新出生的孩子,他都没有时间看,这也有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但是在大禹治水之前,是大禹的父亲鲧奉舜的命令在治理泛滥的黄河,但是因为多久治水无果,最后鲧被舜杀死了,随后子承父志,大禹才接了父亲的

  • 民间故事:后羿射日之后,六只妖怪作恶,还嘲笑后羿只剩一支神箭

    历史解密编辑:陌笑已徒然PLUS标签:后羿,后羿射日,九婴,妖兽,天神

    后羿射日之后,天底下的山精海怪都老实了起来。因为它们听说后羿共有十支射日神箭,只射出了九支,还剩一支神箭,震慑着天下的妖兽。太阳是三足金乌所化,一生不落地,是天下最强大的妖兽之一,连太阳都被射死了九个,其它妖兽自然不敢尝试神箭的力量。然而时间久了,总有些脾气暴躁的妖兽,会忍不住出来作恶。六只妖兽开始

  • 寒浞勾结后羿的爱妃,杀后羿、灭夏朝,最终的下场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于你爱音乐标签:后羿,寒浞,黄帝,爱妃,族长,寒国,后羿(夏朝)

    后羿十九年,后羿的宝贝义子寒浞和他的爱妃纯狐联合起来把后羿杀死在寝宫的床上。接着寒浞升殿召集群臣宣布后羿的罪状,自立为王,改国号为寒。寒浞把后羿的这名妃子纯狐据为己有,立为正妃,从此开启了自己的帝王之路。寒浞的祖先是在黄帝身边管理作坊内工匠的工官,后来黄帝将其封于寒(今山东潍坊市一带),其属地称为寒

  • 后羿徒弟为何遭人唾弃?嫦娥奔月、后羿枉死都由他一手造成

    历史解密编辑:漂江孤影标签:后羿,成仙,嫦娥,仙丹,射日

    我国是个礼仪之邦,自古以来,习武之人非常讲究武德——“武”,止戈也。古代的师父在传授武艺给徒弟之前,都会教徒弟要明辨是非善恶、信爱他人、通晓仁义、惩善扬恶。习武之人最看不起那些欺师灭祖的小人,他们或因嫉妒、或为利益而背信弃义、大逆不道,最终一定会遭到世人的谩骂和唾弃。上古时期,为解决民间疾苦而射下九

  • 破解后羿射日密码:后羿为何射日?竟被误解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后羿,射日,后羿射日,山海经,大羿,帝俊

    破解后羿射日密码:后羿为何射日?竟被误解千年!今天笔者就尝试来谈谈这个历史问题。似乎应该再重申一遍:华夏神话本不发达,又被儒家历史化篡改,必要的神话考证,因无奈而显得意义贫乏,至少打了折。从文化潜意识角度认识神话,倒反而更真实一些。看官明白,本文又要大放厥词了。关于羿是何人,有三种说法。第一个羿,有

  • 后羿射日的背后隐藏着一场战争,考古发现,后羿射得压根不是太阳

    历史解密编辑:西门史纪标签:后羿,后羿射日,部族,帝俊,金乌

    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灿烂历史,在历史中,流传着数个精彩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它们共同组成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而“后羿射日”这一神话故事更是一直被人津津乐道!但其实后羿射杀的绝不是人们印象中的太阳,而是另有所指。整个故事其实指代的是发生在两个部族之间的激烈战争。01后羿的来历真实的历

  • 嫦娥到底是谁的妻子?神话和历史中的后羿是同一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华夏女子图鉴标签:吴刚,嫦娥,神话,月宫,后羿射日,后羿(夏朝)

    #只说女人故事,不讲历史小时候听“嫦娥奔月”的神话,知道嫦娥因为吞吃仙药而飞天,可她的丈夫到底是砍月桂的吴刚还是射日的后羿,至今没有搞清楚。夏朝历史里,有个最优秀的射手也叫后羿,是导致“太康失国”的有穷部落首领,这个”穷“在古代是弓箭的意思。神话和历史混淆容易让人迷糊:嫦娥到底是谁的妻子,一个玩奔月

  • “夸父一号”探日卫星都带了什么仪器?分别有什么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轻舟一号标签:卫星,日冕,夸父,太阳,成像仪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9日07:43,搭载“夸父一号”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简称ASO-S)卫星的“长征二号丁”遥五十五运载火箭,自酒泉发射场成功发射。“夸父一号”卫星设计寿命4年,运行在约720千米的太阳同步晨昏轨道。卫星搭载了3台主要载荷:全日面矢量磁像仪(Full-disc vector Ma

  • 夸父到底为何要逐日?学者:《山海经》里有答案,他追的不是太阳

    历史解密编辑:彦祖普法标签:山海经,蚩尤,应龙,夸父,黄帝

    神话传说,顾名思义,分为“神话”和“传说”2个部分,前者偏重于关于人神起源万物初始的历来,后者则偏重于口口相传,关于英雄们的故事。虽然放在如今看来,绝大多数神话传说都是极其夸张的幻想,故而被一些人称之为“迷信”,但事实上,这些来自千百年前的故事,反映出的是古人们对于自然、对于世界的探索,表达了远古人

  • 沅陵有三座奇特的大山,相传是夸父煮饭时的“撑锅崖”

    历史解密编辑:红网标签:丹霞地貌,桃源,沅陵,山峰

    沅陵县五强溪镇有座夸父山,当地老百姓俗名“撑锅崖”,又叫撑架山,就座落在沅江边上。沅水两岸多为丹霞地貌,如桃源的刀劈岩、水心寨等。夸父山也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山势巍峨,山峰错落,外形奇特。如身临其境,让你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三座大山面江而立,形如鼎架。(图源:太极摄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