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道光将节俭发挥到极致 却止不住满清王朝的衰败

道光将节俭发挥到极致 却止不住满清王朝的衰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829 更新时间:2024/4/2 21:22:25

虽然说中国古代是家天下,但奉行节俭的君主还是不少。尤其是历朝开国皇帝,得天下不易,大多都比较节约。清朝的道光皇帝也很节俭,但是他的带头节俭,并没有起到净化国家社会风气的作用,反而是闹出了一堆笑话。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笔者就来说说道光皇帝的节俭癖好。

道光皇帝是清朝唯一一个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其实他是嘉庆皇帝的第二个皇子,母亲是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但因为皇长子早夭,他是嘉庆皇帝长大成人的第一个皇子,母亲又是正室,所以他是事实上的皇长子。他出生于乾隆四十七年,虽然他出生时他的父亲还只是普通的皇子,但再普通的皇子也是皇子,他的出身注定显赫。但是道光皇帝却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他自己节约也就算了,娶了福晋之后,在他的带头作用下,他的福晋也跟着他一起节约。他们是怎么过日子的呢?两口子不吃肉,叫太监去外面买烧饼带回来吃,冬天天冷,两口子就着热开水,一边喝一边吃。日子过成这样,家境好些的老百姓都不至于餐餐吃饼吧!

到了登基称帝后,道光皇帝又将他的勤俭节约发扬光大,带动群臣一起节约。龙袍破了,打个补丁继续穿。皇帝都这样了,大臣怎么好意思穿新衣呢?于是也像皇帝看齐,穿着打着补丁的官服,所谓上行下效嘛!上朝的时候,穿着破龙袍的皇帝高高坐在上面,下面是穿着破官服的文武大臣,这个情景像什么?丐帮朝会。一时之间北京城里打着补丁的破衣服价格往上狂飙,反而新衣服价格更便宜,新到京的官员甚至都买不起破衣服了,怎么办?那就把自己的新衣服弄破,打个补丁上去吧!皇帝的本意是想以身作责,让大家和他一样勤俭节约,治理好国家,但是后来事情的发展委实没朝皇帝想要的方向发展呀!但是这些住在深宫里的皇帝是不可能知道的。

在古代皇后的寿辰是不得了的事,要大肆庆祝。可是道光帝的皇后就享受不到这些了,摊上了这么个老公。到了皇后佟佳氏四十整岁这年,道光帝终于想起来要给皇后庆祝下了。毕竟是整寿嘛,再不庆祝有些说不过去了。可是这位节俭的道光爷是怎么给皇后过整寿生日的呢?好嘛,只御批了两只猪的指标。到了皇后寿宴这天,后宫的大小嫔妃、特意进宫祝贺皇后寿辰的王公贵族大臣们,他们眼前只摆着一碗打卤面,面里飘着两片薄薄的肉片。皇后的四十整寿都这样了,可见平时道光皇帝也不会给后宫太多赏赐。平日后宫妃嫔们穿着朴素的衣服,也不施粉黛。这还不算什么,后来道光皇帝察觉到太监给他补衣服会中饱私馕。有次道光皇帝和武英殿大学士曹振镛聊天问他的衣服补两个掌要多少钱,曹学士说要三钱。皇帝一听说你衣服补个掌的真便宜,我补两个掌需要五两银子。通过这个事皇帝知道太监会利用给他被衣服吃回扣,于是皇帝下令后宫妃嫔们学习针线活,以后衣服破了由妃嫔们补。唉,皇帝和太监斗智,可苦了那些妃子了。

再说那个学士曹振镛,别的大臣穿着打补丁的衣服是做样子给皇帝看,他可不是做样子,他是和道光皇帝一样是真节约。他有个破驴车,他让给他做饭的厨子给他赶车。既是厨子,又是车夫,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这样他可以省去一个人的人工。每天他坐着破驴车上朝,还带着买菜用的秤杆。下了朝后,他脱去朝服,去菜市场买菜,担心菜贩子缺斤少两,自己亲自称,还讨价还价,常常为了一个钱,争个半天。这么个大臣,碰到道光这么个皇帝,这对君臣到一块,可真是说不完的话,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癖好嘛!

曹学士经常在京城各个酒楼打听价格,然后向道光皇帝报告,道光皇帝听了就照着外面酒楼的菜价和御膳房做的菜价进行比较,然后发现每次御膳房做的菜价格都偏高。有次皇帝问曹学士早上吃了什么,曹学士说早上吃了四个鸡蛋。皇帝说一个鸡蛋需要五两银子,你吃了四个,一早上就用了二十两银子呀!曹学士当然知道是太监在糊弄皇帝,于是说他吃的鸡蛋都是自己家里养的母鸡下的。然后道光皇帝怎么着?他下令在宫里养鸡,以后鸡蛋全部用宫里养的鸡下的。

凭心来说,道光皇帝面对奢靡浮华之风,是下了很大的力度去惩治的。他做了很多具体的措施去制止奢靡的风气,在位三十年,也真是三十年如一日的身体力行,带头节俭。然而到他执政时,贪腐已经渗透到清王朝的五脏六腹,各级官员欺上瞒下,营私舞弊。光靠住在深宫里的皇帝穿着破衣服,算计着菜钱,又如何制止腐败呢?更何况道光皇帝自己处于新旧文明的交替中,却不知天下大势。

鸦片战争,英国人已经打到了中国本土,道光皇帝却不知英国在哪里?当得知英国是女皇在位,竟然问出英女皇有否婚配的问题。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就是在道光皇帝执政时签定的。道光皇帝想改变,始终眼界有限,看他重用曹振镛这样的大臣便可知道他用人实在有问题。曹振镛的门生曾经请教他如何为官,曹振镛说“无他,但多磕头,少说话耳”,就这样,曹振镛在道光朝做了十五年的首辅。道光十五年,八十一岁的曹振镛病逝,在节俭方面与曹振镛惺惺相惜的道光皇帝悲痛万分,御赐曹振镛谥号“文正”。

曹振镛病逝后,道光皇帝又穆彰阿,比起前者,穆彰阿更会逢迎皇帝,不仅如此,穆彰阿还会利用道光皇帝节俭的癖好,贪污受贿。一年皇太后生辰,皇帝想大办,又怕花钱,大臣知道皇帝的心理,于是对皇帝说皇太后生辰由臣民孝敬,不用内务府花钱。皇帝一听,非常高兴,下旨委派穆彰阿去筹备。穆彰阿是怎么办的?他借着给皇太后过寿的名义到各个衙门勒索,每个官员都掏了腰包,职位最低的官员都是一百两起。给皇太后筹备个寿辰,穆彰阿一个人就私吞了一千万两。道光皇帝任用这样的大臣,还将这样的大臣视为心腹,他自己再怎么节约再怎么以身作责,也杜绝不了腐败,反而越反越腐,徒叹奈何?

标签: 道光

更多文章

  • 道光皇帝:史上最抠门最搞笑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道光

    道光皇帝是个平庸守旧的皇帝,想要禁烟结果却导致了鸦片战争,不敢对付英国人又搞得中国很丢人,实在是弄得他很无奈,也弄得大清国很无奈。可是他在主观上,不能说没有努力想要成为一个好皇帝,他也为了使国家更好而做出了许多努力。最有名的,除了禁烟,就是他的节俭与吝啬了。作为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自然是想要什么

  • 太监也能封王:扒扒中国史上称王的宦官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宗爱,李辅国

    宦官,作为刑余之人,宫腐之族,身体上的欠缺使得灵魂遭到扭曲,少了男欢女爱的资本,人生的快乐之事不外乎口舌上吃香喝辣、政治上呼风唤雨了,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宦官们对权势都有着强烈的追逐心。如果宦官们靠着给皇室服务这点优势,捞取点油水,倒也无伤大局;但一旦染指权力,左右朝政,那这个帝国、这个王朝必遭劫难

  • 解析如何评价明朝被誉为救时宰相的于谦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于谦

    《明史》曾评价于谦说:“于谦为巡抚时,声绩表著,卓然负经世之才。”那么,明代于谦是谁。要想全面地了解明代于谦是谁这一问题,需要从于谦简介开始说起。于谦生于公元1398年,卒于1457年,享年59岁。于谦的祖籍虽然在河南商丘,但是于谦自幼在浙江杭州一带长大。于谦少年时期非常仰慕文天祥,他认为文天祥是一

  • 明武宗朱厚照的生母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武宗,朱厚照

    明朝的武宗皇帝朱厚照,为明朝中兴之主明孝宗的独生子。明孝宗与张皇后一生恩爱,除张皇后外没有在纳一个嫔妃。就是关于他们的这个独生子的身世,还惹出了一个轰动朝野的大案子——郑旺妖言案。在案子的背后隐藏着的是明武宗朱厚照离奇的身世谜案。明武宗皇子非张皇后所生而是婢女郑金莲所生?“皇上喜得龙子,大赦天下,许

  • 堂堂一国之君却被老婆欺凌的10大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被老婆欺凌的皇帝

    在当代社会,怕老婆并不是特别少见的现象,可是说起皇帝也怕老婆的事,许多人就感觉到稀罕了,堂堂一国之君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集天下所有百姓生杀予夺的大权于一身,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嫔,后宫粉黛佳丽少说也有三千,区区一个老婆,他还会怕吗?但历史史实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在古代怕老婆的皇帝细数起来还真有一大摞。隋

  • 导致东汉末年天下三分的祸首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贾诩

    臣辄鸣钟鼓如洛阳,即讨让等。”欲以胁迫太后诛宦官,但董卓未至而何进已死。当时洛阳大乱,袁术、袁绍兄弟于是率军攻击皇宫,中常侍段硅等劫帝走小平津,董卓遂率其部众于北芒迎汉帝还宫。贾诩之后董卓当权暴虐不仁,又为吕布、王允等人设计诛杀。可惜王允为人过于刚直,当时犯了一个策略上的错误,就是没有马上赦免董卓那

  • 中国最后的宰相胡惟庸:位高权重祸及九族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胡惟庸

    明朝最后一个宰相是胡惟庸,是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设置的,属于中书省最高长官。但是洪武十三年正月初七,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就以胡惟庸谋反为罪名,左丞相胡惟庸和御史大夫陈宁,在大明帝国的首都南京被当众凌迟处死,并夷灭九族。明朝最后一个宰相死亡,中国最后一个宰相也就此画上句号。明王朝建立伊始,太祖朱元璋

  • 春秋时期美男子公孙子都竟然帅到人神共愤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美男子公孙子都,公孙子都

    相传周朝末年,春秋时期郑国有一个帅的人神共愤的美男子,这一当时的男神便是公孙子都。公孙子都武艺高超,相貌出众,是众多郑国女子的梦中情人,而这一位帅的人神共愤的美男子到底帅到了一种怎样的境界呢?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公孙子都简介。公孙子都画像公孙子原名公孙阏,本姓姬,字子都,是郑国贵族。因其长相俊美,被称为

  • 秦始皇东巡南京凿方山后为何要破坏龙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作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第一次将国家进行了统一,有效的实施全国管理,解决了度量衡的统一,可谓是开创了前无古人的一番盛世。那么在秦始皇登基为皇帝之后,他曾经数次做出一个举动,那便是东巡。秦始皇东巡几次?秦始皇东巡都去了哪些地方?秦始皇为什么要东巡?秦始皇东巡的意义在哪里?秦始皇画像(网络图

  • 明朝崇祯本可不上吊:是谁把他逼上煤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崇祯

    历史机遇总是稍纵即逝,一步得生,一步得死,岂容贻误。僵化的思想、狭隘的私利,导演了崇祯皇帝君臣极不负责任的议事秀,空留千古憾事。可见,改进文风会风,清扫作风背后的垃圾,关系事业成败、国家兴衰,是极其严肃的政治课题,绝非枝节小事。崇祯之前的三个皇帝简直匪夷所思,绝对是皇帝中的奇葩:神宗30年不上班,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