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仁宗朱高炽:为何其父明成祖三番四次想要杀他?

明仁宗朱高炽:为何其父明成祖三番四次想要杀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641 更新时间:2024/3/26 0:28:17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八月十五中秋之日,皇太子朱高炽即皇帝位,以明年为洪熙元年,是为明仁宗。

在各种史书中,明仁宗朱高炽都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仁君典范。而事实上,他也确实有仁爱之举。甫一登基,便下诏“罢西洋宝船、迤西市马及云南、交趾采办”。也就是停止郑和下西洋之举,停罢往西域买马,停止往云南、越南等地采办宝石、香料等物。此后不久,他还为建文帝殉难诸臣平反,尤其是为被灭十族的方孝孺平反,也给为他而冤死的解缙等人平反。客观讲,这些政策确实为国为民,大苏民力,大得民心,也无愧他“仁”之谥号。不过,仔细考察朱高炽的储君之路和执政生涯,我们可以发现,他之颁布这些诏令,其原始动机,绝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这一切都要从他和父亲明成祖朱棣的关系说起。

坦白讲,朱棣是不喜欢朱高炽这个长子的。这可以通过两件事来说明。在朱高炽被立为皇太子后,朱棣经常生气发怒。一日,宫中宴饮,朱棣忽然想起朱高炽来,顿时怒火中烧,也不顾身旁的徐皇后,大声骂起朱高炽来,脸色十分难看。徐皇后不明所以,也不知道儿子究竟犯了什么错,也不敢劝。朱棣骂完后,转头对徐皇后说:“媳妇儿好,他日我家亏她撑持。”接着又恨恨说道:“我不以媳妇故,废之久矣!”朱棣口中的媳妇,指的就是朱高炽的妻子张氏。朱棣这两句话的意思很明白,即他之所以没把朱高炽废掉,只是因为朱高炽有个贤惠的妻子。

另一个故事说,朱高炽做皇太子的时候,身体肥胖,“腰腹数围”。一日,朱棣令他与他的几个弟弟一同练习骑射。但朱高炽实在是太胖了,走路都需要人搀扶着,更何况是纵马驰骋、弯弓射箭。朱棣看到自己选立的储君如此无能,怒从中来,命令削减朱高炽的饮食,逼他减肥。朱棣的削食减肥计划十分严苛,给朱高炽提供饮食的供膳官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偷偷地把自家的饭菜拿给朱高炽。朱棣得知后勃然大怒,命人将供膳官剁成肉酱,施以醢刑。

以上两个故事表明,朱棣对朱高炽确实十分不满,尽管是恨铁不成钢,但也是在太严厉了些。不仅如此,就是朱高炽的皇太子之位,得来就已经十分侥幸了。

概括来说,朱高炽之所以得立为太子,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传统礼法的限制。在名分上,朱高炽是朱棣的嫡长子。自西周以来,中国就实行着嫡长子继承制,至朱棣时已有两千多年的时间。两千多年累积下来的传统,早已根植人心,牢不可破,朱棣纵然胆大无忌,也是不敢轻易越礼的。

二、文官们的支持。在立储之初,朱棣曾就此事询问过朝中官员。官员们表现出了文武两极分化的局面。武官们力推朱棣的次子朱高煦,而文官们则坚决支持朱高炽。对于自己的这两个儿子,朱棣心里十分明白,朱高炽虽然体胖有疾,却是真正的心存仁爱,而且他也确实无过,身具才干。武将们支持朱高煦,无非是他曾在靖难之役中出力甚多,他们之间算是经历过战火洗礼的“战友”。至于朱高煦本人,则莽撞无谋,徒有一身勇力,并不适合继承帝业。任何一个朝代,打江山时可以全凭武将,可要想治理好国家则不能没有文官。因此对于文官们的意见,朱棣是不敢置若罔闻的。

三、朱高炽有个好儿子。朱高炽本人虽然肥头大耳,可他却有个英俊倜傥、才华横溢的儿子朱瞻基。由于隔代亲的缘故,朱棣十分喜欢朱瞻基这个长房长孙,认定他将来必为“太平天子”,不仅立他为皇太孙,而且打仗巡视时也都带着他,着意对他进行培养。当朱棣对立谁为太子而犹豫不决的时候,曾询问过大学士解缙。解缙先是夸赞了一番朱高炽:“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然而朱棣却不以为意,“帝不应”。也就是说,朱高炽仁孝与否,在他眼里无关紧要。紧接着解缙又说道:“好圣孙!”这里指的是朱瞻基。朱棣听后大为赞同,“颔之”,点头称是。于是,不久之后朱高炽就被立为了皇太子。

由此可以看出,朱棣之所以立朱高炽为皇储,并不是朱高炽本身有多优秀,而是另有原因。从朱棣的态度以及语气中可以看出,朱高炽之所以没有被废掉,只是因为他有个贤惠的妻子;而他之所以被立为太子,则是因为他有个优秀的儿子。对于这些,朱高炽自然是了然于胸的,则他对父亲朱棣的感情如何,我们也就不难想象了。

朱高炽居皇太子之位共二十年,由于父亲朱棣的多疑雄猜,其间多灾多难,人称“多难太子”。综合来看,朱棣对朱高炽的打击主要有三次。

永乐八年(1410年),因朱高煦进谗,支持朱高炽的大学士解缙被贬谪到交趾。明成祖北征蒙古时,解缙到南京述职,在拜谒了时任监国的朱高炽后,又返回了交趾。朱高煦则趁机再进谗言,指责解缙只见太子不见皇帝是“无人臣礼”。朱棣大怒,下解缙锦衣卫,同时又把大理丞汤宗、宗人府经历高得旸、中允李贯、赞善王汝玉等太子属臣心腹下狱鞫治。后来解缙、王汝玉二人死于狱中。

永乐十二年(1414年),朱棣再次北征,八月回师北京。朱高炽遣使迎驾,朱棣却嫌他行动迟缓,认为太子是有意怠慢自己。遂将辅佐太子的侍读黄淮、侍讲杨士奇、正字金问、洗马杨溥、芮善一同下狱。杨士奇不久出狱,而黄淮、杨溥二人则一直被关押了十年,直到朱高炽即位,二人才被释放。

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棣北巡北京,朱高炽再次留守南京监国。当时南京有个陈千户,因擅取民财被贬至交趾,后又因功被朱高炽召回。这本是极为普通的人事变更,但朱棣却听信一面之词,将东宫属臣梁潜、周冕下狱,以示对朱高炽的薄惩。后来二人也都死于狱中。

其实,在定储之后,朱棣已无意易储。但他的权力欲望实在是太强,之所以接连打击朱高炽,只是为了告诫他要恪守本分,不要夺权。但他的儆戒之举却让朱高炽无所适从,精神十分苦闷,百无聊赖之际,他转而纵情享乐,以求得解脱。这导致了朱高炽健康状况的恶化。朱高炽登基十月而亡,具体原因虽未查明,却必然与此有关。

标签: 朱高炽郑和朱棣

更多文章

  • 陷害太子操纵废立:唐朝史上著名的美女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宰相,上官婉儿

    当然了,唐朝著名的才女——上官婉儿,哪有曾氏这种海阔天空、通权达变的胸怀?她死死地握着那把“双刃剑”,直到躺进棺材都不肯撒手。权力贪欲,支配她到处插手,四面树敌。最后,两桩大罪,毁了她这位卓越诗人。细究起来,上官婉儿的确是罪孽深重。一、搬弄是非,害死太子李重俊上官婉儿秽乱宫廷、干预朝政,早就惹恼了太

  • 因好色让位给七岁儿子的荒唐皇帝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皇帝,周主赟

    皇位,几乎没有皇子不想得到这个位置,而坐上皇位的呢,小冷君想没有哪一个皇帝不想长期做下去的,如果真的可以,他们宁愿把皇位坐穿也是不肯下来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里无奇不有。在魏晋南北朝这一短暂的历史时期内,就有这么一位皇帝,想要罢工,他不想再在皇位上做下去了,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色欲,他究竟有

  • 揭秘:历史上忠勇不输关羽的人是何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关羽,王彦章

    关羽的名声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成名的主要原因无外乎忠、勇二字,《三国演义》更是把其忠勇渲染的无以复加。然而在同三国乱世一样的五代乱世,也有一个人,其忠勇不下关羽,但是他却没有关羽那样的“幸运”,除了对历史感兴趣的人,知道这个名字的人并不多,他就是后梁大将王彦章。他与关羽不同的是,关羽使一口大刀

  • 大清朝雍正皇帝的最牛秘书张廷玉的退休风波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清朝,雍正,皇帝,张廷玉

    大清朝最尊贵的皇家秘书张廷玉很少有闲下来的时候。因而他闲下来时的独特形象就被记载到史册里:退食泊然,手持典籍,青灯黄卷,安坐室中,旁若无人。这样的形象与四大皆空的老僧更近,而与权重一时的枢要阁臣相去甚远。然而老臣张廷玉毕竟越来越老,侍奉了玄烨、胤禛两位精力充沛的英主之后,又开始为乾隆朝操心,他的元气

  • 大明王朝明武宗朱厚照的那些奇葩职衔与爱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皇帝,朱厚照

    明武宗(年号正德)朱厚照,生于弘治四年(1491)九月,弘治五年(1492)三月被立为皇太子,弘治十八年(1505)五月继皇帝位,正德十六年(1521)三月崩,葬康陵。他是明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皇帝,也是明代历史上最放荡不羁的皇帝。在位期间曾多次离京,北巡宣、大,南游直隶,途中既亲自带兵打击来犯

  • 大清朝历史上的蒙古王爷僧格林沁的出生与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皇帝,王爷,僧格林沁

    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六月初五,内蒙古的哲里木盟科尔沁科左翼后旗的一片草地上,羊倌德力格尔像平时一样安静的放羊。突然有人来报喜,他的妻子给他生了一对双胞胎男孩。德力格尔也是黄金家族的子孙,爵位是四等台吉。但成吉思汗的子孙众多,德力格尔只是属于边缘群体,他家境十分贫寒。为了养家糊口,德力格尔常年给

  • 闯王李自成生死之谜:满清与南明均未取得其首级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闯王,李自成,南明,

    李自成逃禅石门夹山一说,流传极广。湖南省的石门县古称澧阳,又称澧州。据清代乾隆年间的《澧州志林》所收澧州知州何的《李自成传》一文称,李自成兵败,独窜石门之夹山为僧,法名奉天玉和尚。文中所指夹山即夹山寺,该寺位于石门县东15公里的三板桥,是一座唐代古刹,也就是本文一开始讲到的那个地方。寺内遗有与此说相

  • 南宋末代皇帝的凄凉人生:皇帝到驸马再到喇嘛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宋恭宗,皇帝

    南宋被元朝灭掉后,与宋朝相关的历史也逐渐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之外。南宋最后一个皇帝宋恭宗赵显的最终命运又是怎样呢?在四岁的时候,赵显跟随母亲全太后一起投降了元朝,迁居到元朝首都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市。此后,这位年幼的南宋末代皇帝开始了他多舛的人生。最初,元世祖忽必烈对赵显母子还算礼遇,将赵显封为瀛国公

  • 汉代名将霍去病的死亡真相:并非瘟疫而是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霍去病,汉代,名将,

    元狩六年(前117年),大司马大将军、冠军侯霍去病薨逝,时年23岁。关于他的死因,流传较广的说法主要有病死、在匈奴染上瘟疫、退隐三种,但是都经不住推敲。首先,史书中从未见霍去病身体有何不适的记载,而且与霍去病同一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关于此事的记载也颇值得玩味。他在《史记》中只用了一个“卒”字来写霍去病

  • 揭秘:三国史上诸葛亮心结终酿蜀国哪桩冤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诸葛亮

    诸葛亮集智慧、忠恕、正直、廉洁于一身。但以我看来,诸葛亮有一个“荆州不该失”的情结和“云长——文长移情”,并因此酿成了蜀国的一桩冤案!“荆州不该失”情结是什么?这首先要看什么是情结。心理学对情结的定义是:由一系列被压抑的无意识思想、感情、知觉、记忆等所组成的意念倾向。情结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个人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