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商人财富偶像胡雪岩:变革时代缝隙中生存

中国商人财富偶像胡雪岩:变革时代缝隙中生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33 更新时间:2023/12/20 21:10:31

1862年春天,左宗棠在浙西衢州府郊外设在关帝庙的行辕里见到胡雪岩的第一面对后者肯定没有什么信任可言,眼前那个“瘦高个”一眼看上去就像是一个精明的“推销员”。他到浙江以来听到战事外最多的就是关于这位大名鼎鼎的“浙江候补道胡光墉”的议论,而且多数没什么好话,一些禀帖指出这个当地首屈一指的大商人“富埒封君,为近数十年所罕见,而荒淫奢侈,迹迥寻常所有”。

但只是这一次会面似乎就让左宗棠对胡雪岩的印象一举改观:“(左)欲加之罪,一见大加赏识,军需之事,一以任之。”胡雪岩早已为左准备好的20万石米起了作用。在清军和太平军历时14年战争的最后阶段,这一大份战略物资的贡献实在举足轻重。

那天夜间行辕里发生在左和胡之间的对话,并没有明确史料记载。小说家高阳在历史小说《红顶商人》一书中用了很大篇幅,为它想象了一连串充满中国式智慧的机警对话,来刻画胡雪岩左右逢源的商人性格,以及两个雄心勃勃的中国人如何在这次见面后一拍即合。1862年,胡雪岩39岁,生意刚有起色;比他大11岁的左宗棠也刚刚从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幕府里走出来独挑大梁,他心怀大志,给朋友写信都署名“署亮白”以自比“诸葛”。二人在晚清历史舞台上的表演都才刚刚展开。

渲染这场会面的重要并不过分,它在某些方面的确深刻影响了晚清社会的走向。它不仅将成就晚清一名重要官员政治生涯的高峰,这位“同治中兴”的名臣在未来的仕途上因此有了“西征”这张辉煌而强大的政治底牌。它也成就一位红顶商人的财富生涯——左宗棠的能量和胡雪岩此前的政治后台王有龄不能同日而语,结识王有龄尽管使胡迈向了从事官办买卖的第一步,但39岁以前的胡雪岩充其量还只是个地方政府的小帮办,39岁以后,他得到了成为“国家生意”经纪人的机会,并一度成为垄断者,他的个人资产在高峰期超过清政府国库储备金,达到白银3000万两。

清代的“官商同盟”在有了“左胡”先例之后,接着很快就有李鸿章和盛宣怀这另一对搭档。

由胡雪岩经办的“西征借款”是清朝第一笔以“国债”面目出现的外债,它开创了地方临时收入的新渠道,这笔收入完全脱离中央集权财政系统的控制,给地方洋务运动和军务提供了应急资金来源,却也在某种程度上动摇了清政府建立在传统财政体制上的经济基础。财富重新分配,国家财产的式微和少数个人财富的崛起,是由此引发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要主题之一。

1823年出生在安徽绩溪县十都湖里村的胡光墉是家中长子,父亲胡鹿泉(号芝田)是一个读过些书的乡村名士。他家里的几亩田地只够供给他和三个弟弟月乔、秋槎、鹤年的基本衣食,他没有上过私塾,幼年所有教育来自他父亲所学知识的传承。对他寄予厚望、希其“兴吾家”、于上流社会赢得一席之地的父亲,在他12岁时候就离开人世。童年不幸的胡雪岩之后经由亲戚推荐从“浙皖古道”南下至杭州“信和钱庄”当学徒,开始了奇迹般的经商生涯。从钱庄的跑堂伙计,到那个时代里富可敌国的商人,他的兴起由一系列混合在一起的个人神话和社会转折所组成,这个传奇里所体现的商业哲学和谋略技巧,在几百年后那些白手起家渴望奇迹的创业者们看来,仍是最好的励志故事。

胡雪岩所生活的1823~1885年历经晚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中国社会处于动荡和崩溃的边缘,挫败感和谋求中兴的希望交织,新旧因素并存,往后100年内活跃于中国历史的各种力量都在此时陆续登台亮相。

对付太平天国运动的军费开支几乎耗尽清政府国库,危及国运存续的各方危机并没有消退,长期以来“塞防论”和“海防论”之争不仅是政治观点和派系之争,它的焦点更是那些中兴官员们如何使用有限资金去解决更多的麻烦。在镇压太平天国、捻军和回民叛乱中崛起的地方大员李鸿章、左宗棠,各自为政又互有合作,他们试图振兴国运,但短暂的“同治中兴”始终是以昂贵的工业和军事“实验”为基础。在国力不济的前提下,他们不得不借助各种国内国外的商业势力辅佐政治抱负,同时巩固自己政治影响力的版图。

另一方面,上海的外滩开始排满新式银行。鸦片战争虽然开放了通商口岸,但它所带来的商业效果却使英国人和其他外国商人大失所望,他们发现资本对中国内地的渗透并不如想象那样迅速而顺利,强制性的条约特权本身不能把外国制成品直接送到中国人手里,他们必须经由社会活动能力卓越的买办人物之手,通过传统商品流通渠道,才能深入中国市场,他们开始加大投资力度,想方设法接洽上掌权者们,签下利润更为丰厚的国家订单。

一些长袖善舞的中国商人应运而生,穿梭于变革时代里交错横生的种种动机和需求之间,猎取需求缝隙中的暴利机遇,胡雪岩是他们中间最成功的代表之一。

标签: 胡雪岩左宗棠

更多文章

  • 解密:唐代著名诗人中在官场成就最高的是哪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诗人,白居易,唐朝,

    白居易算得上唐代大诗人中在世时最为显达、仕途最为顺遂者,这一点,连出生于名门望族的王维都不如。他于大历七年(772)出生时,李白已离世十年,王维辞世十一年,杜甫故去两年,大唐诗坛领跑的接力棒,历史性地交到这位神童的手上。以官场成就而言,他年年轻轻就授翰林学士,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是二品大员。从文

  • 汉景帝发妻薄皇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废的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薄皇后,汉景帝,刘启,

    说到中国历史上被废的皇后,可谓是不计其数。那么,历史上第一位被废的皇后到底是谁呢?她就是西汉第六位皇帝景帝刘启的第一任皇后薄氏。薄氏,山阴人(今浙江绍兴人),为汉景帝刘启的结发妻子,是薄太后(即刘邦的妃子薄姬)的侄孙女,也是刘启的表亲。刘启做太子的时候,薄太后将侄孙女薄氏许配给刘启当太子妃,而刘启并

  • 宋太祖的“秘密誓约”:不杀大臣和言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秘密誓约

    中国历代能做到虚心纳谏的帝王少之又少的,而宋太祖赵匡胤就是其中的一位。据陆游的《避暑漫抄》记载,宋太祖在建隆三年,即公元962年,曾立下秘密誓约。誓约里的内容共三条:一是“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二是“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三是“子孙有逾

  • 王莽: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 被冤枉了数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朝,王莽

    胡适曾说:“王莽是中国第一位社会主义者。王莽受了一千九百年的冤枉,至今还没有公平的论定。”作为外戚簒政的王莽向来被归为乱臣贼子,胡适为什么会发表这样的感言呢?王莽自幼生活困苦,虽然姑姑王政君是汉元帝的皇后,但他却没有如一般外戚骄奢淫逸,而是专心修礼学、儒学,一生笃信道统,发奋图强,欲做一个有用之人。

  • 慈禧和光绪避难途中发生了哪些记入史册的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慈禧,光绪

    1900年,八国联军向我国发动侵略战争,8月14日攻进北京。15日,慈禧挟光绪仓皇西逃,狼狈不堪。途经怀来县时,因知县吴永“接驾”有功,一夜之间竟连升三级(从七品升至四品),成为清王朝统治史上又一丑闻。同年10月19日,慈禧、光绪等人西逃入陕境,又给陕西人民带来了许多灾难。这时的陕西,正逢历史上罕见

  • 乌拉那拉氏出了几位皇后 她们的命运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乌拉那拉氏,孝烈武皇后,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如懿,如懿

    乌拉那拉氏的三位皇后分别是:清太祖天命汗努尔哈赤的大妃孝烈武皇后乌拉那拉·阿巴亥、清世宗雍正皇帝胤禛的嫡妻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清高宗乾隆皇帝弘历的继皇后乌拉那拉氏。纵观那些和清皇室经常联姻的大家族,有海西叶赫那拉氏(孝慈高皇后、孝钦显皇后、孝定景皇后)、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顺

  • 崇祯上吊背后“蝴蝶效应”:只因一场捉奸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崇祯

    明王朝的灭亡似乎没话可说了,让人来劲的是,它竟然是和一个叫毛羽健的中低级官员床上那点事联系在一起的,他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动作,使得李自成投入乱民之中,最终灭了明朝。可促成毛羽健这个举动的,却是他那河东狮吼的老婆温氏。读《历史的拐点》发现,毛羽健1628年考中进士,由知县升为御史,调入京城,于是养了二奶

  • 姐妹花赵飞燕、赵合德:用息肌丸魅惑汉成帝刘骜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赵飞燕,赵合德,刘骜

    中国历史上有一对神奇的姐妹花,她们同时嫁给了皇上,一个当了皇后,一个当了贵妃。这姐俩呢,不仅把皇上紧紧的攥在手心里,而且姐妹情深,达成了牢固的利益同盟!她们就是汉朝时汉成帝的两个女人:赵飞燕和赵合德。赵飞燕在历史上的名气可不小,有这个“燕瘦环肥”的说法。环自然指的是杨玉环,杨贵妃很丰满、漂亮;燕呢,

  • 魏无忌:大破秦军的信陵君最终不得不淫死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信陵君,魏无忌,春秋战国

    一、信陵君第一战长平之战后,秦军兵围赵国邯郸。魏国派大将晋鄙,名为救援赵国,实际却隔着一条漳水观望赵国局势。晋鄙在邺城,坐山观虎斗,其实也很危险,一旦邯郸真的城破,魏国的救援计划就会彻底失败。晋鄙等待的,其实是一个时机,一个秦军达到最大伤亡的时机。赵国多次派人到邺城请求晋鄙出兵,晋鄙都以魏安釐王没有

  • 解密:唐中宗太子李重俊为什么要发动宫廷政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中宗,政变,武则天,

    公元706年7月李重俊被立为皇太子。707年7月,他联合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左羽林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袆等人发动羽林及千骑兵300余人杀死权臣武三思、武崇训父子,接着又进攻皇宫追杀唐中宗、韦皇后、安乐公主及上官婉儿等人。韦皇后、安乐公主及上官婉儿遂拥中宗逃到玄武门楼。李重俊在进攻玄武门楼时由于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