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时期,张学思绝对算是一个高干子弟了,他的父亲张作霖是赫赫有名的东北王,哥哥张学良是国民政府海陆空三军副总司令。他的母亲许澎晹本是一位铁匠的女儿,因为长得漂亮,被张作霖纳做了四姨太,1916年1月生下了张学思,在这样的家庭里,过得自然是锦衣玉食的生活。因为排行第四,帅府里的人都称他为四爷。
和同时期的一些高干子弟不同,张学思并没有因为显赫的家世成为纨绔子弟,相反他读书非常用功,还结识了一位思想进步的王西征老师,并在17岁的时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受组织委派,他在东北军中做了一段时间的兵运工作。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学思由武汉辗转来到了延安,进入马列学院学习。在这里他见到了慕名已久的毛主席,毛主席亲切的询问了他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张学思都一一作了回答。
最后他对毛主席说:“延安虽然艰苦些,但我觉得这里的生活比什么地方都好。在家里不愁吃穿,但是只有享乐的自由,没有革命的自由。我要革命,要抗日!延安是最好的大学。”1940年24岁的张学思出任冀中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在司令员吕正操的带领下参加了多次战斗。4年之后,经过战火锻炼的张学思开始独当一面,出任晋察冀军区平西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之后他指挥部队多次对日作战,拔掉了日军多处据点,把平西解放区扩大了一倍。
此时张学思的母亲许澎晹已经移居美国多年,尽管十分想念儿子,但因为众多原因母子一直未能相见。1945年4月中国代表团赴美国出席联合国成立大会,董必武作为中共代表也随团出行。许澎晹得知此事后,急忙从纽约赶到旧金山,找到董必武后,她对董老说:“我有个孩子叫张学思,在你们八路军那里做事,他现在怎么样?”董必武告诉她张学思现在已经是军分区副司令员了,仗打得也很好,请她放心。
许澎晹听到儿子这么有出息,非常开心,但儿子干得再好,在她眼中还依然是个孩子。所以临别的时候,她又对董必武说:“学思年纪还小,不懂事,请您多关照!”此后不久日本就投降了,张学思被派往东北出任辽宁省政府主席兼省军区司令员,到任后他积极开展工作,为我军在东北站稳脚跟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张学思历任大连海军学校副校和海军副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后来他被送往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留学,归国后出任海军参谋长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