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仲林:跨学科学应成为交叉学科勃发的向导

刘仲林:跨学科学应成为交叉学科勃发的向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中国社会科学网 访问量:1548 更新时间:2024/1/15 18:37:15

1985年,我国召开了全国首届交叉科学学术研讨会,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等著名学者到会讲话。钱三强在谈到当代交叉科学发展时曾预言:21世纪将是一个交叉科学时代。

“跨学科学”,是以学科交叉现象的整体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理论、方法、历史、管理、对策等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包括基础理论研究实践应用研究两大部分。基础理论研究包括交叉学科的哲学、历史、原理和方法等研究,实践应用研究包括科研、教育、管理等应用性研究。中的交叉学科、跨学科学、交叉科学三个词的词源,均来自英文“interdisciplinary”。在1985年之前,这个词在国内一般被翻译为“跨学科”。1985年全国首届交叉科学学术研讨会召开,“交叉科学”一词叫响,这个英文词便有了“交叉”的译法。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学”专著。1970年9月,一个以“跨学科”为主题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法国尼斯大学召开,标志着对“跨学科”的整体性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该会议由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法国教育部联合召开,21个国家的代表和跨学科专家共57人参会。与会学者对跨学科基本理论、跨学科科研、教学等问题作了系统的探讨。会后出版了文集《跨学科——大学中的教学和研究问题》,奠定了“跨学科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基础。1976年,《交叉科学评论》杂志在英国创刊,专门研究涉及两门或两门以上的跨学科理论和实践问题。1980年,相关国际跨学科协会成立,成功组织了多次跨学科国际学术研讨会。值得反思的是,因为我国长期没有对应的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上述各种学术活动基本没有中国学者参加,我国相关的“跨学科学”研究在国际上也影响甚微。

202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设置“交叉学科门类”,直接体现在学科专业目录上,这是我国交叉科学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大变革。交叉学科门类的出现,不是简单地在数量上增设了第14大类学科,而是一场科研和教学发展范式的深层变革。简单地说,以前的第1至第13大类学科都是同类型学科门类的设置,而第14大类的学科独树一帜,是不同类的学科交叉融合。它打破了不同学科割据的传统,促进不同学科门类的大交叉、大融合,正在形成“别开生面”的新兴交叉学科群体。

与当前国内各高校申报交叉学科学位点空前高涨的热情相比,研究交叉学科发展整体规律的“跨学科学”却显得异乎寻清。其实,作为研究交叉学科发展整体的“跨学科学”,本身也是一门重要的超级交叉学科。从长远看,如果缺乏跨学科学理论的整体视野,仅把交叉学科视为一个弥补人才培养短板的平台,就很难促进交叉学科高质量发展。有鉴于此,“跨学科学”应作为促进交叉学科茁壮成长的导,特别是在今日“交叉学科”群雄并起的形势下,“跨学科学”尤为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讲,为了实现“交叉学科”的健康发展,需要增强“跨学科学”的理论支撑。

当代科技发展的突出特点,是在学科高度分化基础上的综合跨学科趋势。学科交叉的深度和广度,已成为影响创新发展特别是原始创新的关键性因素之一。2004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协会在《促进跨学科研究》报告开篇写道,“跨学科研究是人类进行的最具成效、最鼓舞人心的一种探索活动,它能提供一种产生新知识的对话和联系形式。作为发现和教育的一种模式,它对可持续的环境、更健康更富裕的生活、激发年轻人产生灵感的新发现和技术以及更深刻理解我们所处的时空作出了很多贡献,而且有望作出更多的贡献”。

从国内学界来看,一些学者对交叉学科的理解尚处在“实用”意义的层面,没有关注其对激发我国学术“原创力”的重要影响。由于“跨学科学”研究力量薄弱,致使我国交叉科学发展常常被理解成带有跨学科特点的科研项目或学位点之争,缺乏发展的整体视野和长远布局,“跨学科学”理论研究队伍和专业人才长期匮乏。由此可见,密切结合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和高等教育的实际需求发展我国的“跨学科学”研究,全面深入地探讨学科交叉发展的整体特点和普遍规律,使人们对学科交叉认识由现象层面深入本质,为建立科学、规范、灵活的交叉科学新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和人才储备,是推动我国交叉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为此,建议尽快建立少而精的“跨学科学”的专门研究机构和专业人才培养学位点,形成“跨学科学”专业理论研究队伍和研究基地,同时在高等学校本科阶段设置“跨学科学”通识课程,在科研、教育、管理等各类人员中广泛普及“跨学科学”基础理论知识。

交叉学科蓬勃有序发展,尤为需要“跨学科学”理论的引领。中国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批“跨学科学”专家,让他们积极参与交叉学科项目或成果的评价,从而改变长期以来交叉学科鉴定和评审由传统单学科专家评审的局面。

(作者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

编辑:宗悦

标签: 科学学术教学交叉科学刘仲林

更多文章

  • 梧州聘任刘仲华院士为六堡茶产业发展特聘专家

    历史解密编辑:人民资讯标签:刘仲华,梧州,院士,茶文化,茶产业,六堡茶

    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人民网梧州11月28日电 (记者沈泉池)11月26日下午,“与院士面对面”活动在梧州市党群服务中心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受邀来梧,为六堡茶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共谋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当天还举行了聘任仪式,聘任刘仲华院士为梧州六堡茶产业发展特聘专

  • 这些茶叶好在哪儿?且看刘仲华院士怎么说

    历史解密编辑:说茶TV标签:刘仲华,茶叶,铁观音,安溪铁观音,黑茶,武夷岩茶

    10月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闭幕。大会公布了171名二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名列其中。刘仲华研究茶40余年,取得诸多科研成果,为我国茶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在推广中国茶的过程中,他说过的“不是你容颜易老,而是你喝茶太少”、“喝茶是

  • 院士风采丨刘仲华:科技是茶产业发展的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红网标签:刘仲华,茶产业,院士,湖南农业大学,茶叶

    编者按:6月26-27日,近百位院士将齐聚岳麓山下、湘江之滨,共赴一场科技盛会——第二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他们是“科创中国”的引领者和推动者,是文明前行的探索者和开拓者。红网开设《第24届中国科协年会——院士风采》专栏,致敬他们的创新精神,分享他们的创新故事。毕业季,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 聚焦丨刘仲华院士:科技是茶产业发展的关键

    历史解密编辑:红网标签:刘仲华,茶产业,院士,茶叶,湖南

    毕业季,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右一)在给学生签名留念。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刘志雄 长沙报道“湖南的茶产业已经进入了通过科技和文化粘度实现品牌化运营的阶段,我们要通过科技提升茶的品质,使品类多元化,并通过品牌化来使我们的产品价值得到提升,在市场上走得更远。”说起茶,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

  • 王锡峰将接棒刘仲生,执掌青农商行

    历史解密编辑:华美商业标签:王锡峰,刘仲生,农商行,恒丰银行,青岛银行

    【高管动态】青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青农商行”:002958)原董事长刘仲生卸任不到一周后,新董事长人选浮出水面。青农商行8月14日晚间宣布,董事会临时会议提名王锡峰为第四届董事会执行董事候选人。王锡峰已经被任命为青农商行党委书记,要成为公司董事长,前提当然是得通过股东大会选举成为董事。

  • 刘仲华院士大赞的这种茶,特别适合女性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全资讯标签:渥堆,普洱茶,茶多酚,抗衰老,战争法,刘仲华(1898年)

    近日,茶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仲华的一段话在茶圈中刷屏。刘院士说:我要跟大家宣传普洱熟茶,好喝又健康!他还表示,普洱生茶熟茶交替喝起来,达到调节代谢、延缓衰老、调节免疫力的效果。今天是女性的节日,这里也特别介绍普洱熟茶,毕竟熟茶对于女性来说尤其友好。科普:

  • 刘仲华:论中国茶业十大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茗边头条标签:刘仲华,茶叶,茶业,中国茶,茶文化,茶产业,中国茶业,刘仲华(1898年),军事法,军事制度,战争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在传播茶叶知识,扩大茶消费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参与关注茶叶生产、贸易、流通、消费的群体不断扩大,茶科学与茶文化在推广与传播过程中,出现了超乎想象的多元化,有些甚至偏离了茶科学和茶文化的正确内涵,对茶产业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为此,我归结了茶科学、

  • 刘仲华院士到桑植白茶全国运营中心调研

    历史解密编辑:茗边头条标签:桑植,刘仲华,白茶,茶产业,茶叶,福鼎

    6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科带头人刘仲华来到湖南高桥大市场桑植白茶全国运营中心,调研桑植白茶发展情况。湖南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法案调研处处长刘帅、湖南省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研究员包小村,桑植县委副书记、县长梁高武,副县长张帆陪同调研。在桑植白茶全国运营中心,

  • 刘仲华:我们茶产业落后是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福茶之心标签:茶产业,刘仲华,现代汽车,中国茶,茶叶

    福茶之心茶觉先生,食茶交友。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主持人:刘院士主要是从事茶叶深加工与功能成分利用、茶叶加工理论与技术、饮茶与健康方面的研究。请您从大家最关心的茶与健康的领域谈谈科技是怎么赋能茶产业的发展?今天主题叫“科技赋能茶产业发展”。所以我想借这个机会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科技在我们茶产业的全产业

  • 任职十年,刘仲生离任青农商行

    历史解密编辑:凤凰网青岛标签:农商行,刘仲生,青岛农商银行,农商银行,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

    8月9日,青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农商行”)发布公告称,该行董事长刘仲生因超过关键人员任职期限的相关规定,辞去董事长等职务。辞职后,刘仲生将不再担任该行及其控股子公司任何职务。青农商行是山东省第一家在整合全市农村信用社基础上组建的农村商业银行。同样也是全国副省级城市中7家全市整体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