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698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汉朝是秦之后的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汉族也因此而得名。发达的文明统治了国家,不仅经济和文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科技力量也得到了持续增长。
蔡伦造纸技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张衡的地震仪,都是在汉代出现的。汉朝统治了四百多年,最鼎盛的时候,疆域涵盖了今天的朝鲜,越南,蒙古。
这其中既有先帝的治国之道,也有汉朝的将领们的英勇。不过,有骁勇善战的将军,也有叛国的懦夫。要说到叛徒,李陵、李广利,那是绝对不能少的。
尤其是李陵,很多人都对他另眼相看,最重要的是,他的战斗经验太过独特。李陵的爷爷李广,有“飞将军”之称,曾经在战场上给匈奴造成过不小的伤害,是战场上最可怕的战神。
而他的父亲李当户,却是从政,从一而终,一身正气。在这种家族中成长起来的李陵,就算不学着爷爷上战场,也能学着他的样子,在官场上安稳地度过余生。
很明显,他是要上战场的。可以这么说,他年轻时单枪匹马深入匈奴两千多公里,最终安然无恙的归来,要说他是侥幸,我可不相信。
随后,他带领五千士兵,与八万匈奴大军厮杀,且不说这些凶残的汉人有多么恐怖,光是数量上的差距,就足以让许多将军望而却步。
不过,在得知李陵的下场后,他也不能再用英雄来形容了。虽然正面对抗八万匈奴军队的希望微乎其微,但李陵依然坚持战斗,绝不会逃跑。
而且,还有李陵替匈奴操练军队的传闻,让皇帝陛下大发雷霆,导致李陵三族全军覆没。他杀了自己的亲人,他的未来也毁了,如果他回去找汉帝,那就是死路一条。
李陵无可奈何,只好向匈奴屈服,为求得一线生机,而匈奴对他的才能也十分赞赏,不久便接受了他。这种误解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直到汉朝派出使节去匈奴,才弄清楚了事情的真相。
当时的确有汉人在帮助匈奴训练军队,但李陵却没有,反而是后来加入匈奴的塞外都尉李绪。李陵沉冤虽解,但大局已定,匈奴绝不会让李陵这么容易就回到汉朝。
李陵一役失利,他的叛逆之事从边境传来,让皇帝大为震怒。所以他向大臣们请教,李陵该怎么处理。众人纷纷指责李陵有罪,唯独太史令司马迁站出来为李陵辩解。
司马迁认为,李陵为人光明磊落,与将士们关系融洽,在战场上更是勇猛无畏,是一代名将。就算今日他输了,只要这一次放过他,他一定会好好报恩的。
这句话并没有让李陵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不投降,他们的粮食就会耗尽,再也坚持不了多久,如果投降,那就是背叛。
这就像是被逼上了绝路一,李陵被李绪连累,他当然不会善罢甘休,所以他才会派出杀手,对李绪进行刺杀。
匈奴单于很欣赏李陵的勇武,甚至把女儿许配给李陵,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得力助手。但汉皇发现自己误解了李陵,后悔不已,甚至派人去安慰李陵等人。
不过,李广利可没有李陵这样的待遇,他一生的战绩都很一般,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成就。在与匈奴的数次交锋中,李广利未能充分发挥其领导才能。
虽然这一次的战果并不好,但也有不少的将士伤亡,让他们“坚持到底”。如果他能安安静静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那么他的下半辈子都可以安安稳稳地活下去。
有一次,李广利被派去攻打匈奴,秘密会见了当时的宰相刘屈牦。目前,卫太子刘据被人下了巫术,全国都陷入了恐慌之中。
目前还没有一个合适的继承人,所以,他们决定趁着这段时间,制造一些混乱,支持昌邑王刘髆做太子。
两个人虽然已经商量好了,但是却不是那么的如意。刘屈牦被砍成两半,李广利被杀后手足无措。去见汉帝,也许会被处死,但如果向匈奴投降,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所以李广利最终向匈奴投降,但次年被杀。两人同为汉人大将,在战败之后不得不向匈奴投降,但他们的待遇和最好的结果却完全不同。
李陵有军略,又有才能,又深得匈奴的喜爱,所以被重用也是理所当然。而李广利,则是截然相反,他天赋一般,想要控制皇族,又有如此大的野心,又有谁会用他?
李陵的人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跌宕起伏,因为他在战场上的勇猛而声名鹊起,但最终,他却因为一个卑鄙的人,莫名其妙地背上了恶名,导致三族覆灭。无奈之下,他带着罪孽逃到了匈奴,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李陵得到了重用。
李陵的认输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但李广利不同,他的认输是咎由自取。再看司马迁对李陵的评价,的确很有道理。
参考文献:《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