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便秘严重、痛苦不堪,医圣张仲景:以这个方为基础,那都不是事儿

便秘严重、痛苦不堪,医圣张仲景:以这个方为基础,那都不是事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神希园 访问量:3006 更新时间:2023/12/15 23:00:23

古往今来,人们都希望能够及早实现“财富自由”,因此对于“貔貅”可是十分热衷。“貔貅”作为五大瑞兽之一,它的特点是“有嘴无肛,只进不出”。然而,像貔貅这般“吞万物而不泄,纳食四方而不出”,也只能是“貔貅本貅”,换做其他任生物,恐怕很难做到,尤其对人体而言,要是“只吃不排”,那整个身体是受不了的。

别说“只吃不排”,就说长期便秘,都够让人难受的,尤其是对于那种便秘严重的人来说,想要实现“排便自由”而不得的人,那种痛苦不堪的情景,也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共情。便秘看似是一个无关痛痒的病症,但是宿便长期存在于肠道内,不仅仅会影响肠道的健康生态,更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对于便秘的人群来说,很多人可能都会自己弄一些“小偏方”,比如大黄、番泻叶、芦荟等,这些对于一般的便秘的确能够起到缓解作用,但是对于顽固性的便秘,如果仅仅只是运用这些“小偏方”,可能只是“隔靴搔痒”,起不到真正的治疗作用。因此,要想真正解决问题,还是得使用中医复方,进行调理。

对于长期便秘、顽固性的便秘,究竟该如何是好?医圣张仲景有一个奇效良方,虽然全方只有四味中药,但是力量却很强大,大有一种“倒海翻江”“摧枯拉朽”的架势,这个方子就是被列为“中医十大名方”之一的“大承气汤”!后世医家还专门为它编了一个歌诀,“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第一方”,可见它的攻下力量之强!

大承气汤源自《伤寒杂病论》的一个经方,原方由“大黄四两,厚朴半斤,枳实五枚,芒硝三合”等中药组成,具体的煎服方法,是用2000毫升水,先煮厚朴和枳实,等水煎至1000毫升的时候,去掉药渣,加上大黄再煎,待到药液煎至400毫升的时候,再去掉大黄药渣,加上芒硝,微火煮沸一两次,温服。看上去好像煎服方法比较复杂,这就是经方的特色,药物煎煮是需要按照严格的程序来的。

乍一看,就这这味中药?也没见有啥奇特的中药啊?都是一些寻常之物!经方从来不搞标新立异,重在“只道寻常”。大承气汤之所以能够如此强盛,主要在于四味药的配伍环环相扣。全方以大黄为君药,主要起到的作用是“泻热通便、荡涤肠胃”,而且大黄是需要后下的,因为大黄久煎会改变泻下的作用;以芒硝为臣药,主要发挥“泻热通便、软坚润燥”的作用,芒硝一般是与煎好的药液兑服,一般不兼煮,这样可以发挥更好的药效。

大承气汤的君药和臣药,就已经为扫荡体内宿便廓清了障碍,真可谓是“硝黄奋起千钧棒,肠道澄清千里埃”!然而有趣的是,全方的君药和臣药,居然都是后下和兑服的,真正需要花费一点时间煎煮的,反而是佐使药。大承气汤以枳实为佐药,主要发挥“破气除胀、消积通塞”的作用;以厚朴为使药,主要发挥“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作用。

大承气汤就这四味中药,两味苦寒中药,一味苦温中药,一味咸寒中药,组合起来,可以发挥“泄实去热、润燥软坚、泄满去痞”的作用,诚如明代医学家吴昆所说,“上中下三焦皆病,痞、满、燥、实、坚皆全”,因此需要用大承气汤来治疗。而且,从后世临床的经验来看,但凡符合大承气汤的“痞、满、燥、实、坚”等特点,大承气汤真能发挥“覆杯而愈”的药效。

对于大承气汤来说,大黄和芒硝,可能很多人对这两味中药还是有一些了解,但是对于枳实和厚朴的了解却比较少。《名医别录》说,枳实具有“除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的作用,而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对枳实的评价是,“冲墙倒壁、滑窍泻气”之药。而厚朴,《名医别录》说厚朴能“去留热”“止烦满”“厚肠胃”,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张景岳评价到“去结水,破宿血、除寒湿,暖脾胃,走气”。由此可见,大承气汤的每一味中药,都是实力非凡啊!

作为“中医十大名方”之一的大承气汤,不仅自古以来备受医家重视,在现代,药理学对它的研究也是穷追不舍,药理研究发现,大承气汤具有泻热通便、荡涤肠胃、行气散结、消痞除满,活血化瘀、疏通血脉,泻实热、抗感染,通腑护脏、改善肺功能等药理作用,临床可用于外科疾病、内科疾病、骨科疾病,儿科疾病、以及术后应用[1]。

在临床中,尤其是对于消化系统疾病,这可以说是大承气汤传统应用的主要适应证范围,比如肠梗阻、急性胰腺炎、胆道感染、阑尾炎、腹部绞痛、胆道蛔虫症及腹部各种手术后的胃肠功能弱化或疼痛、腹胀便秘、胃结石、食积腹痛等病症,只要是与里实证相关的病症都可以使用大承气汤来辨证施治[2]。

大承气汤的现代通用剂量为:大黄12克(后下)、厚朴24克、 枳实12克、 芒硝9克(另包,兑服),水煎服。大承气汤虽然应用范围极其广泛,但是它也是有禁忌症的,比如表证未解者不宜使用;孕妇禁用;舌苔色黑而润者不宜使用;虚寒证不宜使用;对于肠梗阻,如果全身状况明显不良,且属于绞窄、坏死、坏疽、有穿孔先兆,或者应用大承气汤后局部病变反而加剧导致炎症扩散的,应当禁用[1]。这些大承气汤的禁忌证,作为医者要时刻牢记于心,犹如“脑后针”,须当谨记。

大承气汤由于它泻下之力实在太强,因此也有年老、体虚的人群,往往不敢使用,其实大可不必,可以在大承气汤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化裁。临床实践发现,大承气汤及其化裁与合方,可以治疗多种便秘,比如骨折后难治性便秘[3],顽固性便秘[4],服用抗精神药物引起便秘[5],高龄老人之便秘[6],痔疮术后便秘[7],结肠癌术后患者早期腹胀便秘[8],脑卒中后功能性便秘[9]等多种便秘问题。由此可见,大承气汤对于便秘严重、痛苦不堪的人群,堪称“救星”,在临床中,应当更好的发挥大承气汤的实用价值。

对于大承气汤这样的经典良方,正确使用很重要,不要因为某些因素而畏手畏脚,导致千古名方丧失用武之地,事实证明,只要正确使用,大承气汤确实可起到它药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临床上应谨记“有是证应用是方”,不要一味夸大方药的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方药的正常使用;临床验证,大承气汤对严重的顽固性便秘甚至造成肠梗阻者治疗效果确切;实验证明,口服才能使大承气汤效果充分发挥[4]。为了避免矫枉过正,耗伤正气,大承气汤配合增液汤治疗便秘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和舒适度,减轻患者痛苦,且使用合理,不但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还能消除西药酚酞片治疗所产生的依赖性[10]。

总之,以大承气汤为基础,进行加减化裁,不管是哪种便秘,医圣张仲景都会说,“天空飘来几个字儿,那都不是事儿”!当然,最后需要告诫的是,大承气汤药性峻猛,凡是“气虚阴亏、燥结不甚”的证候不适宜使用,凡是大承气汤的禁忌证均不宜使用,必须谨记。除此之外,对于年老、体弱的人群,使用大承气汤需要谨慎,或需增加扶正方面的中药。由于大承气汤峻下热结的力量强大,一般都是“中病即止”,不可久服,以免损伤人体正气。这些基本原则,依然要牢记于心。

参考

[1]沈映君.中药药理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田友清,丁平.大承气汤药理临床及药学研究概述[J].中医药学刊,2006,24(11):2134-2135.

[3]朱军方,郝利民,赵明宇.大承气汤加减治疗骨折后难治性便秘[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23(5):76-77.

[4]大治.大承气汤误服治疗顽固性便秘1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8):187.

[5]燕.大承气汤加减治疗精神病人便秘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2,18(2):97-98.

[6]常婧舒,石杨,李秋贵.大承气汤合补益之品治疗高龄老人之便秘[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0):1186-1187.

[7]宋天宇.大承气汤加减治疗痔疮术后便秘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2):209-211.

[8]王永强,魏丽青,付斌.大承气汤治疗结肠癌术后患者早期腹胀便秘疗效观察[J].新中医,2021,53(22):148-150.

[9]张童.大承气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后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1,38(3):338-339.

[10]黄轩, 刘明华, 张卫明,等.大承气汤联合增液汤治疗便秘的临床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9,14(5):103-105.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神希园(全球中医人士的精神家园,中医生命科学的博物图鉴),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更多文章

  • 张仲景的一个安神方,两味药,让你一觉到天明

    历史解密编辑:能量源标签:滋阴,阴虚,生地黄,张仲景,安神方,医学家,中国古文献

    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养生堂饮食养生,药物养生,运动养生,起居养生,百科偏方!百合地黄汤在生活中用到的机会特别多,如果你经常失眠,并且是心阴亏虚、心神不宁导致的,这个方子就可以做个参考。失眠的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其病位主要在心,

  • 上热下寒?张仲景用一方,打通中焦脾胃,引火归元,泻心补肾

    历史解密编辑:水大叔叔标签:张仲景,甘草,中医,中焦,上焦,补肾

    上热下寒到底如何调理?为什么有的人啊,容易上火、口腔溃疡,并且还容易长痘,咽干舌燥,牙龈肿痛。同时呢,还容易拉肚子,手脚温度不高,还怕冷,腰膝酸软,夜尿频多,女性同志呢,还多见宫寒痛经。一个人身上,同时有热又有寒,这该如何调理呢?中医认为啊,这多半是中焦不通,导致身体里的阴阳啊,出现了不平衡的情况。

  • 专家建议抵制中医:李时珍是扯淡,张仲景是迷信,中医是骗子

    历史解密编辑:马芳菲娱乐说标签:李时珍,张仲景,中医,王福重,伤寒论,西医

    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华夏,我们在这几千年的历史中传承了很多具有自己独特性的文化。无论是汉语言文化还是中医,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瑰丽的一部分。但进入现代社会后,有关中医是否真的有科学依据的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止过。尤其是在西医大行其道的当代,更是有很多年轻人对于中医嗤之以鼻。但好在大部分的人对于中医

  • 水湿在哪里,病就在哪里,张仲景两味药祛湿方,横扫体内一切湿气

    历史解密编辑:意难平标签:水湿,祛湿,湿气,运化,健脾,湿方,张仲景,医学家,中国古文献

    中医上讲,“湿多百病生”,你的湿气在哪,哪就会生病,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个名医张仲景的祛湿方,让你无湿一身轻。那水湿是从哪生出来的呢?也就是我们的脾脏,中医上讲,脾主运化,可以运化体内的一切水液,我们的身体平时摄入的一些水谷精微都需要脾主运化的功能来分散布输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很多人平时喜欢吃一些性凉的

  • 湿气很重怎么办?张仲景用两味药泡水,一升一降,化一身痰湿

    历史解密编辑:静静的空间标签:祛湿,湿气,白术,枳实,痰湿,张仲景,大腹皮,医学家,不适症状,中国古文献

    湿气很重怎么办??张仲景用两味药泡水,一升一降,化一身痰湿。大家好,我是和医生,痰多湿气重有什么表现,又该怎样精准化痰祛湿?今天我来告诉你。首先啊,湿气重多是因为脾虚,如果脾虚导致无法有效地运化水湿啊,就可能出现湿气内停的情况,如果湿气久停啊,无法排出体外,就会出现聚集生痰的情况。这些痰湿啊,又会阻

  • 失眠?抑郁?两千年前张仲景有“神奇良方”!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道医标签:失眠,柴胡,呕吐,头晕,症状,张仲景,医学家,中国古文献

    01现代人压力特别大,结果出现了无数很奇怪的病症,怎么调理都很难见效,让人伤透了脑筋,比如有突然呕吐的,有头晕到无法站立的,有失眠到每天睡两个小时的等等。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里的一个方子谈起,这个方子,叫小柴胡汤。我先把小柴胡汤的方子给大家写一遍,这个分量不是原文的分量,是我通常使用的:柴胡9克

  • 医圣张仲景活血化瘀“第一方”,活血利湿调肝脾,瘀血一去百病消

    历史解密编辑:神希园标签:当归,茯苓,白术,大黄,川芎,瘀血,张仲景,医学家,老中医,活血化瘀,中国古文献

    在当今,但凡提到活血化瘀,几乎所有的中医都会第一印象想到清代名医王清任以及他的一系列逐瘀汤,尤其是血府逐瘀汤不仅被列为中医十大名方之一,更是被誉为“活血化瘀第一方”。对于血府逐瘀汤,还是归入了时方系统,那么,在经方系统中,是否也有“活血化瘀第一方”呢?还真有,只不过,单纯从它的方药组成上看,似乎感觉

  • 阳痿早泄?张仲景桂枝龙骨牡蛎汤,心肾同治,改善下焦血液不通

    历史解密编辑:山里人小朱哥标签:早泄,阳痿,牡蛎,张仲景,同治,桂枝

    古人有云:“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只有小人才会咄咄逼人、斤斤计较。大家平时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不一定都是智者和善者。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人那么喜欢钻牛角尖呢?因为这类人从来不看一看自己身上的问题,苛责旁人是这类人遇到问题时的首选。任何的人际关系,最可贵的莫过于“不计较”。当然这里的“不

  • 河南筹办“张仲景国医大学”——古代国医大师们的开挂人生(上)

    历史解密编辑:明文广记标签:华佗,扁鹊,医圣,张仲景,皇甫谧,河南省,国医大学,伤寒杂病论

    一、中医药行业的喜讯2023年2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一个关于中医药的重要文件(国办发〔2023〕3号):《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这个文件确定中医药的建设目标是加快中医药服务体系、政策机制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中医药要成为全面推进

  • 木,就是堵了!张仲景的一张方,通经络,疏血瘀,专治手脚麻木

    历史解密编辑:梁子的平凡生活标签:张仲景,黄芪,桂枝,活血,气虚,通络

    大家好,我是中医骨病阎医生。今天这篇文字,我想聊聊肢体麻木。多种中老年人在上了年纪之后都会出现手麻或脚麻的情况,大多人都不太在意,觉得这是正常的现象,休息休息就好了,其实则不然。如果是因为段时间内干活导致的手脚麻木可以不用担心,但是大部分老年人不是这样,他们是长期性麻木,这可不是简单的休息就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