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之后,解放军远赴朝鲜,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这场战争,是毛主席一生的痛,也是我们中国人民的痛。因为在这场战争中,主席的儿子毛岸英不幸牺牲了。
除了主席的儿子毛岸英以外,还有其他三位“高干子弟”也奔赴了朝鲜战场。
他们三位的命运如何呢?残酷的战场上,他们能活着回来吗?
炮兵将军颜伏
颜伏,原名颜宗羲。重庆市梁平县人。他家境富裕,又聪明好学,父母一直希望他能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颜伏确实也不负家人的众望,上学以来一直都成绩优异。
1931年,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北京大学。
进入北京大学后,颜伏接受了新思想,在北京大学,时常会有学生运动,他们都是为了反抗当局的统治而举行的游行示威运动。
久而久之,在学生运动中,颜伏被这些学生的满腔热血所感染。颜伏也渐渐明白,只有国家独立了强大了,人民才能过上好的生活。
毕业后,颜伏决定投笔从戎,加入革命事业。
1933年,颜伏加入了共产党。从此以后,颜伏远离了曾经热爱的学术事业。
颜伏在战场上多次杀敌,成为敌人可怕的梦魇。
1957年,颜伏得到命令,率领炮七师去往朝鲜作战。
中国的炮兵部队虽然成立时间不长,装备也不如美军的装备精良。但在战场上,靠着精准的打击和出色的指挥,仍然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颜伏的这支炮七师,是我军刚建立不久的一支炮兵部队。但炮七师的将士们都踌躇满志,炮七师这次前往朝鲜战场,一定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在出发前,首长找到颜伏,告诫他道:“这次战争是我军炮兵的扬名之战啊,炮七师成立这么久,一直没有机会打过一场大仗,硬仗。这场战争可是验证炮七师的机会,你一定要打出我军炮兵的气势。”
颜伏闻言点点头,不仅是他,就连部队里的战士们都憋了一股气,这场战争一定要向敌人证明一下我军炮七师的实力。
最终,在上甘岭战役中,颜伏指挥炮七师对敌人发起猛烈的进攻,和我军其他部队配合,成功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这场胜利不仅打响了炮七师的威名,还给颜伏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
颜伏正在分析战争的局势。营房外近卫士兵来报,说有人找,颜伏没太当回事,拿着作战图就走了出来。
不料面前这人一句话不说,颜伏诧异,抬头一看,惊得差点没拿稳手里的作战图。
看这模样,看这年龄,应该是自己儿子错不了。
颜伏这些年一直忙于军务,顾不得回家。只是断断续续听妻子来信说自己有个儿子,叫颜邦翼。
眼前的士兵眼噙泪水,一把抱住了颜伏,父子二人终于在战场上相认。
颜邦翼怎么会来朝鲜战场呢?
原来,颜邦翼自小就听母亲讲起,自己的父亲颜伏是个英雄,他带着乡亲们打败了敌人。
颜邦翼从此之后就也想成为父亲那样的人,长大之后,他加入了人民解放军志愿军。
在部队里,他负责的主要是后勤工作,整日跟着部队运输物资。在夜里,他有时候也会思念家乡,渴望见到父亲一面。
1951年,颜邦翼跟着部队来到了朝鲜战场。上甘岭战役后,他跟着部队一起运输,清点物资。
当时刚刚发生过一场恶战,颜伏正在清点士兵伤员。在志愿军中的颜邦翼在人群中看过一眼颜伏,回去后又拿着照片反复比对,这才确定炮七师的师长颜伏就是自己的父亲颜伏。
所以他趁着休息时间,来到了颜伏所在的营房里。
父子相见,两人有说不完的话。但战场上只能有片刻的温情,短暂的相聚后,父子二人再次回到自己的岗位,期望着下次相见。
朝鲜战争结束后,颜伏和颜邦翼平安回国,一家人终于团聚。
跟毛岸英相比,颜邦翼是幸运的,他在战场上活了下来。
但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我们不能奢望每个人都能毫发无损的活下来。另一位炮兵将军匡裕民,就和毛主席一样,经历了丧子之痛。
炮兵先驱匡裕民
匡裕民,出生在江西万安的一个农民家庭。
匡裕民在很小的时候就经常看到父母每天在地里劳作,可是地里收成的大部分粮食都上缴给地主了。
随着年龄的长大,匡裕民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是被地主压迫的,不推翻地主,农民就不会有好日子。
1927年,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赣西特委领导了赣西农民起义,20岁的匡裕民听说后,毫不犹豫的就报名参加了这场起义运动。
之后匡裕民加入了红军的队伍,和其他战士一起解放被压迫的农民。
1931年,匡裕民被分配到了炮兵连。从此以后,开始了他漫漫一生的“炮兵”生涯。
土地革命时期,我军的装备普遍较差,当时的炮兵用的都是一些迫击炮。
在闲暇时间,匡裕民还带着几个战士自己学着制作一些土炮弹。
即使条件这件艰苦,但匡裕民依然靠着他对于炮弹威力,射程的准确把握在一次次战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一次阵地战役中,我军被敌军的火力暂时压制,一时间我军难以顺利攻破敌军的阵地。
敌人阵地内的机关枪让我军损失惨重,匡裕民在仔细测算了距离和弹道方向后,挑选了一个合适的地形,指挥炮兵连对敌人发起猛烈的进攻。
我军炮兵在战火中成功击毙敌人的机关枪射手,给我军实施反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匡裕民的炮稳准狠,在多次战争中都让彭德怀司令员印象深刻。
彭德怀也在战后夸奖匡裕民,并且许诺以后我军战斗胜利,有缴获新式的炮击装备时,都会优先给匡裕民,让他研究怎么使用。
敌人畏惧匡裕民在战场上勇猛的表现,还招来了一次刺杀事件。
1938年8月,匡裕民在战场上再发神威,他和他的炮兵连一起击毙日军400余人,还缴获了大批的物资。
国民党的一些顽固反共分子听说我军有如此人才,担心以后会成为一个可怕的对手,便想率先除掉匡裕民。
国民党鄜县县长蒋隆延派遣了几个杀手,想要刺杀匡裕民,但刺客误杀了别人,又被我军擒获。我军这才得知了此事。
八路军后方留守处主任萧劲光听说后,急电程潜、蒋鼎文等人,要求这件事情必须严肃处理,给我军一个交代。
为了揭露国民党的阴谋,让世人看清国民党的无耻嘴脸,刺杀匡裕民的事最后上了当时的报纸,匡裕民作为我军优秀的炮兵将领也被天下人所熟知。
1941年,在延安建立了炮兵学校,匡裕民担任学校的副校长,用他在实战中得来的经验教训,指导下面的学生们相关的一些炮兵知识。
匡裕民对于我军炮兵整体素质与技能的提升可谓功不可没。
1950年10月,匡裕民得到上级命令,出发前往朝鲜战场。
这次动身前往朝鲜战场,匡裕民还带了自己的长子过去。彭德怀听说后,笑着拍着他的肩膀说他这是“上阵父子兵”啊。
在战场上,匡裕民担任人民解放军炮兵指挥所主任,指挥炮兵部队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艰巨的任务。
匡裕民的长子现如今已经长大成人。受父亲匡裕民的影响,他早就想抗战杀敌,保家卫国。
这次朝鲜战场,本应该是他大展身手的机会。但让人惋惜的是,在敌人的炮火下,匡裕民的长子不幸牺牲了。
军中的噩耗传来,匡裕民心中悲痛。但这么多年的战争经验告诉他,在战场上,伤亡是在所难免的。
匡裕民摘下头上的帽子,沉默良久后,对身边人说:“他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而死的,死的光荣。”
为了祖国的安定,我军有很多将军送自己的孩子上朝鲜战场,除了颜伏和匡裕民之外,还有一位将军田维扬。
一生追随党的脚步的田维扬
田维扬一生传奇,年轻时的他想当红军,但一直没有机会。为了找到组织,他先后做过很多努力,直到1929年,他才如愿。
田维扬也是出生于农民家庭,小小年纪就去给地主做长工。1927年鄂北起义时,他和家里面的父亲以及三个兄弟全都参加了。
这场轰轰烈烈的起义历时一年多,最终在敌人的打压下失败了。
田维扬的父亲在这场起义中被打死,他的二哥,三哥和弟弟也被抓进牢房。
革命失败后,田维扬和朋友一起去武汉寻找机会,加入共产党。
但当时我军在武汉的组织遭到敌人的破坏,很多地下工作党员都被迫搬走,田维扬这一去自然又没能如愿。
在武汉一年多,为了生存,田维扬做过很多苦力,后来还被迫加入了国民党的军队。
虽然在国民党的部队当兵,但田维扬一直没有忘记对共产党的追求,他一直暗暗寻找着机会。
正当他以为自己找不到机会的时候,一个人的出现,给他苦苦支撑的道路带来了方向。
1929年,程子华根据党组织的命令,来到国民党岳维峻的部队做策反工作。
田维扬终于找到了部队,他立刻配合程子华的工作。在中共党员程子华的领导下。田维扬一众人等在大冶地区起义,国民党连忙派出军队镇压。
这场起义之后,田维扬所在的部队被收编为红5军第5纵队教导队。
大冶暴动不仅让田维扬梦想成真,让他穿上了红军的衣服,也大大的削弱了国民党的军事力量。
从此之后,田维扬跟随我军部队四处征战,在多场战争中逐渐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将领。
面对凶狠的敌人,田维扬毫不畏惧。在战斗中,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前去,即使受伤了也不下前线。
在红军的“五次反围剿”战役中,田维扬因为表现突出,作战勇猛而被升为营长。
因为个人实力强,他又被选为重点干部,安排到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学习。
田维扬小时候因为家庭贫困,他只读了几年私塾就没有再上过学了。
其实,田维扬深知自己的文化水平并不高。所以在红军大学学习时,他比别人更加刻苦。
通过在红军大学的学习,田维扬的军事理论和思想水平都提高了一个台阶。
其实,田维扬不仅军事实力强,他也十分注重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
他经常深入部队,跟下面的战士谈心,加强战士们的政治素养。
在之后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里,田维扬屡建奇功。尤其是著名的塔山阻击战。
1948年,辽沈战役爆发。在这场战斗中,锦州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据点。
我军组织兵力围攻锦州,蒋介石听闻消息后马上派遣军队前去增援。
经过我军的讨论,决定在敌人援军的必经之地塔山一带实施阻击。
参与塔山阻击战的是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当时的田维扬就担任第四纵队11师的师长。
在这场战斗中,田维扬又立下大功,他率领的11师很好的拖住了敌人。
塔山一战双方打了六天六夜,最终我军成功将国军援军阻击在塔山地区。
锦州的守军迟迟等不到援军,在我军猛烈的攻击下,锦州城被攻破,城内的守军被全歼。
田维扬由于打仗所以经常不在家,但他从没有忘记对后代子女的教诲。
在田维扬的教育下,他的儿子田明升在少年时期就立下了从军报国的壮志,这次的朝鲜战争,田明升毅然的追随着父亲的脚步,报名参加了志愿军。
在战争中,田明升奋勇杀敌,却不幸被一枚炮弹击中,身负重伤,最后丢了一条腿。
看着眼前带着假肢的儿子,田维扬没有说什么,因为他知道身为共产党人的儿子,田明升这么做是应该的。
田明升也从不后悔他的决定,是父亲的教诲,给了他力量。
结语
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民为支援朝鲜,而打击美国为首的侵略军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我军总计投入兵力240万。参战的这240万人中,不仅有我们百姓,也有许多“高干子弟”。
毛泽东,颜伏,匡裕民,田维扬等众多著名的高级将领,他们都派了自己的孩子去往朝鲜战场。
在战争中,毛岸英,颜邦翼,田明升他们和黄继光,杨宝山,孙占元等人一样,都只是一个家庭的孩子,丈夫和父亲。
正是凭借着这种不分彼此,团结一心的精神,我们最终才能在战争中赢得兵器装备远胜于我军的联合国军。
大家觉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能够获得胜利的关键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