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夜幕低垂,鸭绿江滚着浪花,毛岸英一行人从架设在大铁桥上游的浮桥上,大步迈向对岸。毛岸英走过浮桥的一半,回头望向了祖国的大地,深深的看了几眼。
十一月二十五日,是我国志愿军入朝后第二战役开始的头一天。
彭总办公室的战斗气氛非常浓厚,毛岸英正不知疲倦地工作着。
“轰!”突然,天空中仿佛惊雷滚滚,三架B-29型轰炸机狡猾地从北方掉过头来,飞到总部上空。还未来得及发警报,敌机已发现了作战室的木板房,扔下大批凝固汽油弹……
1951年春节,毛主席收到了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的噩耗。
他点燃一根烟,抽着抽着便红了眼眶:“
作为无产阶级战士、共产党员,他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毛主席没有因为毛岸英是自己的儿子就特殊对待,只把他当作成千上万名革命烈士中的一员。
而在抗美援朝的这些年,不止一位将领像毛主席一样,将自己的子女送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无名英雄——匡裕民之子
1909年2月25日,匡裕民伴着轰隆隆的雷声,出生在了江西省万安县一个贫困的小村里。
雷声轰鸣,像是冥冥中预示着什么,而匡裕民的人生也如这晚的雷声一般震耳欲聋。
匡裕民不是这个家的第一个孩子,他的到来让本就贫困的家庭更不好过了。
听着小裕民“哇哇”的响亮哭声,母亲随口说到:“不响雷不出世,以后又是一个炮筒子”。
不成想母亲的戏言竟一语中的,匡裕民真成了赫赫有名的“炮筒子”。
1930年3月,匡裕民加入了红军队伍,他自小上山爬树什么都干,早就练就了一副硬朗身板。上级见他如此精干灵敏,心思一动,将他推荐去了炮兵连。
匡裕民听了心想,炮兵多威风啊,高高兴兴就去了炮兵连,开始了自己的“炮筒子”生涯。
1931年3月,匡裕民走上了前线,这一仗打完,他的“炮筒子”名号在军里响当当的传开了!
5月26日,红军挺进了广昌,面对敌人精良的装备和猛烈的火力,红军一时间难以占据上风,双方的拉扯越发激烈。
观的战况,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眼看敌军的炮弹不停地打在山坡上,指挥员大声呼喊炮兵:“开炮!开炮!”
那时可没什么“喀秋莎”,红军只有迫击炮,打得准不准全看炮兵行不行。
战场上硝烟四处弥漫,焦土乱石飞溅,让本就瞄不准的迫击炮更加难打中敌军。
敌军趁着炮声稍歇,再次架起机枪扫射起来。
匡裕民在一旁看得火上心头,他知道,敌人的火力点打不掉,他们就只能被压着打。
只见匡裕民大步来到炮机前,将炮口对准了敌人的机枪,“轰”的发射了一炮!
一声巨响炸开,敌军的火力点顿时成了一片废墟。
匡裕民见状,抓住机会痛打落水狗,又是几炮轰向了敌军。
原本被压制在山坡上的红军们纷纷冲上前去,打了日军一个落花流水!
这一战打完,大家伙都看到了炮兵连匡裕民的高水平。
连朱德司令都听说了匡裕民大展威风的事,高兴的合不拢嘴。
1950年,匡裕民正式加入了抗美援朝,1951年2月,他成为了志愿军炮兵指挥所的主任。
此时的匡裕民早已不是当年的愣头青了,他参军二十多个年头,早就是个经验丰富的“神炮手”了。
正是在抗美援朝的时候,匡裕民将自己的大儿子送到了朝鲜战场上,父子二人一齐上阵杀敌!
悲剧就是在这时候发生的,消息传来时,匡裕民正在炮兵指挥所内埋头工作,听到长子牺牲的消息,他愣怔了一下,缓缓地眨了眨眼,摘下了自己的帽子。
哪有打仗不死人的?自己不也是多少次死里逃生才到了今天。
匡裕民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但还是红了眼眶。
直到如今,我们都不知道匡裕民长子的名字,但是我们永远会记住,他对抗美援朝的伟大贡献,永远不忘他的壮烈牺牲。
1977年4月9日,匡裕民将军离开了我们,也结束了他的“神炮手”生涯,他们父子二人的报国壮志永远在我们心中闪耀光辉!
截肢战士——田维扬之子
田维扬是湖北省枣阳县人,枣阳这个地方可不一般,汉光武帝刘秀和他的将领们就出生在这里。后来朝代更迭,枣阳也上演了一幕幕或悲壮、或气吞山河的话剧。
田维扬也同样生在了一个动荡年代,枣阳人民正进行着热火朝天的革命运动,田维扬家中也由殷实富足变得一贫如洗,仅仅能维持基本的生存。
但他的父母也是有过富裕时候的,明白读书的重要性,从小就把田维扬送进了私塾念书。
奈何家中子女多,读了几年后,家里实在难以支撑这样的开支,彼时尚年幼的田维扬只好辍学回家,干些农务活减轻家里的负担。
田维扬的锄头一扛便是十多年。
1927年,田维扬跟着父亲和几位兄弟放下锄头,拿起了红缨枪,开始为赤卫队奔走报信。
但好景不长,组织很快遭到了破坏,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寻求党的支持,田维扬和几位同志在共产党员的带领下,决定离开枣阳,去武汉!
1929年,田维扬穿上了他梦寐以求的军装,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
1930年,田维扬经过方洪勋等人的介绍,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党组织的带领下,田维扬紧跟军队步伐,无论是在反围剿还是长征时,他都毫无畏惧,不怕牺牲,勇敢的冲在最前线。
1932年7月,田维扬率军在广东与敌人拼杀。
为了一举灭敌,战士们用土法制造的“棺材炮”向敌发起猛攻,给敌造成重大杀伤。
在这次战斗中,田维扬一直冲在最前面,却不幸髋骨中枪,伤情严重。
但田维扬直到被抬上担架时,还惦记着没结束的战斗,依旧指挥连队继续战斗。
后经医院鉴定,田维扬同志因这次受伤,成为二级甲等残疾。
田维扬的老首长彭德怀来医院看望时,忍不住热泪盈眶,特地嘱咐医院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好好照顾受伤的同志们,他们都是战场上的英雄啊!
没等身上的伤完全恢复好,田维扬就迫不及待地离开了医院,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但由于伤势还未好转,后遗症较多,组织决定安排田维扬就跟着彭德怀同志做参谋的工作。
无论是在后来的长征途中,还是在凶险万分的抗日战场上,田维扬都时刻牢记自己的工作,充分发挥机动性。过草地时,同志们没有吃的,只能吃野草、啃树皮,田维扬就给大家讲革命故事,唱红歌,鼓励大家撑下去。
1950年8月初,田维扬接到命令带领军团解放南鹏岛,立即指派364团跨海出征。
第364团在师首长的具体领导下,于8月3日准备,8月8日出航,8月9日一举全歼林贵匪徒,南鹏岛重新回到人民手里。
这是田维扬在师一级领导岗位上指挥的最后一仗。
1950年末,组织命田维扬接任第41军副军长,次年升任军长,前往广东负责海防工作。
这个时候,田维扬终于有空可以回到自己的枣阳老家看一看。
近乡情更怯,田维扬想到自己长大的那所老房子,想到自己多年不见的母亲和孩子,踌躇着不敢上前。
回到家乡,田维扬看到那所熟悉的房子,但房子里没了等他回家的母亲。
这么多年东征西战,田维扬哪里顾得上照看自己的亲人,母亲也早已不知何时离开了人世。
一同见到的,还有他的儿子田明升。
二十年不见,田明升已经长成了壮实的小伙,父子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满肚子的话说不出口。
相聚的日子转瞬即逝,广东还有许多工作等着田维扬去处理。
临走前,他叫来田明升,叮嘱了又叮嘱,生怕儿子不肯好好劳动,建设国家。
到底是虎父无犬子,田明升牢牢记住了父亲的教诲,在抗美援朝开始之际,毅然决然的报名参加了志愿军,登上了朝鲜战场。
战场上的田明升和父亲一样英勇善战,他一心只想保家卫国,毫不吝啬自己的热血。
枪炮无眼,田明升再回到家乡时,原本健全的双腿已不在,因伤势过重,他被迫将一条腿截肢,往后只能依靠假肢行走。
但他不后悔,他知道自己的血没有白流,自己和父亲都在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拼搏奋斗,是父亲的以身作则让他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和价值,战场卫国,才能保万家无忧!
父子同战——颜伏之子
颜伏是抗美援朝中赫赫有名的炮兵名将,也是战争年代少有的知识分子。
抗美援朝期间,颜伏作为炮兵司令员,带领志愿军在战场上充分发挥了作战优势,发挥了惊人的作用。
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将在谋,兵在勇。”
颜伏为了提高志愿军的作战水平,亲自带头深入一线,结合战场实际,制定训练方案。
在指挥作战时,颜伏同样注意实地调查的重要性。
他作为司令员,不住在指挥所,而是和士兵们一同住在前线,为的就是保证自己的决策准确无误。
在上甘岭一战中,颜伏指挥的炮兵发挥出了巨大的优势,精准的打击和凶猛的火力为这场战斗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就在颜伏扎根前线指挥战争之时,他的儿子颜邦翼也正在朝鲜战场上为国战斗着。
1951年9月,颜邦翼跟着部队跨过鸭绿江,来到了朝鲜云山附近,执行守备任务。
一路风雪交加,战士们的腿埋在厚厚的雪地里,四肢僵硬,艰难地行进着。
路上碰到轰炸的敌机,人躲过了炮弹,路却躲不过,补给的线就这样断了。
没有粮食,饿了就团一把雪塞进嘴里,冻得牙齿咯咯响。
就这样夜里行军,白天休息,跋涉十多日,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颜邦翼一路上不屈不挠,被连队评为行军模范,表彰的名字是用钢笔写在一张纸上,用树藤缠在树上,总结会就在树下进行。
到达目的地后,工作才刚刚开始,得挖战壕坑道,修筑工事,用来躲避敌机轰炸。朝鲜的公路大多在山沟里,是部队和百姓生活供给的运输线,敌人也清楚这一点,所以公路就成了他们破坏的目标。
有一次,敌人的轰炸机把附近的公路破坏了,粮食运不上来,朝鲜百姓断了粮,部队首长决定将粮食分给朝鲜百姓,帮他们渡过难关。
颜邦翼立刻将本就不多的粮食给了百姓。
可部队也要吃饭,就组织大家去捡土豆,一直坚持到修好公路,才有了粮食进肚。
颜邦翼去参军之前,父亲与他失去联系已15年,家里人都以为颜伏为革命牺牲了。
在来朝鲜之前,颜邦翼连续收到父亲两封来信,这时才知道父亲还健在。
父亲在信中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是老百姓的队伍,是为劳苦大众革命的队伍,希望颜邦翼在新的队伍里听部队首长的话,刻苦训练,认真工作,积极上进。
那时的颜邦翼不清楚父亲的身份,更不清楚父亲是怎么找到他的。
1952年春夏之交,指导员转给颜邦翼一封以阿拉伯数字为署名的信,说这是他父亲的来信,颜邦翼十分惊讶。
父亲在信中鼓励颜邦翼,要在部队好好干,积极工作,努力学习,一切行动听指挥,不要怕吃苦,在战场上好好磨炼自己。
直到后来,颜邦翼才知道,原来父亲一直和自己一样,在朝鲜战场上拼命战斗!
他心里一阵暖流淌过,更加确信自己保家卫国,参军打仗是正确的选择!
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无数英勇将士留在了那片土地上,无数像他们一样的父子一同上阵厮杀,这才换来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才换来了新中国的顶天立地!
参考文献
夏明星《“神炮将军”匡裕民》
王富荣《战将田维扬》
周克玉《炮兵名将颜伏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