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除毛岸英之外,哪三位“高干子弟”也入朝作战?其中一人壮烈牺牲

除毛岸英之外,哪三位“高干子弟”也入朝作战?其中一人壮烈牺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军营今日事 访问量:667 更新时间:2023/12/26 4:07:37

阅读此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夜幕低垂,鸭绿江滚着浪花,岸英一行人从架设在大铁桥上游的浮桥上,大步迈向对岸。毛岸英走过浮桥的一半,回头望向了祖国的大地,深深的看了几眼。

十一月二十五日,是我国志愿军入朝后第二战役开始的头一天。

彭总办公室的战斗气氛非常浓厚,毛岸英正不知疲倦地工作着。

“轰!”突然,天空中仿佛惊雷滚滚,三架B-29型轰炸机狡猾地从北方掉过头来,飞到总部上空。还未来得及发警报,敌机已发现了作战室的木板房,扔下大批凝固汽油弹……

1951年春节,毛主席收到了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的噩耗。

他点燃一根烟,抽着抽着便红了眼眶:“

作为无产阶级战士、共产党员,他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毛主席没有因为毛岸英是自己的儿子就特殊对待,只把他当作成千上万名革命烈士中的一员。

而在抗美援朝的这些年,不止一位将领像毛主席一样,将自己的子女送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无名英雄——匡裕民之子

1909年2月25日,匡裕民伴着轰隆隆的雷声,出生在了江西省万安县一个贫困的小村里。

雷声轰鸣,像是冥冥中预示着什么,而匡裕民的人生也如这晚的雷声一般震耳欲聋。

匡裕民不是这个家的第一个孩子,他的到来让本就贫困的家庭更不好过了。

听着小裕民“哇哇”的响亮哭声,母亲随口说到:“不响雷不出世,以后又是一个炮筒子”。

不成想母亲的戏言竟一语中的,匡裕民真成了赫赫有名的“炮筒子”。

1930年3月,匡裕民加入了红军队伍,他自小上山爬树什么都干,早就练就了一副硬朗身板。上级见他如此精干灵敏,心思一动,将他推荐去了炮兵连。

匡裕民听了心想,炮兵多威风啊,高高兴兴就去了炮兵连,开始了自己的“炮筒子”生涯。

1931年3月,匡裕民走上了前线,这一仗打完,他的“炮筒子”名号在军里响当当的传开了!

5月26日,红军挺进了广昌,面对敌人精良的装备和猛烈的火力,红军一时间难以占据上风,双方的拉扯越发激烈。

观的战况,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眼看敌军的炮弹不停地打在山坡上,指挥员大声呼喊炮兵:“开炮!开炮!”

那时可没什么“喀秋莎”,红军只有迫击炮,打得准不准全看炮兵行不行。

战场上硝烟四处弥漫,焦土乱石飞溅,让本就瞄不准的迫击炮更加难打中敌军。

敌军趁着炮声稍歇,再次架起机枪扫射起来。

匡裕民在一旁看得火上心头,他知道,敌人的火力点打不掉,他们就只能被压着打。

只见匡裕民大步来到炮机前,将炮口对准了敌人的机枪,“轰”的发射了一炮!

一声巨响炸开,敌军的火力点顿时成了一片废墟。

匡裕民见状,抓住机会痛打落水狗,又是几炮轰向了敌军。

原本被压制在山坡上的红军们纷纷冲上前去,打了日军一个落花流水!

这一战打完,大家伙都看到了炮兵连匡裕民的高水平。

朱德司令都听说了匡裕民大展威风的事,高兴的合不拢嘴。

1950年,匡裕民正式加入了抗美援朝,1951年2月,他成为了志愿军炮兵指挥所的主任。

此时的匡裕民早已不是当年的愣头青了,他参军二十多个年头,早就是个经验丰富的“神炮手”了。

正是在抗美援朝的时候,匡裕民将自己的大儿子送到了朝鲜战场上,父子二人一齐上阵杀敌!

悲剧就是在这时候发生的,消息传来时,匡裕民正在炮兵指挥所内埋头工作,听到长子牺牲的消息,他愣怔了一下,缓缓地眨了眨眼,摘下了自己的帽子。

哪有打仗不死人的?自己不也是多少次死里逃生才到了今天。

匡裕民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但还是红了眼眶。

直到如今,我们都不知道匡裕民长子的名字,但是我们永远会记住,他对抗美援朝的伟大贡献,永远不忘他的壮烈牺牲。

1977年4月9日,匡裕民将军离开了我们,也结束了他的“神炮手”生涯,他们父子二人的报国壮志永远在我们心中闪耀光辉!

截肢战士——田维扬之子

田维扬是湖北省枣阳县人,枣阳这个地方可不一般,汉光武帝刘秀和他的将领们就出生在这里。后来朝代更迭,枣阳也上演了一幕幕或悲壮、或气吞山河的话剧。

田维扬也同样生在了一个动荡年代,枣阳人民正进行着热火朝天的革命运动,田维扬家中也由殷实富足变得一贫如洗,仅仅能维持基本的生存。

但他的父母也是有过富裕时候的,明白读书的重要性,从小就把田维扬送进了私塾念书。

奈何家中子女多,读了几年后,家里实在难以支撑这样的开支,彼时尚年幼的田维扬只好辍学回家,干些农务活减轻家里的负担。

田维扬的锄头一扛便是十多年。

1927年,田维扬跟着父亲和几位兄弟放下锄头,拿起了红缨枪,开始为赤卫队奔走报信。

但好景不长,组织很快遭到了破坏,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寻求党的支持,田维扬和几位同志在共产党员的带领下,决定离开枣阳,去武汉!

1929年,田维扬穿上了他梦寐以求的军装,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

1930年,田维扬经过方洪勋等人的介绍,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党组织的带领下,田维扬紧跟军队步伐,无论是在反围剿还是长征时,他都毫无畏惧,不怕牺牲,勇敢的冲在最前线。

1932年7月,田维扬率军在广东与敌人拼杀。

为了一举灭敌,战士们用土法制造的“棺材炮”向敌发起猛攻,给敌造成重大杀伤。

在这次战斗中,田维扬一直冲在最前面,却不幸髋骨中枪,伤情严重。

但田维扬直到被抬上担架时,还惦记着没结束的战斗,依旧指挥连队继续战斗。

后经医院鉴定,田维扬同志因这次受伤,成为二级甲等残疾。

田维扬的老首长彭德怀来医院看望时,忍不住热泪盈眶,特地嘱咐医院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好好照顾受伤的同志们,他们都是战场上的英雄啊!

没等身上的伤完全恢复好,田维扬就迫不及待地离开了医院,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但由于伤势还未好转,后遗症较多,组织决定安排田维扬就跟着彭德怀同志做参谋的工作。

无论是在后来的长征途中,还是在凶险万分的抗日战场上,田维扬都时刻牢记自己的工作,充分发挥机动性。过草地时,同志们没有吃的,只能吃野草、啃树皮,田维扬就给大家讲革命故事,唱红歌,鼓励大家撑下去。

1950年8月初,田维扬接到命令带领军团解放南鹏岛,立即指派364团跨海出征。

第364团在师首长的具体领导下,于8月3日准备,8月8日出航,8月9日一举全歼林贵匪徒,南鹏岛重新回到人民手里。

这是田维扬在师一级领导岗位上指挥的最后一仗。

1950年末,组织命田维扬接任第41军副军长,次年升任军长,前往广东负责海防工作。

这个时候,田维扬终于有空可以回到自己的枣阳老家看一看。

近乡情更怯,田维扬想到自己长大的那所老房子,想到自己多年不见的母亲和孩子,踌躇着不敢上前。

回到家乡,田维扬看到那所熟悉的房子,但房子里没了等他回家的母亲。

这么多年东征西战,田维扬哪里顾得上照看自己的亲人,母亲也早已不知何时离开了人世。

一同见到的,还有他的儿子田明升。

二十年不见,田明升已经长成了壮实的小伙,父子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满肚子的话说不出口。

相聚的日子转瞬即逝,广东还有许多工作等着田维扬去处理。

临走前,他叫来田明升,叮嘱了又叮嘱,生怕儿子不肯好好劳动,建设国家。

到底是虎父无犬子,田明升牢牢记住了父亲的教诲,在抗美援朝开始之际,毅然决然的报名参加了志愿军,登上了朝鲜战场。

战场上的田明升和父亲一样英勇善战,他一心只想保家卫国,毫不吝啬自己的热血。

枪炮无眼,田明升再回到家乡时,原本健全的双腿已不在,因伤势过重,他被迫将一条腿截肢,往后只能依靠假肢行走。

但他不后悔,他知道自己的血没有白流,自己和父亲都在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拼搏奋斗,是父亲的以身作则让他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和价值,战场卫国,才能保万家无忧!

父子同战——颜伏之子

颜伏是抗美援朝中赫赫有名的炮兵名将,也是战争年代少有的知识分子。

抗美援朝期间,颜伏作为炮兵司令员,带领志愿军在战场上充分发挥了作战优势,发挥了惊人的作用。

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将在谋,兵在勇。”

颜伏为了提高志愿军的作战水平,亲自带头深入一线,结合战场实际,制定训练方案。

在指挥作战时,颜伏同样注意实地调查的重要性。

他作为司令员,不住在指挥所,而是和士兵们一同住在前线,为的就是保证自己的决策准确无误。

在上甘岭一战中,颜伏指挥的炮兵发挥出了巨大的优势,精准的打击和凶猛的火力为这场战斗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就在颜伏扎根前线指挥战争之时,他的儿子颜邦翼也正在朝鲜战场上为国战斗着。

1951年9月,颜邦翼跟着部队跨过鸭绿江,来到了朝鲜云山附近,执行守备任务。

一路风雪交加,战士们的腿埋在厚厚的雪地里,四肢僵硬,艰难地行进着。

路上碰到轰炸的敌机,人躲过了炮弹,路却躲不过,补给的线就这样断了。

没有粮食,饿了就团一把雪塞进嘴里,冻得牙齿咯咯响。

就这样夜里行军,白天休息,跋涉十多日,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颜邦翼一路上不屈不挠,被连队评为行军模范,表彰的名字是用钢笔写在一张纸上,用树藤缠在树上,总结会就在树下进行。

到达目的地后,工作才刚刚开始,得挖战壕坑道,修筑工事,用来躲避敌机轰炸。朝鲜的公路大多在山沟里,是部队和百姓生活供给的运输线,敌人也清楚这一点,所以公路就成了他们破坏的目标。

有一次,敌人的轰炸机把附近的公路破坏了,粮食运不上来,朝鲜百姓断了粮,部队首长决定将粮食分给朝鲜百姓,帮他们渡过难关。

颜邦翼立刻将本就不多的粮食给了百姓。

可部队也要吃饭,就组织大家去捡土豆,一直坚持到修好公路,才有了粮食进肚。

颜邦翼去参军之前,父亲与他失去联系已15年,家里人都以为颜伏为革命牺牲了。

在来朝鲜之前,颜邦翼连续收到父亲两封来信,这时才知道父亲还健在。

父亲在信中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是老百姓的队伍,是为劳苦大众革命的队伍,希望颜邦翼在新的队伍里听部队首长的话,刻苦训练,认真工作,积极上进。

那时的颜邦翼不清楚父亲的身份,更不清楚父亲是怎么找到他的。

1952年春夏之交,指导员转给颜邦翼一封以阿拉伯数字为署名的信,说这是他父亲的来信,颜邦翼十分惊讶。

父亲在信中鼓励颜邦翼,要在部队好好干,积极工作,努力学习,一切行动听指挥,不要怕吃苦,在战场上好好磨炼自己。

直到后来,颜邦翼才知道,原来父亲一直和自己一样,在朝鲜战场上拼命战斗!

他心里一阵暖流淌过,更加确信自己保家卫国,参军打仗是正确的选择!

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无数英勇将士留在了那片土地上,无数像他们一样的父子一同上阵厮杀,这才换来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才换来了新中国的顶天立地!

参考文献

夏明星《“神炮将军”匡裕民》

富荣《战将田维扬》

周克玉《炮兵名将颜伏同志》

更多文章

  • 巨玫瑰葡萄大棚双臂高干整形三年丰产栽培技术

    历史解密编辑:吉山花瑶三农标签:巨玫瑰,葡萄,新梢

    巨玫瑰葡萄大棚双臂高干整形三年丰产栽培技术_卢大银等设施葡萄栽植密度过大,导致通风不佳,传统的大棚栽培葡萄采取篱臂架、小冠形整形方法,葡萄的结果部位一般离地面 50 ~70 cm,过低的结果部位因通风和密闭导致葡萄易发生白腐病、酸腐病以及炭疽病等。葡萄不同架势将影响葡萄的光合作用 ,光合产物的积累将

  • 彭德怀逝世后,3位省委高干收到绝密任务,4年后才理解总理的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元哥说历史标签:将官,军衔,元帅,彭德怀,周总理,彭老总,追悼会,绝密任务

    1974年12月17日,彭老总的遗体被送往火葬场火化,由于一些原因,遗体火化的申请单上写的并不是他的名字。彭老总逝世后,周总理找来了三位省委高干,交给了他们一个绝密任务,当时三人都不明白此举意义何在,直到4年后才理解周总理的深意。彭老总是新中国十大元帅中的一位,也是世界有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这一生

  • 高干子弟变性女人,被一富商看上,富商至死都不知道她真实身份

    历史解密编辑:锵锵文史局标签:变性人,变性,初恋男友,爱情,张克莎

    一说到变性人,我们便会想到我们都熟悉的著名舞蹈演员金星。身为舞蹈演员的她不仅在舞蹈上做出了很多贡献,更是让大众减少了许多对变性人以及lgbtq群体的偏见。然而,金星实际上并非是我国第一个通过手术改变自身性别的人。我国第一位变性者名叫张克莎。患有性别认同障碍症的她早在1983年便通过手术改变了自己的性

  • 北京:网恋高干子弟,5名女子损失100多万!男友真实身份令人咋舌

    历史解密编辑:大宝观社会标签:同居,结婚,网恋,高干

    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两个人没有经过深入的交往,或许很难知道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且有些时候,即便深入交往,也未必能完全识破。这些人往往打着爱情的名义,通过将自己包装成高富帅来实施诈骗,使得很多受害人防不胜防,殊为可惜。就比如北京的这位男子吧,已经成家的他却假装单身,同时交往多个

  • 80年代,唐国强和妻子及女儿合影,当时一个高干子女一个当红明星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遗失的真相标签:高干,孙涛,唐国强

    这是80年代,唐国强和妻子孙涛,以及女儿,一张罕见的合影,当时的他们一个是高干子女,一个是当红明星,两人的结合曾一时传为佳话,后来由于唐国强工作繁忙,孙涛便全职照顾女儿,过着和睦幸福的日子。然而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之间的裂缝也不可避免地随着时间而产生,加上夫妻俩本就聚少离多,后来两人的感情已经彻

  • 他是正国级高干,每月仅有四百多元工资,晚年却有30多万元积蓄?

    历史解密编辑:燕小姐说历史标签:建国,工资,稿费,高干,毛主席,朱老总,党中央

    建国之后,党中央专门对国家领导人每个月的薪水做了规定,像朱老总这样的正国干部,每个月能拿到600多元,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款项。后来,毛主席带头将工资蒋介降到了400多元,其他领导人也纷纷效仿,大家都秉持着能省则省的态度,誓要与新生的红色政权一起共度难关。朱老总在建国后,威望愈加隆盛,他的画像曾被

  • 在退休干部家做4年家教,说说我眼中的高干子弟,都这么高调吗?

    历史解密编辑:木言观标签:家教,奶奶,高干,住家,后花园,退休干部

    最近钟孙女自曝家中有9位存款,给爷爷带来了麻烦。曾经做家教,有幸带过一位退休干部家的孙女,带了她四年,说说我对高干子弟的感觉。小姑娘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爷爷是什么职位退下来的不清楚,一次课间休息和他们家的阿姨聊天,阿姨说她在这做了快8年了,对他们家的事情都不太了解,经常听他们聊房子出租的问题,每次

  • 闻人可轻又一高干文走红,《望清》败下阵,9.8分越看越上瘾

    历史解密编辑:裂缝中的暖阳标签:望清,相爱,尹西,宋母,闻人

    #小说推荐#今天给大家推荐闻人可轻又一高干文走红,《望清》败下阵,9.8分越看越上瘾。《望清》作者:仅允简介:【一年有那么多天,每一天我都在盼望你。】许阮清追了宋谨之三年,没追到。那也行,就不追了吧。宋少爷不乐意,反而主动上了。末了还要批评许小姐:“一点都不持之以恒。”许阮清:“……”爱情不过是你三

  • 有专家提议:取消高干的高级病房!举双手赞成,你们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叶菩提1987标签:高干,看病,医生,高级病房

    有专家提议:取消高干的高级病房!这个提议非常好!因为这种所谓的高级病房,是我们老百姓永远体验不到的福利,而且还会有特别的对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种高级的病房,简直就是公寓式的,一些高干身体有些毛病都会选择过去疗养,专门的医生看病,虽然说是医院,但是环境条件比家里还好。特殊的对待,而且还配有专职的

  • 对越反击战,上战场的“高干子弟”有哪些?他们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听趣闻史标签:高干,战场,战争,越南,李和平,高级将领,对越反击战

    众所周知,1979年在我国边境爆发了一场战况异常惨烈的战争,当时的越南因为在越南战争中战胜了美国,便目中无人,不顾东南亚的和平,不仅出兵占领了柬埔寨,还对我国边境进行无端骚扰,提出种种无理要求,为了维护好不容易得来的和平局面。我国一再忍让,但是越南并没有就此收手,反而变本加厉,在苏联的支持下,对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