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元帝刘奭,说起这个汉元帝这个名字也太难打了,刘奭随着汉宣帝离开了他曾经战斗的地方,中国第十三位,西汉第十一位皇帝闪亮登场。这个刘奭是汉宣帝和原配老婆生的孩子,这里不我也不得不说汉宣帝确实重情重义,因为这个刘奭有的时候非常让刘询看不上,只不过我估计是为了对自己原配夫人的思念,一直没给他拿下。
说起这个刘奭其实童年过的并不快乐,一个刚出生几个月的孩子,老爹当上了皇帝,那是多大的荣幸,这最少就相当于什么,你出身就是超级超级富二代,而且这个富二代没人比的过你,爱谁谁,谁也不好使,可是这个刘询刚上位的时候他并没有实际的话语权,这个时候还是霍光当大哥的时候呢,霍光吧,我对他的评价一直不错,可是他这个老婆,那好像就是吕雉的徒弟一
样,这个女人不简单,不过他是领班的夫人,不是班长夫人,级别上还是有差异的。
这个刘询当时娶了霍光的女儿,可是人家刘询有一个结发妻子,那就是刘奭的妈。许皇后,这个霍光老婆一看这不行啊,我得让我女儿当老大姐啊,你一个从民间来的皇帝,还带个媳妇,这本来跟我没关系,可你把我宝贝姑娘娶了让他去当小的,那能行吗?必须扶正,扶正的代价是什么,就是送你原配夫人上天,可能也是当时霍光的权力实在太大了,没人敢惹这个女人,他联系了一个大夫,正好给这个许平君看病,许平君当个皇后也没多想,谁能害他啊,就是霍光的老婆让大夫下毒,毒死了这个许皇后。当然霍光的老婆也成功实现他的计划,让她的女儿霍成君当上了皇后。刘询当时也是忍气吞声并没有太多的追责。
刘奭八岁的时候被刘询立为太子,这个时候霍光已经上天了,当然霍光老婆又觉得不行了,你一个民女生的孩子立为太子,那以后和我姑娘的孩子不就最多是个王了吗?这在一般家庭,王?我的乖乖还怎么的,可是他家不行,于是让霍皇后下毒毒死刘奭,因为当时太子或者皇帝的孩子身边都有试菜试药的人,所以也没有下了手,可是这个老太婆说不行,要谋反结果我上集不也说了吗,霍家满门全部上天报道。居心不良的人果真没有好下场。
当时的刘奭吧,可能因为老娘没的早,所以比较懦弱,而且他喜欢儒家,可是他爹是个法家,我上集说过他爹是勤政爱民,但是说道法这一块,那绝对厉害,没啥事自己还去当法官呢,刘奭有一次跟他爸说,你太狠了,不能这样,应该用儒家思想,他爹一看他,怎么生出你这么个东西,我们大汉就得王道,霸道,你倒好,跟我在这说没用的,刘询当时就说了一句特别有名的话,乱我家者,太子也。估计刘询也看出来了,唉,孺子不可教也,要不我还惦记你亲身母亲,你就废了你。可能也是因为刘询太思念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到他没了也没更划过太子,这也算是刘奭比较幸运的一点。
说起汉元帝刘奭,就不得不提起几个人物,当然祸乱汉朝的当属汉元帝时期的石显,这个人可算是把汉元帝刘奭捧的团团转,在汉宣帝快要升天的时候,他任命了三个辅政大臣。一个是史高。一个是萧望之(萧何的后代),还有一个就是周堪、这第一个是汉宣帝的亲信,就是给他养大的那个姥姥家里的人,属于外戚。因为汉元帝喜欢儒家思想,这后两个都是当代大儒。又是刘奭的老师,可是这个汉元帝可能只是口头上说说应该多用儒家思想,话说没几天就给忘脑后去了,他刚开始的时候特别愿意和萧望之和周堪在一起聊天,可能史高觉得我这不是被孤立了吗?
就找到宦官集团的石显,石显这个人早年间还不是宦官,不是自愿的,而是因为犯了错误才练就了葵花宝典。但是石显这个人特别聪明,会奉承,还懂法律,在汉宣帝的时候就委以重任,史高本来就说话很有分量,在加上和石显的配合简直就是天衣无缝,萧望之这个时候就是没他家祖宗会做人,说不行啊,不能让外戚和宦官说话,这样国家就完了,这个汉元帝呢,生性柔弱,经常两边大臣打架,那个声音大,就听谁的,于是看萧望之打不过人家,就说人家对,
萧望之也伤心欲绝,自己喝了一杯公元前鹤顶红,去找汉宣帝评理去了,到了后来,石显任命中书令,这可是皇帝身边最亲信的官职。他笼络了一批党羽,后来周堪想见一面刘奭都费劲了。石显当时整没萧望之的时候,汉元帝不是没后悔过,只不过可能太信任石显了,也没怪罪他。后来的周堪想见一面汉元帝都费劲。也都是郁郁而终。在那个年代大权旁落是君王的大忌。可是因为自己身体不好,还有就是石显这个人也太会了,所以谋权篡政。
陈汤,这个是汉朝开国以来绝对可以排到前十的将领。不过这里得说他确实有一定的军事能力,外交能力。但是说真的,这个人的任命和汉元帝没有太多的关系。不能说汉元帝多知人善用,只能说碰的好,碰到了一位开疆扩土,保卫家园的大将。他说的一句话,响彻古今“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简直就是气势如虹好不好,就这个话,谁能争锋。这里不细细介绍,等后期我会出一些汉朝皇帝身边的大将,文臣,这些我都会一一列举到位。
当然说到汉元帝有一个事情就必须提到,那就是昭君出塞、当时呢,王昭君是汉元帝的宫女,可是这个汉元帝并不知道王昭君长的这么漂亮,有的人说了,自己仆人不知道长什么样子?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为什么呢,皇帝选老婆太多了,天天看看不过来,就让画师把他们都画下来。有的人当然懂得打点了,让把自己画的好看一点,可是王昭君看来也是为了真理不能屈于人下的人。绝对不走旁门左道,不过可能因为实在漂亮还是被选入后宫当了妃子。
因为匈奴和汉朝长期斗争,呼韩邪单于就像和汉朝和亲。改善一下关系吗?汉元帝一听当然同意了,快去我后宫那些没看见过的老婆们选一选,可能在他们那个年代这也不算是个事。这匈奴这个单于看到了王昭君,那就不行了,一下就迷倒在王昭君的石榴裙下。汉元帝看见了以后有点后悔了,可是君无戏言。不能出尔反尔啊。拿两张纸巾擦擦眼泪,你去吧。别回头。
不过有的不着边际的电视剧当时却说当时因为汉弱匈强。没有办法才让匈奴把王昭君娶走。其实并不是,在汉宣帝统治时期,汉朝基本上已经达到了顶峰状态,就是到了后来,也是汉朝帮这个呼寒邪才基本统一了匈奴。不过王昭君确实也把很多文化传到匈奴。在汉元帝没了的时候,这个匈奴王,也没了,王昭君此时想回到大汉。可是汉成帝告诉他三个字,从胡俗、就嫁给了他老公的大儿子。这也够可以的。就不是你亲妈呗,也不至于…………唉。不过王昭君在匈奴眼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当时很多都称他为神仙,也算忠良的代表,自从到了匈奴之后,一生在未踏足中原半步。
书归正传,说道汉元帝这个皇帝把,可能因为太小母亲被迫害,再加上父亲本就看不上他。你不能评价他是个昏君。史书上记载,这个皇帝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身体是不咋地,而且性格柔弱,容易被人左右。他虽然忘记了儒家,但是他却深通儒家思想。俗话说的好,慈不掌兵义不掌财。当皇帝的没有自己的手段还是不行,你说他昏君,算不上,因为他是以仁政管理天下,可是就是因为太柔弱。
这个仁政也是别人钻空子的手段。说他明君更加不算了。重用外戚和宦官集团。把班级内部搞的鸡犬不宁。这就能证明他不是个明君最好的地方,不管你干了多少好事,可是你留下的确实一个充满内部矛盾的班级。那就不能算是一个好的领导。好的班长。在我看来,他可能是个好人,是个不折不扣才华横溢的老好人。但确实,并不适合皇帝。所以历史上大部分的评价汉朝的没落就是从汉元帝时期开始的。
下一集咱们会讲到中国第十四帝。还请各位领导们,喜欢的多多点点关注,同时希望大家多多给我点点小心心。你们的支持就是我创作下去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