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医圣张仲景的减肥方,只需2味药材,泡水喝就行,简单方便。

医圣张仲景的减肥方,只需2味药材,泡水喝就行,简单方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太极本草 访问量:139 更新时间:2024/1/16 15:50:29

进入冬天,都会进入养膘模式,平均长5-7斤肉。所以说,冬天想要减肥,会难上加难,为了防止冬季养膘。很多人不惜节食,吃减肥药。但是小编觉得作为一名中医人,要减肥减的健康,还得从中医入手。

四个容易长胖的坏习惯

1.熬夜

没有在子时(23-1点)进入深度睡眠,人很难真正得到休息。过了宝贵的子时,即使再去补觉,第二天也会因为这份透支,而精力不佳,身体的活动减少,能量消耗便会减少,会变胖。从中医看来,越熬夜会越饿,因为熬夜会让你吃更多夜宵。加上熬夜伤阴,第二天,身体中会有更多的虚火,虚火多,人会想吃更多东西来压一压,人也会变得越来越胖。

2.饮食差

是你吃食物,而不是食物在吃你。所谓你吃食物,就是可以把食物好好的消化了,为你所用,帮助补足气血,每天都更有精气神。所谓食物吃你,要么是厚味重口,你吃了很不舒服,要么是吃的时间很晚很多,你的脾胃没有那么多的工作能力。于是消化不掉的半成品成为了痰湿垃圾,没办法补养自己,使人变胖。

3.运动少

很多人一坐就是一天,出门有车,回家往沙发上一躺,根本就很少活动,血液循环很慢。所以痰湿就储存在组织、脏器、血液之中,造成经络、气血瘀堵不通。同时痰湿又凝聚成脂肪,让人发胖。

4.压力大

当你生闷气的时候,就会头晕头疼,肚子胀,老觉得有一股气堵在那里。当你发泄出来了,这种情况就会改善很多,这是因为肝喜欢调达,就像树的枝叶一样喜欢舒展。不良情绪,会使肝气被郁滞住,形成浊气,学医论坛,引起气滞血瘀,肝郁克脾土,气郁则脾虚运化能力差,酿生痰湿。

分享给大家一个医圣仲景的减肥方,需2味药材,泡水喝就行,简单方便。

《金匮要略》卷中:枳术

【别名】枳实汤(《产育宝庆集》卷上)、白术汤(《证治准绳·女科》)。

【处方】枳实7枚白术30克

【功能主治】治水饮内停,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

【用法用量】以水5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

【解说】

本方主治气滞水停之证。脾虚气滞,失于转输,水湿内停。其特征是心下痞满而坚。故应行气消痞为治。本方枳实用量倍于白术,意在以消为主,寓补于消之中。后世张元素从此汤方中化出枳术丸方,将白术用量倍于枳实,以补为主,寓消于补,并改汤为丸,意在缓消,用于脾虚气滞,饮食停聚之证,与本证之水气交阻不同,应予区别。

枳术汤只有枳实和白术两味药,源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取枳实15克,白术10克,加入150毫升水进行煎汁,汁熬到剩下一半时即可。再用同样的方法熬一遍,将两次熬得的汁混在一起,每天早晚各饮一次,每次饮50~60毫升即可。

药味具体介绍

组方一:枳实

化痰散痞,破气消积

《别录》:"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很多肥胖的人会伴随便秘,枳实可以通利九窍,同时能够消除胀满,胸满、胃胀、两肋胀痛或者腹胀,有了枳实这些邪气会转下而消。

除了宽胸下气之外,枳实还有一个本领是“去胃中湿热”(《珍珠囊》)。借枳实之力,通过消食导滞来扫除腹中痰湿淤血,医道分享使垃圾排出体外,临床上也使用枳术汤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这也是它可以用来减肥的原因之一。

组方二:白术

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安胎

《别录》:"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

肥胖者多水湿,白术健脾祛湿。很多人以为肥胖就是吃肉吃多了,于是使劲用消肉食的山楂来减肥,结果没什么效果,白术从本质上去消除肥胖者体内的痰湿。

白术补脾、益胃、燥湿、和中,很多肥胖的朋友脾胃都很虚,一旦脾胃之气运转起来,体内多的痰湿也就被排出。

枳实泄,白术补,白术升而枳实降,在一泄一补、一升一降之间,就能让我们保有苗条的身材。

医案

有个朋友,这几年体重一直在增加,三四十岁,膝关节就疼痛难忍,他很是苦恼,一根筋都想要减肥,但却每次减肥都失败,谁都知道减肥要管住嘴,迈开腿,但都知道的道理未必都能够做到。

这朋友吃了不少番泻叶、大黄,想通过泻下来减负,想不到越泻腿越软,肥胖没有减去,中气却大虚,而且泻伤脾胃后老是痰多,胸胃以下,坚满如盘。

我告诉我的这位朋友,不管怎样,要先把心下痞满,痰水上泛的症状缓一缓再说,中医中药减肥,不是针对那些肥肉,而是在消水湿。

脾主大腹,腹部粗大,脂肪堆积,是脾虚痰湿重,运化不动水谷精微,即使喝水也会长胖。

我这朋友连吃了半个月的枳术汤,虽然只有两味药,却吃得它连连矢气,胸口中好像有块重物掉到肠腹中去了,原来是痰消痞化,不再上扰。

这样整个人一下子轻松不少,再去一称,居然减了好几斤。

我告诉他,中医只能帮到这里,后面一定要靠加强运动,同时还要少熬夜,少喝饮。

演绎养生、健身、治未病知识,往下戳

更多文章

  • 张仲景千年古方,化解胆结石、胆囊炎、胆息肉,攻补兼施标本兼治

    历史解密编辑:情感树木标签:张仲景,胆囊炎,胆结石,胆囊,息肉

    大家好,我是沈医生,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由张仲景所创,专治胆囊炎、胆结石和胆息肉的方子,攻补兼施,标本兼治!有胆囊炎、胆结石甚至是胆息肉,经常出现右上腹疼痛,有时疼痛并不明显,有时胀痛很久才能缓解,还有的时候疼痛剧烈,甚至连带着右肩膀跟后背都是疼的,平时还总觉得嘴里发苦发黏,恶心想吐,不能吃油腻的,并

  • 一招识别上热下寒的舌象,张仲景一方,清上温下、交通心肾

    历史解密编辑:水大叔叔标签:黄连,中焦,上焦,下寒,健脾,舌象,张仲景,医学家,交通心肾,中国古文献

    上热下寒的舌象是怎么样的?为什么我上热下寒用交泰丸没有用呢?今天和医生带你认识上热下寒的舌象,教你如何正确调理。最近给大家分析舌像的时候发现很多人都是上热下寒的情况,舌尖红,舌根部位发白,一问就是爱上火,爱长溃疡,但是还怕冷,比如这个粉丝在后台给我发的舌象是这样的,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是很明显的上热

  • 肾虚、心肾不交?张仲景用一张方清心泻火、滋肾补阴,治失眠耳鸣

    历史解密编辑:爱宠物爱生活标签:肾虚,黄连,莱菔子,鸡内金,张仲景,医学家,心肾不交,失眠耳鸣,中医疾病

    因肾虚而耳鸣,好像是很多人都不愿面对的一个情况。但是往往事与愿违,肾虚耳鸣的朋友不在少数。有这样一个男子,年龄刚过50,自述耳鸣已有七年之久,双侧蝉鸣声,之前不影响正常生活,所以没有重视。不过随着年纪的增长,耳鸣越来越重,已经严重困扰生活。随之而来的还有精神不振、口干口苦、入睡困难、半夜易醒、心烦等

  • 医圣张仲景的一个良方,抗焦虑、抗失眠,专治脾气急躁、入睡困难

    历史解密编辑:顶牌故事会标签:阿胶,黄连,君药,中药,黄芩,医学家,医圣张仲景,中国古文献

    自古以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让人们对之肃然起敬。上古四大神兽,不仅在易经易学领域广为流传,在中医领域也一样深入人心。在医圣张仲景时代,就用到了四大神兽命名的方剂,最让人熟悉的可能还是要数青龙汤和白虎汤。而玄武汤,就是真武汤,检遍《伤寒杂病论》全书,却独独缺少朱雀汤。医圣张仲景既然使

  • 《张仲景》特种邮票10月22日发行

    历史解密编辑:齐鲁壹点标签:张仲景,特种邮票,中国邮政,邮票,伤寒杂病论

    记者 王丽 通讯员 崔鹏森2022年10月22日,中国邮政将发行《张仲景》特种邮票1套2枚,小型张1枚。邮票图案名称为坐堂行医、撰书立著,小型张图案名称为张仲景像。全套邮票面值8.40元。张机,字仲景,约公元150年—约公元219年,南阳人,汉灵帝时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溶理

  • 身体越寒,越容易上火,张仲景只用2味药,一个补,一个泻

    历史解密编辑:医承有道标签:黄连,上火,姜汤,生姜,干姜

    生活中,大家一定遇到过这样的困扰,就是特别爱上火,不是偶尔,而是经常。偶尔上火,吃点清热泻火药也就解决了。经常上火,反复上火怎么办,清热药一吃,肚子就不舒服。同时伴有四肢不温的现象,手啊,脚啊,甚至从腰腿到脚都是冰冰凉凉的。好像身体两极分化了一样,中医叫上热下寒。有一种上热下寒是因为脾胃虚寒。脾胃除

  • 汉朝权衡出土,揭开张仲景药方不好使的秘密,难怪中医会逐渐衰落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张仲景,药方,中医,伤寒杂病论,中医学

    伤风感冒作为如今最常见的病之一,大家早已习以为常。不少人家里也会常备一些感冒药来预防。在如今的观念里,得病之后吃西药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那么在十九世纪以前的中国得病之后看病是怎么样的呢?据记载穷人请不起大夫,得病之后一般会上山采药治病。有钱的人得病之后就会像电视剧中一样请大夫上门问诊。古代常见的治疗

  • 身体虚不受补、上热下寒?张仲景一千古名方,引热下行、寒热并治

    历史解密编辑:云泽点评汇标签:黄连,中焦,寒热,下寒,并治,气血,张仲景,医学家,中国古文献

    大家好,我是中医李梦阳,现在很多人尤其是一些都市白领常常会有这些表现,上半身会有:动不动就爱上火,鼻干、口干、眼干、甚至流鼻血、嗓子经常性发炎、脸上长痘痘、口腔溃疡、有时还牙龈出血等;而下半身则是:经常腹泻、大便不成形、小便清长、腰膝酸冷、手脚冰凉,一些女性还有宫寒痛经、经期腹泻加重的情况,这一系列

  • 脉络一通,百病无踪!名医张仲景的千古“通脉方”通血通脉通全身

    历史解密编辑:水大叔叔标签:脉络,补血,活血,调经,通血,张仲景,通脉方,医学家,中国古文献

    脉络一通,百病无踪,今天,贾老师给大家分享一个名医张仲景的千古通脉方,帮你打通一身之血脉,让疾病远离你!很多人会出现身体疼痛,比如关节痛,胳膊痛,颈椎痛,肩膀痛,甚至有的人还会出现肢体麻木,胳膊,腿僵硬等现象,如果你也有这种情况的话,那你就要注意了,这种情况在中医上讲多见是由于身体的脉络不通所导致。

  • 河南省十大历史名人:老子第2,张仲景第5,李商隐入围!

    历史解密编辑:游戏深谈标签:老子,医圣,杜牧,张仲景,李商隐,河南省,历史名人

    这是河南省十大历史名人:老子第2,张仲景第5,李商隐入围。老子第2,这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春秋末期人,在唐朝时期,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是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出生于今河南省鹿邑县。张仲景第5,这是东汉末年医学家,是建安三神医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写出了传世巨作《伤寒杂病论》。李商隐入围,今河南沁阳